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西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构建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丁颖分类体系分组原则与组内逐层聚类取样方法,对8609份广西地方栽培稻资源表型数据信息进行分析,通过对表型保留比例等评价指标的多重比较确定核心种质总体取样比例,构建出占总体样本5%(414份)的广西地方栽培稻资源初级核心种质。初级核心种质能代表总体遗传变异的89%。用34对SSR分子标记对初级核心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地方栽培稻资源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等位基因数A为4.91,Nei’s多样性指数为0.574)。就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而言,粳稻高于籼稻,晚稻高于早稻,水稻高于陆稻,糯稻高于粘稻;来自桂中的稻种资源具有最高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最终利用SSR数据,把414份初级核心种质压缩50%后形成209份核心种质,核心种质基因保留比例达到98%以上,有效代表了广西地方栽培稻资源多样性水平。 相似文献
2.
新疆甜瓜地方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新疆哈密瓜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库。以121份新疆甜瓜地方品种为研究对象,结合按来源分组和系统聚类选择的方法,通过多重比较29个表型性状数据确定适宜的取样比例,筛选出25份地方品种为初选核心种质。在初选核心种质取样量上,人工定向补充5份优异种质和极值材料确定了核心种质,约占地方品种总数量的25%。对表型保留比例、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表型频率方差、极差符合率、均值符合率、标准差符合率等检验参数进行了检验和评价。结果表明:调整后的核心种质除标准差符合率降低外,其余参数均优于或等于初选核心种质,更能代表原始样品;所构建的核心种质很好地保留了所有地方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幅度。 相似文献
3.
云南稻种资源核心种质库构建及其利用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6121份云南地方稻种资源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云南稻种核心种质的取样策略及技术体系研究,以及云南稻种资源多样性、籼粳6大生态群、地理分布系统及图集、优异种质系统发生规律等研究。初步建立了云南稻种资源核心种质构建体系,筛选出998份初级核心样品,表型上约代表了云南稻种资源98%的多样性,并论述了该体系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不同产地的35份山药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用最小遗传距离逐步抽样法构建核心种质库。结果表明:(1)筛选出12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142个位点,多态性比率为97.18%,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4230,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69 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27 1,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1.971 8,说明35份山药种质遗传多样性很丰富。(2)聚类分析表明,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54~0.97之间,其中来源地不同的个别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也很高。(3)经6次逐步抽样,随着抽取种质数目的减少,种质库遗传多样性参数变化不明显,而多态性比率在其中5次逐步抽样中呈现下降趋势;但抽样4在抽样数是抽样前的31%时,多态位点率仍可达到抽样前的97.8%,说明抽样4所构建的山药核心种质库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5.
低速磷胁迫对云南地方稻种核心种质抽穗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南16个地州和5个稻作区为单位,在低速磷胁迫和适速磷两种条件下,对545份云南稻种核心种质的抽穗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稻种抽穗期受低速磷胁迫的影响差异较大,大部分稻种在低速磷胁迫下其抽穗期比适速磷条件下的延迟,但延迟天数明显低于不同稻种基因型差异;不同稻作区、地州的稻种抽穗期差异较大,这主要是与其生长的生态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除了滇西北高寒粳稻区外,其他四个稻作区的核心种质在两种条件下的抽穗期有极显著差异,而各地州的核心种质在低速磷胁迫下的抽穗期存在显著差异的只有5个地州,即昭通、思茅、临沧、保山和西双版纳,其余地州间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山茱萸种质资源的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与初级核心种质库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ISSR 标记技术对不同来源地的48份山茱萸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依据最小遗传距离逐步抽样法构建了该初级核心种质资源库.结果显示:筛选出的13个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190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达93.16%,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02 5,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59 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25 0.聚类分析表明,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65~0.90之间,除个别种质外,48个种质聚类结果与地区来源有较高的一致性.随着抽取种质数目的减少,多态性比率明显降低,但种质库遗传多样性参数变化较小;抽样3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库最具代表性,抽样数是抽样前的30%左右,多态位点比率是抽样前的96.0%. 相似文献
7.
中国饭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饭豆耐瘠、耐旱、抗病虫性强,是绿豆、小豆等近缘栽培作物育种的优异基因来源。但饭豆种质资源研究落后,利用效率低。本文首次对我国保存收集的饭豆种质资源进行农艺性状的变异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饭豆种质资源质量性状变异类型丰富,但不同变异类型的分布频率差异较大,大部分稀有变异类型呈区域性分布。数量性状也具有较大的分布范围,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4%~98%之间,其中单株荚数>主茎分枝数>株高>百粒重>单荚粒数>生育期>荚长。不同地理来源饭豆资源群体的数量性状变异水平也存在差异。聚类分析不能完全把同一省份来源的种质聚在一起,但是个别省份的有些种质成簇出现在聚类图上,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成簇种质的数量性状和经纬度来源比较一致,可能为重复保存。最后以聚类分析为基础,按照比例法进行类内随机取样,并经评价和补充调整等构建了我国饭豆核心种质157份,为有重点有选择地深入开展饭豆种质资源研究及利用等提供了很好的样本。 相似文献
8.
