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确定在韭蛆——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防治过程中科学合理地使用臭氧(O_3)水的方法,并使其发挥最大用途。【方法】在露地韭菜田块分别浇灌10,15,20和30 mg/L的O_3水,在平地覆膜韭菜和小拱棚韭菜中分别浇灌5,10和15 mg/L的O_3水,同时在室内用10~15mg/L O_3水处理不同虫态的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幼虫和蛹)和韭菜植株,2和10 mg/L O_3水浸泡韭菜种籽。然后,测定了O_3水对韭蛆防治效果,并评价了O_3水对韭菜种籽发芽和生长等的影响。【结果】覆膜条件下,浇灌浓度为10~15 mg/L的O_3水,对韭蛆的防治效果非常显著,甚至高达100%;而露地浇灌O_3水对韭蛆无明显的防治效果;各种栽培模式下浇灌O_3水并没有加重韭蛆对韭菜的直接危害。室内条件下,O_3水导致成虫、幼虫和蛹的体形变畸或致死,甚至虫体表面明显被腐蚀;O_3水可促进韭菜前期生长,增加株高,但不利于修剪后的须根重新萌发。O_3水浸泡韭菜种籽后即时用水清洗,将不影响种籽正常发芽;若只浸泡不清洗,将严重抑制种籽发芽。【结论】采用O_3水防治韭蛆的方法值得推荐,但在封闭条件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陈琪  王睿  魏亚娟  刘建军 《应用生态学报》2020,31(10):3241-3247
梧桐木虱是一种危害园林植物梧桐的重大害虫。本研究分别测定了12种杀虫剂和5种天敌昆虫对梧桐木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12种杀虫剂中噻虫嗪和吡虫啉对梧桐木虱的防治效果最好,螺虫乙酯次之。在喷雾法、注射法和灌根法等3种施药方式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喷雾法,优先选择注射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使用灌根法作为补充手段。5种天敌昆虫中以中华通草蛉和赤星瓢虫对梧桐木虱的防治效果最佳,在长期防治效果上可以起到代替杀虫剂的作用。因此,中华通草蛉及赤星瓢虫可作为园林环境中长期安全环保防治梧桐木虱的重要方法,而以注射法使用噻虫嗪和吡虫啉可作为短期快速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科学合理地浇灌臭氧(O3)水防治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幼虫(俗称韭蛆),明确最佳浇灌时期和使用条件。【方法】在平地覆膜环境中浇灌不同浓度(5, 10, 20和30 mg/L)O3水,调查对韭蛆的防治效果;在平地覆膜环境中不同日光强度、3种不同灌溉环境[平地覆膜、小拱棚和小拱棚+草垫]、2种不同灌溉环境[平地覆膜、小拱棚]的不同浇灌频率等条件下分别浇灌30 mg/L O3水,调查对韭蛆的防治效果;调查平地覆膜环境中浇灌30 mg/L O3水对韭菜产量和根系生长的影响;分析日光强度对不同灌溉环境中土壤温度及浇灌O3水对韭蛆的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平地覆膜条件下,O3水防治韭蛆的最佳浓度为20~30 mg/L。在平地覆膜条件下浇灌30 mg/L O3水处理中,对韭蛆的防治效果与浇灌当天的日光强度呈正相关;当日光强度超过60 000 lx时,第1天韭蛆的死亡率高达100%;日光强度低于10 000 lx时,对韭蛆无显著的防治效果;日光强度处于中间水平时,前期对韭蛆的防治效果较差,而后期防治效果逐渐增强。土壤升温效果与日光强度呈正相关,也与灌溉环境显著相关,不同灌溉环境下土壤5 cm深处的温度为:平地覆膜>小拱棚>小拱棚+草垫。小拱棚内浇灌O3水对韭蛆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平地覆膜组和小拱棚+草垫组。采取连续多次浇灌O3水有利于提高O3水对韭蛆的防治效果,而且小拱棚内韭蛆的防治效果更显著。浇灌O3水时,进水口离田埂末端的距离不能超过40 m。平地覆膜环境中浇灌30 mg/L O3水后,韭菜的株高、重量和须根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浇灌清水);韭菜植株分蘖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结论】若能科学合理地浇灌O3水,既能达到防治韭蛆的理想效果,又能促进韭菜生长。  相似文献   

4.
