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2例乳腺癌组织中肿瘤抑制基因p53蛋白的表达和雌激素受体的状态分别进行了检测。结果32例中p53蛋白阳性18例,阳性率56.3%,18例伴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者阳性13例(72.2%)3而14例无转移者阳性5例(35.7%)二组阳性率差异显著(PMO.05)。32例中雌激素受体阳性17例,18例伴转移者阳性8例(44.4%);14例无转移者阳性9例(64.3%)。结果表明,p53蛋白的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的浸润转移有关,结合雌激素受体的检查,可作为临床预后判断一个有价值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重组HCV NS5区蛋白抗原在丙型肝炎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HCV NS5区部分基因进行了克隆表达,获得优质NS5区蛋白抗原。通过对不同人群抗-NS5检测表明,随访3年和6年的输血后丙肝病例抗-NS5阳性率分别为70.5%和80.9%,随访8年和11年慢性丙肝病例分别为50.7%和82.4%。一般人群阳性率仅为1.7%,正常献血员中未检出阳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鼠抗蛋白激酶底物p36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p36在54例肝硬变,79例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分布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HBV、HCV感染情况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p36在肝硬变及肝细胞肝癌中定位于肝细胞或癌细胞胞浆内,在胞浆内弥漫分布,阳性细胞呈灶状或弥漫分布,部分病例癌周肝细胞信号较癌组织为强,p36在肝硬变、肝细胞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8.8%(48/54)及82.3(65/79),HBxAg在两种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70.4%及76%,HCV核心抗原在两种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80%及78.5%;三者同时阳性分别为55.5%及58.2%;p36、HBxAg同时阳性分别为68.5%及64.5%;p36、核心抗原同时阳性分别为74.1%及70.8%,我们的结果提示,肝硬变、肝细胞肝癌组织中p36存在高表达,其高表达可能与HBV、HCV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应用ELISA和PCR法检测502例乙肝病人血清,401例HBsAg阳性血清中,有114例(28.4%)抗-HCV和HCVRNA双项阳性,25例(6.2%)HCVRNA单项阳性;21例(5.2%)抗-HCV单项阳性。将HBsAg乙肝病人分成HBVDNA,HBeAg阳性组和HBVDNA,HBeAg阴性组。前者抗-HCV阳性率为11.6%~20.5%,HCVRNA阳性率为16.2%~20.5%。后者抗-HCV阳性率为20.2%~55.6%,HCVRNA阳性率为23%~60.3%。结果说明长期携带HBV者和慢性乙肝病人均可重叠HCV感染。HBVDNA阳性组抗-HCV和HCVRNA阳性率明显高于HBVDNA阳性组  相似文献   

5.
对77例住院初产妇羊水进行溶脲脲原体(uu)检查,结果15例早产,5例uu阳性,阳性率333%;8例新生儿低体重,2例uu阳性,阳性率25%;死胎2例,1例uu阳性。胎儿正常者52例,2例uu阳性。结果显示溶脲脲原体感染可影响胎儿发育,应对孕妇及早检查与诊治  相似文献   

6.
血清抗脂阿拉伯甘露糖抗体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抗LAM-IgG检测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LAM为抗原,DIGFA法检测275例活动性肺结核,145例非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35例非结核病人和15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LAM-IgG。结果 活动性结核病组抗LAM-IgG阳性率85.1%,其中菌阳为93.8%,菌阴组80.3%,非活动性结核组12例阳性,非结核组10例阳性,健康组11例阳性:血清抗LAM抗体诊断结核病的敏感性为85.1%,特异性92.3%,准确性90%,阳性预测值87.6%,阴性预测值90.6%。结论 提示血清抗LAM-IgG测定可用于诊断活动性结核病。  相似文献   