利用SSR标记构建江西稻种资源核心种质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毛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2,13(6):952-957
以3187份江西地方稻种资源为材料,依据籼粳、早中晚、粘糯、糙米色和谷粒形状等5个质量性状进行分组,组内按8个稻作区再分为不同的亚组。利用SSR标记对各亚组和组内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建立了包括296份种质的江西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库,占资源总数的9.28%。 相似文献
9.
籽用西瓜种质资源SSR分析及初级核心种质库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0份不同来源的籽用西瓜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并基于SSR分子标记聚类分析采用最小距离逐步抽样法构建籽瓜初级核心种质库。研究表明:(1)从106对SS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31对引物,共得到138条清晰可辨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15条,占83.33%,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419 3,平均Nei’s多样指数(h)为0.272 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58 0,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1.981 4,说明50份籽瓜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用NTsys2.10e软件对种质资源聚类分析表明,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57~0.91之间,其中来源地相同的个别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却很小,而来源地不同的个别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却很高。(3)采用最小距离逐步抽样法,按70%、60%、50%、40%、30%、20%、10%的比例抽样后,各个核心子集遗传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变化不明显,但各抽样比例相比,以抽样比例20%获得10份初选种质的 Ne、 h和 I达到最高值,说明抽样20%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对原始种质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
园艺作物核心种质构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核心种质是植物遗传资源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之一,对种质资源的鉴定、保存、利用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植物遗传资源核心种质的概念及其构建方法,综述了园艺作物核心种质构建的研究新进展,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种质分组及取样策略是园艺作物核心种质构建方法研究的重点;应及时构建一批大宗园艺作物以及我国原产和特产园艺作物的核心种质;高度重视基于重测序技术快速、精准、高通量地挖掘园艺作物核心种质优异基因的研究以及要加强科研管理与协作,切实提高我国园艺作物核心种质研究成果的共享性等观点,为园艺作物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与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花生核心种质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国花生种质资源数据库中记录的6390份花生资源为材料,以其基本数据、特征数据和评价数据为信息,采用分层、层内分组聚类以及随机取样与必选资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由576份资源组成的花生核心种质,占基础收集品的9.01%。对核心种质的植物学类型组成和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分析,以及对各性状特征值、符合率和包含的主要抗病资源抗性等级及重要农艺性状资源的检测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核心种质是有效的。基础收集品中各种性状的遗传变异在核心种质中均存在,所用15个性状的各种特征值符合率均在90%以上,其中绝大部分性状的符合率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花生种质资源数据库中记录的6390份花生资源为材料,以其基本数据、特征数据和评价数据为信息,采用分层、层内分组聚类以及随机取样与必选资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由576份资源组成的花生核心种质,占基础收集品的9.01%。对核心种质的植物学类型组成和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分析,以及对各性状特征值、符合率和包含的主要抗病资源抗性等级及重要农艺性状资源的检测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核心种质是有效的。基础收集品中各种性状的遗传变异在核心种质中均存在,所用15个性状的各种特征值符合率均在90%以上,其中绝大部分性状的符合率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1285份山西省高粱地方品种18个农艺性状的历史数据,通过比较不同取样方法、取样比例和聚类方法组合的构建方法,确定了"多次聚类偏离度取样法+15%取样比例+欧氏距离+最长距离法"为山西省高粱地方核心种质构建的方法.192份初选核心种质和所有样本的均值差异百分率、方差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和变异系数变化率分别为0、8... 相似文献
15.
葡萄种质资源初级核心群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圃保存的867份栽培种质为材料,对47项表型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采用欧氏遗传距离、离差平方和法进行种质初选。采用分组和逐步聚类法,分别以15%、20%、25%和30%的比例抽样,依次获得124、170、205和252份种质。通过对初选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表型保留比例的分析,检验初级核心群的构建效果。结果表明,按种质类型分组,组内采用平方根策略、15%抽样比例获得的124份初选种质的表型保留比例和遗传多样性代表性均达到96%,表明构建的初级核心群对原始种质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6.
