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鹅掌楸种群间光生态适应性的分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鹅掌楸7个不同种群幼苗的光合生长年进程、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以及不同光生境条件下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比值的实验测定和生长量的统计,结果表明,种群间存在明显的光生态适应性分化。该物种地理分布上的西部亚区种群的光合适应能力和生长势总体上强于东部亚区的种群。而在西部亚区中又以金平、盐津种群的适应力和生存力更强。本研究支持该物种种群的生存能力由西向东逐渐下降,居于东部亚区中的种群其濒危程度更为严重的观点。这种濒危过程中的生态适应性的分化,说明该物种的濒危,在很大程度上是“致危生境”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用便携式全自动光合测定系统测定蜡梅属的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浙江蜡梅(C. zhejiangensis)和柳叶蜡梅(C. salicifolius)夏冬季的光合特性。对三个物种夏季和冬季的最大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净光合速率、羧化效率、气孔传导力、水分利用效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物种均属典型的耐阴植物,其中蜡梅的耐阴性强于另两种,冬季三物种的耐阴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3.
对蒙新区草盲蝽复合组昆虫标本鉴定和资料整理,共得到5属34种。其中,种类最多的是草盲蝽属Lygus13种(38.24%),占绝对优势。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蒙新区草盲蝽复合组昆虫以古北界为主,种数占15种(44.12%)。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草盲蝽复合组单独分布于蒙新区的物种有8种,约占物种总数的1/4(23.54%),其次是蒙新区与华北区共有5种(14.72%),蒙新区与东北区共有3种(8.82%),其它动物区系分布的物种均较少。在蒙新区动物地理区划中,蒙新区草盲蝽复合组昆虫以西部荒漠亚区种数最多,共14种(41.18%),其次为东部草原亚区和西部荒漠亚区共有9种(26.47%)。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次报道了光合软体动物Elysia tomentosa K.R.Jensen,1997在我国海南省的分布情况。2021年9月,本课题组在海南省文昌市云龙湾采集到该物种,通过线粒体基因组核糖体16S rRNA以及组蛋白H3基因(H3)位点部分DNA序列比对,确定该物种为Elysia tomentosa。参考该物种学名并根据其外部形态特征,建议该物种中文学名为“绒毛海天牛”。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定其生活环境中的藻类,确定了该物种共生叶绿体的来源为总状蕨藻(Caulerpa racemose);利用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检测了绒毛海天牛的光合荧光特征。这是本课题组在海南省沿海地区发现分布的又一种光合软体动物,进一步丰富了对海南岛沿岸海天牛分布的认知,也为研究光合作用的进化与内共生机理提供新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5.
亚高寒草甸不同坡向植物光合生理和叶片形态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旻霞 《生态学报》2017,37(24):8526-8536
绿色植物叶片的功能性状能用来解释不同层次复杂的生态学过程,被认为对植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的影响。该研究对甘南亚高寒草甸坡向梯度代表物种的叶片形态和光合特性进行测定,分析了各坡向的土壤因子,比较不同物种(矮嵩草、米口袋、蒲公英和金露梅)之间的性状差异,研究叶片光合及形态特征与土壤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不同坡向的土壤因子有着显著差异,土壤含水量、土壤全磷、土壤全氮及有机碳含量总体表现为北坡南坡,而土壤温度及光照度则是南坡北坡。2)坡向上不同物种在比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和叶δ~(13)C值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比如物种在北坡具有较高的比叶面积和叶片含水量,而物种在南坡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相对叶绿素、叶干物质量及δ~(13)C值。3)冗余分析结果显示,物种的叶片形态及光合特性与土壤因子之间都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响应最为敏感。该研究揭示了亚高寒草甸坡向梯度上植物物种在叶片功能性状上的显著分化,使得这些物种能在同一个草地群落中共存。  相似文献   

6.
