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sinensisWalker的断足时间及数量对发育历期的影响,以及不同龄期断足处理后发育历期间的差异。以8龄若虫为研究对象,发现其再生临界期为20~26日龄。不同日龄的8龄若虫断去1条后足,蜕1次皮后能再生的若虫从断足至蜕皮的平均时间与8龄的正常历期相近,整个8龄若虫的发育历期均比正常历期长,并随断足处理日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蜕1次皮后断足没有再生的绝大部分个体,8龄若虫的历期均比正常历期短。以3日龄的4龄若虫为处理对象,发现断去不同数量的足后(蜕1次皮后均能再生),从断足至蜕皮的历期及4龄的历期,均随虫体断足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断去1条或2条后足处理,从断足至蜕皮的历期间及断足处理后4龄历期与正常历期间的差异不显著。不同虫龄的若虫断去1条后足的腿节后1次蜕皮后能再生的大部分个体,从断足至蜕皮的时间比同龄若虫的正常历期稍长,所延长的时间相当于从龄初至断足处理的时间,而断足后1次蜕皮未再生的其余个体从断足到蜕皮的时间均很短。  相似文献   

2.
中华真地鳖的断足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的断足再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虫龄期的若虫都有断足再生能力;足的不同部位断足后均能再生;断掉不同数量的足后,只要能成活均可再生。断足再生后,继续断掉再生足的原位或其他部位也可以再生。再生足的跗节均比正常的少一节,具有再生不完整性。断足后,只要经1~2次蜕皮,均可再生。断掉一对足的腿节后,再生足出现大小不一的现象,小的一般发育不全,断足数量多容易出现再生足发育不全。再生足比正常足要小,但生长速度要快,断掉足的腿节或跗节后的再生足经过2次蜕皮后基本可恢复到正常足大小。  相似文献   

3.
中华真地鳖若虫分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静  谭梁飞  雷朝亮 《昆虫知识》2005,42(1):61-63,35
通过系统测定刚蜕皮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sinensisWalker若虫腹宽、体长及体重值,得出若虫腹宽、体长及体重值变化有一定的规律,腹宽、体长及体重可以作为若虫分龄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5.
中华真地鳖的生殖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解剖分析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sinensisWalker雌雄内生殖系统和外生殖器的构造,比较不同生长期雌虫的内生殖系统变化,并依据雌虫外生殖器和最后一腹节的构造叙述了地鳖虫卵鞘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中华真地鳖雌性附腺和雄性附腺发达;雄性外生殖器的阳体结构较为复杂;雌虫外生殖器、腹末构造与卵鞘表面形态的形成有必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华真地鳖是一种传统中药资源昆虫,从人工饲养种群的正常取食及蜕皮若虫肠道环境中分离、纯化,好氧和厌氧培养获得11个细菌菌株,对其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和生理生化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鉴定结果表明,上述11个细菌菌株依次分别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柠檬酸杆菌属(Citobacter)、沙门菌属(Sal-monella)、芽胞乳酸杆菌属(Sporolacillus)、节杆菌属(Arthrobacter)、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地杆菌属(Terrabacter)、放线杆菌属(Actinobacillus)、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沙雷菌属(Serratia)、预研菌属(Yokenella)。中华真地鳖正常取食和蜕皮若虫肠道环境细菌种类不同。分离未获得真菌和放线菌。  相似文献   

7.
中华真地鳖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esinensis系夜出性昆虫 ,其活动主要发生在夜间 ,1 9~ 2 4时活动最盛 ,且蜕皮高峰主要集中在后半夜。该文描述了初龄若虫的形态特征 ,对若虫的发育历期、蜕皮时间及卵鞘的孵化进行了研究 ,并比较了中华真地鳖若虫的消化道 ,提出了地鳖虫食品开发的流程 ;同时简要论述了地鳖虫基础研究及药用和食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华真地鳖中肠主要消化酶的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sinensisWalker为研究材料,测定人工饲养和野生地鳖虫在不同生长阶段消化酶的活性以及温度及pH对人工饲养地鳖虫中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鳖虫生长发育过程中,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随发育而逐渐增强,淀粉酶活性却随发育而逐渐减弱。在低龄若虫、高龄若虫和成虫阶段,人工饲养地鳖虫蛋白酶活力比野生地鳖虫低,人工饲养地鳖虫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比野生地鳖虫高;在30~60℃的范围内,人工饲养地鳖虫蛋白酶、淀粉酶的适宜温度范围为40~50℃,脂肪酶的适宜温度范围为35~45℃;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适宜pH范围分别为6.5~7.5,5.6~6.4和7.5~8.5。  相似文献   

9.
无土壤基质饲养中华真地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涛  吴振廷  吴磊  梁广文 《昆虫知识》2007,44(6):916-919
设置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的无基质和有基质饲养条件,研究生长繁育期和越冬期各龄段中华真地鳖的生长、蜕皮、存活率和雌虫产卵情况。有基质饲养条件以饲养土为基质;无基质饲养条件不以任何材料作为饲养基质,只用黑色潮湿的材料对试虫保湿和避光。结果表明:在食料充足的条件下,有、无饲养基质对中华真地鳖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无基质饲养条件下的生长繁育期大龄若虫和成虫存活率较高,且成虫的月产卵数也相对较高。表明无基质饲养技术可在地鳖虫饲养实践中推广,据此初步设想了无基质饲养地鳖虫的容器构造。  相似文献   

