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4月~5月,对四川省老君山自然保护区鸡形目鸟类种群的鸣叫雄鸟的密度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了4种鸡形目鸟类: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和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采用鸣叫计数的方法,在调查区域的3种生境(原始林、人工林和次生林)中记录了鸣叫雄鸟的数量和距调查点的距离。应用距离取样法对数据的计算估计,4种鸡形目鸟类的鸣叫雄鸟在调查区域的密度(只/km2)分别为20.19±6.07、1.48±0.46、4.24±0.60和11.19±2.97。在原始林、人工林和次生林3种生境的鸡形目鸟类密度,灰胸竹鸡分别为7.19±4.19、26.89±8.92和17.79±9.49;白腹锦鸡密度分别为0.74±0.43、2.92±1.42和1.19±0.58;四川山鹧鸪密度分别为7.94±0.99、1.99±1.63和3.06±0.60;红腹角雉密度分别为17.66±5.98、0和12.58±4.85。鸡形目鸟类群落Shannon-Weiner物种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大小依次均为次生林>人工林>原始林,Simpson优势度指数大小则相反。  相似文献   

2.
四川大邑县发现的白腹锦鸡和红腹锦鸡自然杂种的记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家禄  张俊范 《动物学研究》1993,14(3):240-240,239
1992年1—4月,在四川大邑县双河乡山区海拔1600—1700m处,先后获得5只雉科雄鸟标本。(第1号标本存四川大学生物系,其余4号标本存大邑县林业局)。经鉴定,确认属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和红腹锦鸡(C.pictus)的杂种。其形态如下: No.1:外形和羽色大体似红腹锦鸡雄鸟。尾长750mm,比一般金鸡稍长。上嘴基部铅褐,跗蹠淡褐,与白腹锦鸡相似。额、头顶和枕冠淡黄,枕冠羽端沾红。枕冠长70mm,介于红腹锦鸡(1,100mm)和白腹锦鸡(1,52mm)之间。披肩羽端呈截状,似红腹锦鸡;各羽乳白,羽端和近端的黑色横斑有绿色反光,与白腹锦鸡相似,较长的披肩羽片基部渲染葡萄红色。下颈和肩间部亮绿,并有铜黄色反光,羽端较宽而略呈弧形与  相似文献   

3.
血雉     
血雉 Ithaginis cruentus( Blood Pheasant) ,又称血鸡、太白鸡 ,隶属于鸡形目 ( Galliformes)雉科( Phasianidae)血雉属 ( Ithaginis)。属国家 级重点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中国中部至西藏高原、尼泊尔、印度东北部。雄鸟体长约 4 6cm,背部灰褐色 ,并杂有许多白色细纹 ,胸部有绿色 ,尾羽的侧缘绯红色。全身具矛状长羽 ,冠羽蓬松 ,脸、腿猩红色。雌鸟体长近4 0 cm,体羽以暗褐色为主。本种共有 14个亚种 ,各个亚种在体色上都具有一定的差异。血雉栖息于海拔 2 0 0 0~ 4 5 0 0 m针、阔叶混交林内 ,以绿色植物及其种子为食 ,如苔藓、莎草科…  相似文献   

4.
笼养白腹锦鸡繁殖季节的时间分配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笼养白腹锦鸡繁殖季节的日常活动占用时间从静栖、游走、取食、理羽、繁殖、鸣叫、沙浴、饮水到攻击依次减少。直接或间接满足自身需要的行为占96.19%。一天中除静栖外,其它行为所占时间比例在中午较小,而在早晚较大。白腹锦鸡雄鸟的发性行为与求偶行为的关系为密切;雌鸟的产卵与饮水、沙浴行为的相互关系较大。活动时间分配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白腹锦鸡繁殖及食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在贵州省称“箐鸡”。我们于1974年10月—12月在西南部的兴义,1975年10—12月、1980年4—6月在西部的威宁,对白腹锦鸡的繁殖及食性进行了初步的观察,所得结果如下: 这种鸡通常栖息在海拔1,500米—2,800米左右多岩的中山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中。常绿栎林以光叶高山栎(Quercus rehderiana)、灰背栎(Quercus senescens)为主;常绿落叶混交林以华山松(Pinus armandii)占优势,其次为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黄杉(Pseudotsuga sinensis)、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等。林下灌木层以胡颓子  相似文献   

6.
笼养白腹锦鸡觅食活动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笼养条件下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的日觅食活动呈现早(7:00-8:00)和晚(18:00-19:00)两个明显高峰期,不同季节和天气其觅食节律有一定的差异;在一年中9月翌年4月的觅食频次较高,这可能与鸟类补充繁殖期能量消耗、积累能量御寒和保证生殖腺发育有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雄鸟觅食活动的主要因素为求偶、理羽和游走;影响雄鸟觅食的主要因素是游走、理羽和静  相似文献   

