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熊猫源肺炎克雷伯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肺炎克雷伯菌是仅次于大肠杆菌的常见条件致病菌之一,严重时可导致大熊猫发生出血性肠炎、全身性败血症等。【目的】明确大熊猫源肺炎克雷伯菌的生物学特性,对防控该病作出科学指导。【方法】分别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拉丝实验、K-B纸片法和PCR技术对46株大熊猫源肺炎克雷伯菌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高黏性表型、耐药表型和15种常见毒力基因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并根据以上生物学特性选择一株可能具有致病性的分离菌pneumoniae-X-5,研究其对小鼠的致病性。【结果】46株肺炎克雷伯菌均可形成荚膜;12株为高黏性表型肺炎克雷伯菌;能形成生物被膜的菌株占比为65%(30/46);分离出的46株菌中多重耐药菌株占58%(27/46),对氨苄西林、苯唑西林、青霉素、万古霉素呈100%耐药;毒力基因检出率最高的为ureA(91.30%,42/46)。pneumoniae-X-5菌株对小鼠的LD50为8.9×104CFU/mL;该菌株攻毒小鼠肺泡间隔增厚,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变性坏死,脾充血,十二指肠黏膜上皮和固有层分离,固有层部分细胞坏死。死亡小鼠脾脏含细菌量最多,其次为肝脏。【结论】本试验阐明了部分大熊猫源肺炎克雷伯菌的多重耐药性、能形成生物被膜、具有高黏表型等病原生物学特性,为大熊猫肺炎克雷伯杆菌病的防控及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调查了我国15个代表性城市在即食食品(卤肉、烤肉、凉拌菜和巴氏奶)和蔬菜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污染分布情况,并对分离株进行耐药性分析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研究,为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风险识别和分子溯源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依据GB 4789.10-2010对540份即食食品和蔬菜样品进行定性和最大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分析;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的耐药特征并通过PCR检测mecA基因;应用MLST方法确证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ST型。【结果】结果发现9.3%(50/540)的样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卤肉污染率最高,为16.3%(30/184),其次为烤肉(9.2%,6/65),蔬菜(6/150,4.0%)污染率最低。定量分析发现62.0%的阳性样品污染水平处于0.3–1.0 MPN/g,其中3份阳性样品污染水平≥110 MPN/g。对50株分离株进行24种抗生素耐药性检测,发现82.0%的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和青霉素耐药,64.0%的分离株为多重耐药株。对mecA阳性分离株进行SCCmec分型,发现均为SCCmecⅣa。所有分离株进行MLST分型,共检出14种型别,其中ST3595和ST3847为新ST型。【结论】普遍的多重耐药性表明我国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状况已较为严重,对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存在潜在威胁。ST型与耐药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这为进一步了解该菌在我国食品中的流行趋势和风险评估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在医院内感染中所占的比率持续上升,耐药率也不断攀升,这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肺炎克雷伯菌发生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就是其细胞膜上存在的外排泵系统,它们将渗入细菌体内的药物不断泵出,导致菌体内的药物浓度过低,不足以发挥抗菌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外排泵介导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现状,外排泵的分子结构和基因调节,外排泵抑制剂以及传统中药在耐药菌治疗方面的应用等做系统性梳理,以期为临床治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大熊猫源大肠杆菌及肺炎克雷伯氏菌对消毒剂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对大熊猫肠道分离的88株大肠杆菌、32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对季铵盐类消毒剂BC、CTPC、CTAB及DDAC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进行测定,并扩增了消毒剂的耐药基因。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对季铵盐类消毒剂MIC值为:BC的MIC值介于8~128 mg/L;CTPC的MIC值在32~256 mg/L之间;CTAB的MIC值为64~512 mg/L;DDAC的MIC值介于8~128 mg/L。肺炎克雷伯氏菌对季铵盐类消毒剂的耐药情况为:BC的MIC值介于16~512 mg/L;CTPC的MIC值在64~256 mg/L之间;CTAB的MIC值介于128~512 mg/L;DDAC的MIC值介于8~64 mg/L。可见,肺炎克雷伯氏菌对季铵盐类消毒剂的MIC值要大于大肠杆菌对季铵盐类消毒剂的MIC值。