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云南北部的泥石流多发干旱河谷区不同干扰状况下的土壤种子库特征进行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形式的干扰对土壤种子库特征产生不同形式的影响。人工种植合欢(Leucaena glauca)并屏除人和家养动物的影响使土壤种子库的种子密度增大,同时种子组成也由原来的耐旱型为主变为耐荫型为主,马桑(Coriaria sinica)种植并实行年度砍伐降低了种子密度并减少了种子种类,但主成分的性质未发生改变;滑坡与水土流失将很多种子带入其坡积物中,从而降低土壤种子库密度与组成种类;泥石流是破坏地表土壤层和土壤种子库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之间的关系和相似性是长期争议的群落生态学问题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元江流域干热河谷典型灌草丛群落与其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 探讨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物群落存在怎样的相似性关系。在元江干热河谷上、中、下游选取典型灌草丛群落, 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进行植物群落调查, 同时在样方内采集0-5 cm、5-10 cm、10-15 cm三层土壤样品, 采用萌发实验研究土壤种子库的种子数量和物种组成, 并与地上植物群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1)全部调查样方的地上植被中共包含种子植物76种, 隶属于25科64属, 主要集中在豆科、禾本科、菊科、大戟科, 群落物种组成以多年生草本为主、灌木为辅; (2)土壤种子库中共发现33种植物, 隶属于14科32属, 以旱生型禾本科、豆科、菊科物种为主; (3)土壤种子库中的植物种子密度在表层土壤中最高, 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递减; (4)各样方的土壤种子库与地上群落共有物种数较少, 相似性较低; 土壤种子库密度与地上群落的种群密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总体而言, 本研究发现元江流域干热河谷典型灌草丛群落其土壤种子库与地上群落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并且地上群落和土壤种子库都有外来入侵种类。  相似文献   

3.
阿拉善干旱荒漠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种子库研究   总被引:45,自引:4,他引:45  
[1]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兰州730020 [2]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730020 [3]内蒙古阿拉善盟草原站,巴彦浩特750360  相似文献   

4.
岷江干旱河谷造林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不同造林时间和立地条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法测定了岷江干旱河谷地区不同造林时间(2002、2006和2011年)及不同立地条件(退耕地和宜林荒山地)营建的岷江柏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由于造林时间较短,不同造林时间的人工林间土壤化学性质没有差异,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各菌群生物量差异显著,且随着造林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立地条件下则表现为退耕还林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各菌群生物量较高。说明土壤微生物对外界因素变化的反映更灵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全氮含量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各菌群生物量显著相关,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闫洋洋  王谢  严坤  刘勤  李明  徐佩 《生态学报》2023,43(11):4734-4746
生态化学计量是研究生态系统元素平衡与评价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方法,明确泥石流滩地不同景观类型下植物群落与土壤和微生物化学计量特征对揭示泥石流滩脆弱生态系统的物种营建机制与植被生态修复具重要意义。选择泥石流滩地设置撂荒耕地、荒滩地、无水溪沟和有水溪沟4种景观类型,调查其物种组成、植物群落特征以及土壤和微生物量碳(C)、氮(N)、磷(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讨了泥石流滩地植被分布规律,并通过多样性指数、冗余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植物群落和土壤因子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物种数在4种景观类型中表现为荒滩地>无水溪沟>撂荒耕地>有水溪沟,Margalef丰富度指数表现为无水溪沟>荒滩地>撂荒耕地>有水溪沟,Simpson优势度指数表现为撂荒耕地>有水溪沟>无水溪沟>荒滩地,且有水溪沟的植物群落密度、平均高度、盖度以及地上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其它景观类型。(2)有水溪沟土壤N、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景观类型土壤;撂荒耕地土壤C含量最少,显著低于其他景观类型土壤;土壤C∶N、C∶P表现为荒滩地>无水溪沟>有水溪沟>撂...  相似文献   

