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漳平早二叠世Schwagerinacushmani动物群的层位介于梁山组与含假希瓦格亚科分子的马平组之间。动物群分子以Schwagerinacushmani,Darvasitessinensis,Pseudofusulinagalowayi为主,与湘东南的Schwagerinacushmani类群、江苏宁镇山区的Darvasitesordinatus类群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福建宁化早二叠世早期的小有孔虫动物群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报道的福建宁化湖村早二叠世时期与StaffellaTing共生的小有孔虫动物群,在福建地区还属首次发现。该动物群计有9属20种,称为Globivalvulina-Nodosaria组合。这一小有孔虫动物群的发现,不但为福建地区栖霞组底部补充了新的化石门类,且为石炭系二叠系的划分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福建宁化早二叠世早期的taffella动物群有3属19种,主要特征是壳体较小,全一般为近球形及凸镜形,轴率小于1,旋壁四层式,透明层清楚。含Staffella动物群的层位可与福建龙岩、四川巴塘、广西宜山、河南禹县等地相同层位的Staffella带对比。  相似文献   

4.
伊武军 《古生物学报》1993,32(5):561-586
记述福建大田广平早二叠世栖霞组介形类化石9属16种,包括1新属9新种.将这一介形类动物群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组合:1)Bairdia menardensis-Orthobairdia xingyangensis-Bairdia dorsalta组合;2)Bairdia piscariformis-Orthobairdia ponderosa-Kellettina elongata组合;3)Bairdia cristata-Fabalicypris subtililonga-Heterobairdia datianensis组合;4)Bairdia lungtanensis-Healdianella reniformis-Silenites suborthis组合.认为组合1和组合2与江苏栖霞组介形类的下部组合相当;组合3和组合4与上部组合相当.还讨论了介形类组合与(蜒)带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福建宁化早二叠世早期的Staffela动物群有3属(Staffela,Pseudoendothyra和Nankinela)19种,主要特征是壳体较小,壳体一般为近球形及凸镜形,轴率小于1,旋壁四层式,透明层清楚。含Staffela动物群的层位可与福建龙岩、四川巴塘、广西宜山、河南禹县等地相同层位的Staffela带对比。  相似文献   

6.
王明倩 《古生物学报》1990,29(6):755-773
一、前言福建中部和西部处于东特提斯海域的东缘,晚二叠世晚期属于华夏陆地西侧局限海近滨含菊石粉砂质、泥质沉积区(周祖仁,1985)。二叠系与三叠系连续,由晚二叠世粉砂质、泥质沉积过渡为早三叠世早期的含泥质、粉砂质的碳酸盐岩沉积,含丰富的菊石。本区除雁石剖面二叠、三叠系作过比较系统的研究外(杨遵仪等,1987;吴顺宝等,1988),其他地区相当地层的系统研究做得较少。  相似文献   

7.
伊武军 《古生物学报》2004,43(4):556-570
报道福建大田崆峒山晚二叠世大隆组、长兴组及早三叠世溪口组介形类35属67种,其中描述8属9种(包括5新种)。产自长兴组的介形类化石被划分为3个组合,自下而上分别是:Polylites magnituberos-Or-thobairdia meishanensis-Pustulobairdia mailinensis组合,Baitrdia urodelofot-OS-orthobairdia exilimarginata-Bairdia subcontracta组合和Petasobairdia bicornuta-Neoamphissites costatus-Kegelites datianensis组合。大田崆峒山介形类动物群在二叠-三叠系界线上下具有明显的突变性质,这与世界其它地区一样,是遭受二叠纪末期的生物大灭绝事件重创所致。根据介形类化石组合特征,并参考共生或共存化石的内容,福建大田地区长兴组大致相当于浙江煤山长兴组的中、上部,长兴灰岩下伏的海相碎屑岩应划归长兴阶。大隆组、长兴组及溪口组的岩性和化石组合特征.显示古环境从滨海沼泽开始,经历浅海盆地→浅水碳酸盐台地→浅海近岸环境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海南岛东方县江边地区下二叠统南龙组中发现双壳类9属10种,其中2新种、除新种外,这些双壳类常见华南和日本的茅口期晚期地层,其它动、植物化石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结论,本区无疑是华夏生物区系的组成部分。海南岛的琼中地体不大可能在石炭-二叠纪仍位于冈瓦纲大陆北缘或其附近,南龙杂砾岩应属裂谷成因,与冰川无关。  相似文献   