7.
红腹锦鸡     
正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隶属鸡形目锦鸡属鸟类,单型种,无亚种分化。体长60~100 mm,体重450~750 g,为中等体型雉类。嘴黄色。雄鸟头部具金黄色丝状羽冠;脸、喉锈红色;后颈为金棕色带蓝黑色斑的扇形羽毛围成。上背深绿色,羽缘黑色;下背到尾上覆羽为金黄色。下体深红色。肩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3月9日,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德兴乡那尔东村(29°21'16.84″N,95°8'39.98″E,海拔1 874 m)观察到雌、雄山椒鸟各1只,该鸟体长18~25 cm,雄鸟、雌鸟头部均为灰色。雄鸟背部亮黑色,腰、尾、胸部覆羽及下体呈朱红色,翅黑色,具一大一小2道"7"字形朱红色翼斑;中央尾羽黑色,外侧尾羽基部黑色,端部红色。雌鸟胸部及整个下体均为黄色,腰和尾上覆羽亦为黄色,翅和尾为黄色,颜色分布与雄鸟大致相似(图1),经鉴定为灰喉山椒鸟Pericrocotus solaris。虽然MacK innon等(2000)  相似文献   

9.
滇西北迪庆州鸡类区系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延恭 《动物学研究》1983,4(4):353-362
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是我国鸡类资源宝库之一。由于它地处边远、交通闭塞,所以过去对其考察较少。解放前仅Oustalet(1896),Beebe(1912),Rothschild(1923,1926),Riley(1925,1926),Greenway(1933)等人报道过采自该地区的鸟类。解放后也只在1959—1960年的南水北调综合考察时涉及过此州(郑作新等,1962)。该州文献中有纪录的鸡类共有八种,计为;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血雉Ithaginis cruentus,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藏马鸡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鹌鹑Coturnix Coturnix。  相似文献   

10.
种群数量是物种的重要生态学基础资料,合适的密度调查方法是数量估算的基础。2016年4—5月,采用广泛应用于鸡形目Galliformes鸟类种群密度调查的样线法和样点法,调查了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鸡形目鸟类(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和血雉Ithaginis cruentus)的种群密度。样线法和样点法估算的雄体密度分别是:白腹锦鸡1.20只/km2和(6.31±0.98)只/km2,红腹角雉5.41只/km2和(0.39±0.17)只/km2,血雉3.01只/km2和(5.97±2.70)只/km2。除红腹角雉外,样点法估算的白腹锦鸡、血雉种群密度均大于样线法。建议针对不同鸡形目鸟类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并尽量扩大样本数量,从而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人类足迹的扩张增加了人与野生动物的相互作用。理解自然保护地的濒危物种对人为干扰的响应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濒危物种和指导保护管理。以往的研究表明野生动物在时空维度会对人类的干扰进行规避, 然而这类研究在野生雉类中还较少, 尤其是分布在人为干扰相对较强的中低海拔区域的雉类, 如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 我们在中国西南部的一个亚热带森林保护区中使用红外相机陷阱技术对白腹锦鸡和人为干扰进行调查, 并研究了白腹锦鸡在时空维度对3种不同类型人为干扰(人类活动、放牧和家养动物活动)的响应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 白腹锦鸡在空间维度并未对人为干扰进行规避, 而在非繁殖季节的活动节律上对人为干扰在时间维度上进行了规避。具体而言, 白腹锦鸡在全年和非繁殖季节的活动高峰集中在17:30-18:30, 明显避开中午的人类活动高峰; 而在繁殖季节, 白腹锦鸡活动水平明显提高, 和人为干扰的重叠度很高, 可能是由于求偶、占区等繁殖行为使得白腹锦鸡无法规避人为干扰。此外, 在人为干扰强度较高的位点, 白腹锦鸡倾向于通过改变其日活动节律, 将活动高峰期推迟至傍晚以降低与人为干扰的重叠度, 进一步说明白腹锦鸡可通过调节其自身的日活动节律从而避开高强度的人为干扰。由于白腹锦鸡地面营巢和春夏季繁殖, 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可通过管理人为活动, 尤其在繁殖季节通过控制放牧和猫狗的活动来帮助白腹锦鸡及其他地面营巢鸟类维持繁殖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笼养白腹锦鸡夏秋季行为节律规律,于2016年6月、9月和10月对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笼养的6只白腹锦鸡采用瞬时扫描法开展行为节律研究,分别统计了白腹锦鸡夏、秋两季节行为的时间分配。观测期间共记录到白腹锦鸡行为16种,根据其行为的功能再归纳为运动、静止、取食、梳理和警觉5大类,其中以运动类行为比例最高。在夏季,静止类行为波动最剧烈,多数时间段中,运动类行为比例最大。相对夏季,5类行为秋季比例趋势更加平稳清晰,运动类行为依旧是发生最多的一类行为,静止类行为起伏还是最剧烈的。警觉类行为不突出,警觉行为占有比例偏少。本研究与之前的白腹锦鸡发情期时间分配研究结果相近,运动和静止是笼养白腹锦鸡发生较多的两类行为,不同的是本研究白腹锦鸡梳理类行为比例有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3.
灰胸薮鹛消化系统形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会  郭延蜀 《四川动物》2006,25(4):841-844,F0004
对灰胸薮鹛(Liocichla omeiensis)消化系统的形态学作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灰胸薮鹛舌前端有刺毛状结构,后端有一排尖端后指的栉状突,且中间小两边大;雄鸟在舌前端正中央还有一“v”形的凹缺,深约2.5mm;雌鸟食道颈段长为13.2mm,雄鸟为17.5mm;嗉囊雌鸟长7.5mm,雄鸟长8.4mm;食道胸段雌鸟长15.5mm,雄鸟长14.7mm;肌胃发达,具角质膜,腺胃乳突短而小;肠道长与体长基本相等,小肠较发达,雌鸟长153.7mm,占肠道总长92.6%,雄鸟为133mm和95%,具有双侧盲肠,占肠道总长的3.3%,大肠短,雌鸟仅占肠道7.5%,雄鸟仅占4.75%;肝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分左右两叶;胰位于十二指肠袢内,细长形,分三小叶。  相似文献   