7.
快速检测猪肉中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菌PCR试剂盒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百亮  丁伟  薛应照   《微生物学通报》1995,22(3):160-163
快速检测猪肉中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菌的PCR试剂盒与分离培养法平行检测156份猪肉样品,结果PCR的阳性率为5.8%,分离培养法的阳性率为3.8%,两者符合率为97%。实验证明,该试剂盒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可重复性,可测出样品中至少32OCFU细菌,并在2d内取得结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手术切除乳腺癌组织c-erbB-2蛋白和HSV-1、HSV-2表达情况。结果发现癌组织中c-erbB-2阳性34例(65.4%);HSV-1阳性38例(73.1%);HSV-2阳性15例(28.8%)。癌旁组织32例,阳性分别为3例(9.4%);12例(37.5%);2例(6.3%)。乳腺癌中c-erbB-2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乳腺癌及癌旁的HSV-1阳性率明显高于HSV-2,乳腺癌c-erbB-2阳性组中HSV-1和HSV-2的表达有显著差异,而在阴性组二者无差异,提示乳腺癌的发生可能和HSV-1感染密切相关,c-erbB-2表达也可能和HSV-1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比较合并与未合并浅部真菌感染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对常用变应原的敏感性,综合从皮肤或指(趾)甲中分离出的菌种情况,评估浅部真菌感染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病因学中的作用.方法 受试者包括353例慢性荨麻疹、湿疹及特应性皮炎患者.通过真菌直接镜检法将受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合并浅部真菌感染组(n =173);对照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无浅部真菌感染组(n=180).对所有实验组及对照组受试者进行9种真菌变应原和9种非真菌变应原皮内试验.实验组患者进一步进行真菌培养以鉴定菌种.结果 慢性荨麻疹患者实验组须发癣菌、新月弯孢霉,特异青霉、烟曲霉变应原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湿疹患者实验组须发癣菌变应原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1).慢性湿疹、荨麻疹患者其他真菌变应原及粉尘螨、屋尘螨等非真菌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34例患者皮肤或指(趾)甲分离鉴定主要为红色毛癣菌(52.86%)、须癣毛癣菌(14.18%)、絮状表皮癣菌(5.22%)、白念珠菌(6.72%),实验组须发癣菌变应原阳性率及皮肤分离皮肤癣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须发癣菌变应原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湿疹患者往往合并皮肤癣菌感染,皮肤癣菌感染可能在部分慢性荨麻疹、湿疹的病因学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出生后接种不同剂量乙肝血源疫苗的272名婴儿进行了3-5年的效果随访观察。结果表明,接种3、4、5年后,抗-HBs阳性率仍分别保持在90.5%、82.3%和73.2%,HBsAg阳性率分别为2.8%、3.1%和4.2%。3年后抗-HBs阳性率逐年下降,P/N值>50者以接种后3年为多,<50者以5年为多,3年后也呈下降趋势。随访结果说明,接种10μg×4、5μg×4及2.5μg×4剂量的乙肝疫苗具有阻断母婴乙肝病毒传播的效果。鉴于P/N值及抗-HBs阳性率在接种后3年开始下降,建议接种后3年应进行一次加强接种。  相似文献   

11.
215只眼正常结膜囊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160例215只眼正常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105只眼有细菌生长,细菌培养阳性率为48.8%。检出致病菌为51.4%,发现阳性细菌10种,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占优势为85.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次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为13.3%,检出绿杆菌。  相似文献   

12.
通过检测RBCc3b 受体花环及白念珠菌培养,探讨乳腺癌、肺癌术后辅助“化疗”对病人免疫功能影响和菌群失调后白念珠菌增殖感染情况。辽宁省肿瘤医院80 例乳腺癌、肺癌术后辅助化疗病人,化疗后均行痰、便真菌学检查,并以30 例经痰、便检查无白念珠菌生长的健康人体对照。随机抽样40 例病人化疗前后作RBCc3b 受体检测。结果显示80 例病人化疗前痰、便检查白念珠均阴性,化疗后1 个、2 个月和3 个月痰和( 或) 便检阳性者分别为7 例(8.8 % ) ;41 例(51 % ) 和62 例(77.5 % ) 与正常对照组三个月内白念珠菌检阳性仅1 例(3.3 % ) 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 。白念珠菌检阳性病人体有不同程度临床症状。化疗前病人RBCc3b 受体花环率为15.62 % ±2.2 % ( 正常组为19.30 ±0.44) ,化疗2 个月后平均9.98 % ±0.81 % ,其差异非常显著(P< 0.01) 。从此得出结论:乳腺癌、肺癌病人术后辅助化疗后出现免疫功能下降,在化疗三月内有77.5 % 痰、便中白念珠菌增殖生长,提示对恶性肿瘤化疗应注意监测病人的免疫功能以及机体内菌群失调情况。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应用多肽抗体谱印迹法检测风湿性疾病患者的ENA抗体,该法一次可检测7种抗体。应用本法检测SLE85例,其Sm抗体阳性率为20.0%,u1-RNP抗体为41.1%,SS-A抗体为10.5%SS-B抗体为3.5%,抗核糖体为7.0%。检测DLE6例,其山u1-RNP抗体阳性率为33.0%。检测PM/DM15例,其u1-RNP抗体阳性率为13.0%,Jo-1抗体为14.0%。检测RA48例,其u1-RNP抗体的阳性率为33.3%。检测SS21例,其SS-A抗体阳性率为43.0%,SS-B抗体为38.0%,检测PSS9例,其Scl-70抗体阳性率为22.0%。检测MCTD10例,其u1-RNP抗体阳性率为50.0%。健康人对照100例,7种抗体均为阴性。显示应用多肽抗体谱印迹法检测结果与国内其它方法所测得结果基本一致,但可检测的抗体种类多于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抗人胎盘酸性同工铁蛋白单克隆抗体、p53 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对32 例大肠腺癌、30 例大肠腺瘤和30 例非肿瘤性大肠粘膜组织进行检测。结果是酸性同工铁蛋白在53.1% 的大肠腺癌和16.67% 的大肠腺瘤中为阳性表达, 二者阳性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05), 在非肿瘤性大肠粘膜组织中全部为阴性; p53 在43.8% 的大肠腺癌和13.3% 的大肠腺瘤中为阳性表达; 在大肠腺癌组织中, 酸性同工铁蛋白与p53 的表达符合率为71.9% (同为阳性者为34.4% , 同为阴性者为37.5% ), 经统计学检验酸性同工铁蛋白的表达与p53 的表达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在30 例大肠腺瘤组织中, 酸性同工铁蛋白与p53 同为阳性表达者3 例, 该3 例组织均可见非典型增生的病理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大肠癌细胞内存在酸性铁蛋白抗原, 这些酸性铁蛋白若释放到血液中可能是造成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还提示对大肠腺瘤患者进行p53 和酸性同工铁蛋白的检测可能作为判断其早期癌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阴道加德纳菌生物型与细菌性阴道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120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和9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阴道加德纳菌的分离鉴定,同时采用Piot分型法对分离出的93株Gv进行生物分型,结果显示BV患者Gv的检出率(59.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4.4%),P〈0.01。93株Gv中,8个生物型全检测到,其中1型23.7%,2型18.3%,4型32.3%,6型10.8%,3型和5型均为5.4%,7型和8型为2.2%。BV患者主要为1、2、4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87.3%和31.8%,P〈0.01)。  相似文献   

