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OPS玻璃化冷冻对山羊卵母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刘海军$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 中国 天津 300112 @张美佳$成都野生濒危动物繁殖与遗传开放实验室! 中国 成都610081 @候蓉$成都野生濒危动物繁殖与遗传开放实验室! 中国 成都610081 @张志和$成都野生濒危动物繁殖与遗传开放实验室! 中国 成都610081 @王基山$成都野生濒危动物繁殖与遗传开放实验室! 中国 成都610081 @兰景超$成都野生濒危动物繁殖与遗传开放实验室! 中国 成都610081 @钱菊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中国 陕西杨凌712100 @张安…  相似文献   

2.
本书是作者多年对大熊猫生殖生理的研究,总结了大量资料编写而成。全书共分六章,主要介绍大熊猫雌、雄生殖生理;生化特性、性行为变化;人工繁殖及其技术;人工哺幼,幼兽的生长发育;并提出拯救大熊猫和遗传繁育的初步见解。关于大熊猫繁殖能力低的原因,作者提出了组织学上的新依据。本书图文并茂,内容新颖,是目前国内外第一本有关大熊猫生殖生理研究及人工繁殖的专著。适于生物学及有关科研、教学人员及大熊猫爱好者参考。四川大学出版社发行科出售。本书为16开本,10印张,120千字,复膜装,86图,估价:3.50元,估计1988年3月出版。大熊猫的生殖生…  相似文献   

3.
大熊猫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强  唐飞 《兽类学报》1998,18(4):317-319
大熊猫(Aluropodamelanoleuca)是举世瞩目的珍稀濒危动物,被誉为中国的国宝,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喜爱和重视。近年来,国内的动物学工作者在大熊猫的繁殖、育幼、饲养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而大熊猫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资料甚少,仅有...  相似文献   

4.
寇洁  李严  王鹏  刘红  刘佳文  王涓  王也  张亮  沈富军 《遗传》2022,(3):253-275
微卫星作为重要的分子标记之一,已被证明在大熊猫种群规模评估、亲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面是有效的。目前微卫星标记在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染色体上物理定位方面的报道较少,而且缺乏微卫星基因分型系统的效能评估以及PCR扩增条件的优化。本研究基于大熊猫基因组参考序列(ASM200744v2),分析了34个大熊猫微卫星位点的染色体定位特征并评价了位点的应用价值。通过优化34个STR-PC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结合微卫星的染色体定位数据确定了Ame-μ10标记的较低应用价值以及gpz-6重新筛选引物的必要性。本研究有助于提高基因分型结果的重复性和可靠性,对促进《大熊猫种群遗传档案建立技术规程》规范化应用和制定大熊猫保护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是于1992年经第二轮重点开放实验室评审命名的,依托单位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辛志勇研究员任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庄巧生先生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实验室固定人员中有18人具有高级职称。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6.
大熊猫是我国保护最为成功、研究最为深入的珍稀动物之一,可以为其它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研究工作提供参考。20世纪70年代末期借助无线电颈圈,大熊猫的生态学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20年来微卫星标记和非损伤性遗传取样技术的联合使用,将大熊猫的保护研究工作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本文在综合所有已发表大熊猫微卫星标记的基础上,梳理了微卫星标记在圈养大熊猫亲子鉴定与遗传管理,野生大熊猫个体识别与种群数量调查、遗传多样性评估、扩散和种群遗传结构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着重介绍了其中29个重要的微卫星标记。同时指出目前微卫星标记的使用存在标记选择不统一、等位基因读数无统一规程等问题,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前瞻。  相似文献   

7.
大熊猫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桦锐  万秋红 《四川动物》2000,19(4):227-229
大熊猫作为一种具有明星效应的珍稀濒危动物 ,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多年来 ,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生态、饲养繁殖、分类、形态、疾病及生理生化等领域 ,而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研究则较少。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的发展 ,对大熊猫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到分子水平 ,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本文就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分四个方面 ,即分子进化、遗传多样性、亲子鉴定和个体识别、以及其它方面等作一综述。1 分子进化的研究大熊猫的分类地位 ,一直是困扰众多研究者的一个难题。前期的研究主要是从形态、解剖、化石等方面的知识来进行分类的。…  相似文献   

