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组织培养方法获得四种花木试管植物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组织培养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新方法,它不但是科学的实验手段,而且是促进生产的有效方法。“1960年法国Morel用兰花(Cymbidium)的组织培养分化成植株,开始了花卉组织培养工作,已导致今天兰花工业的工厂化和商品化的生产”。为了发展花卉生产,摸索花卉植物无性系快速繁殖的规律和试管苗在生产上应用的可能性,我们于1978年十月先后对麝香石竹(Dianthus,caryophyllus),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L.)唐菖蒲(Glad—iolus sp.)四季桔(Citrus microcarpa)等  相似文献   

2.
三种植物花粉原生质体的大量分离与初步培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花粉水合导致外壁破裂,使内壁得以酶解,分离出鸢尾(Iris tectorum Maxim),风雨花(Zephyranthes grandiflora Lindl)和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L.)三种植物成熟花粉的原生质体。初步分离出萱草四分体至成熟花粉(单核早期除外)各时期的原生质体,经过纯化处理,获得较纯净的有生活力的原生质体群体,萱草花粉原生质体的培养实现了细胞壁再生,管状及其它多种结构的形成以及生殖核的一、二次分裂。  相似文献   

3.
三种植物花粉原生质体的大量分离与初步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花粉水合导致外壁破裂,使内壁得以酶解,分离出鸢尾(Iris tectorum Maxim),风雨花(Zephyranthes grandiflora Lindl)和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L.)三种植物成熟花粉的原生质体。初步分离出萱草四分体至成熟花粉(单核早期除外)各时期的原生质体,经过纯化处理,获得较纯净的有生活力的原生质体群体,萱草花粉原生质体的培养实现了细胞壁再生,管状及其它多种结构的形成以及生殖核的一、二次分裂。  相似文献   

4.
不同环境对蔊菜群体变异式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蔊菜(Rorippa indica(L.)Hiern))和无瓣蔊菜(R.dubia(Pers.Hara)是两个形态相似的近缘种,还是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变异式样,分类学家历来有不同看法。本文通过不同生境的7个自然群体取样和2个人工控制的栽培群体栽种,以群体为单位,分别测算花蕾中花瓣数和果实内种子列数;对具代表性不同生境的群体取花粉粒进行电镜扫描。结论是:蔊菜和无瓣蔊菜可能是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变异式样,作为同一种植物来对待也许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5.
安徽鹞落坪国家自然保护区植物的花粉形态与其生态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安徽省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月份开花的25科41属47种1变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粒扁球形至超长球形,P/E值最大的为安徽贝母(Fritillaria anhuiensis S. C. Chen et S. F. Yin),大小为1.71(1.28-2.30)μm,最小的为粉花绣线菊(Spiraea japonica L.),大小为0.83(0.58-0.97)μm;花粉最大的为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L.)L.],大小为93.8(85.0-100.0)×61.1(51.3-70.0)μm;最小的为草绣球[Cardiandra moellendor f fii (Hance) Migo],大小为11.1(9.5-12.5)×8.8(7.5-10.0)μm.萌发孔主要有单沟(8.3%)、3-4沟(18.8%)、多沟(8.3%)、3-4孔沟(58.3%)、散孔(4.2%)、无萌发孔(2.1%)等类型.外壁纹饰主要有刺状(12.5%)、细网状(33.3%)、粗网状(16.7%)、颗粒状(25.0%)及无明显纹饰(12.5%)等类型.同时研究了其生态因子,包括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年积温及生境等,特别提供了7月份的气候因子,得出这些花粉分布区的主要生态因子.为利用地层中相应化石花粉重建大别山地区古植被、古环境及气候变迁提供了现代孢粉学资料和依据,也为这些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冷杉生态型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植物生态型是一个种以不同的遗传性和对环境条件的适应及反应为基础的地方种群。表现为生态型变异的种的特征可以是形态的、生理的或行为性质的。一个种群的生态型分化格式一般是在不同生境或种的地理范围内的不同部分之间沿着环境变化等级的一种连续性(生态差型)变异。近年来,国外广大学者进行了大量关于森林中种群、地理、海拔和生态等倾群变异的数学分析与研究。这些数学分析都是根据森林群体的若干数量性状进行的。如叶片的长度、宽度、苗木的子叶数目、子叶平  相似文献   

7.
动力蛋白(dynamin)是一类具有可被微管激活的GTP酶活性的新型马达蛋白,被证明在动物细胞受体介导的内吞小泡的形成、突触小泡再循环及高尔基体的囊泡运输中起关键作用.近几年,一些植物细胞也被发现有动力蛋白类似物.本研究通过分子量鉴定和免疫印迹法证明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L.)花粉中存在动力蛋白,其分子量为100 kD;经过高度纯化的花粉动力蛋白仍具有GTPase活性,且可被牛脑微管激活1.64倍;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花粉动力蛋白可自我组装成环状结构.  相似文献   

