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为提高昆虫病原线虫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的防治效果,将昆虫病原线虫与环境友好型化学杀虫剂混用是一条有效途径。【方法】本研究测试了70%吡虫啉水分散颗粒剂、40%毒死蜱乳油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对昆虫病原线虫Heterorhabdits bacteriophora Taishan strain H06品系、Steinernema carpocapsae strain SF-SN和All品系存活及侵染率的影响,及低剂量化学杀虫剂与昆虫病原线虫混用对韭蛆3龄幼虫的作用效果。【结果】高效氯氰菊酯(含量为2.00、0.40、0.20和0.10μg·mL-1)和吡虫啉(25.00、5.00、2.50和1.25μg·mL-1)对H.bacteriophora H06和S.carpocapsae All的存活无显著影响,3品系线虫毒死蜱(8.00μg·mL-1)对3品系线虫的致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不同浓度的毒死蜱对3品系线虫的致死率存在显著差异。3种药剂分别与3品系线虫混合后处理韭蛆,韭蛆的死亡率明显高于线虫和杀虫剂单用处理。药后3 d,SF-SN与毒死蜱(8.00μg·mL-1)、吡虫啉(25.00μg·mL-1)和高效氯氰菊酯(2.00μg·mL-1)混合处理韭蛆,分别比单用杀虫剂提高防效34.20%、21.18%、54.99%,优于另外两种线虫与3种药剂混用的效果。【结论】供试线虫中,SF-SN品系与上述杀虫剂联合防治韭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结合室内生测、温室盆栽和大棚内小区试验的方法,探讨了寒区昆虫病原线虫(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EPN)对我国北方越冬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的防治作用。室内生测的结果显示,在侵染剂量为400条侵染期线虫(IJs)每头3龄幼虫或蛹时,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 ZT(HbZT,哈尔滨市植物园分离株)、H.bacteriophora LG(Hb-LG,辽宁分离株)、H.bacteriophora NJ(Hb-NJ,美国新泽西分离株)和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ll(Sc-All)对迟眼蕈蚊3龄幼虫的致死率于72 h后均达100%,而对蛹的寄生效果则是Hb-ZT线虫最高;Hb-ZT与Sc-All(1∶1)混用,对幼虫的室内寄生效果高于单独施用2个线虫的寄生效果;温室盆栽试验中喷施Hb-ZT与Sc-All(1∶1)的线虫混合液,施用剂量减半(50万IJs/m2),对韭蛆成虫羽化的控制效果稍高于单独施用2个线虫(100万IJs/m2)效果;不同时期防治韭蛆的试验结果表明,于韭菜棚内发现韭蛆成虫510 d内喷施线虫的防治效果较好;韭菜大棚内喷施剂量为50万IJs/m2的Hb-ZT与Sc-All线虫混合液对韭蛆幼虫防效达100%,增产作用与常规化学药剂(辛硫磷)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昆虫病原线虫受到化学农药作用后,其对害虫的杀虫效果和搜寻效应可能会发生变化。本研究旨在探讨噻虫嗪处理的昆虫病原线虫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幼虫(韭蛆)的杀虫效果及搜寻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培养皿滤纸法,通过功能反应试验测定了噻虫嗪(15 mg/L)处理的芫菁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 SF-SN (Sf)对韭蛆3龄幼虫的致死率和搜寻效应,比较噻虫嗪处理的Sf和未处理的Sf致死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的差异。【结果】噻虫嗪处理的Sf引起的韭蛆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高于未处理的Sf引起的校正死亡率,处理6 h时,较未处理的Sf引起的校正死亡率提高了2.13倍。当Sf浓度固定在6 400 IJs/皿时,噻虫嗪处理的和未处理的Sf对该试虫功能反应均拟合Holling Ⅱ和Ⅲ型方程,与未处理的Sf相比,噻虫嗪处理的Sf对该试虫的攻击率(a′=0.5592)提高了42.46%,线虫寻找、寄生及致死该试虫所花费的总时间即处理时间(Th=0.0081 d)则降低了44.90%,消耗率(a′/Th)提高了2.59倍,日最大致死量(Namax)则分别提高了1.81倍(Holling Ⅱ)和1.41倍(Holling Ш)。而噻虫嗪处理的和未处理的Sf对该试虫的搜寻效应均随韭蛆密度的增加而呈线性下降。当韭蛆密度固定在40头/皿时,噻虫嗪处理的和未处理的Sf对该试虫的致死效果均随着韭蛆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搜寻效应则均先上升后下降,且噻虫嗪处理的Sf的寻找参数和相互干扰参数均高于未处理Sf的。