四川屏山县鸟类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屏山县有鸟类206种。褐林蹠为四川省鸟类新记录。五指山横贯境内,介于东经103°55′—104°05′之间,将屏山分为东西两部。西部留鸟种类中属西南山地亚区的21种,占其总数101种的20.8%;东部仅有11.9%(7/59)。东部留鸟种类中属西部山地高原亚区的9种,占其总数的15.3%;西部只有8.9(9/101),因此,西部具西南山地亚区特点,东部具西部山地高原亚区特点。故可认为,五指山是华中区和西南区在屏山境内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动物地理亚区统计了1976年郑作新出版的《中国鸟类分布名录》和2005年郑光美主编出版的《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中繁殖鸟类的分布数据,结果显示:在1976年前,中国鸟类丰富度最高的动物地理亚区为西南山地亚区,其次为滇南山地亚区,而以羌塘高原亚区鸟类物种丰富度最低,黄淮平原亚区次差。2005年,鸟类丰富度最高、次高及最低的亚区与1976年相同,次差的亚区为台湾亚区。自1976年至2005年,鸟类物种丰富度在不同亚区出现明显的增加,平均每个亚区分布物种数由1976年的232种增至2005年的281种,而且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其中滇南山地亚区增加种类最多,而羌塘高原亚区和东部草原亚区增加的幅度最大;在海南岛和台湾亚区则变化较小。这些可能是由于物种在不同亚区间存在的可能扩散通道和岛屿型稳定气候及地理隔离限制了物种与其它亚区间的扩散等造成的。这些变化不仅与Leietal.(2007)提出的"地理隔离"假设结论比较一致,与雷富民等(2006)提出的西南山地-横断山区为中国鸟类特有种物种多样性中心和西南山地为物种分化中心等观点一致,而且进一步显示西南山地亚区鸟类物种有向滇南山地亚区扩散的现象,并且依然在持续中。用聚类...  相似文献   

8.
叶俊伟  田斌 《生物多样性》2021,29(12):1629-E3451
扁核木(Prinsepia utilis)为中国西南地区温带森林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 但对其野生资源种群遗传结构及成因的了解严重不足。我们采用核微卫星分子标记, 对32个扁核木自然种群共377个个体的群体演化历史进行了探讨, 并评估其遗传资源。研究发现扁核木种群自西向东可划分4个遗传群组, 即喜马拉雅、横断山以及云贵高原西部和东部群组。其中, 最大的遗传分化存在于喜马拉雅和其他区域种群间。与喜马拉雅和云贵高原东部群组相比, 横断山和云贵高原西部群组混合了其他群组的遗传成分。种群动态历史分析显示中部2个群组在喜马拉雅和云贵高原东部群组形成后形成, 不同群组间的分化均发生在更新世晚期。地理隔离和环境隔离分析表明扁核木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主要由环境差异导致。环境差异分析显示不同群组间的气候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其中喜马拉雅和云贵高原东部群组与中部2个群组间的差异显著。此外, 结合该物种不同时期的生态位模拟数据, 我们认为喜马拉雅和云贵高原地区的遗传资源在未来需要优先保护。  相似文献   

9.
 对分布于内蒙古高原和林格尔和阿拉善的甘蒙锦鸡儿(Caragana opulens)种群的光合特性和水分代谢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和林格尔种群的光补偿点(500 μmol proton·m-2·s-1以下)、光饱和点(1 200 μmol proton·m-2·s-1)、光合最适温度(26 ℃)均低于阿拉善种群(光补偿点为700~800 μmol proton·m-2·s-1之间;光饱和点为1 500 μmol proton·m-2·s-1;光合最适温度为28~29 ℃),在低温、低光强下表现出更高的光合速率;和林格尔种群比阿拉善种群需要更高的空气湿度来维持其光合速率;和林格尔种群表现高蒸腾、高光合和低水分利用效率的代谢特点,阿拉善种群采取低蒸腾、低光合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的节水对策。这些生理特性与它们分布区的光、温、湿条件相适应。阿拉善种群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光能利用效率远低于和林格尔种群,而水分利用效率和叶水分亏缺明显高于和林格尔种群。这主要是由于两地区水分状况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森林幼苗更新对光环境异质性的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在分析森林光环境异质性特点的基础上,从幼苗的光合、热耗散、生物量累积和分配、形态特征、萌发和种群动态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在森林幼苗更新对光环境异质性响应的研究进展.从森林物种多样性维持、森林演替和植被恢复角度探讨了幼苗更新对光环境异质性不同响应的生态学意义,并对今后该方面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探讨海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海南假韶子(Paranephelium hainanensis)的光合生理特性,以期为该物种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应用Li-COR便携式光合仪和FC1000-H便携式植物荧光成像系统测定海南假韶子的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海南假韶子成年树和林下幼苗在7月和11月时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均呈明显"双峰"曲线,成年树的最大Pn达9.24μmol·m^-2·s^-1,最大Tr为3.34μmol·m^-2·s^-1,其光合能力显著强于幼苗;海南假韶子成年树初始荧光值(F0)在7月和11月最大值分别为323.04和135.87,Fm在7月和11月最大值分别为502.78和307.76,但幼苗的F0和Fm均低于成年树;成年树Fv/Fm在7月呈单谷型,在11月时呈先降后升再降的日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7月,成年树的Pn与Tr、Fv/Fm呈极显著正相关,幼苗Pn与F0呈极显著正相关;在11月,成年树的Pn与Tr、Fm呈极显著正相关,与Fv/Fm呈显著负相关;幼苗的Pn与Fm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海南假韶子为阳性树种,在7月和11月表现出不同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来适应环境,水分可能是引起海南假韶子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动态变化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2.