8.
大熊猫胃肠道神经肽Y和长型瘦素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神经肽Y(NPY)和瘦素长型受体(OB-Rb)在大熊猫胃肠道的表达分布,并探讨其功能。本实验选用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濒危动物繁殖与保护遗传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提供的3例大熊猫胃肠组织样品,采用HE和免疫组化SABC法进行组织学、NPY及OB-Rb蛋白的表达研究。HE染色结果显示3例大熊猫胃肠道组织学结构完整,主要表现在单细胞和多细胞黏液腺丰富、小肠绒毛较长,肠道黏膜肌层与肌肉层较厚等。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到NPY和OB-Rb阳性产物广泛分布于大熊猫的胃肠道中。NPY阳性神经纤维呈串珠状或点状排列,主要位于黏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内,前者阳性神经纤维数量较多。NPY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层和肠腺,多呈椭圆形、多边形等。OB-Rb阳性产物主要分布在黏膜层,且在固有层内有大量阳性细胞分布。表明NPY和OB-Rb在大熊猫肠道中的广泛表达,为研究NPY和OB-Rb影响肠道的生长发育、消化吸收、免疫等多种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圈养繁殖在大熊猫保护生物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栖息地的日益恶化、片段化和种群孤岛化已成为保护大熊猫的严重障碍。尽管就地保护濒危物种是最有希望的措施,但对于大熊猫而言,研究表明圈养繁殖也是保护这一极危物和中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保护遗传多样性起以了重要作用,是延缓绝灭速率的保证。本文阐述了大圈养繁殖的必要性及其在保护生物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熊猫作为一种濒危物种广泛地吸引着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关注。目前,基于核基因组分析,野生大熊猫群体被分为3个遗传群系:秦岭群系(QIN)、岷山群系(MIN)、邛崃-大相岭-小相岭-凉山群系(QXL)。在本次研究中,我们构建了34个熊猫的线粒体基因组(覆盖三大遗传群系),并使用这些线粒体进行了遗传分析。我们的分析显示,线粒体DNA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构与细胞核DNA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构很不一致。Fst(固定系数)结果显示,QIN-MIN和QIN-QXL有微弱的遗传分化,而MIN-QXL没有分化。此外,ATP8和COX1呈现出最高的Fst值,这反映出秦岭熊猫和非秦岭熊猫在细胞呼吸能力上存在自然选择。结果表明,大熊猫中线粒体基因组的进化关系与核基因组很不一致,线粒体DNA不是鉴别大熊猫亚种或种群的有效分子标记。我们的研究为大熊猫种群研究带来新的见解,也为大熊猫的保护与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34年的圈养大熊猫种群保护工作中,我们成功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大熊猫精子库,目前已保存50只大熊猫个体总计7 000余支细管冷冻精液(冻精)。冷冻精液一方面可以使物种的遗传资源得到长久保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促进种群繁育。但是,圈养大熊猫冷冻精液对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作用尚未有明确报道。本研究首先根据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2000—2014年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数据,对比分析了冻精人工授精个体和圈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冻精人工授精个体遗传多样性均高于同年圈养种群的平均遗传多样性,表明在繁殖年份中冻精人工授精可以显著提高圈养大熊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统计精子库中所有冻精个体的平均血缘系数并与圈养种群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冷冻精液对圈养种群遗传多样性的潜在作用。结果显示,精子库中有21只已死亡个体的精液,其中有66.67%的个体平均血缘系数低于圈养种群;有14只20岁以上个体的精液,其中有50.00%的个体平均血缘系数低于圈养种群;另有15只20岁以下个体的精液,其中有53.33%的个体平均血缘系数低于圈养种群,表明冷冻精液对圈养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价值。综上所述,冷冻精液不但有效保存了大熊猫遗传资源,而且在保护圈养种群遗传多样性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圈养大熊猫的系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Sparks Verl.4软件结合手工算法对现有的圈养大熊猫系谱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圈养大熊猫群体规模小,漂变是导致遗传多样性丢失的主要因素。由于分散管理,现有群体正面临着近亲交配、种源枯竭的危险。因此,应统一遗传管理,加强各繁殖系之间的基因交流,使圈养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能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之上。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科学院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与中国菌物学会遗传及分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将于2009年4月12-18日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举办《菌物遗传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讲习班(Workshop for fungal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会议将邀请菌物遗传、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研究领域国内外著名专家,就菌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植物学通报》2006,23(5):613-613
湖南省植物激素与生长发育重点实验室是在湖南农业大学植物激素重点实验室和植物激素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于组建的省级重点开放实验室,由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领衔导师萧浪涛教授任实验室主任。目前实验室共有专职和兼职研究人员21人(其中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8人,副教授10人,讲师2人),客座研究人员和研究生50余人。实验室还成立了由官春云院士和俞汝勤院士等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拥有实验用房12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000余万元,在植物激素与作物生长调控等方面拥有较完善的研究条件。  相似文献   

