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目前被认为是所有精神疾病中最有伤害性的一种慢性大脑疾病,具有严重破坏性。研究表明,全球范围内有1%~1.5%人患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主要表现为不正常的心理功能和紊乱性行为,发病主要原因与脑内结构病变和神经递质活动程度有关。精神分裂症目前被分为三大类:阴性精神分裂症,阳性精神分裂症,和认知缺失。目前对精神分裂症研究除基于神经生物学和脑科学的研究外,还从遗传学(先天)和社会环境(后天)等角度进行研究。在运用多种诊断技术诊断出精神分裂症后,对它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疗法和心理疗法。  相似文献   

2.
Wnt信号转导通路是人体重要的信号通路之一,其参与细胞多种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并能够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多个方面。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Wnt信号通路与精神疾病的关系不断被揭示。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这方面相关的研究进展,阐述了Wnt信号通路与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精神疾病的关系,将为神经系统疾病及其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妊娠期间对母体免疫系统的刺激会导致母体免疫激活(maternal immune activation, MIA),流行病学研究显示MIA会增加子代神经发育障碍的风险,进而诱导子代罹患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SZ)和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 NTD)等精神疾病,MIA动物模型的建立对深入研究相关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探索有效的预防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本文将对MIA实验动物的选择、建模药物的选择、子代的病理变化及相关治疗方案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清栓酶治疗精神分裂症92例血液流变学天津市安康医院邵胜利为寻找血液流变学对精神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面的作用,确定血液流变学在精神分裂症疾病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规律、特征、及所起的作用。我们对住院的92例确诊为精神分裂症,而无躯体其它疾病的男性患者,...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rupted in schizophrenia 1,DISC1)是多种精神疾病中的一个关键的遗传学危险因素。DISC1能够与磷酸二酯酶4(phosphodiesterase 4,PDE4)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这可能是一些精神疾病的关键分子机制。PDE4能够水解cAMP,DISC1可通过调节PDE4的活性进而发挥调节cAMP在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功能。已有研究证实,在一些精神疾病患者中,DISC1和PDE4基因表达均发生了变化。DISC1突变导致其表达产物与PDE4的相互作用减弱,结果之一是降低脑PDE4的活性。DISC1与PDE4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改变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等疾病症状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如药物成瘾及其导致的神经毒性、神经精神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与正常生活。而临 床上现有的相关治疗药物往往会导致锥体外系反应等副作用,且用药后治疗不够彻底,疾病易复发,因此,开发新靶点及新型有效、安 全的相关治疗药物,迫在眉睫。Sigma-1 受体是一种受体型分子伴侣,参与多种神经传导系统的调节,可与多种精神类药物结合,有望 成为神经系统调节药物的重要靶点。研究发现,有些小分子配体对 Sigma-1 受体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在药物成瘾、精神分裂症、抑郁症、 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中显示出较好疗效。对 Sigma-1 受体的药理学作用以及相关小分子配体药物的研发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催产素(oxytocin,OXT)是一种神经肽,在各物种的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都起着关键作用。由于它参与焦虑相关行为、压力调节、社会行为和各种神经精神障碍,近年引起大量关注。OXT是介导诸如母性行为、恐惧消退、社会支持、幸福与信任之类的情感和社会行为的重要物质之一,也参与学习和记忆过程。OXT系统的最新进展已将此神经肽用于心理治疗干预各种神经精神疾病,如压力、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产后忧郁症、躁郁症、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等。本综述着重概括OXT对各种生理功能和心理问题的贡献,并讨论其作为治疗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精神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具有一定难度,利用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人大脑内某些蛋白质所发生的变化,就能像诊断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那样,早期发现和诊断精神疾病。  相似文献   