16.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ABC法,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发生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肝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显示:正常大鼠肝组织中仅见极少数PCNA阳性肝细胞,阳性率为0.08%,随着诱癌进程发展,大鼠肝组织中PCNA阳性肝细胞逐渐增多,诱癌第4、8、12周,大鼠肝组织中PCNA阳性肝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6%、3.8%、16.2%,诱癌晚期癌结节内大部分肝癌细胞里PCNA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0.6%。本研究结果表明原位检测PCNA表达比传统依据形态学分化程度来判断肿瘤发生可能性更为客观、可靠。  相似文献   

17.
采用ELISA法对366份临床拟诊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了柯萨奇B组病毒IgG抗体的测定,结果为186份标本为阳性,检出率为508%,其中B1~B6型交叉阳性率为699%(130人次),单一型阳性率为301%(56人次)。在508%的交叉感染阳性标本中以B4型(96人次),B3型(86人次)占多数分别为228%和205%,其次为B2型、B5型和B6型;B1型较少见,占102%,这对病毒性心肌炎的鉴别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872例孕妇风疹病毒IgM检测,结果阳性41例,阳性率为4.7%;对IgM阳性者进一步用PCR检测风疹病毒RNA,其中19例阳性,占IgM阳性的46.34%。风疹病毒感染与孕龄、职业无关,与孕次有关(χ2=8.94,P<0.05),与不良孕产史有密切关系(χ2=4.74,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采用ELSIA方法同时检测2101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前S1抗原和HBV血清标志物。结果:29例HBsAg( )、HBeAg( )标本中,有28例前S1抗原阳性,阳性率96.55%;784例HBsAg( )、HBeAg( )、抗HBc( )标本中,有679例前S1抗原阳性,阳性率86.6l%;276例HBsAg( )、抗HBc( )标本中,有197例前S1抗原阳性,阳性率71.38%;1012例HBsAg( )、抗Hbe( )、抗HBc( )标本中,有468例前S1抗原阳性,阳性率46.25%。结论:前S1抗原作为病毒复制的指标与HBeAg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又具有其独立的检测价值,可弥补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369例男性泌尿生殖道炎患者进行淋球菌(NG),解脲支原体(MPU)和沙眼衣原体(CT)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5.5%,30.5%和11.6%,同时,我们对高度怀疑为淋病患者74例及63例非淋病性尿道炎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和PCR的同时检测,淋病患者细菌培养阳性检测率为31.1%,与92-94年间所进行的培养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均低于PCR检测结果(77.1%),解脲支原体培养阳性率为17.5%,亦明显低于PCR结果(30.5%),此外,对同一患者进行NG+MPU和MPU+CTPCR检测,发现约40%的淋病患者并发MPU感染,而MPU和CT复合感染亦在10%左右。上述结果说明PCR方法在性病病原体的诊断中比细菌培养法更为可靠,特别是在多种病原体复合感染情况下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