15.
提高人工繁殖大熊猫的存活率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德生  张和民  陈猛  张贵权  王鹏彦  熊焰 《兽类学报》1999,19(4):317-319,217
1963年~ 1 997年 4月 ,圈养条件下国内外共繁殖了大熊猫 1 1 9胎 1 79仔 ;其中成活至半岁以上的占初生仔数的 44 1 0 % ,成活至 2 5岁的占 30 43 % ,而成活至 3岁以上的仅占 2 1 1 1 % [1 ] ;人工繁殖大熊猫的成活率低 ,充分表明了大熊猫配种难、妊娠难、存活更难的情况。人工授精取得成功为缓解大熊猫的配种难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如何提高人工繁殖大熊猫的存活率 ,特别是进一步提高断奶后幼仔及亚成体的存活率 ,让人工繁殖的大熊猫更多地参加到繁殖种群中 ,是我国有关科研工作者目前的重要研究课题。1 991年~ 1 996年 ,成功繁殖了大熊…  相似文献   

16.
大熊猫为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其生境遭到破碎化以致孤立小种群间基因流受限制,严重威胁野生孤立小种群的续存。野化放归以复壮并建立能自我维持的野生种群是物种保护的一种有效措施,这在国内外已有成功先例。野化放归圈养大熊猫以复壮野生种群是大熊猫保护的重要策略之一。然而,破碎化生境阻碍了小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加剧了因近交和遗传漂变带来生存力下降的危机。因此大熊猫的放归必须首先考虑其遗传背景,以改善种群基因库为目的。综合微卫星与线粒体等分子标记分析显示,现存野生大熊猫种群和圈养种群仍具有中等或以上的遗传水平,具有较大的进化潜力,这为大熊猫野化放归提供了遗传学支持。另外,小相岭和大相岭种群的遗传水平最低,应首先考虑这些种群的复壮,并且对秦岭种群进行特殊管理与保护。大熊猫的野化放归应着重于野放个体亲缘度的合理选择、基因丰富度的优先选择和有害基因的反向选择等三个遗传因素。本文旨在综合分析大熊猫现存种群遗传现状及其在野化放归中的决策性,以期为大熊猫野化放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褪黑素通过调控下丘脑-垂体-性腺内分泌轴使季节性繁殖动物在适宜的季节进行繁殖活动.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在春季集中繁殖.为探究雄性大熊猫褪黑素和睾酮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本研究选取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3只成年雄性大熊猫作为实验对象,在自然光照下对这3只大熊猫进行每周1次为期1年(2018年...  相似文献   

18.
分子生物学手段为大熊猫研究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并将大熊猫的研究工作带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本文着重回顾了最近十几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大熊猫研究中的应用与研究成果。尤其是PCR、RAPD、RFLP等技术及新的遗传标记(如微卫星、小卫星等)的出现,使得人们在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分子系统发育及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取得的进展。最后,对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这一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提高圈养繁殖大熊猫存活率是维持圈养种群可持续发展和开展野化放归研究的基础,为了探究圈养繁殖大熊猫生存力的影响因素,基于2019年的大熊猫谱系数据,不仅统计分析了不同年代和不同龄级(月龄、年龄组)圈养繁殖大熊猫的存活率和死亡率,而且利用广义线性模型系统分析了影响圈养繁殖大熊猫存活时间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960—198...  相似文献   

20.
我国特产的大熊猫是一种有幸残存下来的古老孑遗动物。目前生活在野外的大熊猫仅余一千只左右,濒临灭绝的境地,而且,其数量还在令人担心地减少着。通过调查研究、查阅文献资料和长期野外工作实践,我们发现:除了大熊猫本身繁殖力弱、幼体成活率低和食物高度单一化而外,还有许多因素影响着大熊猫的生存和数量的减少,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人类活动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