10.
中华真地鳖六地理种群若虫生长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六个地理种群进行了研究,发现中华真地鳖体长与体宽呈显著一元线性回归关系,不同地理种群斜率(体形)存在差异。六个地理种群各龄若虫发育历期并不随龄期增长而延长。天津种群雌性若虫期发育历期显著大于其它种群,其它种群间除江苏种群外均无显著差异。雄性若虫期发育历期除天津种群外均无显著差异。同一地理种群,雌性若虫期发育历期大于雄性若虫期发育历期。以上结果表明,中华真地鳖不同地理种群间在形态和生物学上均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中华真地鳖在饲养池内的分布格局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运用扩散系数、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和负二相参数等指标比较分析了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sinensisWalker在饲养池内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 ,中华真地鳖在饲养池内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 ,并喜好聚集在饲养池的边缘。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大 ,向饲养池中央扩散。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越冬期中华真地鳖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恒温30℃、室温10℃和室外冬季变温条件下研究了越冬期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Walker的生长、蜕皮和存活情况。结果表明:在食料充足的条件下,适当加温可增加中、低龄若虫体重,减少死亡率,并可蜕皮,对其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越冬温度对大龄若虫及成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不明显,但存活率影响较明显。恒温30℃的条件下可使越冬期雌成虫产卵。  相似文献   

13.
中华真地鳖寄生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在地鳖虫的饲养中发现 ,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sinensisWalker被螨类寄生较严重 ,可造成巨大的损失。经鉴定该寄生螨为伯氏嗜木螨Caloglyphusberlesei,并对其进行了形态描述。通过饲养观察 ,总结了该寄生螨的发育历期、寄生部位、寄主带螨率和单头带螨量 ,并调查了该寄生螨在饲养土中的分布规律。根据该寄生螨的生物学特性 ,该文提出了几种防除该螨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华真地鳖低龄若虫消化道结构及取食习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解剖喂食不同饲料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sinensisWalker的低龄若虫 ,结果表明 ,低龄若虫消化道与成虫消化道结构相同 ,具有胃盲囊和马氏管 ;嗉囊、中肠和后肠分别占消化道总长的比率与中龄若虫相同 ,具有消化食物的能力。观察消化道各部分的滞留物变化情况 ,发现 1龄若虫取食了饲养土中的腐殖质和配合饲料 ,表明孵化后的若虫需要喂食以满足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中华真地鳖雌虫产卵习性及其卵的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饲养条件下,通过对不同月龄的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sinensisWalker雌成虫产卵量调查,并对卵块的质量品级和发育进度进行划分。结果表明1月龄至3月龄中华真地鳖的产卵能力较强;饱满、无破损、形状规则的卵块孵化较好;在卵的各发育阶段,卵块和卵粒的形态变化较明显,以此确立了卵发育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6.
利用稀释平板法从中华真地鳖体内分离得到52株共附生放线菌,活性筛选表明菌株BD2C2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其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超过23mm,对枯草芽胞杆菌的抑菌圈直径约17.5mm,对大肠杆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其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中等极性部位。在供试浓度为每张滤纸片30μg时,菌株BD2C2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约27.5、22.4和10.7mm,其抑制活性与阳性对照硫酸庆大霉素相当。利用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初步鉴定该菌为Streptomyces sp.,为一个潜在新种。作为微生物源杀菌剂,DB2C2具有一定开发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王彦阳  梁广文 《昆虫学报》2012,55(3):367-370
为了明确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在自然界的分布及土壤性质对其存活的影响, 运用森下氏分散指数(Morisita’s index of dispersion)研究了中华真地鳖种群空间格局; 测试了4种不同土壤含水量(16%~29%)条件下中华真地鳖的卵孵化率与若虫存活率, 还测试了以野外不同来源土壤(山脚栖息土、 堆肥、 菜园土、 蘑菇料发酵土和黄砂红壤土)饲养时中华真地鳖若虫的存活率。结果表明, 中华真地鳖若虫在室外为聚集分布, 成虫为均匀分布, 从地面到40 cm的土壤深度都分布有中华真地鳖。土壤初始含水量21%和24%的卵孵化率最高, 其他含水量的卵孵化率均显著较低(P<0.05), 土壤初始含水量29%时的若虫存活率最低。堆肥、 山脚栖息土更适合中华真地鳖生存。结果可为该虫的采集、 饲养和深入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探究中华真地鳖醇提物(ESWE)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生长、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MTT法检测ESWE对PC3细胞的毒活性,流式细胞术、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ESWE对肿瘤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作用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测定不同浓度ESWE处理PC3细胞后,转移相关蛋白金属基质蛋白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表明,ESWE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且能下调转移相关蛋白MMP-2和MMP-9的表达。流式和凋亡染色结果显示,ESWE不能诱导PC3细胞凋亡。综上说明ESWE能够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和MMP-9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中华蜜蜂工蜂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杜芝兰 《昆虫学报》1989,32(2):166-169
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工蜂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见到在触角上有九种类型的感受器,它们是板形感器、腔锥感器、坛形感器、钟形感器、锥形感器、毛形感器A、毛形感器B、毛形感器C和D、缘感器以及各种类型的刚毛等.对于这些感受器的外部形态和分布部位进行了详细地观察和描述,发现中华蜜蜂与西方意蜂(Apis mellifera)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竹节虫的断足再生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胡光 《四川动物》2000,19(1):48-48,F003
竹节虫的断足再生现象,是生物学上很有趣的问题。蔡邦华先生(1956)指出:“腿节与转节间有缝,使足易于脱落。”[1]忻介六等(1985)说,断足在蜕皮时又能长出,但明显短小。[2]戚永和等(1992)发现金平巨树Tirachideawestwoodi(WoodMason)的雌虫或雄虫常会缺少一只或两只足,有些个体则在断足的基部长出了细弱弯曲的“肢芽”,并能够逐渐发育成一只完整的足,但是,看上去比原有那只弱小一些。[3]GOBedford(1978)援引JTSalmon(1955)的文章,竹节虫若虫的附肢,蜕皮时可能被损坏(或实验性损坏),在随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