韭菜迟眼蕈蚊的室内人工饲养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韭菜迟眼蕈蚊 Bradysia odoriphaga Yanget Zhang俗名韭蛆 ,是危害韭菜的主要害虫 ,亦可危害葱、蒜等作物。该幼虫群集在韭菜鳞茎处咬食 ,常造成韭菜大量死亡 ,严重发生地块可减产 5 0 %以上。目前生产上防治韭蛆常用对硫磷、甲拌磷等高毒药剂灌根防治 ,会造成食用者中毒事件。在进行防治韭蛆低毒药剂筛选工作中 ,需要大量虫龄一致的幼虫进行室内试验 ,作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 ,研究出了一套韭菜迟眼蕈蚊室内人工饲养技术 ,现简介如下。1 材料与工具1 .1 直径 2 0 cm的花盆若干。1 .2 直径 1 2 cm、高 2 0 cm的玻璃罩 ,或用聚丙烯做成…  相似文献   

5.
韭蛆人工饲料配方筛选及饲养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实验室条件下韭蛆 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大量饲养的方法以解决试虫不足的问题。【方法】本实验在25℃,相对湿度75%,光周期16L:8D条件下,通过控制变量法筛选出人工饲料配方,运用两性生命表软件,分析比较人工饲料与韭菜Allium tuberosum的饲喂效果。【结果】对不同成分和不同含量的8种韭蛆人工饲料配方筛选,结果确定最优的人工饲料配方成分和含量为:平菇粉6 g,韭菜粉5 g,琼脂粉1.25 g,山梨酸0.04 g,苯甲酸0.05 g,酵母粉0.5 g,维生素C 2.5 g和水50 mL。该配方和韭菜饲养效果相当,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两性生命表结果表明,人工饲料饲喂的韭蛆平均世代周期23.6800 d,韭菜饲喂的韭蛆世代周期为25.9000 d,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生殖生物学特性分析发现:韭菜和人工饲料饲喂的韭蛆雌成虫净生殖率分别为16.3200和41.1800/d,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1078和0.1570/d。【结论】筛选的人工饲料和韭菜均可以稳定地完成韭蛆的世代繁殖,且人工饲料饲喂效果略优于韭菜,另外人工饲料较韭菜不但具有低成本省人工的优点,而且可解决韭菜反季节供应和农药残留问题,保证稳定的虫源供给。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了解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生存环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方法】本研究对韭蛆、韭菜鳞茎、根部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对部分代表性细菌进行了生理生化特征的分析,并对分离得到的真菌及细菌分别采用ITS和16S r DNA基因分析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总共分离鉴定出25种微生物,在韭菜鳞茎和土壤中分别分离出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球孢虫草Cordyceps bassiana两种真菌,在韭蛆体内、韭菜鳞茎、韭菜根部以及土壤中分别分离出10、15、9、6种细菌,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细菌为主,其余的细菌分别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结论】本研究可以为寻找韭菜、韭蛆和微生物三者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提供理论基础,并期望为韭蛆的共生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昆虫病原线虫受到化学农药作用后,其对害虫的杀虫效果和搜寻效应可能会发生变化。本研究旨在探讨噻虫嗪处理的昆虫病原线虫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幼虫(韭蛆)的杀虫效果及搜寻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培养皿滤纸法,通过功能反应试验测定了噻虫嗪(15 mg/L)处理的芫菁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 SF-SN (Sf)对韭蛆3龄幼虫的致死率和搜寻效应,比较噻虫嗪处理的Sf和未处理的Sf致死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的差异。【结果】噻虫嗪处理的Sf引起的韭蛆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高于未处理的Sf引起的校正死亡率,处理6 h时,较未处理的Sf引起的校正死亡率提高了2.13倍。当Sf浓度固定在6 400 IJs/皿时,噻虫嗪处理的和未处理的Sf对该试虫功能反应均拟合Holling Ⅱ和Ⅲ型方程,与未处理的Sf相比,噻虫嗪处理的Sf对该试虫的攻击率(a′=0.5592)提高了42.46%,线虫寻找、寄生及致死该试虫所花费的总时间即处理时间(Th=0.0081 d)则降低了44.90%,消耗率(a′/Th)提高了2.59倍,日最大致死量(Namax)则分别提高了1.81倍(Holling Ⅱ)和1.41倍(Holling Ш)。而噻虫嗪处理的和未处理的Sf对该试虫的搜寻效应均随韭蛆密度的增加而呈线性下降。当韭蛆密度固定在40头/皿时,噻虫嗪处理的和未处理的Sf对该试虫的致死效果均随着韭蛆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搜寻效应则均先上升后下降,且噻虫嗪处理的Sf的寻找参数和相互干扰参数均高于未处理Sf的。