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钩藤钩的微观形态发育过程,该文利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钩藤营养器官分枝茎钩的微观形态特征进行解剖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钩与茎之间在解剖学上既有相关性,又各有其自身的特征; 其相关性表现在茎的内部结构大体上决定着其钩的内部结构,充分体现钩是由着生在茎上的侧枝变态发育形成的; 在钩发育中期逐渐形成与茎类似的内部结构; 茎的内部结构组成在数量上比钩更丰富,钩只有初生结构; 钩藤茎与钩的药用成分积累没有本质的区别,均主要分布在韧皮部和木质部及皮层薄壁细胞。由此可知,钩藤钩器官是由茎变态发育形成,但只有初生结构。该研究结果可辅助解决某些仅靠形态学性状难以解决的分类鉴定问题,为判断钩状茎或卷须茎的变态来源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3.
银杏套细胞发育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银杏套细胞起源于近雄配子体表达的颈卵器母细胞周围细胞,中央细胞形成时,套细胞呈明显的一层,围绕颈卵器紧密排列,随着颈卵器的发育,套细胞体积逐渐地大,细胞质变浓厚,细胞质中脂滴增多,套细胞和中央细胞的接触壁开始出现局部加厚,在颈卵器发育的泡沫化阶段,套细胞和中央细胞的接触壁不均匀加厚较为显著,在较薄的区域可见胞间连丝,受精前,套细胞中液泡增多,脂滴迅速减少,造淀粉体增大,套细胞与卵细胞的接触壁的不均匀加厚非常明显,精核进入颈卵器以后,卵细胞与套细胞的接触壁和卵细胞的质膜之间形成一个薄厚不均的间隔层,受精卵分裂时,受精卵细胞与套细胞接触壁的凹陷处可见许多小泡和内质网,游离核期时,套细胞内出现大量小液泡,细胞内含物迅速消失,套细胞外形变长,胚胎长出颈卵器后,套细胞逐渐解体消失。 相似文献
4.
狗枣猕猴桃果实发育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狗枣猕猴桃果实发育进行了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其主要过程可分为:1、早期胚胎发育;多心皮合生子房,通常具16个心室,中轴胎座,中轴上着生大量倒生胚珠,单珠被,具珠被绒毡层,胚囊蓼型,授粉后约2-4h花粉萌发,授粉后约120h花粉管到达胚珠,受精后,初生胚乳核分裂先于合子。胚乳发育为细胞型。2、果壁:果壁可分为果皮,果肉和果心三部分,果皮较薄,由2-3层薄壁细胞组成。外表面光滑无毛,但覆有角质层,气孔下陷,分布于其中,果肉的大部分由薄壁细胞组成,分大,小两种细胞,小细胞含较多淀粉粒,淀粉粒的水解是果实软化的原因之一。果肉薄壁组织细胞还含有叶绿体及两种异细胞,一种异细胞内含物为结晶,普遍存在;另一种含被番红染成红色的絮团状物。果心由维管束和薄壁细胞组成,维管束不发达,3、种子:种皮外表面呈蜂窝状,种皮较硬,由两层细胞构成。线性直立胚,胚乳发达,主要贮藏物是蛋白质。 相似文献
5.
兰花蕉花的形态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兰花蕉(Orchidantha chinensis)的子房室顶部闭合后向上延长成延长部,实心,但有花柱沟和隔膜蜜腺管通过,隔膜蜜腺管,可分为中央蜜腺管和三条侧蜜腺管;中央蜜腺管位于三个心皮连接处,自子房室区下部产生,向上于延长部的部顶端终止;三条侧管分别位于两个心皮连接处,于子房室区近中部产生,开口于花柱基部。兰花蕉子房室区与延长部均具6枚雄蕊的维管束系统,即3枚心皮背束的伴束与3枚隔膜束,近轴面1枚事膜向上进入唇瓣的维管束系统,位于唇瓣的中央,致使兰花蕉仅具5枚功能雄蕊,唇瓣具双重结构,本文还讨论了兰花蕉科的系统发育位置。 相似文献
6.
矮樱桃果实发育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石蜡制片法解剖研究魏樱桃果实的发育过程,将其发育过程分为3个时期:(1)果实细胞旺盛分裂和增大期:外果皮细胞垂周分裂,以增加果实表面积;中果皮和内果皮主要进行平周分裂3以增加细胞层数,同时3层果皮的细胞体积也增大。(2)内果皮细胞硬化期:外果皮和中果皮的细胞停止分裂,体积增大也不明显,内果皮细胞壁逐渐加厚、硬化。93)中果皮细胞显著增大期:中果皮的细胞的体积弦向增大的同时,径向延长更明显。其成 相似文献
7.
葡萄两性花的花蜜腺位于子房基部的花盘上,共5枚,呈椭圆形,与雄蕊相间排列,属于花盘蜜腺,蜜腺由表皮和泌蜜组织组成,缺乏维管束,表皮具薄的角质层,无气孔器,蜜腺原基由子房基部表层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在蜜腺发育过程中,泌蜜组织的液泡规律 性变化和多糖动态变化均不明显,原蜜汁由子房维管束的韧皮部提供,蜜汁通过表皮细胞排出。 相似文献
8.