探究MybA类基因在不同类型葡萄品种中的分布,可为葡萄品种鉴定,以及有色葡萄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依据。本研究以欧亚种、欧美杂种、法美杂种、山欧杂种以及美洲种在内的118个葡萄初级核心种质为材料,对其MybA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欧亚种及其杂种普遍具有VvmybA1基因的等位基因VvmybA1a,仅10个欧亚种及其杂种品种中没有检测到VvmybA1a基因;欧亚种、欧美杂种以及法美杂种中普遍同时具有VvmybA1、VvmybA2和VvmybA3基因,仅少数品种未检测到VvmybA2或VvmybA3基因;山欧杂种中北玫、公酿1号和熊岳白葡萄同时具有VvmybA1、VvmybA2和VvmybA3基因,北醇和北红中仅检测到VvmybA1和VvmybA3基因;仅在具有美洲种血缘的葡萄品种中检测到VlmybA2基因,而5个认为是美洲种的品种未检测到VlmybA2基因,且检测到了欧亚种特有的VvmybA1a等位基因,推测它们为含美洲种血缘较多的欧美杂种,而非纯美洲种。 相似文献
17.
中国花生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国花生小核心种质中涉及来源于中国本土的145份地方品种和67份育成品种为材料,应用SSR技术从206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5对扩增效果好的多态性引物进行检测,并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各具有特殊带型及各自独特的遗传特性.相似系数和多态性信息量均表明,地方品种的多样性比育成品种丰富,其中:地方品种之间的相似系数为0.57~0.99,平均0.795,多态性信息量0.530 0;育成品种之间的相似系数0.63~0.99,平均0.810,多态性信息量0.463 3.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之间的平均相似系数为0.794,变异范围0.56~0.99.(2)对不同生态区来源的分析表明,除黄河流域外其他各生态区地方品种的观测等位基因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740 7~3.518 5和0.816 4~0.879 4)均比育成品种的对应值(分别为1.7012~2.145 6和0.4829~0.802 2)大,并以长江流域生态区地方品种的观测等位基因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分别为3.518 5和0.879 4.(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花生核心种质中,中国本土资源分为3个品种群,即地方品种密枝亚种群、地方品种疏枝亚种群和育成品种群,与花生的亚种分类一致.(4)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鉴定出一批遗传差异较大的材料,其中zhh1398与zhh0041的遗传差异最大,相似系数为0.56,为花生品种的遗传改良及作图群体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水稻地方品种铁含量的差异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来自我国12个省的113份水稻地方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省份、不同类型、不同品种糙米铁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13份水稻地方品种的铁含量变异范围为8.1~19.9mg/kg,平均值为11.5mg/kg,变异系数为15.56%.各省份水稻地方品种的平均铁含量大小顺序为吉林>江西>福建>广东>安徽>四川>云南>广西>江苏>湖北>湖南>贵州.粳米的铁含量显著高于籼米;糯米的铁含量显著高于粘米;紫米的铁含量显著高于普通米和红米.福建省的陆种糯和吉林省的红毛稻铁含量较高,分别为19.9mg/kg和16.5mg/kg.今后应重视吉林省地方品种以及粳稻、糯稻和紫稻地方品种的铁含量分析,积极发掘富铁水稻种质,以提供利用于水稻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19.
Tereza Cristina de Oliveira Borba Rosana Pereira Vianello Brondani Paulo Hideo Nakano Rangel Claudio Brondani 《Genetica》2009,137(3):293-304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termine the genetic structure of 242 accessions from the EMBRAPA Rice Core Collection
(ERiCC), to create a mini-core collection and to develop a multiplex panel of fluorescent labeled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s). Eighty-six SSRs were used to identify 1,066 alleles, with an average number of 12.4 alleles/locus and average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locus of 0.75. A model-based clustering method recognized the structure of the accessions on two
levels, according to their cultivation system and origin. The most divergent subgroup identified was the worldwide lowland
accessions, with the highest values for gene diversity (0.75), average Rogers distance modified by Wright (0.80), average
number of alleles/locus (11.7) and private alleles (132). A mini-core was assembled with the most divergent 24 lowland and
upland accessions. This mini-core displayed an average distance of 0.86, an average number of alleles/locus of 8.4 and an
average PIC/locus of 0.8. From the 86 SSRs, 24 were selected to compose six multiplex panels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process
of rice genotyping. This set of markers distinguished all 242 accessions, and showed an average PIC of 0.80 and an average
number of alleles/locus of 15.4, higher than the entire set of 86 SSRs. Since the heterogeneity found in lines and cultivars
of ERiCC was higher than expected,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pooled DNA samples to get a better estimate of genetic variability.
The SSR characterization of ERiCC clearly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high genetic variability in rice accessions stored in genebanks
worldwide which can be promptly explored by rice pre-breeding program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