6.
岷江干旱河谷灌丛土壤种子库及其自然更新潜力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岷江干旱河谷区灌丛植被土壤种子库的特征及预测灌丛植被自然更新的潜力,利用土壤种子库"萌发法"(每个地段15个2m×2m样方内分土表层、0-5cm土层和5-10cm土层采集土样)及野外植被调查方法(每个地段15个1m×1m的调查样方),研究了岷江干旱河谷3个地段(河谷下游边缘汶川地段、核心茂县地段以及上游边缘松潘地段)阳坡灌丛植被土壤种子库及其与地上植物群落的关系。发现:土壤种子库发芽试验共观察到4274株幼苗,分属于113个物种。土壤种子库密度在102—103ind./m2,物种数在12—23种/0.06m2,边缘地段的土壤种子库平均种子密度(ind./m2)和平均物种数(种/0.06m2)均比中心地段(茂县)高。3个地段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的组成物种均多为多年生植物,地上灌丛与其土壤种子库的密度及物种数均呈不显著相关性;物种组成的Sorensen相似性指数较低,不足30%,但土壤种子库均比地上植被具有更高的物种丰富度。综合分析表明,岷江干旱河谷灌丛具有依靠土壤种子库实现自然更新的潜力,但由于物种组成相似性较低,现存灌丛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后,单依靠土壤种子库自然恢复到现存植被是困难的,需要在自然恢复潜力评估基础上积极充分采取人工促进自然恢复的策略,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干旱河谷植被及其自然更新潜力的空间异质性。探明岷江干旱河谷区灌丛植被的土壤种子库特征,是认识灌丛植被自然更新潜力的基础,是合理制订该区植被恢复与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刀耕火种对山黄麻林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唐勇  曹敏 《云南植物研究》1997,19(4):423-428
山黄麻为热带地区常见的先锋树种。在西双版纳地区,它常常在丢荒的刀火种地上形成单优种群,在次生演替的卢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的萌发实验法探讨了刀耕火种对一4龄山黄麻林的土壤种子库的影响。研究表明刀耕火种过程使土壤种子库的储量从林地的65355粒/m^2降为烧后的1070粒/m^2,种子种类从林地60种下降为29种,改变了土壤种子库的结构,提高了土壤种子库中耐火烧类种子的比例,使在其后的恢复过程中有较  相似文献   

8.
松嫩草地水淹干扰后的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植被关系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王正文  祝廷成 《生态学报》2002,22(9):1392-1398
研究了松嫩平原羊草草地不同强度水淹干扰对土壤种子库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其与植被物种组成的相似性关系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水淹强度的加重或水淹持续时间的延长,相应地段的土壤种子库物种数目和种子存量都呈减小趋势;(2)土壤种子库的种类成分在干扰样带和对照样带间差异明显,而受水淹干扰的样带之间种子库的种类组成差异不大,表明洪水漂移行使了繁殖体传播和散布的功能;(3)随水淹干扰强度增加,种子库物种多样性指数减小;(4)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物种组成相似性普遍较低,其原因是主要靠营养繁殖以更新种群的多年生根茎植物经常在植被中出现而不在种子库中出现;(5)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物种组成相似性随水淹干扰强度增加而下降,表明了水淹干扰对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物种组成相似性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金沙江干热河谷山地植被恢复区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罗辉  王克勤 《生态学报》2006,26(8):2432-2442
土壤种子库在植物种群动态中起着重要作用。土壤种子库可缓解种群的灭绝过程,保存群落中植物种的表现特征,是植被天然更新的物质基础。通过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山地植被恢复区(包括水平阶、自然坡面、沟底)和未恢复区(包括放牧地)的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的组成、大小及多样性进行比较研究表明,植被恢复区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的密度、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均大于未恢复区。恢复区地上生物量要远大于未恢复区。水平阶和各类型间的土壤种子库密度与地上植被密度差异显著。土壤种子库中草本植物占很大比例。孔颖草和扭黄茅是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的两大优势种,两者的个体数量、重要值及生物量最大。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有较高的相似性,且随着恢复程度的加深,相似性有增高的趋势;土壤种子库密度和地上植被密度之间关系可以用二次和三次曲线拟合。  相似文献   

