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采自太湖西部的江苏溧阳市神墩遗址地层的17块土样进行了孢粉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在距今约7千年以前,研究地区尚无人类活动的痕迹,遗址点周围主要生长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如青冈、枫香、胡桃、栎、枫杨、悬铃木、榆和松等,反映比较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马家浜文化早期气候温暖湿润,体现出良好的生存环境,但向晚期过渡时,气候环境发生变化,温凉偏干。马家浜文化晚期,遗址周围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繁茂,气候温暖湿润,自然环境比较适宜人类活动与居住。良渚文化时期,木本植物花粉明显减少,草本花粉增加,约占孢粉总数的50%,气候环境为温凉。草本植物花粉中直径大于37μm的禾本科含量很大,达37.1%,可能是先人类进驻,开始进行农作,有水稻和小麦等农作物的大量种植。春秋时期,气候条件比良渚时期要好,较温湿,环纹藻等藻类孢子有较多出现,说明遗址区可能曾被淡水淹没成湖沼环境。  相似文献   

2.
若尔盖地区25万年以来的植被与气候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根据RM孔上部60m210个样品的花粉分析结果,探讨了若尔盖地区25万年以来的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若尔盖地区过去25万年的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可划分为7个阶段。在约250-195KaB.P.(7阶段),植被以亚高山莎草草甸为主,气温和降水与现在接近。在195-128KaB.P.(6阶段)和32-11KaB.P.(2阶段),植被主要是荒漠草原,反映寒冷干旱的冰期气候,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5-6℃,年降水量仅为现在的60-80%左右。128-71KaB.P.(5阶段)是过去25万年中水热条件最好的时期,植被主要是亚高山暗针叶林和亚高山草甸,大部分时间的气温比现在高1℃左右,降水量稍高于现在;但在此阶段的气温和降水仍有较大的波动,5e、5c和5a阶段的气温和降水高于5b和5d阶段。71-58KaB.P.(4阶段)的植被主要是高山草甸为主,年平均气温比今低3-5℃,年降水量约为现在的80%,在58-32KaB.P.(3阶段),早期植被以亚高山暗针叶林和草甸为主,晚期主要是亚高山禾草草甸,气温和降水均明显高于4阶段,在晚期气温呈非线性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全新世9个具代表性钻孔的孢粉分析结果讨论了本区约自12000年以来的环境变迁。孢粉序列表明:本区约在距今12000年前就已发育了亚热带性质的落叶常绿阔叶林,约在9000—5000aB.P.常绿阔叶林获得大发展。孢粉序列良好地记录了古季风盛衰的历史,表现在:12000—10800aB.P.较温湿,东南季风强度加强;10800(或11000-10000(或10300)aB.P.偏闵干,东南季风强度减弱,对应于新仙女木期;约自10000a.P.起,气候好转,气温明显上升,东南季风强度再次增强,约在9000—5000aB.P.温暖湿润,为东南季风强盛期。此外.还讨论了约在距今11000年前的海侵,全新世下限和哥德堡事件的年代问题,并确定哥德堡事件的年限为11000—1000aB。P。  相似文献   

4.
11000年以来太湖地区的植被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太湖盆地3个钻孔、约自11000年以来的孢粉分析结果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1)11000—9000aB.P,该段虽以Pinus为主的针叶植物占有一定的优势,但起主导作用的仍以壳斗科为主的阔叶乔木种类,尤其是其间尚含有不少的亚热带成分,推测当时该区地带性植被已为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林,鉴于植被中尚含有少量耐寒的Abies和Picea,推测当时气温可能较今略低;2)9000—5000(5400)aB.P,该段为常绿阔叶林大发展时期,气候温暖适宜,为全新世最佳期,气温约较今高1—2C;3)5000?aB.P.-现在,孢粉组合特征显示,阔叶木本植物就总的来说呈下降趋势,尤其是亚热带成分,与其相反,针叶和一些暖温带成分的含量则略有上升,表明该段气温较前一阶段有所下降,但该阶段的植被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江苏绰墩遗址马家浜文化期的孢粉组合和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省苏州绰墩遗址马家浜期的文化层展开孢粉分析研究,结合绰墩遗址前期的研究成果,可以推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对长江三角洲新石器时期人类生存与发展,影响甚微。预测未来数百至数千年间冰期的气候事件,也不会对这一地区高速发展的经济带来威胁。孢粉分析的结果再次证明长江下游是中国稻作起源地之一,但在马家浜文化期,绰墩遗址可能存稻作活动的间断。  相似文献   

6.
