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国西南滇、黔、桂三省交界地区的广西宜山马脑山、贵州紫云扁平、广西隆林常么剖面常么期类动物群进行了分析和对比,认为分别发育于上述三剖面中的Pseudoendothyradis-calis带,Pamirinadarvasica带,Pseudofusulina(Laxifusulina)-Chalaroschwagerinainflata带代表了常么期三个同期异相的类动物群。对各剖面沉积环境的研究表明,造成常么期类动物群同期异相的主要原因是环境的差异:1)在水动力强的台地边缘环境,类动物群以希瓦格亚科分子繁盛为特征,壳体为纺锤形、长纺锤形,隔壁强烈褶皱。2)在具中等水循环的开阔台地,Pamirina分子繁盛,壳体微小,多为球形,隔壁平直。3)在宁静的局限台地环境,类动物群则以Pseudoendothyra富集为特色,壳体呈透镜状,隔壁平直,内部构造简单。研究结果表明,常么期类动物的水平分布与同期沉积相的空间展布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桂西北早,中二叠世常么期和栖霞期Ting类动物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建平 《古生物学报》1998,37(4):467-476
桂西北早、中二叠世常么期和栖霞期Ting类十分丰富,自下而上可建立5带4亚带:1)Pamirina-Schwagerina带(Pamirina pulichrag亚带;Schwagerina cushmani亚带);2)Schwagerina guembeli带;3)Chalaroschwagerina-Robustoschwagerina带(Chalaroschwagerina vulgaris  相似文献   

3.
周铁明 《古生物学报》2000,39(4):521-532
简要介绍云南墨江下密地早二叠世常么期含Ting地层,对其中Ting类动物群特征作了归纳,记述7属29种,其中包括4新种。依据Ting类化石在该剖面中的垂直分布在常么组建立Eoparafusulina gracilis-Eo.mejiangensis带和Chalaroschwagerina vulgaris-Chalaroschwagerina pseudovulgaris带。并与国内外相关地层进行  相似文献   

4.
山东济宁煤田东区太原组Ting类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东济宁煤田东区太原组Ting类动物群的系统研究,共鉴定出Ting类化石15属108种。根据Ting类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的变化规律,自上而下建立一个Ting带三个亚带:Pseudoschwagerina带,3)Boultoniawillsi-Schwagerina cervicalis亚带,2)Pseudofusulina sphaeroidea-Schwagerina neolata亚带,1)Rugosofusulina complicata-Quasifusulina longissima 亚带。通过与邻区及华北部分地区对比,本区太原组Ting类动物群的地质时代为早二叠世早期,本区石炭-二叠系应置于太原组第十一层灰岩之底。  相似文献   

5.
描述了广西隆林常么冲面的Ting类一新亚属--常么Ting(Changmeia),包括两新种。其时代为早二叠世常么期。  相似文献   

6.
太原西山晚石炭世Ting类的再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7.
对贵州盘县火铺剖面茅口组Tin类分布规律的研究显示,尽管Ting类Yabeina 及Chusenella生存时代相同,并可见于同一剖面,但两者在具体产出层位上却具有互不共生的特点,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Yabeina及Chusenella分布层位的沉积环境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Yabeina生活在水动力条件较强的正常浅海,台地及水能量较高的近岸浅滩,Chusenella则主要适应于低能环境,生活在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清澈浅海,局限浅水台地。  相似文献   

8.
广西新希瓦格Ting科动物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广西新希瓦格Ting科动物群的演替序列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动物群中Cancellina,Maklaya,Shengella和Praesumatriina四属的属征进行了讨论并作重新定义和归并。  相似文献   