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季铵盐类消毒剂的染色体型耐药基因扩增率为68.18%~98.86%,最高为sug E(98.86%),emr E最低(68.18%),没有检测出qac E、qac F、qac G,检出率最高的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耐药基因为qac EΔ1(19.31%)。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染色体型耐药基因检出率为13.64%~28.41%,ydg E最高(28.14%),emr E检出率最低(13.64%),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耐药基因sug E(p)检出率最高(6.82%),qac EΔ1、qac F、qac G基因未检出。测定大熊猫源大肠杆菌及肺炎克雷伯氏菌对消毒剂的耐药性,对圈养大熊猫消毒剂的规范使用,防控大熊猫细菌性疾病以及细菌对消毒剂耐药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背景】弯曲菌(Campylobacter)是重要的人畜共患肠道病原菌,可通过食物链传播,引起人类腹泻性肠炎。【目的】了解猪源弯曲菌耐药特征和分子遗传特征,对江苏省10个规模化猪场进行弯曲菌分离和耐药性检测,并研究分离株的分子分型。【方法】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测定,PCR方法扩增耐药基因,以弯曲菌7个管家基因(aspA、glnA、gltA、glyA、pgm、tkt和uncA)为目的基因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研究。【结果】100份样品共分离出结肠弯曲菌22株,分离率为22%,弯曲菌检出情况与养殖规模和日龄无关(P>0.05)。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20株分离株为多重耐药菌株(81.82%,20/22),猪源结肠弯曲菌分离株对10种抗生素耐药程度不一,分别为:庆大霉素36.36%,链霉素50%,克林霉素27.27%,氯霉素13.64%,四环素40.91%,环丙沙星18.18%,萘啶酸63.63%,泰利霉素59.09%,红霉素100%,阿奇霉素81.82%;共检出了4种耐药基因[cfr、adE-Sat4-aphA、ermB和Tet(O)],检出率分别为4.5%、59.1%、9.1%和100%;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显示共获得11个ST型,主要流行CC-828克隆系(100%);进化树结果显示,所有分离株聚集归为2个大群,分别为2个分支和9个分支。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表明共有3个序列型(sequence type,ST)与其相对应的抗菌药物有相关性。【结论】猪源结肠弯曲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Tet(O)基因检出率最高,分离株的序列型呈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副猪嗜血杆菌安徽株血清型、基因型及耐药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parasuis,HPS)是猪革拉瑟氏病(Gl?sser’sdisease)的病原体,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产生的耐药性以及灭活疫苗缺乏交互免疫保护力,目前对该病无法形成有效防控。【目的】了解安徽地区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基因型及耐药性特征,为猪革拉瑟氏病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针对2008–2017年安徽地区分离的44株HPS,利用PCR反应鉴定血清型,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进行基因分型,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结果】44株HPS共检测出6种血清型(1、4、5、7、13、14),血清型4型和13型为优势血清型,各占40.91%;9种ST型(ST241、ST267、ST268、ST269、ST270、ST271、ST272、ST273和ST274)中ST267和ST268为优势基因型,各占40.91%;对庆大霉素、青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100%和93.2%,86.4%的分离株呈现多重耐药,耐药谱型有33种,其中以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四环素构成比最大,为42.4%。【结论】安徽地区HPS流行血清型和基因型呈现多元化,具有较高的遗传异质性,多重耐药现象严重,血清型、ST型与耐药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城市河流泰安市渿河(贯穿城区)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大肠杆菌的分布及其多重耐药性与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探究其耐药基因传递规律。【方法】采用Kirby-Bauer法测定耐药表型,用PCR和基因序列测定法进行耐药基因、整合子检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并进行细菌接合试验。【结果】从272份水样中分离88株产ESBLs大肠杆菌,分离率32.4%,多重耐药率为59.1%。耐药基因检测出blaTEM、qnrS、AacC2、aac(6’)-Ib-cr、oqxA、OXA、AacC4,携带率分别为94.3%、33.0%、29.5%、12.5%、11.4%、6.8%、5.6%,59.0%菌株携带多种耐药基因。MLST分型检测出47种ST型,ST38为主要分型占13.6%,发现ST131两株。I类整合子检出率26.1%,其中,dfrA17-aadA5阳性率为13.6%。接合率为83.0%(73/88),72.6%的接合子发生耐药谱变窄,供体菌所携带的七种耐药基因均发生了水平传递。