【结论】噻虫嗪处理的Sf对韭蛆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瞬时攻击率、消耗率、日最大致死量和搜寻效应均高于未处理Sf的,而处理时间则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韭菜是广受人们喜爱的蔬菜,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Zhang是近年来危害韭菜的重要根部害虫,长期过量施用剧毒化学农药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造成环境的污染,挖掘和筛选有效防控韭蛆的天敌迫在眉睫。剑毛帕厉螨Stratiolaelaps scimitus是一种与韭蛆栖境相同的捕食性天敌螨类。目前尚未有关于剑毛帕厉螨对韭蛆的捕食功能反应的研究。【方法】测定了剑毛帕厉螨对1龄韭蛆的捕食作用和种内干扰对其捕食能力的影响。【结果】该螨对1龄韭蛆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随着捕食螨密度的增加,该螨成虫间存在相互干扰作用;其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下降,表明猎物对捕食作用的干扰较明显。【结论】剑毛帕厉螨是一种有效防治韭蛆的天敌,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解决当前苹果园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抗药性高、防治效果差、用药量大的问题,评价当前登记药剂及果园正在使用的药剂对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室内生测的方法比较了10种登记药剂,9种果园正在使用的药剂对二斑叶螨的毒力效果。【结果】选用的登记药剂中,80%的药剂对二斑叶螨效果差,甚至失去控制作用,防治效果低于66.67%,仅双甲脒、阿维菌素48 h防效在92.68%以上;果园常用药剂螺螨酯、虫酰肼、噻虫啉对二斑叶螨均表现出很好的防治效果,48 h防效达到84.09%-100%。【结论】目前80%以上的登记单剂药剂对二斑叶螨失去了防控效果,这是果园二斑叶螨防效差的主要原因,常用药剂螺螨酯、虫酰肼、噻虫啉等对二斑叶螨防效好。建议增加高效药剂登记或更换防治药剂,保证对二斑叶螨的防效,降低果园用药量,提高果园用药系统的精准性。二斑叶螨防治不能仅依赖化学药剂,要充分发挥果园生态系统的自然控害功能,延缓抗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环境昆虫学报》2014,(5):730-743
为建立针对韭蛆的简便、可靠的生测方法,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人工饲料混药法和浸虫法分别测定毒死蜱、噻虫胺对韭蛆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以明确龄期、温度和饲料等饲养条件及生测方法对韭菜迟眼蕈蚊对药剂敏感性测定结果的影响。三种方法测得2龄幼虫对毒死蜱的敏感性分别为4龄幼虫的11.9倍、7.4倍、3.3倍;4种饲料饲养的试虫,毒死蜱对取食韭菜、人工饲料、大葱的LC50分别为圆葱的1.84倍、1.47倍、2.31倍;在15~30℃范围内,随着试虫的饲养温度的升高,毒死蜱对韭蛆4龄幼虫的LC50不断增大;三种方法测得毒死蜱对4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67.199 mg/L、71.123 mg/L、88.120 mg/L,噻虫胺对4龄幼虫的LC50依次为3.584 mg/L、2.255 mg/L、4.329mg/L,并且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和人工饲料混药法的毒力曲线拟合度要好于浸虫法。试验表明:试虫龄期、饲养温度、饲养饲料等因素对韭菜迟眼蕈蚊对药剂敏感性存在明显影响,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和人工饲料混药法测定的结果比浸虫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索适用于愈纹萤叶甲Galeruca reichardti成虫的防治药剂室内毒力测定方法,并筛选其防治的有效药剂。【方法】分别采用浸虫法、浸叶法和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测定了8种药剂对其成虫的毒力,并通过大田试验进一步验证。【结果】浸虫法测得除虫菊素对愈纹萤叶甲成虫的毒力最高,其LC50值为68.24 mg/L;浸叶法测得氟啶虫胺腈的毒力最高,其LC50值为111.11 mg/L;胃毒触杀联合法测得氟啶虫胺腈的毒力最高,其LC50值为67.94 mg/L。其中,除虫菊素毒力值变化最大,浸虫法毒力是浸叶法的28.97倍,胃毒联合法毒力是浸叶法的17.83倍。蛇床子素、苦参碱在3种生测方法中毒力较低。田间试验结果显示,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562.5 g/hm2防治效果达94.90%,对韭菜苗保苗效果为81.45%,且显著高于其他药剂。【结论】3种毒力测定方法均可用于该虫的毒力测定,而从此虫的为害特点来看,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更能显示药剂的毒力性质。在愈纹萤叶甲成虫盛发期选择氟啶虫胺腈喷施可以有效减轻该虫为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为优化大豆食心虫Leguminirora glycinioorella(Mats.)Obraztsov生物防治策略,探究不同防治策略的最佳防治时期和最佳使用量,最终达到提高防治效率及保护环境的目的。【方法】选取哈尔滨和黑河两个地区进行试验,通过比较不同措施防治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在大豆食心虫不同发生期单独使用性诱剂和性诱剂-赤眼蜂协同防治的防治效果,寻找最佳防治方法及最佳防治时期。通过比较在不同配比下性诱剂与化学药剂(敌敌畏)协同防治效果,寻找最适配比。【结果】结果表明:(1)性诱剂-赤眼蜂协同防治效果为60.89%,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性诱剂或赤眼蜂单独防治大豆食心虫。(2)性诱剂单独使用和性诱剂赤眼蜂协同防治大豆食心虫最佳防治时期都为其盛发期前5 d,防治效果最高可达62.42%和66.08%,其次是盛发期防治,盛发期后5 d防治效果最差。