中国李(Prunus salicina)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是我国栽培李的基本种。国外对李果实发育研究较多,但多限于欧洲李(P.domestica)。近年来有人研究了“中国李”果实的生长动态,但缺乏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核桃果皮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核桃果皮的发育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发育时期:中、内三层果皮的界线不清,维管束处于发育初期;发育中期:随着中果皮最外侧两层石细胞的出现和薄壁组织细胞体积的迅速扩大以及维管束轮数的增加,使三层果皮具较明显的界面,发育后期:中果皮的维管束递增到4-5轮, 相似文献
10.
11.
扁桃生理落果期不同组织激素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对落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扁桃幼果生理脱落与GA3、IAA和ABA等3种激素的关系,以新疆‘纸皮’扁桃为试材,分析新梢、结果枝组、幼果和果柄(包括正常发育幼果和果柄、即将脱落幼果和果柄)中3种内源激素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分别涂抹3种外源激素调查其对坐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纸皮’扁桃幼果脱落期和新梢生长期重合,扁桃生理落果期不同组织中3种内源激素浓度变化趋势与新梢生长期和幼果脱落期的动态特征基本一致。(2)扁桃生理落果期间,正常的和即将脱落的幼果及其果柄中内源激素浓度呈规律性变化,即:GA3和IAA浓度表现为正常果和正常果果柄始终大于相应的落果和落果果柄,而内源ABA浓度表现则与之相反,同时对应外源涂抹试验也印证了幼果和幼果果柄中高GA3和IAA浓度、低ABA浓度有利于扁桃坐果。(3)新梢和幼果中对应内源激素之间的浓度平衡关系也是调控扁桃幼果生理脱落的重要因素,即:新梢与幼果的GA3比值和IAA比值增大、而ABA比值减少将会促进幼果脱落,反之则减缓幼果脱落。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常规石蜡切片结合荧光显微镜技术对银州柴胡根的发育解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银州柴胡根顶端分生组织由原分生组织及其衍生的初生分生组织组成。原生分生组织细胞体积小、排列紧密、细胞质浓厚、细胞核大而明显,具有典型的分生组织的特点;(2)初生分生组织由根冠原、表皮原、皮层原和中柱原组成。在根发育过程中,表皮、皮层和维管柱共同组成其初生结构。银州柴胡根初生木质部为二原型或三原型,外始式;同时在根表皮细胞的径向壁观察到径向壁的细胞壁加厚;(3)在根次生生长过程中,位于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的原形成层恢复分裂能力产生维管形成层,维管形成层不断地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同时位于根内皮层内方的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木栓形成层,木栓形成层向外形成木栓层,向内形成栓内层。在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分裂的过程中,在次生韧皮部和中柱鞘组织中产生形态大小不同的分泌道,均为次生的裂生型分泌道。研究认为,银州柴胡根的结构类似于药典收录的北柴胡和红柴胡根的结构特点,但其根表皮细胞径向壁加厚、木纤维的分布、分泌道的大小和数量等有别于柴胡属其它植物,可作为柴胡属植物重要的分类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牛膝根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植物解剖学方法研究了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Blume.)根的发育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牛膝根的发育包括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结构、次生结构和三生生长5个发育阶段.原分生组织具有典型分生组织的细胞特征;初生分生组织包括根冠原、表皮原、皮层原和中柱原;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中柱组成.其内皮层细胞上凯氏带明显.初生木质部多为二原型;次生结构从外到内由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组成,其木栓形成层由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次生结构中,次生维管组织占主要地位;牛膝根的进一步加粗主要是由于三生结构的发生和分化.第一圈额外形成层产生于次生韧皮部外侧的薄壁组织细胞和射线细胞,以后的每一圈由前一圈向外衍生的薄壁组织细胞产生.额外形成层无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之分,在切向纵切面上呈叠生排列.三生维管束以离心方式排列成整齐的同心环状,由薄壁结合组织将其彼此分开,其圈数与额外形成层的圈数是一致的,随着根的个体发育而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4.
苦杏仁精油对粘虫的触杀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粘虫4龄幼虫为对象,采用"点滴法"研究了山杏种仁两种苦杏仁精油(含HCN和去HCN)对粘虫的触杀活性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处理后48 h,5~100 μL/mL浓度处理的试虫死亡率均在51.67%以上,40和100 μL/mL浓度处理的粘虫死亡率分别达到了95%(含HCN)/98.33%(去HCN)和100%,48 h时含HCN与除去HCN两种苦杏仁精油对粘虫的触杀致死中浓分别为5.10和4.69 μL/mL;苦杏仁精油对粘虫的化蛹期以及羽化期提前1~3 d,并有一定数量的畸形蛹出现,部分试虫虽能正常化蛹并羽化,但其蛹以及成虫虫体均较对照小,且羽化后蛾体萎缩,活动力降低,因展翅困难而死.可见,两种苦杏仁精油对粘虫具有很强的触杀活性,且去HCN的苦杏仁精油对粘虫的活性高于含HCN的苦杏仁精油,其对粘虫生长发育抑制活性主要表现化蛹期以及羽化期提前,苦杏仁精油有望发展为植物性杀虫剂. 相似文献
15.