【结论】噻虫嗪处理的Sf对韭蛆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瞬时攻击率、消耗率、日最大致死量和搜寻效应均高于未处理Sf的,而处理时间则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韭菜迟眼蕈蚊简便人工饲养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以鲜净韭菜假茎为饲料,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50~70%条件下,可正常累代饲养韭菜迟眼簟蚊幼虫及繁殖后代的方法。用该方法经14代累代饲养的韭菜迟眼簟蚊,各代幼虫成活率、幼虫历期、平均蛹重、羽化率、单雌产卵量及孵化率均无明显差异,证明了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是为害韭菜等蔬菜的重要害虫,规模化饲养提供大量虫源是其他研究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础。本研究旨在解决目前韭菜迟眼蕈蚊饲养规模小、材料和劳动力成本高等问题。【方法】本实验室利用土豆、花生、大豆为食物进行了规模化饲养韭菜迟眼蕈蚊的研究,测定了取食上述饲料的韭菜迟眼蕈蚊的成活率、繁殖力、羽化节律和性比。【结果】取食土豆、花生、大豆等食物的韭菜迟眼蕈蚊的成活率和繁殖力与取食人工饲料和韭菜的无显著差异,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为20~23 d,雌雄性比为0.8︰1~1.2︰1。在规模化饲养过程中,土豆、花生、大豆等饲料有发霉长菌现象,经分子鉴定,主要种类为雅致放射毛霉、巴克斯毛霉、黄曲霉和赭曲霉,均为腐生菌,不影响韭菜迟眼蕈蚊的存活和繁殖。【结论】该技术省工省时,成本低,特别适合实验室种群的维持和大量试虫的饲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指导田间正确使用防虫网控制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本文明确了防虫网对成虫的隔离作用和对韭菜生长的影响。【方法】实验室内测定了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在不同目数防虫网制成的笼内48 h的逃出率,并通过连续3年的田间小区试验明确防虫网对韭菜迟眼蕈蚊的控制效果。同时,通过田间单墩韭菜笼罩和小区试验验证不同目数防虫网对韭菜生长的影响。【结果】随着防虫网目数的增大,韭菜迟眼蕈蚊雌雄成虫逃出率的逐渐降低,20目网袋内雌雄成虫的逃出率接近100%,40~80目网袋内的逃出率在5%~60%之间,100目和120目网袋内逃出率接近0。田间试验证明80目对韭菜迟眼蕈蚊的阻隔效果最好(P<0.05),60目阻隔效果效果优于40目,但差异不显著(P>0.05)。田间单墩韭菜笼罩试验发现防虫网目数大于70目不利于韭菜生长,40目、50目、60目防虫网在干燥季节促进韭菜生长,小区试验进一步验证了80目对韭菜生长不利,40目和60目对韭菜生长无影响或促进韭菜生长。【结论】40~60目对韭菜迟眼蕈蚊的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苯并噻唑对不同虫态韭菜迟眼蕈蚊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室内条件下挥发性化合物苯并噻唑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的生物活性。【方法】采用三角瓶密闭熏蒸法测定了苯并噻唑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 卵、 幼虫和蛹的熏蒸活性; 利用Oxytherm氧电极研究了苯并噻唑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呼吸速率的影响; 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对苯并噻唑的行为反应。【结果】苯并噻唑对雌雄成虫处理0.5~2.0 h的LC50分别为0.186~0.052和0.163~0.039 μL/L; 在0.01~0.13 μL/L剂量下对卵熏蒸处理24 h, 第6 天卵孵化率为4.83%~82.39%, 而对照组孵化率为96.97%; 苯并噻唑熏蒸4龄幼虫6~72 h的LC50变化范围为1.247~0.248 μL/L; 0.01~0.09 μL/L剂量熏蒸蛹24 h, 第5天的羽化率为8.17%~69.63%, 对照组羽化率为96.23%。用0.052和0.039 μL/L浓度分别处理雌雄成虫测定2.5 h内呼吸速率的变化, 表现为处理组初始呼吸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然后逐渐降低至与对照组持平, 最后明显低于相同处理时间对照组呼吸速率。“Y”型嗅觉仪测定结果表明, 苯并噻唑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有较强的引诱作用。在0.5 L/min空气流速条件下, 0.5 μL的苯并噻唑对雌雄成虫的引诱率分别为88.33%和78.33%。【结论】苯并噻唑对韭菜迟眼蕈蚊各虫态有很好的毒杀效果, 并对成虫有强烈的引诱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cellarum成虫行为活动的昼夜节律,为其室内饲养、行为学研究和研发精准、高效的监测与防控新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室内系统观察记录了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羽化盛期求偶、交配、产卵、移动与静息等行为的昼夜节律,分析了其特定行为的时间分配特征。