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灵芝科的种类在中国很多,特别是在华南广大地区种类更为丰富。其中有许多种类是珍贵的药材。同时,有些种类也危害木材和引起树木的病害。作者除过去巳报道中国灵芝59种和1变型外,本文又报道了5个新种。它们是大孔灵芝(Ganoderma magniporum Zhaoet Zhang),茶病灵芝(G.theaecolum Zhao),三角状树舌(G.triangulum Zhao et Xu),马蹄状树舌(G.ungulatum Zhao et Zhang),华南假芝(Amaurodcrma austrosinenxe Zhao et xu)。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作者中国灵芝科的分类研究V的续篇。 在过去作者除已报道了中国灵芝科71种和1变型外,本文又报道了4个新种。它们是:吊罗山树舌Ganoderma diaoluoshanense Zhao et X.Q Zhang;三明树舌G.Sanmi-ngense Zhao et X.Q.Zhang;桂南灵芝 G.Guinanense Zhao et X.Qzhang;大瑶山假芝 Amauroderma dayaoshanense Zhao et X.Q.Zhang 以上所引证的标本都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作者中国灵芝科的分类研究 V 的续篇。在过去作者除已报道了中国灵芝科71种和1变型外,本文又报道了4个新种。它们是:吊罗山树舌Ganoderma diaoluoshanense Zhao et x.Q Zhang;三明树舌 G.sanmi-ngense Zhao et x.Q.Zhang;桂南灵芝 G.guinanense Zhao et X.Q.Zhang;大瑶山假芝 Amauroderma dayaoshanense Zhao et x.Q.Zhang以上所引证的标本都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4.
灵芝科(Ganodermataceae) 的种类在中国是很丰富的,分布也很广。著者除已报道64种1变型外,本文继续报道中国灵芝3个新种。它们是密环辩舌(Ganoderma dersizonatumZhao et X.Q.Zhang),小马蹄灵芝(G.Parviungulatum Zhao et X. Q. Zhang),山东灵芝(G.Shandongense Zhao et Xu)。 本文所研究的全部标本都保藏于中国科学院敢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5.
灵芝科(Ganodermataceae)的种类在中国是很丰富的,分布也很广。著者除已报道64种1变型外,本文继续报道中国灵芝3个新种。它们是密环树舌(Ganoderma densizonatumZhao et X.Q.Zhang),小马蹄灵芝(G.parviungulatum Zhao et X. Q.Zhang),山东灵芝(G.shandongense Zhao et Xu)。本文所研究的全部标本都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6.
著者除已报道中国灵芝科67种1变型外,本文继续报道中国灵芝科3个新种和1个中国新记录。它们是:黎母山灵芝(Ganoderma limushanense Zhao et X.Q.Zhang),广西假芝 Amauroderma guangxiense Zhao et X.Q.Zhang),弄岗假芝(A.longgangense Zhao et X.Q.Zhang)和拟热带灵芝(Ganoderma ahmadii Steyaert)。本文研究的全部标本都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7.
著者除已报道中国灵芝科67种1变型外,本文继续报道中国灵芝科3个新种和1个中国新记录。它们是:黎母山灵芝(Ganoderma limushanense Zhao et X. Q. Zhang),广西假芝 Amauroderma guangxiense Zhao et X. Q. Zhang), 弄岗假芝 (A. longgangense Zhao et X. Q. Zhang)和拟热带灵芝 (Ganadcrma ahmadii Steyactt)。本文研究的全部标本都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8.
9.
本文继续报道了中国灵芝科4个新种和2个中国新纪录。它们是:四川灵芝(Ganodermasichuanense Zhao et Zhang),密纹灵芝G.Erebrostrlatum Zhao et xu),西藏灵芝(G.Tibe-tanum Zbao et Zhaag),厦门假芝(Amauroderma amoiensis Zhao et Xu);有柄树舌(Ganoderfaa gibbasum (BI. & Nees) Pat.),暗褐肉假芝(Amauroderma schomburgkii (Mont. Et Berk.)Torread。本文所研究的全部标本都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海南岛境内的灵芝科真菌4种。其中1新种即尖峰岭灵芝Ganoderma jianfe-nglingense X.L.Wu sp. Nov。岛内新记录有3种即薄盖灵芝Ganoderma capense (Lloyd)Teng;大青山灵芝 G.Daiqingshanense Zhao;褐树舌 G.Brownii (Murr.)Gilbn.本文研究的全部标本保藏于贵州科学院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南岛灵芝科的分类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海南岛境内的灵芝科真菌4种。其中1新种即尖峰岭灵芝Ganoderma jianfenglingense X.L.Wu sp.nov。岛内新记录有3种即薄盖灵芝Ganoderma capense(Lloyd)Teng;大青山灵芝G.daiqingshanense Zhao;褐树舌G.brownii(Murr.)Gilbn.本文研究的全部标本保藏于贵州科学院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继续报道贵州灵芝科(Ganodermataceae)3种,其中灵芝属(Ganoderma Karst.)2种,即新种镇宁灵芝(Ganoderma zhenningense He)和热带灵芝(Ganoderma troplcum(Jungh.)Bres.);网孢芝属(Humphreya Steyaert)1种,即咖啡网孢芝[Humphreya coffe-atum (Berk.)Steyaert]。以上引证标本全部保藏在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3.