(3)性诱剂-化学药剂协同防治研究发现,从防治效果、经济效益、生态保护等多方面考虑,放每667 m2放1个诱捕器和3/4药量的敌敌畏熏蒸剂效果更佳,与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效果差差异不显著,并能减少农药使用量。【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生物防治策略为在大豆食心虫盛发期前5 d利用性诱剂-赤眼蜂协同防治大豆食心虫,每667 m2放1个诱捕器和3/4药量的敌敌畏熏蒸剂,可作为从化学防治向生物防治过渡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茄子青枯病拮抗放线菌XL-6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茄子青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生产上化学农药无法对其有效防治。拮抗放线菌具有环保、无残留的优点,并已在植物多种病害上成功应用,这为茄子青枯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思路。【目的】从健康茄子根际分离获得对茄子青枯菌有显著拮抗作用的放线菌菌株。【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放线菌;采用双层琼脂法、琼脂扩散法和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对目标菌株XL-6的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优化目标菌株培养基组分及发酵条件。【结果】筛选得到一株对青枯菌有强抑制作用的放线菌菌株XL-6,它对其他3种病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菌株XL-6的形态和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与娄彻氏链霉菌相符,而且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与娄彻氏链霉菌亲缘关系较近。该菌株最优发酵配方和培养条件分别为:玉米粉30.0 g/L、酵母粉5.0 g/L、K_2HPO_4 2.0 g/L、MgCl_2 2.0 g/L和NaCl 1.0 g/L;初始pH 7.0、培养基装瓶量70 mL/250 mL、摇床转速180 r/min、接种量6%,在28°C条件下培养6 d。【结论】菌株XL-6经鉴定为娄彻氏链霉菌,优化其发酵条件后对青枯菌具有更强的拮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区韭菜迟眼蕈蚊种群动态及越夏越冬场所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明确北京地区不同栽培管理模式下韭菜田全年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种群动态的发生规律及其越夏越冬场所。【方法】分别在2014—2015年通过黄色板对露地和温室韭菜田块的韭菜迟眼蕈蚊成虫进行了监测,并通过挖根和网捕的方式调查韭菜迟眼蕈蚊的越夏越冬场所及虫态。【结果】北京地区,露地韭菜田块韭菜迟眼蕈蚊每年发生3~4代,温室内可全年发生,主要为害高峰期在春秋两季;韭菜迟眼蕈蚊幼虫主要分布在0~5 cm的土壤深处;夏季韭菜迟眼蕈蚊虫口基数偏低,但主要在本地韭菜田块越夏;冬季韭菜迟眼蕈蚊主要以4龄老熟幼虫在鳞茎内或鳞茎附近的土壤中越冬。【结论】本研究阐明了北京地区不同栽培管理模式下,韭菜迟眼蕈蚊周年发生的种群动态规律及越夏越冬生物学特性,为韭菜迟眼蕈蚊的预测测报和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three application methods (chisel injection, Avenger coulter injection, and drip irrigation) and two plastic films (polyethylene film [PE] and virtually impermeable film [VIF]) on distribution of cis- and trans- 1,3-dichloropropene (1,3-D) and chloropicrin (CP) in a Florida sandy soil after application of Telone C35 or Telone In-Line. Regardless of application method, VIF retained greater amounts of cis- and trans-1,3-D and CP in the root zone with longer residential time than PE. There was better retention of the three compounds in the root zone when applied with the Avenger coulter injection rig than chisel injection, especially in combination with VIF. Distribution of the three compounds in the root zone was less predictable when applied by drip irrigation. Following drip irrigation, more than 50% of the three compounds in the PE and VIF-covered beds was found near the end of the drip tapes in one experiment, whereas the distribution was much more uniform in the root zone in a second experiment. Among the three biologically active compounds, CP disappeared from the root zone more rapidly than cis- and trans-1,3-D, especially in the PE-covered beds.  相似文献   