授粉后黄瓜果实膨大相关基因的鉴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了授粉前后黄瓜幼果的基因表达差异。有64条转录本片段(TDF)出现在授粉后6-72h的黄瓜幼果中,其中5条经反向Northern斑点杂交证实主要在授粉后的幼果组织中表达。序列分析确定,有一条TDF属于编码黄瓜扩张蛋白的新基因,命名为Cs.Expansin10(CsExplO),可能与授粉后黄瓜果实膨大生长相关;另一条与谷胱甘肽还原酶基因高度同源;其余3务在基因库中未找到相似序列。 相似文献
16.
Suzana C. Santos Marx O. A. Pereira Karoline B. Santos Pedro H. Ferri 《化学与生物多样性》2021,18(12):e2100704
Variability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edible (peel and pulp) and inedible (seeds) parts of three pitanga varieties, red, red-orange and purple, was investigated during the maturation process. Hydrolysable tannins, anthocyanins, and flavonoids were quantified by HPLC/DAD and carotenoids by absorbance. Peel/pulp showed greater complexity of constituents (carotenoids, anthocyanins, flavonoids, and hydrolysable tannins), while only tannins were identified in seeds, but in quantities of 10 to 100 times greater. The red-orange variety showed the highest levels of phenolic compounds in seeds and peel/pulp, except anthocyanins. The analysis of the principal response curves showed that the pitanga biotype has greater influence on metabolite variation than ripening stages. During peel/pulp maturation, a reduction in the levels of flavonoids and tannins contrasted with an increase in carotenoids and cyanidin-3-O-glucoside in all varieties, whereas in the seeds oenothein B, the major tannin, increased up to 1.32 g/100 g fresh weight. Such marked differences between fruit par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eeds in stages E3 and E4 are a source of hydrolysable tannins, compounds known for their antitumor activity, while peel/pulp of all varieties in the ripe stage provide natural antioxidants, such as carotenoids and flavonoids. Lastly, the purple biotype can be a rich source of the cyanidin-3-O-glucoside pigment a potent bioactive compound. 相似文献
17.
文冠果人工种群的果实发育与落花落果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甘肃定西生长的文冠果为对象,探讨了文冠果果实发育特征及落花落果规律。结果表明:(1)文冠果果实生长发育历经约2.5个月,生长发育主要在花期后的40 d内。果实发育特点为:在花期过后的10 d内生长最快,增长率达193%,此后一月仍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月增长率达120%,而最后一月生长比较缓慢,月增长率仅为7%,整个发育期内横径发育速度一直大于纵径;(2)文冠果落花落果主要发生在果实生长发育的初期,且落花落果率高,达94.65%(落花率5.74%,落果率88.91%),坐果率低,只有5.35%。其落果特点为:落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自花期过后果实膨大到成熟一直在落果,但也存在一个落果的高峰期,即花期过后的10 d内,落果最严重,落果率约达40%。研究认为,从保花保果的角度考虑,开花末期是文冠果水肥管理的重点时期。但从文冠果开花过于繁茂和可孕花分布过于集中而大量消耗树体和顶花序养分,从而造成严重的落花落果的现实考虑,应在开花末期和幼果期疏花疏果或任其自然落花落果,但均应加强果实发育中后期的水肥管理,从而提高坐果率。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以草莓‘红颜’(Fragaria ananassa Duch.‘Benihoppe’)为试材,于草莓花后15d采用注射法开始注射茉莉酸甲酯(MeJA,浓度为400μmol/L),分析MeJA对草莓果实发育进程的影响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以揭示MeJA在草莓果实发育和成熟调控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理。结果表明:(1)MeJA处理草莓果实后,果实变红成熟期比对照显著提前,平均提前4d;(2)随着草莓果实发育成熟,MeJA处理的茉莉酸(JA)合成基因FaOPDA1的表达量迅速升高;(3)FaOPDA1基因在草莓果实中的超表达能够促进草莓果实提前成熟3~5d,且FaOPDA1基因的超表达能够诱导与草莓果实成熟相关的一系列基因的表达量升高,从而促进草莓果实提前成熟。 相似文献
19.
J. G. Rohwer 《Plant biology (Stuttgart, Germany)》1995,108(2):163-168
The fruit development in Menodora agrees largely with that in Jasminum, except for the final stages. The seed coat resembles that of Jasminum in the presence of ribbon-shaped wall thickenings in the mesotestal layers, a character not known from any other Oleaceae. In several characters there is more similarity between Menodora and Jasminum sect. Alternifolia, or between Menodora and J. nudiflorum, than there is among the species of Jasminum. This supports the idea that Jasminum might be paraphyletic, if Menodora is retained as a separate genu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