腾格里沙漠晚更新世孢粉植物群与气候环境演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腾格里沙漠断头梁人工开挖剖面距今约42000~23000aBP(晚更新世)的孢粉分析结果,可将该期植被和气候演化划分为5个阶段(组合带):阶段Ⅰ,约42000~38000aBP,此段孢粉组合特征显示出,在现今为戈壁荒漠的山地丘陵上,当时发育着针阔混交林,在古湖边缘上发育着杨柳林和草原,气候较温暖湿润;阶段Ⅱ,约38000~31000aBP,气候温暖湿润,地带性植被为以温带、暖温带阔叶林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湖畔河边发育着草甸植被;阶段Ⅲ,约31000~30000aBP,为针叶林和寒温性高山柳丛大发展时期,气候寒温,为一冷期;阶段Ⅳ,约30000~28000aBP,为冷期过后的升温期,也是湖面扩大期,孢粉组合中藻类含量高,为草甸和沼泽植被;阶段Ⅴ,28000~23000aBP,孢粉组合显示出丘陵山地上发育温带柏和桦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平原上生长着草原植被,湖畔、河边有柳林分布,气候较温暖湿润,但较阶段Ⅰ略干。此剖面孢粉组合所反映的气候变化特征与古里雅及格陵兰冰芯δ18O所记录的同期气候变化特征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7.
西藏扎布耶盐湖晚第四纪孢粉植物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扎布耶盐湖位于西藏青藏高原腹地。通过该湖ZK2钻孔的孢粉分析,揭示了约36000aB.P.以来扎布耶地区的气候和湖盆演变。约在36000-33000aB.P.,扎布耶地区为森林草原,气候冷、湿;约33000-30000aB.P.,为灌丛草原,气候温、干;约30000-27500aB,P.为干旱草原,气候偏暖、湿;约18000-12000aB.P.,为干旱草原,环境寒冷,干燥;约12000-4000aB.P.,扎布耶地区各类草本植物繁茂,气候偏温、干。另外,根据水生藻类化石群的分析,自36000aB.P以来,扎布耶盐湖有三次湖进、淡水湖期,同时也有三次湖退事件。  相似文献   

8.