中国灵芝科真菌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海南岛。赵继鼎先生(1989)报道本岛灵芝54种。1996年,本文作者报道了4种,其中1新种。本文继续报道本岛灵芝5种,其中1新种即琼中灵芝GanodermachiungchungenseX.L.Wusp.nov,岛内新纪录4种即多分枝灵芝G.ramosissimumZhao,闽南灵芝G.austrofujianenseZhao,XuetZhang,背柄紫灵芝G.cochlear(B.etNess)Bres,硬孔灵芝G.duroporaLloyd,本文研究的全部标本保藏于贵州科学院真菌标本室(HGA)。  相似文献   

14.
中国灵芝科真菌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海南岛。赵继鼎先生(1989)报道本岛灵芝54种。1996年,本文作者报道了4种,其中1新种。本文继续报道本岛灵芝5种,其中I新种即琼 中灵芝Ganoderma chiungchungense X.L Wu sp nov.,岛内新纪录4种即多分枝灵芝G ramosissimum Zhao, 闽南灵芝G austrofujianense Zhao,Xu et Zhang,背柄紫灵芝G. Cochlear (BI et Ness)Bres.,硬孔灵芝G duropora Lloyd,本文研究的全部标本保藏于贵州科学院真菌标本室(HGAS)。  相似文献   

15.
自1978年以来作者比较系统的进行了中国灵芝科(Ganodermataceae)的分类研究。于1981年“中国灵芝”一书中报道了53种1变种和l变型。除前两个种下分类单位已承认为种 外,后又陆续报道了30种。目前共报道了中国灵芝科85种。随着各国专家对灵芝科分类研究的不断进展,对于过去记载的种类,其中一部分种类已进行了考证,重新作了订正,作者也正在对中国灵芝科的种类进行订正。参考了Steyaert(1980)和Corner 1983)以及其他作者的重要文献,对现有8种进行了订正。本文共报道11种,其中有3新种。它们是坝王岭灵芝(Ganoderma bawanglingense Zhao et X. Q. Zhang),江西假芝(Amauroderma jiangxiense Zhao et X.Q.Zhang)和五指山假芝(A. wuzhishanense Zhao)。本文研究标本全部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6.
自1978年以来作者比较系统的进行了中国灵芝科(Ganodermataceae)的分类研究。于1981年“中国灵芝”一书中报道了53种1变种和1变型。除前两个种下分类单位已承认为种外,后又陆续报道了30种。目前共报道了中国灵芝科85种。随着各国专家对灵芝科分类研究的不断进展,对于过去记载的种类,其中一部分种类已进行了考证,重新作了订正,作者也正在对中国灵芝科的种类进行订正。参考了Steyaert(1980)和Corner 1983)以及其他作者的重要文献,对现有8种进行了订正。本文共报道11种,其中有3新种。它们是坝王岭灵芝(Ganoderma bawanglingense Zhao et X.Q.Zhang),江西假芝(Amauroderma jiangxiense Zhao et X.Q.Zhang)和五指山假芝(A.wuzhishanense Zhao)。本文研究标本全部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7.
树舌亚属是灵芝属(Ganoderma)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许多分类学家对这一类群真菌的分类有不同的处理,所以对它的分类地位时有变动。全面论述这一类群真菌的著作也比较少。现作者比较详细地研究了中国的本亚属标本,综合各国专家历年的论著,对于它的历史与分类地位,宏观与微观特性以及亚属的范围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并有亚属描述和中国已知种检索表。另外报道了2新种(Ganoderma meijiangense Zhao sp.nov.;G.shangsienseZhao sp.nov.),1中国新记录和1疑问种。全部研究标本都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8.
树舌亚属是灵芝属(Ganoderma)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许多分类学家对这一粪群真菌的分类有不同的处理,所以对它的分类地位时有变动。全面论述这一类群真菌的著作也比较少。现作者比较详细地研究了中国的本亚属标本,综合各国专家历年的论著,对于它的历史与分类地位,宏观与微观特性以及亚属的范围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并有亚属描述和中国已知种检索表。另外报道了2新种 (Ganoderma meijinangense Zhao sp. Nov.; G. shangsienseZhao sp. Nov.),1中国新记录和1疑问种。全部研究标本都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9.