9.
Quasifusulina的旋壁构造及其在Ting类分类,演化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相似文献   

10.
Ting类的起源和一条新的杜内/维宪统界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oparastaffella素为狄南盆地古炭系标准地层分类下维宪维地层标志,发育于桂林地区的Eoparastaffella与新属Palaeoparastaffella,Pseudoendothyra构成早期Ting类演化谱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Pseudoschwagerina uddeni,P.vulgaris,P.beedei和P.parabeedei的123个标本的薄片和照片,对这5个种及其所含亚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度量,并采用多多元判别分析方法对各种、亚种和形态特征进行了定量对比。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的结果表明,P.uddeni russiensis和P.vulgaris ashensis,P.vulgaris ak  相似文献   

12.
辽宁复州湾的PROFUSULINELLA动物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3.
晚二叠世Ting类Gallowayinella的旋壁超微构造及其时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显微镜研究显示,Gallowayinella旋壁的透明层与Fusulinella型(四层式旋壁)的透明层在晶粒形状,大小和排列方式方面有较大的差异,而与Palaeofusulina旋壁的超微构造特征一致。Gallowayinella属的分类位置应归于古纺锤Ting亚科(Palaeofusulininae M.-Maclay,1963),时限为晚二叠世吴家坪期早期至长兴期早期。G.meitienensis一种不能作为我国长兴阶下部的一个带化石。  相似文献   

14.
对茅口期Ting类动物群灭绝过程的分析揭示,若将Ting类物种按壳体大小分为两类,从动物群物种分异度,物种净增速率的变化来看,大个体(壳长>6mm)物种与小个体(壳长≤6mm)物种的灭绝过程并无明显的区别,根据壳壁等特征,茅口期Ting类可分为南京Ting类,希瓦格Ting类,费伯克Ting类和新希瓦格Ting类4个主要类群,各主要类群及其壳体大小不同的物种灭绝过程有明显的差异,在灭绝事件早期,各类群及其壳体大小不同的两类物种所受的影响有所不同,在早期的灭绝中,南京Ting类,新希瓦格Ting类,希瓦格Ting类中壳长>6mm和费伯克Ting类中壳长≤6mm 的物种显著减少,而希瓦格Ting类中壳长≤6mm以及费伯克Ting类中壳长>6mm的物种则未受明显的影响,在茅口期晚期,由于灭绝压力的增大,除南京Ting类外,所有类群及其物种无论个体大小均受到重创,导致Ting类动物群物种分异度陡然下降。研究结果证明,在灭绝强度较小时,Ting类动物的生物学特征,如壳体大小,壳壁特征对物种的存活率有一定影响,而在集群灭绝的高峰期间,这些特征则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费伯克Ting(Verbeekina)拟旋脊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西南地区假希瓦格■类地层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图式对比”方法对西南地区假希瓦格类109种(亚种)的地层分布进行了研究,计算了这些种(亚种)的区域性地层分布延限,论述了该地假希瓦格类的地层分布规律,并根据其主要属种的地层分布初步建立了西南地区马平阶的“复合标准剖面”。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地区有关剖面马平阶底、顶界线的类生物地层对比存在较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17.
根据陕西西乡梅树村期西乡生物群中获得的64枚马哈螺类化石个体的壳形和纹饰特征类型,确认该类化石有6个属,同时对其中3个属进行了系统分类研究,并建立了西乡中间锥新种Mediata xixiangensis sp.nov.。文中还对马哈螺类化石个体的不同部位进行了能谱分析和个体长宽高的测量统计,结果显示马哈螺类的壳质成分是磷酸钙,含少量氟和铝元素。马哈螺类的个体均较小,不超过1 mm,其中长度一般为300—700μm,宽度为250—550μm,厚度为200—300μm。上述研究对今后世界范围内寻找和研究此类化石,尤其对单板类的起源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20.
虾蟹类能量收支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量流体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动物生命活动中的行为和代谢过程物质的转化都需要能量,研究能量在生物体内转化分配过程的生物能量学也就成为生态学的基本内容。生物能量学的中心问题是阐明生物体内能量收支各组分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及各种生态因子对这些关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