8.
植物嫁接可以导致接穗的后代中有可遗传性变异的发生.我们将绿豆(Vigna radiata (L.) Wilczek)的幼苗嫁接在红薯(Ipomoea batatas (L.) Lam.)的茎上, 维护其生长至结实.将收获的绿豆种子连续几代播种于普通环境时, 其后代中出现了明显的遗传变异.这些变异在未经嫁接的绿豆接穗品系中并不出现.为了研究这种嫁接诱导变异现象可能的机理, 我们对变异品系的细胞质和细胞核DNA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原绿豆和变异品系之间未发现细胞质DNA的RFLP(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差异.而细胞核DNA却发生了高频率的序列重组.同时,本研究没有发现砧木与接穗间基因转移的迹象.根据以上事实,我们推测远缘嫁接变异很有可能是嫁接生长逆境诱导的抗逆变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新疆白齿藓属(Leucodon)标本的系统整理,确认该属在新疆共有4种,其中3种为新疆新记录种,分别为朝鲜白齿藓(L.coreensis Cardot.)、垂悬白齿藓(L.pendulus Lindb.)和中华白齿藓(L.sinensis Thér.)。本文对上述4个种的形态特征、生境和地理分布等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供了显微形态图版和墨线图。依据白齿藓属植物在我国的地理分布,推测秦岭地区可能是白齿藓属植物在我国的分布和分化中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笔者在调查三峡库区稀有濒危植物及地方特有植物的过程中 ,新发现 2种濒危植物在库区淹没带 1 ) 有分布。由于是永久性淹没 ,必然会造成该区这部分濒危植物种群及其生境的消失 ,应引起有关科研及保护部门的重视。以下就这 2种植物的分布、用途 ,在库区淹没带的生境、种群数量、伴生植物及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的引种适应情况等进行介绍。1  松叶蕨 Psilotum nudum(L.) Griseb.松叶蕨 Psilotum nudum( L.) Griseb.又名松叶兰 ,铁扫把 ,是国家第二批重点保护植物 [1 ,2 ] ,松叶蕨科 ( Psilotaceae)附生蕨类 ,分布于台湾、广东、…  相似文献   

11.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能成功入侵不同水陆生境,而其同属近缘种莲子草(A.sessilis(Linn.)DC.)适于生长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为揭示两物种生态幅差异的机理及与其入侵潜力的关系,我们在模拟不同水陆生境的同质园环境下,比较了喜旱莲子草和莲子草的形态特征、细胞渗透势变异状况和细胞内溶质物质合成相关基因(蛋氨酸合成酶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喜旱莲子草对环境变异更敏感,表型变异幅度更大,具有更有效的渗透势调节能力;蛋氨酸合成酶基因在喜旱莲子草进入水生环境的早期阶段表现出短暂上调的特殊表达趋势。这说明有效的细胞渗透势调节机制与喜旱莲子草对不同水陆生境的广泛适应性和较强的表型可塑性能力可能有关,从而帮助其在不同生境中成功入侵。  相似文献   