灵芝(Ganoderma lucidum)远在东汉(纪元102—200)年间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中国劳动人民认识它远在此之前。国外最早的记载是1781年W.Curtis的“Boletus lucidus W.Curt.,t.no.224”.此种模式标本已不存在。Karsten(1881)在赫尔辛基植物博物馆留下一号标本作为新模式(neoty pc)。不同的分类学家认为在同一种不同的标本上皮壳构造可能有变化,甚致在同一号标本中也有变化。菌肉的颜色也有变化。或许菌肉颜色变暗是由于纬度和海拔高度的不同,平均温度渐渐增加所致(steyaert,1972)。有些分类学家认为菌柄的有无不能作分类的依据。Steyaert(1975)证明甚致硬皮灵芝(Ganoderma tornatum coinplex)的孢子因纬度和海拔高度的不同有改变。总而言之,我们可以说灵芝复合种(Ganoderma complex)在自然界的存在是不稳定的。诚然,这是一条自然规律。在自然界每一个生物种都是连续不断的变化着。但也相对的稳定。它们在自然界的矛盾中生长和发育。本文作者同意其他分类学家的意见,即在灵芝属中孢子诸性状是唯一地分类根据。种与种之间孢子的性状是清楚的不同。同时他建议应用每一个种的综合性状作分类依据或许是正确的。因为不同的分类学家对灵芝有人持广义的概念,也有人持狭义的概念。对它的亲缘种自然也有不同。下列种类现作者认为可能是它的亲缘种类。它们是:无柄灵芝;弱光泽灵芝;四川灵芝;紫芝以及松杉树芝。现作者假定灵芝在本组中是一个中心种。其它亲缘种围绕它而诞生。于是形成一个较大的种群。也有分类学家称之为灵芝复合种。长期以来灵芝复合种已经成为分类上的困难问题。有人认为成了本组分类的绊脚石。作者研究本组真菌已有多年。根据他的经验认为持种的狭义概念大概更合乎自然规律。对于以上观点作者拟在另文中阐述。本文因限于篇幅,只报道4个新种。其中1新种应隶属紫芝组。它们是:大青山灵芝(Ganoderma daiqingshanense Zhao),昆明灵芝(G.kunmingense Zhao),多分枝灵芝(G.ramosissimum),澄海灵芝(G.chenghaiense Zhao)。以上所有引证标本都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20.
灵芝(Gesoderma lucidum)远在东汉(纪元102—200)年间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中国劳动人民认识它远在此之前。国外最早的记载是1781年W. Curtis的“Boletuslucidus W.Curt,t. no 224’此种模式标本已不存在。Karsten (1881)在赫尔辛基植物博物馆留下一号标本作为新模式(neoty pe)。 不同的分类学家认为在同一种不同的标本上皮壳构造可能有变化,甚致在同一号标本中也有变化。菌肉的颜色也有变化。或许菌肉颜色变暗是由于纬度和海拔高度的不同,平均温度渐渐增加所致(Steyacrt,1972)。有些分类学家认为菌柄的有无不能作分类的依据。Stcyaert(1975)证明甚致硬皮灵芝(Gonoderma tornatum complex)的孢子因纬度和海拔高度的不同有改变。总而言之,我们可以说灵芝复合种(Ganoderma complcx)在自然界的存在是不稳定的。诚然,这是一条自然规律。在自然界每一个生物种都是连续不断的变化着。但也相对的稳定。它们在自然界的矛盾中生长和发育。本文作者同意其他分类学家的意见,即在灵芝属中孢子诸性状是唯一地分类根据。种与种之间孢子的性状是清楚的不同。同时他建议应用每一个种的综合性状作分类依据或许是正确的。因为不同的分类学家对灵芝有人持广义的概念,也有人持狭义的概念。对它的亲缘种自然也有不同。下列种类现作者认为可能是它的亲缘种类。它们是:无柄灵芝;弱光泽灵芝;四川灵芝;紫芝以及松杉树芝。现作者假定灵芝在本组中是一个中心种。其它亲缘种围绕它而诞生。于是形成一个较大的种群。也有分类学家称之为灵芝复合种。长期以来灵芝复合种已经成为分类上的困难问题。有人认为成了本组分类的绊脚石。作者研究本组真菌已有多年。根据他的经验认为持种的狭义概念大概更合乎自然规律。对于以上观点作者拟在另文中阐述。本文因限于篇幅,只报道{个新种。其中1新种应隶属紫芝组。它们是:大青山灵芝(Ganoderma daiqingshanense Zhao),昆明灵芝(G. kun-mingense Zhao),多分枝灵芝(G.Ramosissimum),澄海灵芝(G. chenghaiense Zhao)。以上所有引证标本都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