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查理·赖尔(1797—1875年)是英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均变论”学说的创始人。恩格斯指出:“只是赖尔才第一次把理性带进地质学中,因为他以地球的缓慢的变化这样一种渐进作用,代替了由于造物主的一时兴发所引起的突然革命。”我们要正确理解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对赖尔的评价,必须着眼于他在当时历史背景下为地质学的发展所作的斗争。让我们还是从“化石”谈起。  相似文献   

2.
魏生生 《化石》2007,(4):40-43
大陆漂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早在1620年,英国哲学家培根就在地图上观察到,南美洲和非洲相临一侧的形状,可以完美地衔接在一起,遗憾的是仅提出了想法,而没有寻找证据。之后300年间,竟没有一人认真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最终历史将荣誉和使命交给了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AlfredLothar Wegener,1880-1930年)。魏格纳从地球物理-气象学介入地质学,他不迷信权威,大胆解放思想,没有大陆固定论的陈腐观念,以极大的热情、非凡的毅力、过人的胆识和勇气,全身心地投入到大陆漂移问题的研究之中。他从地貌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等多学科的不…  相似文献   

3.
当我们人类的远祖用双腿刚刚站立起来的时候,矛尾鱼早在六千万年前就已绝灭了。从前,古鱼类学家们一直是这样认为的。可是到了1938年,南非的捕鱼船船长亨德里克·古森竟然在印度洋捕到一条矛尾鱼。这是一条1.5米多长的大鱼,在外貌上与它的古代前辈化石矛尾鱼几乎一模一样。学者们一般都认为,矛尾鱼是两栖类以至最终产生我们人类的演化分枝处的原始鱼类。这条鱼有8个肉质的鳍,整个形体粗壮,下颌方形,长有牙齿。它如此“长寿”,再加上那惊人的外貌,很快赢得了“活化石”的绰号。南非罗兹大学鱼类学家詹姆斯·史密斯研究了古森的猎获物,并立即登广告出悬偿:谁能再送给他一条矛尾鱼,将得到100镑的奖金。史密斯足足等了14年,才又得到第二件矛尾鱼标  相似文献   

4.
刘东生 《化石》2001,10(1):5-6
2000年8月6~1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31届国际地质大会上,投票决定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将于2004年8月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名城佛洛伦萨召开。下一次大会的口号——“地质学的文艺复兴”。这既反映了地质科学前进的步伐,又以浪漫主义的艺术语言说出了地质学的理想。会议主题的全称是“从地中海地区向全球的地质文艺复兴前进——地质,自然灾害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1938年,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席Warren Weaver在理事会年终报告里提到: 渐渐地,又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分子生物学,这是揭开许多生命细胞基本单元奥秘的开端……基金会正在给予资助的这些研究属于一系列新的领域(可以称之为分子生物学)。目前,正采用精密的现代技术研究某些生命进程中更微妙细节。上述报告似乎是将“分子生物学”一词搬上书刊的首例,尽管对此还有争议。譬如英国晶体X光衍射学家Bill Astbury就指出,是他1950年在Harvey的演讲上才普及这个术语的。  相似文献   

6.
祁国琴 《人类学学报》1984,3(4):395-406
(一)历史的回顾 早在十四世纪六十年代,印巴次大陆的化石骨骼就为人们注意和记载。最早为发现这个地区脊椎动物化石做出重大努力的是W.S.Webb。他在对喜马拉雅山高度进行测量时发现了一批化石骨骼,后被送到英国,由Dr.Blackland放进他的“大洪水时期的化石遗物”中。大约在1826年或稍后,英国的两个武官W.E.Baker和H.M.Durand在编  相似文献   

7.
李昂 《植物杂志》2012,(4):86-93
稍微接触过科幻作品的读者,大概无不听说过阿西莫夫的大名。即便没有读过他的《基地三部曲》之类大部头的小说,像“机器人三定律”、“心灵史学”等名词想必也一定有所耳闻。这些他虚构出来的学问,几十年来被人们咂摸玩味,渐渐地甚至真的成了一门学问,打个也许不恰当的比喻——简直就如同《红楼梦》之于红学。作为数百部畅销书的作者,阿西莫夫的作家之名是如此显耀,以至于大家常常忘记,他其窦还是一个有着教授头衔的生物化学家。  相似文献   

8.
1899年,刚满23岁的英国青年,独身一人通过近10个月(1899年4月至1900年2月)的艰苦海陆跋涉,终于从英国的伦敦来到了中国的湖北,开始了他在陌生国度里的植物采集生涯。他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著名园艺学家、“中国,园林之母”的首次提出者,“中国”的威尔逊(ErnestH.Wilson,1876~1930)。  相似文献   

9.
中国幅员广阔,气候多样,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植物资源,是许多世界闻名的花卉和观赏树木的原产地,被赞誉为“世界园林之母”。那么,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语出何处?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中国植物的造访者威尔逊说起。1899年,23岁的英国园艺工作者享利·威尔逊,被英国维模苗园公司选中,派往中国寻觅适合在英国栽培的园林观赏植物。其中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引种法国神父大卫1869年在中国四川发现的美丽的鸽子树——哄桐。为此,威尔逊于1899一1902年和1903——1905年两次来华考察和采集植物,历时5年。以…  相似文献   

10.
王大锐 《化石》2012,(1):54-60
人类给自己贴上了“万物之灵”的称号,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的确,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现代文明确实给地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近来,随着人们对地球环境保护的认识,科学家们提出了人类活动加快了地质年代推进的观点。 地球时间单元的划分 地质年代是用来描述地球历史事件的时间单位,通常在地质学和考古学中使用。地质年代巾“纪”创建初始都有其特殊的地域和产物含义,如寒武纪——是闪英国威尔士的寒武山脉(今译坎布连山脉)而得名。  相似文献   

