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昆虫知识》2003,40(3):279-279
科学时报讯 日前 ,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与荷兰Wageningen大学合作研制成功的“中国棉铃虫重组病毒”杀虫剂正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这是国际上首例关于棉铃虫重组病毒的授权专利。该项专利的授权标志着我国已成为国际上第一个拥有棉铃虫重组病毒独立知识产权的国家。重组病毒杀虫剂一直是国际上竟争激烈的前沿研究课题。我国的棉花种植面积超过 1亿亩 ,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但棉铃虫每年造成的损失高达棉花总产量的 1 5 %~ 2 0 % ,有时甚至超过 5 0 % ,年经济损失近 1 0 0亿元。 1 993年 ,以胡志红研究员、陈新文研究员等青年骨…  相似文献   

2.
我国既是产棉大国 ,也是原棉消费大国。棉花和纺织品是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之一 ,年出口创汇总额占全国出口创汇总额的 1/ 4左右 ,且呈逐年上升之势。因此 ,棉花生产的兴衰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90年代以来 ,我国北方棉区棉铃虫连年暴发危害 ,仅 1992年 ,北方棉区皮棉减产 16 0万担 ,直接经济损失达 5 0亿元 ,严重影响了植棉业与纺织业的发展。此外 ,大量有毒农药的使用 ,不仅污染了农田生态环境 ,损害了棉农的身体健康 ,也使棉铃虫对农药产生了抗性 ,反而加剧了棉铃虫的危害。为了发展棉花生产 ,控制棉铃虫的危害 ,国家“86…  相似文献   

3.
利用赤眼蜂携带棉铃虫NPV病毒防治第2、3、4代棉铃虫,以万灵、甲胺磷化学杀虫剂防治作对照.结果显示:赤眼蜂对棉铃虫卵的寄生率平均为33.3%,最高达到37.3%;棉铃虫幼虫病毒感染死亡率为61.3%到70.6%;赤眼蜂带病毒防治田天敌数量、种类明显多于化学杀虫剂防治田,瓢虫、蜘蛛、小花蝽平均百株数量比化学杀虫剂防治田分别高83.6%、100.8%、69.2%,在赤眼蜂带病毒防治田存在的草蛉、猎蝽等捕食性天敌在化学杀虫剂防治田未发现:赤眼蜂带病毒防治田平均虫口减退率为66.19%,化学杀虫剂防治田为70.25%,差异不显著(p=0.05);赤眼蜂带病毒防治田棉花的平均花蕾虫害率为35.97%与化学杀虫剂防治田的34.93%差异也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生态控制棉铃虫的迫切性和可行性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90年代,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在我国辽河、黄河、淮河以及长江流域等棉区近400万hm2棉田发生为害,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为此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但棉铃虫的种群密度和为害度仍居高不下,为害作物已由单一的棉花扩散到小麦、玉米、高梁、大豆、花生、蔬菜等作物上。笔者认为试图依靠化学防治扑灭棉铃虫在生产上已暴露出许多问题。1化学防治棉铃虫的弊端1.1农药的大量使用严重污染了环境就全国而言,农药年产量已达到26.8亿kg,其中杀虫剂就占77%。棉花是杀虫剂使用的大…  相似文献   

5.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病毒研究所科研工作者,近年研究出了一种新的生物杀虫剂,即生物工程增效蛋白复合生物杀虫剂,也即是高效广谱病毒(CPV)。 这种病毒杀虫剂是从国内首次筛选出的败血型病毒与我国首次研制的增效工程蛋白,按一定比例组配研制而成。这种病毒性生物杀虫剂是将颗粒体病毒的增效蛋白基因克隆于表达载体,并进一步在大肠杆菌内再表达增效而制成的工程蛋白,有较强的杀虫能力,能显著提高病毒在虫体的感染力和协同杀虫效果好的苏云金杆菌的毒力。与此同时,它还是微生物杀虫剂的中间体,可广泛用于病毒杀虫剂、Bt杀虫剂和转Bt基因棉的杀虫剂。其应用范围很广,可对农、林、牧等鳞翅目的主要害虫,尤其对夜蛾科害虫有特效。例如斜纹夜蛾、银纹夜蛾、粉纹夜蛾、甜菜夜蛾以及菜青虫、棉铃虫、松毛虫等。这说明它杀虫谱广。同时,杀虫速度快,可造成“靶”昆虫幼虫瘫痪死亡。因其毒力破坏了靶昆虫幼虫肠道的微食膜,所以造成害虫停食、停止运动并最后死亡。 据统计,我国棉田(地)约5000万亩,森林9亿亩,蔬菜400万亩。危害棉花、蔬菜和森林的棉铃虫、松毛虫和夜蛾科的害虫繁殖快,危害严重和抗药性强,若用传统农药,效果不十分显著,现采用生物工程增效蛋白复合生物杀虫剂,可确保农林牧增产和丰收。秦春圃  相似文献   