9.
报告采用文献调研、数据库检索、数据统计与分析、专家咨询等定性定量情报研究方法,对全球精神疾病治疗药物研发情况从上市、注册与预注册、临床研究各阶段、发现阶段及暂停撤回终止阶段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旨在为精神疾病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报告采用文献调研、数据库检索、数据统计与分析、专家咨询等定性定量情报研究方法,对全球精神疾病治疗药物研发情况从上市、注册与预注册、临床研究各阶段、发现阶段及暂停撤回终止阶段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旨在为精神疾病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生命世界》2005,(12):21-21
2004年,我国制定和明确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精神卫生工作指导原则,制定了一系列工作目标,包括到2010年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达到50%,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降到12%,精神分裂症治疗率达到60%,精神疾病治疗与康复工作覆盖人口8亿人等。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精神疾病,阳性症状如思维紊乱和行为异常是其典型表现之一,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生活,甚至给社会带来危害,因此对阳性症状的研究十分重要。目前,大量研究表明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 NMDA)受体功能低下可能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原因。地卓西平(MK-801)是一种NMDA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可以通过阻滞NMDA受体导致受体功能减退,并通过与多种神经递质相互作用诱发小鼠表现出精神分裂症样阳性症状。该文对精神分裂症谷氨酸假说进行介绍,然后基于MK-801诱导小鼠精神分裂症模型,从MK-801构建模型的特点、给药方式、常见阳性症状表现和可能涉及的作用机制对近些年来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机制研究及动物模型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是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通过Wnt/β-catenin等多条信号通路来调节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凋亡等过程,是机体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大量研究表明,GSK-3调节异常可以激活特定细胞、通路和环路,从而诱发精神障碍,如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症、孤独症和精神分裂症等。抑制GSK-3活性是精神疾病治疗方法的一个重要组分。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GSK-3在精神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予以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DNA甲基化及组蛋白修饰在精神分裂症中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llia)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对双胞胎、家庭及认养的研究揭示,遗传与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是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研究与基因序列变化无关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为人们深入认识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提供了新的思路。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三种方式。该文介绍前两种在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痕量胺是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组织中的一类内源性活性化合物,它们在亚细胞定位和化学结构等方面类似于常见的生物胺。痕量胺相关受体(trace amine-associated receptor, TAAR)是脊椎动物中进化保守的一类G蛋白偶联受体,其中TAAR1参与多巴胺、5-羟色胺等单胺能递质传递的调节,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药物成瘾等精神疾病潜在的治疗新靶点。此外,TAAR1在外周组织中也有显著表达。研究提示痕量胺能系统的稳态失调会导致外周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还会诱发中枢免疫炎症反应。由于TAAR1在免疫反应的产生或调节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TAAR1调节剂有望成为一种治疗免疫相关疾病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在中国终身患病率大概为6.55‰.研究精神分裂症的语言认知,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从行为和神经[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近红外光学成像(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 NIRS)]两个层面简述了国内外精神分裂症语言认知的研究进展.目前西方国家对精神分裂症的语言认知研究较多,结果也很丰富,初步形成了语言损伤的理论,而且发现幻听与语言加工相关脑区(wernicke区)有密切关系.精神分裂症的汉语认知研究起步较晚,各方面还不够深入和完善.作者提出应该大力加强对中国精神分裂症的语言认知研究,不仅可以更加清楚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语言特点,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诊断和探索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枢神经系统中,丝氨酸消旋酶是5'吡哆醛依赖性酶,通过合成调控D型丝氨酸,参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介导的神经发生、突触可塑性及学习记忆的调节。丝氨酸消旋酶表达与活性可以通过转录、翻译、翻译后修饰,小分子配基与蛋白相互作用,亚细胞分布多种方式调节。丝氨酸消旋酶失调影响了精神分裂症、脑损伤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本文简要介绍丝氨酸消旋酶的结构、分布、调节因素和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生理病理功能,为神经及精神疾病的治疗和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生物磁学》2009,(13):I0004-I0004
美联社7月13日报道,曾一度禁售的治疗精神分裂症药物”氯氮平”有可能获得”昭雪”,重新成为治疗这种疾病的排头兵。 芬兰科研人员最新研究发现,与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比.服用氯氮平造成患者早死的几率相对较低.研究人员认为,医务人员应该考虑氯氮平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9.
景跃明 《蛇志》2007,19(2):151-152
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直接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尚无满意治疗方法。近年来,应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较为普遍,但对阴性症状疗效的报告较少,本文针对阴性症状的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0例均为我院精神科2003~2006年收治的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及诊断标准[第3版(CCMD-3)][1]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CrowⅡ型精神分裂症标准,阴性症状量表(SANS)[2]评分总分≥50分。排除躯体疾病或脑器质性原因所致精神障碍。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8~43岁,平均(26·2±9·8)岁;病程5~13年,…  相似文献   

20.
正精神分裂症是一类非常严重的精神疾病,临床上常伴随有情感、认知、行为等障碍~([1]),常发病于青壮年时期(15~35岁).患者占据了全球将近1%的人口,而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1.4:1)~([2]),有明显的自杀倾向~([3]),并且往往预后不良.目前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都是基于量表,国际通用精神分裂症的量表常采用美国精神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