关于睑虎属Goniurosaurus物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种描述和系统进化等方面,对种群密度量化的研究较少。为研究海南吊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睑虎Goniurosaurus hainanensis种群的资源现状,2019年7-9月,在保护区内选取2个不同海拔梯度的样区(A样区551~688 m和B样区289~448 m),采用标记重捕法对该物种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并分别采用Schnabel法和Lincoln指数法进行种群密度估算。结果显示:采用Schnabel法估算的种群密度A样区为501只/hm^2,B样区为1999只/hm^2;采用Lincoln指数法估算的种群密度A样区为583只/hm^2,B样区为1403只/hm^2。结果表明:该物种的种群密度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黑白仰鼻猴种群生存力初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黑白仰鼻猴 (Rhinopithecusbieti)的相关参数 ,借助漩涡模型 (Vortex 9 4 2 ) ,对黑白仰鼻猴的种群动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 ,在没有近亲繁殖和偷猎影响的情况下 ,各亚种群 10 0年间均持续增长 ,即使数量较少的攀天阁和白济讯亚种群的灭绝概率也只有 3%和 6 %。在加入近亲繁殖和偷猎因素时 ,有 5个亚种群 (小昌都、乌牙普牙、金丝厂、富合山和格花箐 )保持增长态势 ,3亚种群 (茨卡通、各摩茸及响姑箐 )数量保持稳定 ,其他 5个亚种群 (米拉卡、巴美、龙马山、攀天阁和白济讯 )呈下降趋势。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大的环境容纳量能够促进亚种群的增长 ,因此 ,保护生境是保护该物种的根本途径。偷猎对整个异质种群增长有负作用 ,所以杜绝偷猎发生是保护该物种的重要条件。近亲繁殖率随种群减小和时间推移逐渐增加 ,也对猴群的长期存活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受胁鸟类的分布与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参照《Threatened Birds of Asia》(《亚洲受胁鸟类红皮书》),将其中记载的在中国有分布的物种与《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的物种进行比较。两者的物种组成有明显差异,仅69种鸟同时出现在两个红皮书中;《亚洲受胁鸟类红皮书》中雀形目鸟类占比例最大,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鸡形目鸟类占比例最大。两个红皮书中的受胁鸟类均以森林、湿地和灌丛为主要栖息生境,而导致物种受胁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干扰所造成的栖息地破坏。在地理分布方面,应用Arcview 3.2的数据处理与叠加功能,发现西南山地亚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和黄淮平原亚区以及台湾亚区受胁鸟类物种丰富度较高,其中留鸟在西南山地亚区及其周边地区相对集中,迁徙鸟在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及其周边地区相对集中。在保护方面,中国的显著重要鸟区中有51个是在自然保护区范围内,但还有6个尚未建立保护区,建议予以保护和重视。作者认为西南山地和台湾、海南地区的受胁鸟类面临更大的灭绝威胁,而恢复和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是保护鸟类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吡虫啉对烟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利用群落参数分析了吡虫啉对烟田节肢动物群落及其各亚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药后对烟田节肢动物群落、害虫亚群落的物种数有一定的影响,对天敌昆虫和蜘蛛亚群落物种数的影响不明显。5月23日施药后至6月13日施药区(Ⅱ)和对照区节肢动物群落、害虫亚群落个体数均下降,下降程度施药区大于对照区。6月14日施药后施药区节肢动物群落、害虫亚群落个体数下降,对照区显著上升。两次施药对天敌昆虫和蜘蛛亚群落个体数的影响不明显,施药后一段时间内优势种烟蚜种群个体数量显著下降,使节肢动物群落和害虫亚群落优势集中性下降,多样性指数和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6.