14.
红腹锦鸡     
红腹锦鸡 ( Chrysolophus pictus)属鸡形目、雉科鸟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雄鸟具金黄色丝状羽冠 ,后颈为橙色扇状披肩 ,羽缘蓝黑色 ;上背浓绿色 ;下背、腰及尾上覆羽金黄色 ,部分尾上复羽较长 ,具黑褐色斜纹 ,端部深红色 ;尾长 ,中央尾羽土黄具黑褐色斜纹 ;喉锈红色 ;胸、腹部红色。雌鸟无羽冠和披肩 ;体羽大致为褐色 ,杂以黑斑 ;脸部裸皮淡黄 ;胸部棕黄。常栖息于海拔 2 0 0 0 m左右的针阔混交林的开阔地带。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分布于我国中部、西北及西南山区 (留鸟 )红腹锦鸡@郭玉明$大庆经济学校!黑龙江大庆163411…  相似文献   

15.
虎皮鹦鹉     
正虎皮鹦鹉(Melopsittacus undulatus)是鹦型目的小型鸟类,属于攀禽。原产澳大利亚,被世界各地人民广泛养殖。野生型羽毛以绿、黄、黑为主要色调,成体长18 cm左右,体重30~40 g,成年雄鸟蜡膜(喙上鼻孔周围)为蓝色,成年雌鸟为白色或褐色。培养品种羽色多变,体形也差异较大。全年可繁殖,营洞巢,窝卵数4~8枚(笼养条件下也有更大窝卵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的御题画《芙蓉锦鸡图》中的锦鸡是一个杂交个体,这是距今约900年前鸟类杂交的最早记录。考虑到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和白腹锦鸡(C.amherstiae)在野外和  相似文献   

17.
封面说明     
黑琴鸡Tetrao tetrix(Black Grouse),隶属于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 雄鸟全长约60CIFI。体羽黑色,带有蓝绿色金属光泽。白色翼斑明显。尾黑色呈叉状,外侧3对尾羽向外卷呈镰刀状,尾下覆羽白色。眼上有一半月形红斑?嘴暗褐色,脚橘色。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10月,在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县等地多次发现集群的家麻雀(Passer domesticus),雌雄混群。雄鸟羽色与麻雀(P.montanus)相似,眼先、颏、喉部黑色,颊部灰白色,后颈部和颈侧栗褐色,翅上具两道淡色翼斑,下体棕白色。但家麻雀的雄鸟额部、头顶及枕部灰色,耳部无黑色斑块,上胸部黑色,与麻雀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9.
蓝翅希鹛消化系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德芳  郭延蜀 《四川动物》2007,26(4):919-922,F0003
对6只(3♀,3♂)蓝翅希鹛的消化系统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表明:蓝翅希鹛的舌成细长三角形,雌、雄舌尖端差异显著:雌鸟舌尖端各有一根长刺毛,而雄鸟无此长刺毛;在舌前端正中央还有一"v"形的凹缺,使舌成二分叉,雌鸟分叉深约2.77 mm,雄鸟为1.63 mm。食道颈胸部分段不明显,食管长18.64~23.55 mm,嗉囊外观不明显。腺胃乳突短而小,分布均匀;肌胃发达,具角质膜。肠道长与体长基本相等,小肠较发达,雌鸟长100.90 mm,占肠道总长90.08%,雄鸟分别为102.52 mm和89.60%;具有双侧盲肠,但不发达,占肠道总长的2.3%~2.8%,右侧盲肠略大于左侧;直肠短,雌鸟仅占肠道8.55%,雄鸟占8.72%。肝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分左右两叶。胰位于十二指肠袢内,细长形,分二小叶。由消化道特征说明其食性是以食虫为主的杂食性鸟类。  相似文献   

20.
腹镜沟股豆象Sulcobruchus discus,新种 体长 3.1—3.5mm, 4.2mm。 头黑色,短而宽,在复眼后方不缢缩;额部无纵脊,被淡灰色毛;头的基部被暗灰色毛;复眼缺刻宽而深,被白色毛;触角约为体长之半,黑色,基部三节圆筒形,从第4节起至末节显著加宽,第4—10节锯齿状,雄虫触角末节圆锥形(雌虫触角端部两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