10.
金沙江干热河谷草地土壤种子库与植被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建利  张文  毕玉芬 《生态学杂志》2008,27(11):1908-1912
2004年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退化山地草地进行了封禁,并在2005和2006年对封禁草地土壤种子库、植被群落组成、植被密度及土壤种子库种群密度和植被种群密度的相关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种子库密度与封禁当年植被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回归方程呈二次曲线;土壤种子库单一种群与其植被种群的相关分析表明,扭黄茅、升马唐、丝叶球柱草、两歧飘拂草种群的土壤种子库与植被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双穗雀稗、白顶早熟禾、洱源荩草、酢浆草、鬼针草、叶下珠种群的土壤种子库与植被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把四川缙云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演替系列分成6个阶段:(1)弃耕地;(2)灌草丛;(3)马尾松林;(4)以马尾松为优势的常绿针、阔叶混交林;(5)以常绿阔叶树为优势的针、阔叶混交林;(6)常绿阔叶林。分别从每个阶段分3层采集0.5m2,l0cm厚度的5个小样地的土样,带回实验室,通过萌发法研究土壤种子库。得到如下结论:A、种子数量和物种多样性在演替早期阶段(从弃耕地到马尾松林)一般随演替发展而减少,种子数目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后期阶段(马尾松林到常绿阔叶林)种子数则大致随演替发展而增加;同一阶段各土层种子数差异不大。B、各演替阶段土壤种子库的种类组成均以草本植物为主。C、在湿度和光照比较一致的情况下,萌发种子数与温度成正相关。大多数种类的种子80%以上在实验的头六个星期内萌发。D、演替早期阶段的地上植物种类组成与土壤种子库中种类组成基本一致,演替后期阶段相关甚少。本文还讨论了土壤种子库研究的取样体积问题,以及土壤种子库在植被动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滇东南岩溶山地退化植被土壤种子库的储量与组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云南省东南部3个典型岩溶地点的土壤种子库储量与组成的研究表明,不同地点代表不同退化与恢复阶段的次生林、灌丛与退化草地的土壤内均储藏有丰富的植物种子,其密度值变动于4 090~14 930粒·m-2之间;物种数23~45种,其中草本物种及其种子储量最丰, 灌木次之,乔木和藤本及其种子稀少。在0~10 cm土层内,随着深度的加深,种子密度由0~2 cm,2~5 cm,5~10 cm逐渐减少,次生林的降低幅度相对较小。相对而言,种子密度值、物种数都以次生林为高,灌丛与退化草地之间的差异较小。同时次生林种子库中的乔、灌木的种子数量相对较多,而草本相对较少。从物种组成来看,少数物种的种子在库中的储量十分丰富,且各种子库间在物种组成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同一地点的3种植被类型间的两两相似性系数在0.6~0.7之间,不同地点的任一两类型间的相似性系数在0.4~0.6之间。9.3%的物种在所有样地内都出现。每一种子库中储量最丰的前3位都来自菊科的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劲直白酒草(Conyza stricta)、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唇形科的鸡骨柴(Elsholtzia fruticosa),蔷薇科的长毛绣线菊(Spiraea martinii var. pubescens)。  相似文献   

13.
重庆四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种子库研究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重庆四面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海拔、不同类型、不同土层的种子库中种子种类、数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⑴种子库中种子种类和数量随海拔升高而减小;⑵低海拔的种子库生态优势度最高,高海拔次之,中等海拔最低。生态优势度高的种子库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都低;⑶种子密度随土层加深而减小;⑷山脊林窗种子库数量和种数最少,但损耗率最低,萌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的土壤种子库储量及优势成分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曹敏  唐勇 《云南植物研究》1997,19(2):177-183
作为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土壤种子库生态学系统研究的首次报道,本文采用野外样带取样与萌发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当地1类季节雨林(番龙眼、千果榄仁林)和3类次生森林(山黄麻林、中平树林、半人工林)的土壤种子库储量及其优势成分。结果发现,中平树林和山黄麻林的土壤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种子,在厚度为10cm的表层土壤中,它们的种子密度分别高达29945±2267粒/m2和24740±2275粒/m2。而季节雨林和半人工林土壤种子库中的种子密度仅为5905±202粒/m2和3345±438粒/m2。草本植物无论是在种类还是个体数量上都是这几类森林土壤种子库的优势成分,但随着森林演替年龄的增加,其所占比例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5.
南亚热带森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种子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本文对鼎湖山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马尾松林、针阔叶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的土壤种子库进行了初步研究.分别从各个阶段的样地内抽取4或8个1×1m的小样地,分三层(共10cm厚)采集土样,带回实验室,通过萌发法观察记录其土壤种子库状况.通过统计分析,其结果如下:1.种子数量和物种多样性一般随演替发展而减少,种子数目以3—5cm厚土层为最多.2.各演替阶段土壤种子库的种类组成均以草本植物为主.3.在光照和湿度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萌发种子数与温度成正相关.4.雨季取的种子数目较旱季多,且种类组成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南亚热带森林内植物种子的休眠期短,在旱季采集土样时许多种的种子尚未下落.5.种子库组成与地上植物相关性不明显,但演替早期阶段的相关性比演替后期更密切。  相似文献   

