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岷江冷杉林皆伐后次生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演替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宁  周珠丽  史作民  冯秋红 《生态学报》2014,34(13):3661-3671
为阐明岷江冷杉林皆伐后次生群落的演替过程,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川西米亚罗林区海拔3100—3600 m的阴坡选择岷江冷杉林皆伐后次生演替10、20、30、40和50a阶段的次生群落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动态进行了研究。不同演替阶段的树木均呈显著聚集分布。按群落中优势种的重要值将该演替序列划分为3个类型:悬钩子-蔷薇灌丛、白桦阔叶林和桦木-岷江冷杉针阔混交林。随次生演替,乔木和灌木种的物种丰富度趋于增加,而草本种的物种丰富度趋于减少;乔木和灌木种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趋于增大,而草本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趋于减小;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趋于增大;乔木层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趋于减小,灌木和草本层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在演替0—40年阶段趋于增大,而在演替50a阶段趋于减小。在该演替序列中,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均呈耐荫种替代非耐荫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临安次生灌丛植物多样性对林火烈度空间异质性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同一过火3a后临安市太阳镇天然次生灌丛为对象,采用样地调查法按不同林火烈度设置火干扰样地进行植物群落调查,以检验林分内部的林火烈度异质性是否与局部的植物多样性变化相关。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高等植物83种,分属于38科67属,群落区系组成以亚热带科属为主,表现出常绿阔叶林已退化过渡到位于演替早期阶段的落叶次生灌丛群落的性质;低林火烈度对灌木层的树种组成有影响,但不明显;中烈度林火对灌木层的物种组成影响较大;低、中林火烈度下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变化都很明显;灌木层的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都表现出低烈度火未火烧中烈度火的趋势;草本层的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表现出中烈度火低烈度火未火烧的趋势;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受林火烈度的影响较灌木层更大。研究表明次生灌丛群落过火区内部林火烈度异质性在初期会引起植物多样性的响应差异;低烈度火干扰可以增加次生灌丛生物多样性、促进群落更新;中烈度火干扰下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丧失较大,而草本植物多样性显著增加,不利于群落的正向演替。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秦岭南坡植物群落演替与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复杂关系,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秦岭南坡油松林、松栎混交林和锐齿栎林群落典型分布区域设置45个样地进行了群落学调查,统计分析了油松林→松栎混交林→锐齿栎林这一演替序列过程中草、灌、乔3层的物种组成和α物种多样性动态。结果表明:(1)秦岭南坡油松林、松栎混交林和锐齿栎林3种群落共有维管植物312种,隶属于73科183属,其中草本植物136种,灌木(含木质藤本)98种,乔木78种;油松林群落包含52科117属190种,松栎混交林群落含有60科95属129种,锐齿栎林群落则为50科109属178种。(2)沿油松林→松栎混交林→锐齿栎林群落演替序列,草本层物种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显著降低,物种丰富度呈"V"形变化趋势;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均匀度以及物种多样性均无显著差异;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呈明显的单峰型变化,其中松栎混交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研究表明,秦岭南坡松栎林群落物种多样性随演替进展总体上呈现单峰型变化,与中期物种多样性假说一致;物种多样性可能仅仅是群落稳定的一个基础或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太行山南段油松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松是太行山区重要的植树造林树种。本文以太行山南段为研究区域,采用随机取样法对武乡、黎城、襄垣、平顺、壶关、屯留6个地区油松的物种多样性与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6个地区油松群落中共有种子植物34科70属81种,包含乔木4科4属5种、灌木7科12属15种、草本23科54属61种;(2)太行山南段油松群落种子植物属的区系成分类型多样,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3)武乡、黎城、襄垣、平顺、壶关5个地区油松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即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而屯留的不同功能群物种多样性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4)6个地区油松群落多样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平顺黎城襄垣武乡屯留壶关;(5)油松群落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水平受群落演替进程、地理环境、人为干扰等诸多因子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植被调查样地法研究了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片区的浙江润楠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区系地理成分,以及优势种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表明:(1)在1600m2的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73科119属169种,群落的数量优势科为樟科、蔷薇科、山茶科、壳斗科及杜鹃花科等,种类组成的科、属地理成分中热带成分分别占74·51%和70·10%,温带成分分别占23·53%和33·64%;(2)该群落浙江润楠种群以幼、中龄树为主,其优势地位明显且稳定,乔木层的亚优势树种以罗浮栲、马尾松及荷木等为主;(3)群落垂直结构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层,灌木层的物种最丰富,对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发现,Simpson指数: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Shannon指数: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Margalef指数: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Pielou指数: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6.