江苏泗洪顺山集遗址是淮河中下游地区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本文对遗址三个不同文化时期连续剖面土壤堆积物中的植硅体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遗址先民早在距今8 500年左右已经开始种植水稻,并一直延续到遗址三期(7 500 BP)。植硅体组合分析结果表明,顺山集遗址所处时期的气候总体上较温暖湿润,但存在气候波动,从一期至三期大体上经历了温暖—偏凉—回暖的过程,可能对应了全新世高温期到来之前的气候转暖。从顺山集遗址水稻遗存的连续发现以及水稻驯化水平不断提高来看,气候变冷并未抑制当地稻作农业的发展,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促进了其发展与扩散。本文研究结果对研究全新世早中期中国中东部气候变化背景下人类适应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河南织机洞旧石器遗址的洞穴堆积和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S3阶段晚期是末次冰期中一个气候比较温暖的间冰阶,当时人类活动相当活跃,在世界各地这一时期的人类文化遗址不仅数量多,而且文化面貌也发生明显的变化。织机洞遗址是一处以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为主的洞穴遗址,洞穴中堆积地层可以划分为四层:下部含丰富的打制石器称下文化层,属旧石器中晚期;中部不含石器;上部含少量打制石器称中文化层,属旧石器晚期;顶部含有裴李岗和秦汉时期的文化遗存称上文化层,属全新世时期。根据光释光年代测定,文化遗存最为丰富的下文化层,年龄为距今3·5—5万年,相当于MIS3阶段的中晚期,正处于"旧石器晚期革命"的前夕。孢粉分析结果表明,下文化层所处的MIS3阶段气候比较温暖湿润,为暖温带草原-疏树草原环境,良好的气候环境有利于当时古代人类的生存与繁衍。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研究了产自广西扶绥岩亮洞与步氏巨猿下颌骨伴生的鼠亚科化石,包括:锡金小鼠(相似种)(Mus cf. M. pahari)、小巢鼠(Micromys minutus)、亚洲姬鼠(Apodemus asianicus)、细狨鼠(Hapalomys gracilis)、原始笔尾树鼠(Chiropodomys primitivus)、先社鼠(Niviventer preconfucianus)、安氏白腹鼠(Niviventer andersoni)、拟爱氏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oides)和始家鼠(相似种)(Rattus cf. R. pristinus),共计8属9种,其中包括了6个绝灭种,鼠亚科绝灭种的比例高达67%。研究表明,岩亮洞鼠亚科动物群的性质比重庆巫山龙骨坡的相关鼠类显得稍进步,但比湖北建始龙骨洞以及广西崇左泊岳山巨猿洞和三合大洞的鼠亚科组合都要原始,因此推测其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可能距今约200万年)。此外,依据主要属种的形态差异和演化水平,本文还初步建立了广西左江流域更新世鼠亚科动物群的层序,从早到晚依次为:扶绥岩亮洞(距今约200万年)—崇左泊岳山巨猿洞(距今约180万年)—崇左三合大洞(距今约160-120万年)—木榄山智人洞(距今约11万年),这对于深入研究我国南方早更新世巨猿—中华乳齿象动物群的系统演化,以及探讨我国南方第四纪生物地层的划分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根据孢粉资料推论长江三角洲地区12000年以来的环境变迁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全新世9个具代表性钻孔的孢粉分析结果讨论了本区约自12000年以来的环境变迁。孢粉序列表明,本区约在距今12000年前就已发育了亚热带性质的落叶常绿阔叶林,约在9000-5000aB.P.常绿阔叶林获得大发展,孢粉序列良好地记录了古季风盛衰的历史,表现在:12000-10800aB.P.较温湿 ,东南季风强度加强,10800(或11000)-10000(或10300)aB.P.偏  相似文献   

12.