6.
武予清 《昆虫知识》1992,29(5):317-319
<正> 棉铃虫类害虫是世界性棉花害虫,主要种类有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ubner)、美洲棉铃虫H.zea(Boddie)和烟芽夜蛾H.virescens(Fabricus)。在棉田中长期大量使用杀虫剂引起棉铃虫类害虫的抗药性不断发展,严重威胁棉花生产,给棉虫治理带来严重的挑战,引起世界各国昆虫工作者的极大关注。 一、棉铃虫类害虫抗药性的发展 自战后化学合成杀虫剂投入使用以来,世  相似文献   

7.
将带有棉铃虫颗粒体病毒增效蛋白 (HaGVenhancin)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 pET 30a En分别用BalⅠ和DraⅠ酶切后连接 ,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 30a Ben和 pET 30a Den ,其外源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分别为HaGV增效蛋白基因 5′端的 1 7kb和 2 2kb。IPTG诱导表达产生 66 7kD和 85 1kD的多肽并命名为Ben和Den。初步纯化的Ben和Den显示了对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 (HaNPV)及Bt的增效活性。Ben可对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增效 1 0 5%~2 6 5% ,LT50 缩短 0 9d ,Den增效 1 0 2 %~ 33 0 % ,LT50 缩短 1 2d~ 1 9d。重组增效蛋白可对Bt(1∶2 50 0稀释 )增效 2 0 7%~ 35 4% ,Den增效 1 6 7%~ 31 5% ,Ben增效 1 1 7%~2 7 4%。这为进一步研制抗虫工程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在生态环境中的滞留及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可湿性粉剂防治第三代棉铃虫,防治效果为86.2%。使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在土壤中的滞留,结果表明:施用病毒杀虫剂1、3、5、7天和两个月后都可检测到该病毒的存在。1993年9月上旬从河南封丘棉田采集的露水,PH为7.98,病毒多角体在露水中保存3天,其生物活性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国产转基因棉花研发及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涉及1亿棉农的重要经济来源,1900万名纺织及相关行业工人的就业问题等。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棉铃虫危害猖獗.每年给国家造成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经济损失。据统计,1992年棉铃虫特大爆发,棉农为防治棉铃虫喷施农药中毒事件就有10万多例。面对严峻的生产形势,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在科技部国家“863”计划、  相似文献   

10.
中国转基因抗虫棉产业化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作为重要的民用和战略物资,棉花生产始终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九十年代以来,棉铃虫在我国大部分棉区持续性大暴发,仅1992年,长江流域棉区净减产10万吨,黄河流域棉区净减产152万吨,棉铃虫造成的棉花减产幅度达17%...  相似文献   