以贵州乌江流域中下游传统村落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为传统村落植物群落的演替、恢复与保护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野外实地调查,采用α多样性指数、M.Godron法分别测定其物种多样性、稳定性及相关关系。结果如下:(1)本次调查共记录到植物781种,按植物生活型划分,共有乔木57科112属171种,灌木49科93属189种,草本92科261属407种。(2)植被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于庭院和宅旁较高,林地和种植区较低;群落整体稳定性于种植区和河道较高,于祭祀区、道路较差。(3)生活空间的物种多样性大于自然生态和生产空间,且3种空间群落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乌江流域传统村落植物丰富度高,种间和种内竞争大,村落群落演替度低,整体稳定性较差。只有结合传统空间的功能特性,优化植物群落结构数量,进行适度的人为修缮与管理,才能在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求的情况下,保护传统村落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7.
以三峡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植物群落样地资料为基础,研究了不同退化类型、不同退化程度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分析了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人为干扰和演替的关系。结果表明:受干扰较轻的退化类型,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自然生态系统高,受干扰较严重的退化类型,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自然生态系统低。随着生态系统的退化,群落物种丰富度先升高后又逐渐降低。从不同层次来看,乔木层物种多样性逐步减低,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则表现出先升高后又逐渐降低。退化森林生态系统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和地带性生态系统常绿阔叶林的灌木层(包括乔木幼苗和幼树)>乔木层>草本层的格局有显著差别。若以空间代替时间,则表现出随着演替进程群落物种多样性升高后又降低。从群落各层次来看,乔木层随着演替进程物种多样性逐步升高,灌木层、草本层则先升高后又降低。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喀斯特地区森林群落的演替动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华山松(Pinusarmandii)群落的物种组成、植物区系特征、种群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种子植物37科69属81种,其中乔木11种、灌木32种、草本38种;群落内植物的科、属区系成分类型多样,以温带成分为主;生活型谱主要以高位芽植物(46.91%)和地面芽植物(27.16%)为主;乔木层华山松的重要值达58%,为群落的单优势种;径级结构呈左偏正态型分布,树高分布集中在12~21 m,冠幅分布呈V型;乔木层与灌木层、草本层间的多样性差异显著(P0.05),物种丰富度指数S和D_M、多样性指数H和D_S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物种均匀度指数J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因此,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华山松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9.
浙江箬寮山百日青的群落生态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样方调查,应用物种辛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均匀度等数据对分布在浙江松阳箬寮山地百日青(Podocorpus neriifolius)分布区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箬寮山地植物种类丰富,共有维管束植物52科95属148种。科属组成多样,区系成分复杂,热带分布有49属,占总属数的52.12%,多于温带性质的属。木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草本植物,乔木层植物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6.7751、3.1593和0.6418;灌木层的分别为11.6826、3.8044和0.6781;草本层的分别为4.5537、1.7418和0.5378。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依次递减。根据分布生境、群落结构和种类组成,可将该山地百日青分布的群落分为三个类型,即甜槠木荷林、木荷红楠林和猴头杜鹃林。  相似文献   

10.
北京九龙山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根据对北京九龙山植物群落的样地调查数据,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指标研究了九龙山封育植被乔灌草各层的物种多样性,并分别就阳坡和阴坡进行了乔木材、灌价群落的指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3种指标能够有效地表征暖温带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特征,在九龙山封育植被中,阴阳坡的灌丛群落与乔木材相比,其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D高于乔木林中乔木层,而低于其灌木层;灌丛群落的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小于乔木材中草本层;乔木材的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大于灌木层,灌木层又大于乔木层,而生态优势度系数C在上述3种比较中与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相反,而群落均匀度指数J在比较中阴阳坡的表现不同,最后讨论了九龙坡地区植被演替序列及加速其进展演替的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1.
