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据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研究人员报道说,他们日前用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疗法,成功治愈了1例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症患者。未来该疗法还有望让那些因视网膜黄斑变性和色素性视网膜炎等常见眼病致盲的患者重见光明。相关论文2011年6月15日发表在《干细胞》杂志网络版上。  相似文献   

2.
任秋实 《生命科学》2009,(2):234-240
人工视觉假体是当今国际上对视网膜色素变性和老年性黄斑病变患者进行视觉修复的研究热点,该人工装置采集外界图像信息,并进行编码处理,通过微电流刺激器将刺激微电流信号加载到微电极阵列,对视觉神经系统进行作用,从而在视觉中枢产生光幻视,实现视觉功能修复。根据目前的国际研究现状,视觉假体可以对视觉通路的任意位置进行电刺激,以期产生视光感。按照植入位置的不同,视觉假体基本上可以分为视皮层假体、视网膜上假体、视网膜下假体和视神经假体。本文着重介绍了中国的C-Sight小组在视神经假体方面的工作进展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生物磁学》2009,(15):I0002-I0002
美国研究人员8月24日宣布,他们利用人体皮肤细胞培育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并成功分化出了不同类型的视网膜细胞。这意味着将来视网膜受损的患者可以利用自身皮肤细胞进行修复。来自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介绍说,这项研究的重要意义不仅仅证实了人体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可以分化戍各种视网艇细胞,而且还表明,这种分化发育过程与人眼视网膜自身的发育过程十分相似。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是通过基因重新编排方法,”诱导”普通细胞回到最原始的胚胎发育状态,能够像胚胎干细胞一样进行分化人类的某些疾炳很难或者不可能用动物模型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新型仿生眼     
美国第二视觉公司推出的新型仿生眼能帮助因色素性视网膜炎失明的人(视网膜退化的遗传性眼病),能沿着路上的白线行走,甚至能够分辨出袜子的颜色。  相似文献   

5.
科研快讯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3):2601-2604
《科学-转化医学》:基因疗法治疗遗传性眼病效果显著美国研究人员2月8日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报告说,3名遗传性眼病患者接受基因疗法治疗后,视力显著提高且无排异反应等不良情况发生。这为利用基因疗法治疗其他视网膜病变带来了希望。这3名患者患有罕见眼疾--莱贝尔先天黑内障。这种病通常在患者年幼时发作,患者视网膜细胞的一种  相似文献   

6.
《生物磁学》2012,(13):I0001-I0001
美国研究人员2月8日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报告说,3名遗传性眼病患者接受基因疗法治疗后,视力显著提高且无排异反应等不良情况发生。这为利用基因疗法治疗其他视网膜病变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7.
多数鱼类的摄食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视觉,不同摄食习性鱼类的视网膜结构可能有所差异.级鱼是主要在夜间捕食的凶猛鱼类,其视觉已被证实在捕食中起作用1.本文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级鱼的视网膜结构特性,以期为阐明其视觉特性对捕食习性的适应机制提供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8.
《生命世界》2005,(6):12-12
美国研究人员正致力于开发一种人造视网膜,希望能为由于视网膜细胞病变而引起的失明患者带来部分的光明。  相似文献   

9.
江豚视网膜结构、神经节细胞计数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豚(Neophocaena aslaecrientalis)是水生哺乳动物,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出色的回声定位能力,因此,对江豚的研究多集中于听觉方面。其视觉所起的作用不大被研究者注意,尤其对视觉系统的解剖学和组织学方面的研究尚未见过报导。本实验对江豚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进行了某些定量研究,同时还观察了其视网膜的一般组织结构,以分析其视网膜的发达程度。为了探索各种动物的视网膜在视觉信息加工中的作用,一些研究者如马图瑞那(Maturana),雅各布森(Jacobson),卡利尼那(Kalinina),范布伦(Van Buren),斯通(Stone)对青  相似文献   

10.
视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失明不但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严重的生活障碍,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视觉假体是通过植入体内的微电极阵列直接刺激视觉通路上完好的部分,帮助盲人恢复部分视觉感知的电子设备。近年来视觉假体发展迅速,取得了从概念到临床应用的卓越成果。本文介绍了视觉假体的发展历程,根据刺激电极在视觉通路上的植入部位对视觉假体进行了分类说明,并对视觉假体近年来临床试验的结果及目前能实现的功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让盲人复明是人类多年的夙愿。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大学刘文泰等人研制成功的超薄人造视网膜复合晶片,有望使这一夙愿得以实现。 这项令人惊叹的成果是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胡美炎等人的一次惊人发现开始的。当他们用脉冲信号刺激盲人视觉神经细胞时,盲人仿佛看到一些颜色和光点在眼前移动。于是就想找到一种仪器,让它不断地向盲人的视觉神经细胞传递微弱的电脉冲信号,让盲人复明。他们认为,人的视网膜十分脆弱,放在视网膜上的仪器,必须弹性十足且非常薄,才不会损伤视网膜。  相似文献   