11.
化石与侦探     
司法地质学你读过《福尔摩斯探案》吗?也许你还记得,在“四签名”这个故事里,福尔摩斯在伦敦正是根据对方鞋面上粘有一小块红泥,判断他曾经到韦格摩尔街邮局去过,因为只有那里正在修路而掘出这种特殊的红泥。把岩石或矿物用作侦探标志,是柯南道尔笔下福尔摩斯神奇般破案的“拿手好戏”之一。福尔摩斯熟知伦敦五十英里方圆内任何地区泥土的特征,所以他能够识别被告裤子上的泥土来自伦敦哪个地区。这种侦探方法的发明权,其实应当属于德国化学家乔治·波普(George Popp)博士。1904年在确  相似文献   

12.
1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被称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上的一大悬案——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自达尔文以来就一直困扰着进化论等学术界。大约 6亿年前 ,在地质学上称做寒武纪的开始 ,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门在几百万年的很短时间内出现了。这种几乎是“同时”地、“突然”地出现在寒武纪地层中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 (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和环节动物等 ) ,而在寒武纪之前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找不到动物化石的现象 ,被古生物学家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简称“寒武爆发”。达尔文在其《物种起源》的著作中提到了这一事实 ,并大感迷惑…  相似文献   

13.
任本命 《遗传》2003,25(3):245-246
1953年2月28日,在英国剑桥的伊尔(Eagle)酒馆,37岁的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向在场吃午饭的人(主要是一些科学家)宣布,他和25岁的美国同事沃森已经完成了一项伟大的科学发现——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从而揭示了生命的奥秘。消息传出,满座皆惊。不久,他们的论文《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和《脱氧核糖核酸结构的遗传学意义》两篇文章相继于4月25日和5月30日在英国权威科学杂志《自然》上刊出。  相似文献   

14.
程新民 《化石》2007,(4):9-11
大陆漂移学说的创立者——魏格纳,1880年11月1日生于德国柏林,1930年在对格陵兰大陆冰盖的科学考察中,为了营救战友,被严寒过早地夺去了生命,英年早逝,享年50周岁。魏格纳是一位不知疲倦的科学家,在他生命的50年中,创立了大陆漂移学说,震动了当时的科学界。在他去世后,带来了地球科学一场深刻的革命——诞生了板块构造学说。魏格纳文科中学毕业后,在海德尔堡和因斯布鲁克渡过了他的大学时代。他主要学习天文学,但在大学时代就已经同时致力于研究地质学和气象学。1905年他获得天文学博士学位,从而结束了他的大学生涯。毕业后到林登贝格的普鲁…  相似文献   

15.
二零零零年,我们的老学长、老同事、挚友涂长晟教授悄然逝世于沈阳。今年2月5日是他逝世八周年的日子。每当我们想起他和我们一同工作过的那些日子,他那谦和的工作态度、出众的组织能 力、他低调表达的文字才气、和他对生物化学和生命科学所做出的贡献就呈现在我们的脑际,而深感享年78岁的涂长晟同志在我们的心中也仍属于“英年早逝”的。  相似文献   

16.
新书介绍     
(一)“古生物学与板块构造”(Palaeontology andPlate Tectonics)——Robert M.West 主编,V 109页。密沃基公立博物馆生物学地质学专刊第2号。1977年12月密沃基公立博物馆出版。北美洲古生物学会,于1977年8月9日在堪萨斯州劳伦斯城举行了1977年度的第二次学术年会。这次会议是以“古生物学与板块构造”为议  相似文献   

17.
吕遵谔先生的“对《「金牛山人」是猿人吗?》一文的意见”,已经看过。学术上的不同意见,提出来互相讨论,这是好事。但不能歪曲对方的意见,否则就失去了争鸣的意义,而且涉及外国学者的意见,会产生不良国际影响,因而不得不再说几句。吕遵谔提出的第一点是,他的文章的中文和外文校样,他都没有看过,文章便发表出去了,所以错误不在于他。他提出的第二点是关于“参看李基的15000号标本”的问题。他在1987年四月号《中国画报》上的文章中说,金牛山人是“最完整的直立人骨架”,一位英国的著名古人类学家看到后,在这句话旁批注了:“现在这是不正确的,参看李基的15000号标本”,因为1985年李基就发表了在非洲肯尼亚发现的远比金牛山人的骨架为完整的直立人骨架,肯尼亚标本远比金牛山的为完整,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英国古人类学家的这个意  相似文献   

18.
《生物技术世界》2008,(4):90-90
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获悉自己获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在任职的加的夫大学发表声明说:“英国科学界被授予这样的荣誉,我非常高兴。这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并说——“儿时的梦想成真了”  相似文献   

19.
100多年前,英国年轻的园艺学家成尔逊踏上了中国这块神奇的土地,开始了他在湖北和四川等地为西方引种花卉植物的长期而影响深远的工作。置身于“花的王国”中,他被深深地感动和陶醉。1913年,他写下了《一个博物学家在华西》这一有影响的著作。此书在1929年重版时易名为《中国——园林之母》。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园林之母”这个提法,已为众多的植物学者和园艺学家所接受。这一表述背后是中国花卉对世界各国的园林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1988年,英国卫报刊载了马丁·沃克的一篇文章,该文指出:“苏联吉利斯单细胞蛋白(SCP)工厂酿成的环境生态灾难是继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之后,苏联发生的最令人震惊的工业污染事件。”吉利斯事件就像震源一样,使苏联整个生物技术工业蒙受沉重打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对苏联农业以及整个经济都产生了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