珍稀濒危植物金花茶的群落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1600m2样方调查,金花茶集中分布的群落中,胸径大于1cm的立木植物有119种,隶属40科80属。其中以热带分布的属占绝对优势,占总属数的92.5%,充分说明群落的热带性质。不同海拔高度的4个群落均为次生林类型,外貌常绿,结构相对较简单,乔木层可分2~3层,村边林群落高度可达16~20m,乔木分3层,保护区内群落高度10m左右,乔木分2层。群落优势种较明显,粗糠柴、降真香等在各群落均为优势种。群落单位面积内的种数和个体数目均较大,少见大径级立木,可见群落处于强烈的进展演替阶段。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生态优势度均较高,但群落具较低的均匀度,说明群落仍处于演替的中早期,且优势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采用每木调查法,对广东粤北石门台和粤中象头山地区甜槠(Castanopsis eyrie(Champ.) Tutch.)林样方内胸径≥ 1 cm的乔、灌木进行测量,记录其种名、胸径、高度和在样方中的坐标位置等指标,对群落的植物组成、区系成分、优势种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石门台样地有维管植物112种,隶属36科54属;象头山样地有维管植物109种,隶属36科59属。两个群落均具有明显的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性质。其中,石门台样地与华东、华中地区联系紧密;象头山样地则与中国台湾、日本的岛屿联系更多。比较两个地区的群落特征发现,他们的相似性较高,物种多样性指数接近,纬度并不是决定群落植物多样性高低的因素,小环境、群落演替进程及人为因素对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3.
采用每木调查法,对广东粤北石门台和粤中象头山地区甜槠( Castanopsis eyrie (Champ.) Tutch.)林样方内胸径≥ 1 cm的乔、灌木进行测量,记录其种名、胸径、高度和在样方中的坐标位置等指标,对群落的植物组成、区系成分、优势种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石门台样地有维管植物112种,隶属36科54属;象头山样地有维管植物109种,隶属36科59属。两个群落均具有明显的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性质。其中,石门台样地与华东、华中地区联系紧密;象头山样地则与中国台湾、日本的岛屿联系更多。比较两个地区的群落特征发现,他们的相似性较高,物种多样性指数接近,纬度并不是决定群落植物多样性高低的因素,小环境、群落演替进程及人为因素对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4.
神农架南坡送子园珍稀植物群落的区系及生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分布于神农架南坡的珍稀植物群落的区系及生态学特征。结果表明:珍稀植物群落中有维管束植物126种,隶属于108属64科。其中,第一批珍稀保护植物9种,占神农架地区珍稀植物总数的27.3%,珍稀植物群落具温带特性。群落外貌以高位芽为主,占65.9%;叶以中型叶占优势,达62.7%;叶质以纸质为主,占84.1%;叶型以单型叶为主,为83.3%;叶缘以非全缘为主,占69.8%。群落垂直分层明显,可分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浙江省安吉县两个典型乡村—繅舍村和赋石村为例,选取公园、农耕区、河道、人工林地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Sorensen指数为标识多样性的指标,分析不同生境下草本植物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乡村生境中共记录物种162种,分属47科123属,其中禾本科与菊科物种数占总数的31.48%;农耕区生境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最高,分别为2.76和0.91,农耕区与河道的Sorensen指数最高为0.57。从农耕区、河道、公园到林地生境,草本物种多样性整体呈减小趋势。另外,发现人工绿化措施会导致草本物种减少,如从种植水稻单一作物到复合作物,草本层植物随之改变。单一稻田与复合种植区比较,草本植物主要的科属组成无明显变化,莎草科、菊科、禾本科植物仍占主体;但草本植物群落主要物种组成发生变化,稻田转变成农耕区后,牛筋草、黑麦草,碎米荠、小飞蓬、喜旱莲子草成为草本层群落主要构成植物,水竹叶覆盖度减少,小飞蓬和喜旱莲子草的覆盖度增加。此外,还发现4种生境中共有喜旱莲子草、加拿大一枝黄花、土荆芥三种入侵物种,但未能对本土物种构成显著影响。这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会严重影响草本群落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会引起草本植物主要群落构成发生改变;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化有利于本土草本物种多样性生存。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为城镇化进程中保护乡村植物多样性、加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湖南三道坑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鹅掌楸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5个物种多样性指数对湖南三道坑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Hemsl.)Sarg.)群落进行物种多样性测定,并分析了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演替等。结果表明(:1)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共有维管束植物76种,隶属48科57属。群落生活型谱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68.42%),与其它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相似。(2)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高,灌木层的各项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乔木层和草本层。整个群落的丰富度高达76;Simpson指数D为0.9516,接近Dmax;Shannon-Wiener指数H为3.3247;基于Simpson指数的均匀度指数JS为0.5843,而基于Shannon-Wiener指数的均匀度指数JSW为0.8826。(3)从鹅掌楸种群的生势衰退和数量削减以及幼龄个体的贫乏来看,目前这个群落已处于发育过程的衰老阶段。  相似文献   

17.