【结论】城市河流中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且耐药性可水平传递,存在城市公共卫生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流感染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 CRKP)的耐药特点、分子分型特征和菌株同源性,为CRKP感染的临床诊治和预防控制提供理论参考。收集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期间就诊于上海市某三甲医院患者血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KP)非重复菌株,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共获得51株CRKP。对CRKP菌株使用纸片扩散法或琼脂稀释法进行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型;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显示,51株CRKP对检测的15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广泛耐药,对其中的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环丙沙星耐药率为100%;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6.5%、90.2%和62.8%;对替加环素耐药率较低,为3.9%。51株CRKP均检测出blaKPC基因,经测序鉴定为blaKPC-2基因,提示产KPC-2是CRKP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MLST检测到4种ST型别,以ST11型为主,共 43株(84.3%),另有ST15型6株(11.8%),ST4845型1株及1株新分型。51株CRKP的PFGE图谱相似性系数在62.9%~100%,可分为19个簇(A-S簇),每簇分别包含1~12个菌株。其中A簇(13.7%)和G簇(23.5%)包含的菌株相对较多,且MLST分型均为ST11型,为优势簇。G簇包含7个型别,G4型为主要克隆菌株。 ST11型为CRKP的主要型别,PFGE分析表明该院存在菌株的克隆传播,应规范抗菌药物使用,同时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和医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导致肝脓肿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特征。方法 用VITEK-2细菌鉴定仪鉴定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丽水市中心医院肝脓肿患者脓肿穿刺液中分离的细菌。应用拉丝试验鉴定菌株的高黏性,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血清型分型(K分型)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并用S1核酸酶脉冲场凝胶电泳(S1-PFGE)对菌株质粒谱进行分析。结果 57例肝脓肿患者接受肝脏脓肿穿刺引流并做脓液培养。44例患者的脓液培养到不同的致病菌,培养阳性率为77.2%。在培养到的44株病原菌中,其中2株为大肠埃希菌,产酸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1株,而肺炎克雷伯菌为40株,占肝脓肿致病菌的90.9%。4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拉丝阳性率为67.5%(27/40),K1为主要血清分型,占62.5%(25/40),其次为K2型,占17.5%(7/40)。ST23为主要ST分型,占47.5%(19/40),其次为ST86和ST65,各占7.5%(3/40)。同时发现一些未报道过的致肝脓肿肺炎克雷伯菌新ST分型,如ST218、ST1941、ST76、ST2159、ST660和ST485。40株致肝脓肿肺炎克雷伯菌中总共检测到12种质粒谱,包括带有一个质粒、多个质粒或不带质粒的谱型。其中带有一个近220 kb的质粒谱为主要谱型,共涉及19株菌,占47.5%,12株菌带有一个质粒,大小为140~250 kb。4株菌带有2个或3个质粒,5株菌不含有质粒。结论 拉丝试验和血清学分型不能鉴定所有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很多为ST23型,但其进化整体上较为分散;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可以不携带质粒。  相似文献   

10.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ESBLs)与细菌耐药性密切相关,为了揭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和耐药性,本研究在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共检测了466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患者标本,并分析了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和耐药性。研究结果显示,466例患者中共检出562个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其中,呼吸内科的检出数最多(212株,37.72%),其次为重症监护科(106株,18.86%)。对于不同标本来源,痰液中检出菌数最多(331株),占总数的58.90%。562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检测出237株产ESBLs(42.17%)。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阿莫西林(89.03%)、替卡西林(87.34%)、氨苄西林(81.43%)的耐药率最高;而对替加环素(9.28%)、阿米卡星(6.75%)、亚胺培南(1.27%)和美罗培南(0.84%)的耐药率最低。237株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中,53.59%扩增出CTX-M型,48.95%扩增出TEM型,40.93%增出SHV型。另外,237株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中,产两个及以上的ESBLs的菌株共111株(46.84%)。  相似文献   

11.