16.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of albendazole (ABZ, methyl 5-[propylthio]benzimidazole-2-carbamate), oxibendazole (OBZ, methyl 5-[n-propoxy]benzimidazole-2-carbamate), and tioxidazole (TIOX, methyl 6-[n-propoxy]benzothiazole-2-carbamate) against Hymenolepis diminuta in experimentally infected rats is reported. All of the anthelmintics tested were effective therapeutically as a single oral dose against adult tapeworms, however, at different dose levels. The rank order of in vivo anthelmintic potency was ABZ greater than OBZ greater than TIOX. Molecular modeling revealed that drug efficacy depends on the orientation of the propyl group at position 5 on the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 and on the magnitude of the molecular dipole momen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25%吡蚜酮SC、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25%噻虫嗪WG、14%氯虫·高氯氟ZC、15%高氯·毒死蜱EC、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和40%毒死蜱EC 7种杀虫剂对小麦吸浆虫和蚜虫的防治效果,为科学、合理用药防治小麦害虫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喷雾法和剥穗调查法,研究它们对小麦吸浆虫成虫和麦蚜的防效,及防后对小麦吸浆虫幼虫危害损失的影响。【结果】参试药剂药后1 d对小麦吸浆虫成虫防效均高于90%,药后3~5 d防效为84.81%~93.93%,防后挽回损失76%以上;对麦蚜药后1、3、5 d防效分别高于75%、80%和85%。在供试的7种药剂中,15%高氯·毒死蜱EC药后3~5 d对两种害虫防效、挽回吸浆虫危害均超过90%,应用效果最好;其次为25%噻虫嗪WG和40%毒死蜱EC,药后3~5 d对吸浆虫防效高于90%、对麦蚜防效分别高于86%和90%,挽回吸浆虫危害损失88%以上。【结论】供试药剂对小麦吸浆虫和麦蚜防效存在显著差异,15%高氯·毒死蜱EC对两种害虫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陈慧  曹曦  王鑫彤  张菲  王乐  郭雷 《微生物学通报》2019,46(10):2475-2481
【背景】目前,海水养殖业中主要利用抗生素来防治哈维氏弧菌等病原菌,但抗生素的长期使用或滥用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因此既环保又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从海水产品共生微生物中筛选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对活性菌株进行鉴定并确定其合成抗菌活性物质的培养条件。【方法】利用沙氏和2216E培养基,以稀释涂布平板法从海水养殖动物中分离真菌和细菌;利用牛津杯法测定微生物发酵液抗水产病原哈维氏弧菌的活性;通过菌株的培养特征、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抗菌活性菌株进行鉴定;通过筛选发酵培养基的种类及盐度确定培养条件。【结果】从海蚌、白虾、海蛎子等9种样品中分离出微生物52株,其中真菌30株、细菌22株;筛选得到2株具有抗哈维氏弧菌活性的真菌菌株;其中一株活性菌株HLZ-3被鉴定为塔宾曲霉;菌株HLZ-3合成抗菌活性物质的培养条件为4%NaCl的大米培养基,28°C静置培养2周。【结论】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分离纯化菌株HLZ-3所产抗菌活性次生代谢产物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大豆蚜Aphis glycines(Matsumura)是危害我国大豆产量的重要刺吸式害虫,茄无网蚜Acyrthosiphon solani(Kaltenbach)是近年来在大豆田发生逐渐呈上升趋势的刺吸式害虫,蚜虫的发生动态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本试验调查了马铃薯-大豆、玉米-大豆邻作种植模式对大豆田刺吸式害虫及其他主要害虫的种群动态的影响,为精准使用农药防控蚜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调查的方法,研究大豆田刺吸式害虫以及天敌的种群动态,在哈尔滨香坊农场进行马铃薯-大豆、大豆-玉米邻作的种植模式,对其大豆田中大豆蚜、茄无网蚜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及天敌动态发生数量进行调查。【结果】2014年与2015年玉米-大豆、马铃薯-大豆种植模式的大豆田中的大豆蚜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田,2014年玉米-大豆差异更显著,2015年马铃薯-大豆差异性显著。2014年与2015年玉米-大豆、马铃薯-大豆邻作种植模式的大豆田中的茄无网蚜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田。而2014年8月温度低于2015年虫量相对高于2015年,虫量高时天敌总群动态也相对较高,达到调控作用。【结论】玉米-大豆、马铃薯-大豆邻作种植模式能够起到减少大豆蚜和茄无网蚜的为害的作用,并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