【结果】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运动行为和静息行为白天和黑夜均有发生,夜间的繁殖行为(求偶、交配和产卵)频次高于白天的,各时间点的移动、静息和繁殖行为频次占比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韭菜迟眼蕈蚊雌雄成虫的求偶节律相同,一天中求偶有两次高峰,分别出现在3:00和7:00。韭菜迟眼蕈蚊雌雄成虫的交配节律与雌成虫的产卵节律相似,雄成虫移动行为频次占比的峰值时刻均出现在3:00时,雌成虫移动行为频次占比的峰值时刻则出现在19:00时。雌雄成虫静息行为的频次占比均无明显昼夜节律高峰。在日时间分配上,雌、雄成虫以静息行为的时间占比最多,分别为89.53%和89.90%;求偶行为的时间占比最少,分别为0.56%和0.89%。雌雄成虫各行为的日时间占比差异不显著。【结论】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求偶、交配、产卵、移动和静息行为具有明显...  相似文献   

9.
韭菜迟眼蕈蚊的生物学、生态学及其防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韭菜迟眼蕈蚊是韭菜上的重要害虫 ,近年来随着设施园艺的发展 ,韭菜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 ,韭蛆的发生范围进一步增大 ,且危害逐年加重。该文对韭菜迟眼蕈蚊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危害与环境的关系及防治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韭菜迟眼蕈蚊性信息素监控水平,本文在25℃、RH70%±5%、光周期L∶D=14∶10的条件下研究韭菜迟眼蕈蚊不同日龄雄虫的交配能力及其对雌虫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未交配雄虫平均寿命4.5d,雌虫4.2d,雌雄成虫的平均寿命无显著差异。雄虫一生最多可交配13次,且随着雄虫日龄增加,雌虫交配成功率逐渐减少。随着雄虫交配经历的增加,雌虫交配的时间延长,最长达97min。雄虫的日龄并不影响与之交配雌虫的产卵量和卵孵化率,但是雄虫的交配经历与雌虫的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相关,尤其当雄虫交配经历超过8次时,与之交配的雌虫的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显著下降。研究阐明了韭菜迟眼蕈蚊的生殖行为特征,为其性信息素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八种杀虫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发育和繁殖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慕卫  刘峰  贾忠明  赵德  慕立义 《昆虫学报》2005,48(1):147-150
用胃毒触杀法确定8种常用杀虫剂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odoriphaga 3龄幼虫的LC20和LC50剂量后,以其LC20分别处理3龄幼虫,将存活幼虫正常饲养,测定该剂量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化蛹率、蛹重、羽化率,成虫存活率、雌雄比、单雌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毒死蜱等4种药剂的影响较显著,其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毒死蜱>辛硫磷>阿维菌素溴虫腈;而另4种药剂丙硫克百威、灭多威、丁硫克百威和吡虫啉则影响不显著。此外也测定了用后4种药剂LC50剂量处理的存活试虫的上述生物学指标,结果表明:除化蛹率和羽化率较对照降低且差异显著外,其他生物学指标与对照处理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危害西瓜幼苗的韭菜迟眼蕈蚊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红  朱芬  周兴苗  黎娜  雷朝亮 《昆虫知识》2007,44(6):834-836,F0004
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et Zhang危害西瓜早春红玉幼苗的现象尚未见报道。观察记录韭菜迟眼蕈蚊以瓜类植物饲养的发育历期并进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瓜类植物饲养条件下的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发育历期与已报道的以韭菜饲养条件下的发育历期基本一致,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防治韭菜迟眼蕈蚊效果较好,保苗率达97%。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成虫对营养物质的选择补充习性,找出对其产卵繁殖起重要作用的关键因子,为其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成虫单独配对试验,研究不同营养物质(花粉、蜂蜜、维生素、糖、醋、酒)和水分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繁殖和寿命的影响。