[背景]耐药基因可通过水平转移在环境、动物和人体间发生转移,而远距离传播则主要通过候鸟的迁徙.耐药基因可通过水平转移和候鸟迁徙跨地区传播至禽畜和人类,引起公共卫生问题.[目的]分离广州南沙湿地公园候鸟粪便中肠杆菌科细菌,并鉴定菌种类别,研究其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及携带的主要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  相似文献   

12.
【背景】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引起犊牛腹泻的最主要病原菌,其耐药性菌株的不断出现引起广泛关注。【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犊牛腹泻大肠杆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流行情况。【方法】从通辽市多个旗县采集犊牛腹泻样品40份,经细菌分离纯化及16S rRNA基因测序,最终鉴定出20株大肠杆菌。采用药敏试验和PCR方法对分离菌进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分析,并对其中1株多重耐药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20株分离菌均具有多重耐药性,对链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达80%以上。所检耐药基因中,aphA1strBTEM-1qnrS检出率达100%。通过对代表性菌株TL-13全基因组测序发现,其基因组大小为4897185bp,GC含量为50.68%,同时携带2个质粒,大小分别为108288bp(pTL13-1)和64018bp(pTL13-2)。质粒中共携带18个可移动耐药基因。【结论】通辽地区犊牛腹泻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普遍存在,4种常见耐药基因普遍流行。  相似文献   

13.
【背景】由于抗生素的长期大量且不合理使用,猪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traintestinal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xPEC)多重耐药性日趋严重。【目的】探究猪源ExPEC的耐药性及其与耐药基因和I类整合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54株猪源ExPEC对22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依据药敏试验结果确定相关耐药基因,采用PCR方法检测染色体DNA和质粒DNA上的耐药基因及I类整合子分布情况。【结果】54株猪源ExPEC对青霉素、氟苯尼考、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高度耐药,其中52株对甲氧苄氨嘧啶、复方新诺明高度耐药,它们的MIC值均大于256μg/mL,无MBC值;对头孢唑林、四环素、头孢氨苄、大观霉素、链霉素的MIC值在1-256μg/mL之间,MBC值分别为8、16、32、64、128、256μg/mL,均可耐受11种以上抗生素,其中以耐受17种为主,占比为18.52%...  相似文献   

14.
靳曼玉  李金朋  易力  汪洋 《微生物学报》2021,61(7):1829-1838
猪链球菌病(Streptococcus suis)是一种严重影响各国养猪业发展和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可以引起败血症、关节炎、脑膜炎等多种疾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是导致其致病性和耐药性增加的主要原因.为了预防和治疗猪链球菌病以及解析其耐药的可能机制,深入了解和掌握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和耐药...  相似文献   

15.
