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阐明蜱类盾窝及其发育特点,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不同发育期盾窝的结构,并分析了血餐对盾窝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蜱仅具1对盾窝原基,且每个盾窝原基有1个盾窝孔;若蜱盾窝有了一定的发育,面积(长径×短径)增大且盾窝孔数增多(2~6个);成蜱盾窝面积最大,且盾窝孔数达21~35个.盾窝的发育主要在幼蜱蜕皮阶段及若蜱的吸血和蜕皮阶段,雌蜱盾窝孔径显著大于雄蜱(P<0.01),成蜱、若蜱和幼蜱的盾窝孔孔径在吸血过程中(交配雌蜱除外)各虫期均无显著变化 (P>0.05).综合分析成蜱与未成熟蜱盾窝孔径,发现它们之间无显著差异 (P>0.05),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蜱类的盾窝孔径在未成熟期可能已经有了雌雄分化. 相似文献
2.
中华硬蜱Ixodes sinensis Teng系邓国藩(1977)所建立。以前文献中将此种误订为蓖子硬蜱I.ricinus或全沟硬蜱 I.persulcatus。作者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详细观察了中华硬蜱幼虫的形态,发现它与蓖子硬蜱和全沟硬蜱的幼虫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
用生物测定和对盾窝进行x-射线微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亚洲璃眼蜱雌蜱性信息素的释放与吸血和交配的关系.生物测定结果表明:雌蜱通过盾窝释放性信息素,有性活力动能的雄蜱有所反应,爬向雌蜱进行交配.雌蜱吸血后第1天,有反应的雄蜱数目显著增加;吸血后的第3—5天,有反应的雄蜱数目达到最高峰,交配后有反应雄蜱的数目明显下降.如果用指甲油封闭雌蜱盾窝,有反应的雄蜱数目显著减少.由于性信息素的有效成分为2,6-二氯酚,故用x-射线微区分析方法测定盾窝氯含量的变化,可以表明雌蜱性信息素的释放量,其结果与生物测定结果一致:未吸血的雌蜱台氯水平为0.62,吸血后第1—2天均增到5.87,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吸血后第3—5天含氯水平为10.23,达到最高峰,与吸血后第1—2天的相比,差异也很显著(p<0.001).与雄蜱交配后含氯不平又降至0.89,性信息素含量明显降低,与来吸血的雌蜱含量接近. 相似文献
4.
5.
中华硬蜱和二棘血蜱的交叉免疫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首次比较了经中华硬蜱(Ixodes sinensis)叮咬三次后再经二棘血蜱(Haemaphysalisbispinosa)叮咬的家兔与仅经二棘血蜱叮咬的家兔的交叉免疫抗性。二棘血蜱叮咬被中华硬蜱致敏的家兔时,吸血增重为:143.12±32.67mg,但二棘血蜱在正常家兔体上寄生,初次吸血增重为:181.30±44.35mg,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华硬蜱和二棘血蜱唾液腺提取物(SGE)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显示两者分别有24条和22条电泳带,中华硬蜱主带有6条,分子量分别为142、105、94、66/65、64和56kD,而二棘血蜱主带有5条,分子量分别为:215、114、105、66/65和58kD,经中华硬蜱叮咬致敏的家兔血清和经二棘血蜱叮咬致敏的家兔血清作免疫印渍,均显示出105kD这一电泳带。该实验表明中华硬蜱和二棘血蜱叮咬家兔两者之间存在着交叉免疫反应,提示105kD蛋白质抗原可能是两者的共同抗原。 相似文献
6.
7.
小地老虎雄性附腺细微结构和功能及高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光镜、电镜和生化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雄性附腺的细微结构和功能,结果表明:(1)雄性附腺是一对管状腺,基段粉红色,中段桔红色,端段乳白色。形态分化在蛹前期完成,分泌功能在羽化后4天进入旺盛期;(2)附腺细胞属蛋白质合成型,具有旺盛的合成蛋白质的能力,胞内含有致密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颗粒,大量的分泌液泡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中;(3)顶浆分泌和局部分泌是腺体的二种主要分泌方式, 前者分泌的颗粒物为糖蛋白性质(Pas阳性),后者吩泌的网状物为非糖蛋白性质(Pas阴性),二者在腺腔内呈有规则的放射状排列“4”雄性附腺分泌物具有种的特异性,小地老虎、棉铃虫和粘虫等夜蛾科昆虫分泌物的蛋白电泳谱带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高温(32℃)抑制了雄性附腺分泌某些蛋白质的能力,从而改变精液的成分。 相似文献
8.
9.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1种软蜱和4属8种硬蜱的成虫以及血蜱属3种若虫的须肢感器的外部形态;同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波斯锐缘蜱、中华革蜱和亚洲璃眼蜱3种成虫须肢感器的内部结构.结果表明,须肢感器的外部形态在硬蜱各属成虫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感器形状、顶端感毛数目、类型及形态,基部感毛数目及形态等几个方面.同属各种间差异不大.血蜱属幼期和波斯锐缘蜱幼期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感器形状、顶端感毛数目以及基部感毛数目、形态和排列方式.须肢顶端感毛的内部结构在三种蜱中都可分为A、B两种类型.A型具两个腔:其一为圆形腔,内有树突;另一为新月形腔,无树突.靠近感毛顶端有通道通向外界.B型感毛在三种蜱中差异较大,其共同点是只具有一个含有树突的腔. 相似文献
10.
交配是蜱类繁殖过程的关键环节,诱发雌蜱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并最终产卵。蜱雄性附腺分泌物在交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保护、活化精子,促进受精、卵巢发育和卵黄发生的功能,并对雌蜱的生殖生理行为等产生影响,如诱导雌蜱快速吸血和加速产卵。本文在简要分析蜱雄性附腺结构和分泌物生化特性基础上,系统阐述了蜱雄性附腺分泌物中各种功能因子的研究现状,着重论述其在精子获能、诱导雌蜱吸血、促进雌蜱卵巢发育和卵黄发生等方面的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此领域的研究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