12.
视觉系统基于映射到视网膜上的像来获取外部世界的信息,因此,视觉信息首先在视网膜坐标系中进行编码和表征。然而,大量的研究显示,眼睛的注视方向对视觉皮层神经元的活动强度具有广泛的调节作用,这一机制能够实现基于视网膜以外参考坐标的视觉加工过程。近些年的研究发现,视觉信息能在多种不同的参考坐标下进行表征,这些机制在稳定的视觉表征、多感觉模态整合与视觉运动信息转换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名刊浏览     
日研究人员用胚胎干细胞培育出视网膜雏形结构 日本研究人员利用实验鼠的胚胎干细胞人工培育出了视网膜的雏形结构.这是迄今人工培育出的最为复杂的生理组织。研究人员在一种特殊的培养介质中.将来自实验鼠的胚胎干细胞逐渐自动形成了名为视杯的结构(视杯是胚胎发育初期的视网膜结构).  相似文献   

14.
《生物学通报》2006,41(10):34-34
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近日宣布,他们找到一种新方法,可以在不破坏胚胎的情况下获取胚胎干细胞。研究人员认为,这可以打消反对者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顾虑。该公司研究人员日前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体外受精的胚胎在被植入子宫前,不少会被进行“胚胎植入  相似文献   

15.
在脊椎动物的视觉系统中,信息的初级处理发生在视网膜。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是视网膜唯一的输出神经元,在不同视觉刺激条件下会表现出不同的放电活动模式。研究表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可以利用多种编码方式,包括频率编码、时间结构编码以及群体协同编码等,有效地编码外界刺激。另外,大千世界的视觉场景变化几乎是无限的,长期的进化赋予了视网膜良好的适应能力,以实现通过有限的神经元活动对无限变化的视觉场景的编码。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关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编码方式和适应特性的相关研究,对多种编码方式在不同刺激下的动态改变、适应特性及生理功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视觉通路除了经典的视觉皮层通路外,还有一条“古老的”、快速的皮层下通路负责在有意识和无意识状态下快速处理与情绪相关的信息。皮层下视觉通路由上丘、枕核和杏仁核组成,而且不经过初级视觉皮层。我们前期研究表明,初级视觉皮层与拓扑知觉信息加工没有关系,而皮层下视觉通路负责处理视觉拓扑信息。基于这些发现,我们认为,在早期视觉中,大脑检测涉及生命攸关的信号,这些信号告诉大脑:环境中有物体出现或消失,使大脑进入警戒状态,这对物种的生存至关重要。因此,在早期视觉中,需要检测的要素只是物体的“出现”和“消失”,而不是“纹理”、“形状”等。“出现”和“消失”都是拓扑特征的变化。拓扑感知和皮层下视觉通路的存在可能是早期预警的神经基础。在灵长类动物中,视网膜外周区域主要由视杆细胞构成,该区域接收的视觉信息主要通过皮层下视觉通路进行处理;视网膜中心区域(即中央凹)主要由视锥细胞构成,视觉空间分辨率变得非常高,该区域视觉信息处理主要是由视觉皮层负责。研究表明,由视杆细胞构成的视网膜是个“古老”结构,在1亿多年前就出现了;而视锥细胞构成的视网膜类型较为“年轻”,在5 000万年前才出现。所以,我们的视网膜从“古老”结构演化到“年轻”结构至少用了5 000万年的时间,它是由一个古老结构和一个年轻结构共同组成的“嵌合体”。当我们讨论皮层下通路存在的意义时,我们也应该结合皮层通路的功能来统一考虑。  相似文献   

17.
《生物磁学》2009,(15):I0003-I0003
美国研究人员表示,1年前,3名20岁左右的失明志愿者接受了基因疗法,现在,这些志愿者的视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有一名志愿者甚至能够读出汽车仪表盘上的数字,相关研究发表在8月12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这3名志愿者都患有利伯氏先天性黑内障一种遗传性视网膜眼疾,由于一种名叫RPE65(RPE65基因为视网膜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维生素A)的基因出现变异而导致病人的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一些人成年后会因此失明,  相似文献   

18.
Xiao L  Jing W  Liang PJ 《生理学报》2011,63(5):423-430
在脊椎动物的视觉系统中,信息的初级处理发生在视网膜.随着多电极记录技术的发展,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协同活动在不同物种中被广泛地观察到.然而,协同活动在视觉信息处理中的作用还不清楚,并且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回顾了近些年关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协同活动的相关研究,对协同活动的分类、检测以及生理功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引言近二十年来,随着细胞内记录和染色技术的发展,对视网膜神经元及其回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视网膜中信息传递的概貌已渐有端倪(参见文献[1,2])。视觉信息在各类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处理主要是通过化学突触进行的。视网膜各种神经元的递质是什么?它们各具什么生理特性和作用?这是视觉科学家可临的重要问题。从70年代后期起,视网膜神经递质的研究开始形成视觉研究的生长点,并逐渐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前沿。本文将概述这方面近年的新进展。研究技术的发展在视网膜递质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进步是单个分离神经元技术的发展。十多年来,在递  相似文献   

20.
引言近二十年来,随着细胞内记录和染色技术的发展,对视网膜神经元及其回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视网膜中信息传递的概貌已渐有端倪(参见文献[1,2])。视觉信息在各类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处理主要是通过化学突触进行的。视网膜各种神经元的递质是什么?它们各具什么生理特性和作用?这是视觉科学家面临的重要问题。从70年代后期起,视网膜神经递质的研究开始形成视觉研究的生长点,并逐渐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前沿。本文将概述这方面近年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