侯家窑遗址是目前国内外综合研究水平较高的旧石器遗址之一。恢复和重建遗址形成时期的气候和环境背景,对还原侯家窑人生存条件,理解古人类进化过程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最新的地层学、年代学和古生物学综合研究显示:侯家窑人生活在距今24—13万年,下文化层属牛轭湖相沉积,由泥河湾古湖退却和消亡过程中形成的冲沟或水道被随后发育的NNW—SSE向古河流切割阻塞形成;上文化层对应于后期发育的古土壤层。距今13—8万年,遗址区被冲洪积层掩埋。轨道参数引起的太阳辐射量变化是导致研究区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孢粉资料显示,研究区古气候、古环境经历了明显的冷暖交替过程,与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MIS 7阶段气候相对温和,植被景观为稀树灌丛草原;MIS 6阶段气候寒冷,年均温较现今下降3℃—4℃,发育典型的针叶林植被;MIS 5阶段气候温暖,植被景观为针阔叶混交林—草原。侯家窑文化经历了由温和向寒冷的气候变化,表明寒冷的气候条件并未导致侯家窑人灭绝,相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侯家窑文化的进步;MIS 5阶段以来,河流作用破坏了侯家窑人原有的生存条件,是导致侯家窑文化中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侯家窑遗址是目前国内外综合研究水平较高的旧石器遗址之一。恢复和重建遗址形成时期的气候和环境背景,对还原侯家窑人生存条件,理解古人类进化过程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最新的地层学、年代学和古生物学综合研究显示:侯家窑人生活在距今24—13万年,下文化层属牛轭湖相沉积,由泥河湾古湖退却和消亡过程中形成的冲沟或水道被随后发育的NNW—SSE向古河流切割阻塞形成;上文化层对应于后期发育的古土壤层。距今13—8万年,遗址区被冲洪积层掩埋。轨道参数引起的太阳辐射量变化是导致研究区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孢粉资料显示,研究区古气候、古环境经历了明显的冷暖交替过程,与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MIS 7阶段气候相对温和,植被景观为稀树灌丛草原;MIS 6阶段气候寒冷,年均温较现今下降3℃—4℃,发育典型的针叶林植被;MIS 5阶段气候温暖,植被景观为针阔叶混交林—草原。侯家窑文化经历了由温和向寒冷的气候变化,表明寒冷的气候条件并未导致侯家窑人灭绝,相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侯家窑文化的进步;MIS 5阶段以来,河流作用破坏了侯家窑人原有的生存条件,是导致侯家窑文化中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长白山区全新世大暖期的氨基酸和碳同位素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长白山孤山屯沼泽沉积物的氨基酸、有机碳、有机氮和有机碳同位素(^13C/^12C)垂直分布的研究,揭示了长白山区距今13.5ka以来的气候环境特征及其演变过程:大约距今13.5-12.5ka,气候严寒,不利于生物的繁衍,生物产量处于较低值;距今12.5-9.5ka,气温处于上升期。但年均温度低于现今温度;距今9.5-4.0ka,可判定为全新世大暖期(Megathermal),气候温暖潮湿,有利于生物的繁衍,生物产量较高。其中大约距今8.6-7.5ka期间、氨基酸、有机碳、有机氮分布均出现较高峰值,而有机碳同位素(δ^13C)则出现较低峰值,可以推测这一时段为全新世大暖期的鼎盛期(Megathermal Maximum),生物极为繁盛,生物产量处于最高值;距今4.0ka以来,气温有下阵趋势,生物产量有所减少,但雨水量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11000年以来太湖地区的植被气候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太湖盆地3个钻孔,约自11000年以来的孢粉分析结果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1)11000-9000aB.P.该段虽以Pinus为主的针叶植物占有一定的优势,但起主导作用的仍以壳斗科为主的阔叶乔木种类,尤其是其间尚含有不少的亚热带成分,推测当时该区地带性植被已为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林,鉴于植被中尚含有少量耐寒的Abies和Picea,推测当时气温可能较今略低;2)9000-5000(5400)aB.  相似文献   

16.
牛头岗遗址是江苏南京较大的古文化遗址,遗址文化层中植硅体组合揭示在新石器晚期(约3500Cal.aBP前),南京地区气候偏暖偏湿;商代(约3500—3000Cal.aBP),气候温暖湿润;西周早期(约3000Cal.aBP后),气候又偏暖偏湿。明显的气候波动与全新世中晚期全球气候变化可以对比。相邻何颖遗址的文化内涵和哺乳动物遗存,与牛头岗植硅体组合反映的植被与生态比较一致。新石器晚期至西周时期的气候与环境适宜古代先民的繁衍与生存,南京及滁河流域古文化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17.