16.
川西米亚罗亚高山云杉林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川西米亚罗亚高山20、30、60年人工云杉(Picea asperata)林及天然林的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云杉种子雨一般从每年的10月初开始下落,一直到翌年的1月底结束,但不同林龄的云杉种子雨强度不同,60年人工林种子雨量最大,然后依次为30年人工林、天然林、20年人工林,其大小分别为(1 088.16±52.34)粒•m-2、(973.45±63.12)粒•m-2、(579.99±28.93)粒•m-2、(66.73±5.71)粒•m-2。云杉降雨历程与其林龄大小也有一定的关系,表现在种子雨发生时间和降雨高峰期的不同。30、60年人工云杉林及天然林下土壤种子库存在显著差异,两次取样(2003年3月26日和2003年8月21日)土壤种子库大小分别为(507.2±40.32)粒•m-2和(267.6±25.14)粒•m-2、(1 065.6±88.06)粒•m-2和(872.8±77.12)粒•m-2、(472.8±20.82)粒•m-2和(185.5±22.48)粒•m-2。土壤种子库中云杉种子主要都集中在枯枝落叶层,占66%左右,0~2 cm层占24%左右,2~5 cm层占10%左右。到8月21日,土壤中所有云杉种子都失去活力,腐烂死亡和动物取食是种子库损耗的主要因素。云杉种子库属于Thompson和Grime定义的第Ⅱ类。该区云杉幼苗一般在6月初开始出现,6月中旬左右达到出苗高峰,3种云杉林下幼苗密度差异很大,60年人工林下幼苗最多,其次为30年人工林和天然林。由于生境适合度低,死亡的幼苗数量较多,特别是自然死亡数。综合种子雨、种子库和转换的幼苗数量几个方面来看,在一定龄级范围内,人工林结实能力和更新潜力随林龄增加而增加,且人工林在更新潜力方面比天然林(约150年)要好。虽然该区云杉林下有大量种子下落,但由于种子大量损耗和幼苗死亡,种子萌发为幼苗再通过环境筛作用而最终补充到云杉种群的个体数量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7.
西双版纳白背桐次生林土壤种子库、种子雨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勇  曹敏 《植物生态学报》1998,22(6):505-512
 本文讨论了西双版纳常见的次生林白背桐(Mallotus paniculatus )林的土壤种子库和种子雨的组成及动态。结果表明该林地的种子雨年输入量为745粒/m2,土壤种子库储量在雨季末期为3345±438粒/m2,旱季末期为4555±554粒/m2,种子雨的输入高峰出现在旱季,导致旱季末期土壤种子库储量大于雨季末期。森林破碎化导致的隔离效应阻碍了种子的传播途径,使土壤种子库储量下降,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中鸟类传播的种子比例增大。传播成熟林树种的大型动物到达不了该样地,植被的演替受到了阻碍。  相似文献   

18.
紫茎泽兰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对幼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对紫茎泽兰种子的萌发、幼苗命运的影响, 在综合治理紫茎泽兰入侵危害及防止紫茎泽兰的继续扩散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在攀枝花紫茎泽兰入侵严重的地区, 通过采集果园、放牧灌丛以及禁牧灌丛3种不同生境紫茎泽兰土壤种子库的样本, 以说明不同干扰程度下紫茎泽兰种子在土壤中的分布状况。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盆栽实验, 初步研究了紫茎泽兰土壤种子库基本特征以及光照和种子在土壤中的埋藏深度等对紫茎泽兰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 1)果园、放牧灌丛和禁牧灌丛等3种干扰程度不同生境的深层种子量占总种子量的比例分别为56.44%、46.96%和24.86% (p=0.006), 这说明土壤深层种子量大小与干扰成正比, 干扰越大, 深层次紫茎泽兰种子量占总种子量的比重越大。2)播种在0、1和5 cm深度的种子萌发率分别为64.67%、22.67%和13.33%, 即种子埋藏越深, 萌发率越低, 不同层次种子萌发率差异极显著(p=0.00); 幼苗死亡率分别为27.95%、0和0, 表层种子萌发的幼苗有较高的死亡率, 而由埋藏在深层的种子萌发的幼苗没有死亡, 土壤表层发芽的幼苗与不同埋藏深度种子萌发的幼苗之间死亡率差异极显著(p=0.00)。3)在无遮蔽、半遮蔽和全遮蔽3种不同情况下, 紫茎泽兰幼苗的死亡率分别为72.15%、30.38%和4.87%, 定居率分别为6.66%、33.99%和46.67%, 即遮蔽程度越高, 死亡率越低, 定居率越高, 不同处理之间死亡率和定居率差异均极显著(p=0.00)。研究结果暗示, 强光可能是导致紫茎泽兰幼苗死亡的重要原因, 人类活动的干扰可能导致更多的紫茎泽兰种子进入土壤深层, 从而改变了紫茎泽兰土壤种子库的结构。由于土壤深层种子比表层种子具有更强的抵抗强光照射等不良环境因子影响的能力, 所萌发的幼苗成活率高, 表明其具有更高的繁殖效率, 因此人类活动干扰是紫茎泽兰入侵后难以根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对黑石顶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种子库的研究表明:演替各阶段的种子库的种类组成以草本种、灌木种占优势,分别为20.35%-66.67%和16.09%-35.40%,乔木种的比例很小,为0.35%-11.76%;演替初期种子库的种类最多,为31种,针阔混交林阶段最少,为22种,阳生性常绿阔叶林阶段种类增加至30种,至中生性常绿阔叶林阶段基本保持稳定为25-26种。种子库中各层出现的物种数由上而下逐渐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