11.
用转座穿梭系统构建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的重组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rHa-FGP,以其多角体添食感染棉铃虫3龄幼虫,室内饲养3代,各代均可见自然光下发绿色荧光的棉铃虫幼虫,其中子代不再重复感染。F0、F1、F2代发绿色荧光的棉铃虫幼虫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4%、20%、8%。提取虫体内的病毒多角体DNA,以PCR和斑点杂交鉴定表明,gfp不仅在亲代棉铃虫体内正常表达,而且在子代幼虫中表达,HaNPV通过卵实现了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2.
棉铃虫单核衣壳核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 single nucleo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HaSNPV)是棉铃虫的专一性病原,具有宿主特异性高、不影响天敌、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等优点,在我国作为商品生物杀虫剂已有10余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将含有 barnase基因与杆状病毒多角体基因 ( ph)的重组转座载体 p Fb- Bar在大肠杆菌中与含有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 Ha NPV)的穿梭载体 Hanpvid转座并提取重组穿梭载体 DNA转染棉铃虫细胞 ,得到重组棉铃虫病毒 r Ha- Bar.其分子杂交证明 ,昆虫细胞中有 r Ha- Bar的 bar基因转录本存在 ,并能表达产生 33k D的多角体蛋白和 1 2 k D的 barnase.在平板上 ,barnase能降解RNA,出现清晰的降解圈 .r Ha- Bar对三龄棉铃虫幼虫的毒力比野生型 Ha NPV的 LD50 减少 2 0 % ,LT50 减少 30 % .用 barnase的拮抗基因 barstar构建了具有 Neo抗性、并能稳定表达 barstar的棉铃虫转化细胞 AM1 - NB.以携带 barnase基因的重组病毒 r Ha- Bar分别感染转化细胞和正常细胞 ,48h子代病毒在转化细胞中的产量比在正常细胞中高 2 3倍 ,72 h高 1 60倍 .  相似文献   

14.
昆虫病毒生物农药是纯天然无公害生物农药产品,本文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同河南省济源白云实业有限公司合作,成功开发并商业化棉铃虫病毒生物农药的基本情况。我们开发的棉铃虫病毒生物农药注册商标"科云牌",包括两个产品:科云牌5 000亿PIB/g棉铃虫病毒原粉和科云牌600亿PIB/g棉铃虫病毒水分散粒剂。原粉产品已出口到欧洲,制剂产品用于棉铃虫防治,2006至2007年在棉田累计推广应用10万hm~2次。  相似文献   

15.
《昆虫知识》2007,44(1):115-115
棉铃虫病毒又称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是棉铃虫专一性的病原微生物。棉铃虫NPV生物农药防治效果好、药效持久,对其他生物无任何毒副作用,是世界各国竞相开发生产的昆虫杀虫剂产品,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登记注册的昆虫病毒生物农药。但长期以来,棉铃虫NPV必须通过“活体”生产,多项核心技术没有得到根本突破,导致生产规模小、产品生产成本高,难以实现产业化。  相似文献   

16.
毕富春  王文丽 《昆虫知识》1997,34(5):297-300
研究了37种杀虫剂对粘虫、棉铃虫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粘虫对杀虫剂的活性和棉铃虫是一致的,其直线回归式:Y=164.36+0.646X相关系数(R)为0.953。R值受棉铃虫对拟菊酯抗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对棉花生产威胁很大,是三大蛀食性害虫之一,同时,还危害玉米、高粱、小麦、绿肥、向日葵、蔬菜等作物,以前由于长期连续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棉铃虫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为了控制棉铃虫的危害,我们公社在荆州地区微生物实验站和华中师范学院生物系的具体指导和协作下,对棉铃虫病毒V-273号毒株进行了大面积示范试验,经调查,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相当于或超过化学农药,为有效防治棉铃虫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19.
以罹病棉铃虫幼虫为材料提取总RNA ,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 ,加oligo(dG)同聚尾 ,PCR扩增合成双链cDNA ,克隆到 pGEM T质粒载体中。随机筛选文库中阳性克隆 ,经酶切分析 ,cDNA插入片段大小在 0 .3~ 1.1kb之间。文库中原代重组子数为 1.66× 10 5,重组百分比为 87.8%。重组质粒的杂交分析表明 ,文库中HaNPV基因的cDNA克隆所占比例超过 50 %。  相似文献   

20.
棉铃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花的抗性机制及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棉铃虫是危害棉花最严重的害虫之一. 作为生物技术产品, 转Bt杀虫基因棉花产生的Cry毒素对棉铃虫有高效毒杀作用. Bt棉花已在世界范围内商业化种植, 通过有效控制棉铃虫种群数量, 而显著减少了化学农药的用量. 尽管没有发现棉铃虫田间种群对Bt棉花产生高水平抗性, 但室内持续筛选已培育出多个高水平抗性品系, 表明存在棉铃虫对Bt棉花产生抗性的风险. 鉴于棉铃虫对Bt棉花产生抗性可能对Bt棉花利用价值的影响, 国内外近10年来对此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 本文综述了棉铃虫对Bt棉花抗性的生物化学和分子机制、抗性治理与监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分析了中国、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家棉铃虫对Bt棉花的抗性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