安徽东至华龙洞因发现距今约30万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和大量动物化石及石制品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本文对华龙洞遗址的地质、地貌、沉积物特点及洞穴演化过程与古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行分析。华龙洞地处扬子陆块区西北缘,周边呈现低山—丘陵—湖泊平原地貌景观。与华龙洞遗址密切关联的岩溶洞穴,发育在上寒武统微晶灰岩和白云质灰岩岩系内,中更新以来的地壳运动和岩溶发育是其形成的主要营力。华龙洞遗址是一处坍塌的洞穴,其发育大致经历发育初期(中更新世早期甚至更早)—稳定发育期(中更新世中期)—坍塌埋藏期(中更新世中晚期)等三个阶段,岩溶发育和洞外溪谷的侵蚀使得原始洞穴和堆积物一起在重力作用下坍塌。洞穴坍塌沉积物主要包括围岩岩块与碎屑、各种岩溶沉积物和文化遗物,胶结坚硬,不规则地埋藏于裂隙和巨石之间。古人类在遗址的活动时间处在距今约30万年前的稳定发育期,石制品和骨骼表面痕迹证据表明,华龙洞古人类具备依据不同原料的特点采取砸击法与锤击法并用的技术策略;石片边缘的使用痕迹和动物骨骼表面痕迹显示,古人类在遗址可能进行过肢解动物的行为。本研究对揭示长江下游中更新世中晚期古人类演化与适应生存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祁国琴 《人类学学报》1990,9(4):340-349
三十年来古人类学及其密切相关学科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在西藏、周口店、黄土高原及东部沿海平原多学科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为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我国原始人类的生活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文中所谓“华北“,指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包括西北、内蒙、东北、山西、河北、山东以及河南和江苏部分地区。
我国北方已发现含有人类化石的第四纪哺乳动物群大约有30个。通过分析各动物群的组成、所含各生活类型的比例以及南北过渡动物群地理位置变化等并参考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表明:在更新世期间,中国北方的原始人类是生活在青藏高原急剧隆起、西高东低的山川大势逐渐形成、气候总的趋于干冷而又具多旋回的自然环境中。
距今约110—100万年,中国北方最早出现的公王岭蓝田人,生活在温暖、近乎亚热带的森林环境中;距今70—50万年的陈家窝蓝田人,生活在一个全球性(距今90—70万年的贡兹)冰期之后的干凉气候下的草原环境;距今约50—30万年,对北方的原始人类来说,是一个温和适宜的生活时期。先后出现了北京人、庙后山人、骑子鞍山人、大荔人等。但是在他们生活的后期,华北的气候又趋于干冷;距今14—10万年,在华北又是一个温暖湿润的时期。距今10万年以后,华北的气候进一步趋向干冷。其间有两个冷峰(距今约6万年和1.5万年)和一个相对湿润(距今约5-3万年的阶段。许家窑人、丁村人出现在第一个冷峰阶段 。 河套人、长武人、径川人、小孤山人等生活在两个冷峰之间,峙峪人、安图人、阎家岗人、青山头人生活在第二个冷峰(也即更新世以来华北最寒冷的)阶段。 距今约1万年, 华北气侯开始回暖, 山顶洞人、扎责诺尔人 … …相继出现。  相似文献   

19.
山西曲沃县西沟新发现的旧石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刘源 《人类学学报》1986,5(4):325-335
本文分析了朝阳西沟遗址出土的石制品、动物化石和人牙化石,并考虑到遗址的地层、地貌、年代学和孢粉分析的资料,西沟遗址的石器工业在技术传统上与许家窑、峙峪文化较为接近;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丁村文化的成分。其时代为晚更新世,距今约5万年。当时这一带属温带半干旱气候的疏林草原环境。  相似文献   

20.
通过黄海中部陆架浅海区QC_2孔岩芯的孢粉分析,证明晚更新世以来此区存在暖—冷—暖三个大的气候期,各期中还间有数个气候亚期。这种气候变化模式可与北欧和加勒比海地区进行对比。其中,距今约120 000—70 000年的第一气候期,该地区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沿岸适合阔叶林生长,此时为全球性海侵时期。距今70 000—10 000年,气候变冷,该地区只海退后被草原植被所覆盖,阔叶林植被基本消失。全新世气温回升,该地区又被海水淹没,阔叶林又回到沿岸地区,但在全新世的晚期,可能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阔叶林大面积减少,松和芒萁等次生植被大面积生长,而使其孢粉含量在沉积物中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