【结果】随着花粉、蜂蜜和维生素浓度的增加,成虫的繁殖力下降;糖醋酒液单一成分和混合液对成虫繁殖和寿命的影响与水分相近;补充供试营养物质和水分对韭菜迟眼蕈蚊的繁殖力均明显高于干燥对照。补充水分的成虫繁殖力最高,产卵率超过70%,单雌平均产卵量达70粒,雌雄成虫寿命最长均超过3 d。土壤湿度对产卵有显著影响,土壤相对湿度为40%和50%时,成虫的落卵率超过25%,落卵量大于480粒,显著高于其它湿度(P<0.05)。【结论】水分是影响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繁殖和寿命的关键因子,供试的营养物质对韭菜迟眼蕈蚊繁殖没有促进作用,因此在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盛发期可以通过控制田间土壤湿度来影响韭菜迟眼蕈蚊繁殖。  相似文献   

14.
【目的】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是韭菜生产中最主要的害虫。通过嗅觉趋性试验测定了3龄幼虫和雌虫对多种味源植物的寄主选择性及行为反应,为进一步研发绿色高效的生态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幼虫对健康韭菜、灰霉菌侵染韭菜、平菇、大葱和小白菜等几种寄主植物的嗅觉趋性反应,利用四臂嗅觉仪测定雌虫对健康韭菜、机械损伤韭菜、腐殖质和浸泡大豆4种味源材料的行为反应。【结果】"Y"型嗅觉仪测定结果表明健康韭菜、平菇和大葱对3龄幼虫的引诱作用较强;四臂嗅觉仪测定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雌虫对机械损伤韭菜和腐殖质表现出较强趋性。【结论】应用嗅觉仪观测了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雌虫对不同味源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定向选择行为,此项工作可为韭菜迟眼蕈蚊植物源引诱剂或驱避剂的进一步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适合韭菜的套种及轮作作物。【方法】田间调查了韭菜翻耕后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幼虫对13种改种作物的为害情况,分别比较了幼虫和成虫("Y"型嗅觉仪法)对不同作物的趋性。【结果】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对不同作物的为害程度及症状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对韭菜Allium tuberosum Rottler ex Sprengel、大蒜Allium sativum L.、圆葱Allium ascalonicum L.等百合科作物的为害最为严重,对菊科作物为害次之,对茄科作物基本无为害。幼虫和成虫对韭菜的趋性最强,对茄科作物的趋性最弱,在对其他作物的趋性上也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对未来以作物轮作或间套作来提高生态防治韭菜迟眼蕈蚊效果以及提高韭菜综合种植效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韭菜迟眼蕈蚊幼虫消化系统的解剖学和组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利用石蜡切片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其消化系统的组织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虫的消化道无特殊变异,但中肠亚端部的一对胃盲囊长而发达,是消化道的突出特征。中肠和胃盲囊不同部位的细胞学特点有明显差异。根据中肠细胞形状及其分布将中肠分为4个区域,对中肠不同区域的细胞学特点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7.
五种细菌侵染后韭菜迟眼蕈蚊体内防御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韭蛆体内5种细菌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的影响,本研究将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居泉沙雷氏菌Serratia fonticola、恶臭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putida、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节杆菌Arthrobacter nitroguajacolicus 5种细菌通过浸泡和针刺两种方式对韭蛆进行侵染,观察韭蛆存活率、蛋白含量以及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与浸泡接种细菌相比,针刺接种细菌后,韭蛆整体的存活率和SOD酶活性下降,而蛋白含量、POD活性和CAT活性上升。其中,居泉沙雷氏菌在针刺侵染后对韭蛆表现出致病性。因此,机械损伤对于细菌的侵染具有重要的作用,韭蛆则可通过改变抗氧化酶的活性来防御细菌的侵染。本研究为探索韭蛆与体内共生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提供重要的基础,为韭蛆的共生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