The in vitro susceptibility of three clinicalTrichophyton rubrum isolates to griseofulvin and tioconazole, determined by the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was 2 and 0.5 to 1.0g/ml, respectively. One mutant (gril) obtained after mutagenic treatment of one of these isolates was selected and showed simultaneous resistance to griseofulvin (MIC > 2000g/ml) and tioconazole (MIC=1.0g/ml). The clinical importance and the possibility of a multidrug resistance (MDR)-type mechanism being involved in this event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致病菌,该细菌不仅容易产生耐药性,而且在人体及无生命物质表面易形成生物膜,临床治疗较为棘手。从临床分离24株鲍曼不动杆菌,药物敏感试验观察这些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针对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检测是否含有耐药基因碳青霉烯酶基因OXA-23,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观察耐药性与生物膜形成的相关性,并用刀豆蛋白凝集素结合试验及质谱分析耐药性与O-甘露糖蛋白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生物膜形成呈正相关,某些O-甘露糖蛋白表达有利于细菌获得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吡嗪酰胺(pyrazinamide,PZA)是重要的一线抗结核药物,与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构成治疗方案的核心。因其疗效较好,被广泛应用于结核病的治疗过程。然而,近年来随着耐多药结核病的出现,PZA耐药导致部分患者治疗失败,因此常规开展PZA药物敏感性试验对于减少耐药性的发生显得极为重要。由于PZA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而结核分枝杆菌在酸性环境下生长不良,故PZA耐药性检测一直是临床中的难题。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就结核分枝杆菌PZA耐药性检测方法的研究进行阐述,期望能为更有效地诊治结核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探讨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收集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1 125株,筛选亚胺培南耐药株,常规纸片法检测其耐药性,并用E-test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MBL),采用PCR法检测耐药基因型。结果显示,1 125株铜绿假单胞菌中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共计617株,占54.8%;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共计508株,占45.2%。617株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100%为多重耐药,而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率仅为13.78%,明显较前者低(χ2=871.15,P<0.05);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中MBL表型阳性共126株,阳性率为15.4%,94株(74.60%)表现为VIM-2阳性,10株(7.94%)表现为IMP-1阳性,1株检出OXA-10,〖WTBZ〗且该例菌株同时表达VIM-2。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多为多重耐药,其产MBL的主要基因型是VIM-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低浓度红霉素对猪链球菌蛋白表达、交叉耐药性与荚膜多糖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饲料中低浓度抗生素促生长剂对环境中微生物的影响奠定基础。【方法】猪链球菌接触低浓度红霉素后,利用蛋白质组学iTRAQ技术,筛选关键差异表达蛋白。同时测定猪链球菌的交叉耐药性和荚膜多糖含量。【结果】共鉴定到差异表达蛋白181个,占总鉴定蛋白的12%,猪链球菌通过改变自身蛋白质组的表达量,以适应红霉素的选择性压力。多数差异表达蛋白参与催化和代谢过程,属于膜蛋白,其中13个ATP结合盒转运蛋白、3个核糖体蛋白、DNA回旋酶上调表达,8个荚膜多糖蛋白、DNA聚合酶Ⅳ下调表达。接触低浓度红霉素后,猪链球菌对多种抗生素出现交叉耐药性,消除红霉素后,药物敏感性恢复。接触低浓度红霉素后,荚膜多糖含量也未发生大幅度变化。【结论】猪链球菌为适应低浓度红霉素的选择性压力,大量表达多重耐药的主动外排泵,增加核糖体蛋白的表达量,降低荚膜多糖蛋白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20.
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是最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之一。本研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得到的139株空肠弯曲菌(117株为禽源样本分离株,22株为人源样本分离株)进行耐药性检测。通过对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判定结果得出:120株(86. 33%)空肠弯曲菌分离株对6类9组临床常用的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禽源空肠弯曲菌耐药率为83. 76%,22株人源空肠弯曲菌均表现出耐药性。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表现出高度耐药(环丙沙星80. 58%,萘啶酸77. 70%);对四环素类表现为中等耐药(四环素53. 24%);对部分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林可酰胺类表现为低耐药(庆大霉素7. 19%,阿奇霉素5. 76%,克林霉素6. 47%);对酰胺醇类、部分大环内酯类表现为敏感(氟苯尼考0%,红霉素0%、泰利霉素0%)。139株空肠弯曲菌共产生14种耐药谱型,以TET-CIP-NAL谱型最多,占比38. 13%,耐三重及以上抗生素的多重耐药菌株占比53. 24%。禽源菌株中多重耐药占比46. 15%,人源菌株中多重耐药占比90. 91%。研究结果显示空肠弯曲菌耐药现状不容乐观,尤其对喹诺酮类与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性较为突出,且过半数菌株为多重耐药。本研究为食源性空肠弯曲菌的防控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