12.
正长白山罂粟(Papaver radicatum var. pseudo-radicatum(Kitag.)Kitag.)是罂粟科(Papaveraceae)罂粟属(Papaver L.)的植物,为长白山特产植物[1]。分布于长白山海拔1 600~2 500 m的高山苔原带,生境多为砾石地、砂地或岩石坡,是吉林省重点保护植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神农香菊(Dendranthema indicum (L.) Des Monl. var. aromaticum Q. H. Liu et S. F. Zhang, var. nov.)是我所多年来通过调查,在鄂西神农架首先发现的一种新的资源植物。这种植物与野菊[D. indicum (L.) Des Monl.]很近似,其主要区别在于神农香菊的花、叶具有浓郁的特殊香气。经化学初步分析和药理试验结果表明,本植物含α—侧柏酮、β—侧柏酮、龙脑等萜类化合物成分,并无剧毒性及致癌因素反应。可广泛应用于化工、饮料和医药等方面的原料,是一种很有经济价值的香料和药用的植物资源。本文着重阐述和讨论了本植物的地理分布,习性生境、自然繁殖概况及蕴藏量。并提出进一步开发利用神农架山区植物资源,合理利用和发展神农香菊生产等方面的途径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萱草幼嫩花粉原生质体培养启动细胞分裂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L.)幼嫩花粉,即后期小孢子原生质体在培养8天时进入有丝分裂或已形成二个细胞。此外,还观察到游离核分裂、无丝分裂、微核形成等现象。这显示了花粉原生质体分裂方式的多样性。在启动分裂时发生一系列变化:如细胞核移位、大液泡消失、细胞质电子密度增加、细胞器增多、质体不含淀粉等。再生的细胞壁含许多小泡,很少纤丝,表现出现有培养条件下壁的形成能力薄弱。这是今后改进培养技术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区广泛分布的4种荒漠草本植物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 (L.) Moq.)、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 (Fisch. et Mey.) O. Kuntze)、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 L.)和碱蓬(Suaeda glauca (Bge.) Bge.)为对象,对他们在不同生长期的C、N、P含量及计量比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4种植物的C、N、P含量以及C:N、C:P、N:P在整个生长期的变化趋势不同,不同生长期各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在物种间存在明显差异; 4种植物的C、N、P含量及计量比的季节性变异分析结果表明,N、P含量及C:N、N:P的季节性变异幅度较大,相反,C含量和C:P的变异幅度较小; 4种植物C含量和C:P由季节变化所引起的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2.43%~15.80%和6.77%~18.67%,而N、P含量和C:N、N:P的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21.26%~34.38%、11.18%~30.26%、18.52%~27.11%、14.90%~25.91%;整个生长季内,4种植物C、N、P含量及计量比的变异系数依次为:N(30.00%) C:N(22.87%) N:P(20.12%)P(17.76%) C:P(11.72%) C(9.02%)。研究结果表明4种植物在不同生长周期的C、N、P含量及计量比的变化规律与他们的生长周期和植物种类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神农香菊(Dendranthema indicum (L.) Des Monl. var. aromaticum Q. H. Liu et S. F. Zhang, var. nov.)是我所多年来通过调查,在鄂西神农架首先发现的一种新的资源植物。这种植物与野菊[D. indicum (L.) Des Monl.]很近似,其主要区别在于神农香菊的花、叶具有浓郁的特殊香气。经化学初步分析和药理试验结果表明,本植物含α—侧柏酮、β—侧柏酮、龙脑等萜类化合物成分,并无剧毒性及致癌因素反应。可广泛应用于化工、饮料和医药等方面的原料,是一种很有经济价值的香料和药用的植物资源。本文着重阐述和讨论了本植物的地理分布,习性生境、自然繁殖概况及蕴藏量。并提出进一步开发利用神农架山区植物资源,合理利用和发展神农香菊生产等方面的途径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嫁接导致的绿豆可遗传性变异及其在绿豆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植物嫁接可以导致接穗的后代中有可遗传性变异的发生。我们将绿豆 (Vignaradiata (L .)Wilczek)的幼苗嫁接在红薯 (Ipomoeabatatas (L .)Lam .)的茎上 ,维护其生长至结实。将收获的绿豆种子连续几代播种于普通环境时 ,其后代中出现了明显的遗传变异。这些变异在未经嫁接的绿豆接穗品系中并不出现。为了研究这种嫁接诱导变异现象可能的机理 ,我们对变异品系的细胞质和细胞核DNA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在原绿豆和变异品系之间未发现细胞质DNA的RFLP(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 )差异。而细胞核DNA却发生了高频率的序列重组。同时 ,本研究没有发现砧木与接穗间基因转移的迹象。根据以上事实 ,我们推测远缘嫁接变异很有可能是嫁接生长逆境诱导的抗逆变异。  相似文献   

18.
中国萱草属(百合科)的数量细胞分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数量分类技术比较研究了国产萱草属植物的核型。所研究的分类群是:Hemerocallis citrina, H.dumortieri,H.esculenta,H.forrestii,二倍体和三倍体H.fulva,H.lilioasphodelus,H.mid- dendorffii,H.minor,H.multiflora,H.plicata。结果表明,物种形成已发生在染色体水平,染色体 变异与形态变异基本一致。结果支持将H.citrina和H.minor作为H.lilioasphodelus的亚种,H. esculenta作为H.dumortieri的变种。结果不支持将H.middendorffii作为H.dumortieri的变种,也 没有发现H.multiflora与H.plicata密切相关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生长在湿润生境和季节性干旱生境棕榈科植物的水分生理生态适应的差异,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选取3种原分布于湿润生境(SOMH)植物:澳洲轴榈(Licualaramsayi)、槟榔(Arecacatechu)和所罗门皱籽棕(Ptychosperma salomonense),以及3种原分布于季节性干旱生境(SODH)植物:大丝葵(Washingtonia robusta)、澳洲蒲葵(Livistona australis)和大蒲葵(L. saribus),对叶片和叶柄的结构与功能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SODH物种相比,3种SOMH植物的水力加权导管直径(Dh)、理论导水率(Kth)、膨压丧失点(TLP)、脆弱性指数(VI)和比叶面积(SLA)较高,而其叶脉密度(VD)较低。TLP、VI均与Kth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水力效率和水力安全之间存在权衡关系。可见,SOMH棕榈的叶片水力效率高于SODH棕榈,但叶片水力安全低于SODH,这揭示了生长于不同生境棕榈科植物在水分生理生态策略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木贼科气孔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首次用扫描电镜比较观察了木贼科不同生境的问荆(Equisetum arvense L.)、草问荆(E. pratense Ehrhart)、林问荆(E. sylvaticum L.)、水问荆(E. fluviatile L.)、木贼(Hippochaete hyemale L.)等5种植物地上茎气孔器的详细特征,提供了直观的立体图象,并从比较形态学的角度,初步讨论了木贼类的系统学和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