对比高海拔亚高山森林林下地衣、藓类及维管植物叶片的光合相关性状 在高海拔亚高山森林中,许多地衣和藓类植物欣欣向荣,甚至成为林地表层的优势物种。尽管它们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但我们对其光合作用相关的功能性状水平知之甚少,对相同生境下藓类植物和维管植物的比较研究也较为匮乏。因此,本研究选择中国青藏高原东缘亚高山林下常见的3种地衣、3种藓类和4种维管植物,测定并对比了它们的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单位面积光合组织干重、叶绿素含量及光合光响应曲线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林下地衣的氮含量高于藓类植物,二者的氮、磷、叶绿素、光合速率及光合氮利用效率均低于维管植物叶片。不同种类地衣的光合相关性状与其生长环境相符,而林地表层的3种藓类植物和3种草本植物的功能性状在各自功能群中的种间差异均不显著。总之,这些结果表明高海拔亚高山林下地衣和藓类植物的优势与其光合相关性状关系不大,对严酷环境较强的适应能力可能是它们得以繁荣生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红砂3个地理种群的光合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自然条件下对分布于兰州九州台(LZJ)、张掖临泽(ZYL)和武威民勤(WWM)3个地理种群的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红砂3个地理种群叶片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规律相似,均为双峰型,光合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影响红砂光合的因素既有环境因子又有自身因素。在环境因子中,无论是对光合速率还是蒸腾速率,光照强度都是最重要的主导因子,其次是气温,大气湿度则与植物的蒸腾速率成负相关。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因不同地理种群所处土壤含水量不同而有所不同。内在因素中气孔导度下降是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外界因素又通过气孔调节来影响蒸腾速率。光抑制是影响红砂光合午休的非气孔因素之一,且干旱加重了光抑制。在干旱胁迫下,叶绿素含量也是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原因。所有这些因素协同作用于红砂的光合作用,处于极端干旱环境中的红砂则通过降低蒸腾,提高水分利用率和稳定性碳同位素等途径来响应环境胁迫,从而提高对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高原鼢鼠线粒体谱系地理学和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原鼢鼠是一类地下独居啮齿动物,为青藏高原特有种之一。为研究该物种的谱系地理学和遗传多样性,本文测定了采自青藏高原东部3个地理种群8个小种群共37个个体的线粒体D-loop区序列变异。在长度为627bp的序列中,共发现50个变异位点,定义了26种单倍型。该物种的单倍型多样性(Haplotype diversity,H)较高和核苷酸多样性(Nucleotide diversity,πn)较低。谱系分析得到3个稳定的分支,分别与采集的地理种群相吻合:同一地理种群内单倍型之间遗传差异小,而不同地理来源的单倍型之间存在较大区别。距离隔离分析表明高原鼢鼠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呈正相关。AMOVA分析同样表明地理种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地理种群间变异占遗传变异的80.45%。高原鼢鼠的这种遗传结构特点可能主要是由于第四纪气候变迁、该物种稳定的地下生活环境和有限的迁移能力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东北帽儿山地区白桦种群光-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爱民  祖元刚 《植物研究》2004,24(3):323-325
运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东北帽儿山地区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种群的光-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白桦有性种群的实际光合能力和潜在光合能力均大于白桦无性种群(中生生境)(P<0.05);中生生境白桦的光合能力大于湿生生境(有性种群)(P<0.05);无论是有性种群还是无性种群,不同年龄(幼苗、幼树、成树)的白桦光合能力均以幼苗阶段最低且光补偿点最高(P<0.05).  相似文献   

20.
保护新疆马鹿塔里木亚种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鹿塔里木亚种分布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各沿河地带,强度适应荒漠生境。采用分子系统学方法研究表明,世界马鹿分为东西两大系统,马鹿塔里木亚种是我国唯一属于西部系统的亚种。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被列为濒危(E)亚种,按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1993年制定的世界物种红色名录濒危定级标准,属于极危级(EN)。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种群数量急骤下降,现今马鹿塔里木亚种在塔河流域被隔离为莎雅、尉犁和且末3个小种群,当前该亚种正受到栖息地减小和片断化的双重影响,而且因遗传漂变和近亲繁殖的不断增加也进一步加剧它的濒危程度。为有效保护该物种特提出可行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