9.
泰国中南部Saraburi地区Saraburi群的灰岩中,Kungurian期的verbeekinacean类与Perrinites菊石群在该地区的碎屑灰岩中共生。两种生态完全不同的生物群的共同存在,对只含单一类型化石的地层之间的区域地层对比有"搭桥"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福建将乐玉华洞剖面(ZYI)的■类动物群,计9属18种,根据■类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变化规律,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带:1)Pseudoschwagerina miharanoensis带,2)Sphaeroschwagerina sphaerica带,3)Eoparafusulina shengi带和4)Staffella pseudosphaeroidea带。这些■类动物群的发现,不但为福建省二叠系■类生物地层提供了新的素材,而且对华南地区二叠系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对福建顺昌半山石灰岩矿区I号地层剖面中的类化石进行系统鉴定和描述的基础上,根据类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变化规律,自下而上划分为5个带:1)Triticites shikhanensis compactus带,2)Pseudoschwa-gerina galatea带,3)Sphaeroschwagerina sphaerica带,4)Eoparafusulina concisa带和5)Staffella moellerana带。通过与华南沉积区同期类生物地层的对比认为,本区类生物地层应归属于晚石炭世的小独山阶和早二叠世的紫松阶和隆林阶。  相似文献   

12.
福建漳平下二叠统的小有孔虫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福建漳平岭兜下二叠统地层发育良好,序列清楚,与ting类共生的小有孔虫化石丰富。根据化石群垂直分布特点,可分为三个小有孔虫组合,自下而上为Geintzina-Pachyphloia组合,Langella-Pseudoglandulina longa组合及Hemigordius qinglongensis-Cribrogenerina celebrata组合。这三个小有孔虫组合在福建均属首次发现。这发现为下二叠统的地层时代归属又提供一佐证。  相似文献   

13.
福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的四射珊瑚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西部龙岩、宁化、顺昌等地广泛出露的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早期海相碳酸盐地层,富含珊瑚、(竹蜓)类等化石,其中四射珊瑚动物群迄今无专文报道。1984至1986年,笔者曾先后数次前往龙岩经洋和宁化湖村等地,详细测制了6条中甲阶及马平阶剖面,系统采集了大量四射珊瑚和(竹蜓)类等化石。经鉴定,四射珊瑚共有38属83种(或亚种),其中2新属10新种。根据它们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笔者建立了3个组合,自下而上依序为:1).Nephelophyllum组合,2).Anfractophyllum-Kepingophyllum组合,3).Wentzellophyllum volzi组合。  相似文献   

14.
在对福建顺昌半山石灰岩矿区Ⅰ号地层剖面中的(簇)类化石进行系统鉴定和描述的基础上,根据(簇)类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变化规律,自下而上划分为5个带:1)Triticites shikhanensis compactus带,2)Pseudoschwagerina galatea带,3)Sphaeroschwagerin...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福建西部龙岩、沙县、宁化及顺昌等地上石炭统及下二叠统出露很好,均为连续的海相碳酸盐沉积,富含(竹蜓)、非(竹蜓)有孔虫、珊瑚、介形类、海百合茎及钙藻,尚有牙形刺和菊石等。其中(竹蜓)类动物群尤为丰富,对石炭、二叠系的划分对比以及石炭-二叠系界线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意义。七、八十年代,福州大学地矿系地层古生物实习队在上述地区测制了10多条石炭。  相似文献   

16.
周铁明 《古生物学报》2000,39(4):521-532
简要介绍云南墨江下密地早二叠世常么期含Ting地层,对其中Ting类动物群特征作了归纳,记述7属29种,其中包括4新种。依据Ting类化石在该剖面中的垂直分布在常么组建立Eoparafusulina gracilis-Eo.mejiangensis带和Chalaroschwagerina vulgaris-Chalaroschwagerina pseudovulgaris带。并与国内外相关地层进行  相似文献   

17.
福建漳平早二叠世栖霞组出露较完整,Ting类化石丰富,序列清楚,按岩性和化石群垂直分布,可分为3个岩性段和相应的3个Ting类化石带,自下而上为Misellina claudiae带,Parafusulina multiseptata带和Cancellina preimigena带,后一带在福建尚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8.
沈炎彬  朱彤 《古生物学报》1990,29(3):309-314
中国古生代的叶肢介知之甚少,南方早二叠世的叶肢介迄今尚无正式文献记载。1974年4月,福建地质一团在该省进行煤田勘探时,曾于钻孔中发现叶肢介化石,标注层位为龙潭组。只因化石数量太少,壳瓣保存不完整,产地又不详尽,因此,一直未作报道。之后,福建196煤田地质勘探队王信,在下二叠统童子岩组也找到了这一类型的叶肢介。1982年11月,  相似文献   

19.
贵州晴隆中营晚二叠—早三世腹足类的食性与形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席与华 《古生物学报》1989,28(5):683-686
  相似文献   

20.
桂西北早,中二叠世常么期和栖霞期Ting类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建平 《古生物学报》1998,37(4):467-476
桂西北早、中二叠世常么期和栖霞期Ting类十分丰富,自下而上可建立5带4亚带:1)Pamirina-Schwagerina带(Pamirina pulichrag亚带;Schwagerina cushmani亚带);2)Schwagerina guembeli带;3)Chalaroschwagerina-Robustoschwagerina带(Chalaroschwagerina vulgar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