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之间的关系和相似性是长期争议的群落生态学问题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元江流域干热河谷典型灌草丛群落与其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 探讨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物群落存在怎样的相似性关系。在元江干热河谷上、中、下游选取典型灌草丛群落, 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进行植物群落调查, 同时在样方内采集0-5 cm、5-10 cm、10-15 cm三层土壤样品, 采用萌发实验研究土壤种子库的种子数量和物种组成, 并与地上植物群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1)全部调查样方的地上植被中共包含种子植物76种, 隶属于25科64属, 主要集中在豆科、禾本科、菊科、大戟科, 群落物种组成以多年生草本为主、灌木为辅; (2)土壤种子库中共发现33种植物, 隶属于14科32属, 以旱生型禾本科、豆科、菊科物种为主; (3)土壤种子库中的植物种子密度在表层土壤中最高, 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递减; (4)各样方的土壤种子库与地上群落共有物种数较少, 相似性较低; 土壤种子库密度与地上群落的种群密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总体而言, 本研究发现元江流域干热河谷典型灌草丛群落其土壤种子库与地上群落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并且地上群落和土壤种子库都有外来入侵种类。  相似文献   

18.
外马廊山岛植被特性与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对无居民海岛舟山外马廊山岛进行初步踏勘,了解该岛植被特征与植物多样性,探讨海岛植被与大陆植被的差异性,并对海岛植物的主要植物组成、生活型结构、地理成分、群落类型以及多样性和相似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外马廊山岛面积小,共有33科51属55种植物,植物种类偏少,留存有普陀狗哇花,滨柃,厚叶石斑木等具有滨海特色植物,具有开发潜力。外马廊山岛热带成分较为明显,与附近地区较为相似。岛上群落优势种或建群种的科为山茶科,大戟科,松科等,与大陆的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种或建群种的优势科如樟科,金缕梅科,壳斗科,山茶科等不大相同。岛上植物主要以高位芽植物为主(58.18%),但较大陆常绿阔叶林的高位芽植物比例要低。外马廊山岛植物群落结构简单,植物多样性相对较低,物种丰富较低,主要原因在于生态适应性和演替过程的差异,岛上植物群落演替至稳定群落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外来种比例占9.09%,外来种如黑松和红鸡竹能形成群落或在群落中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并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生态干扰。  相似文献   

19.
基于群落调查方法,对巨尾桉林下植物进行群落学分析。结果表明:巨尾桉林下植物共有维管束植物57科、124属、154种及变种,以禾本科和菊科的种类占优势;林下植物物种组成较为分散,优势属不明显;种子植物53科划分为6个分布区类型和2个变型,以热带分布科为主;种子植物120个属有14个分布区类型和7个变型,以热带分布属为主,植物区系成分较为复杂。林下植被可分为灌木层和草本层,但是分层现象不明显,草本层植物占优势,偶见有少量的层间植物分布。林下物种丰富度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而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则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生境空间异质性及人为干扰活动影响了巨尾桉林下植物组成及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