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体外活性,确定它的植物雌激素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对MCF-7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采用DNA ladder法和荧光显微镜观察高浓度白藜芦醇对细胞的影响。免疫组化法观察低浓度白藜芦醇对核增殖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白藜芦醇高浓度抑制MCF-7细胞增殖,IC50为8.70×10-5mol/L;低浓度(10-7~10-6mol/L)则对细胞有促增殖作用,最高促增殖浓度为1.0×10-7mol/L。DNA ladder和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高浓度白藜芦醇作用后细胞典型的凋亡形态。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低浓度白藜芦醇作用后,细胞核内PCNA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高、低浓度的白藜芦醇对MCF-7细胞分别表现为诱导凋亡和促增殖作用,呈现出植物雌激素对MCF-7细胞典型的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毅铮  臧照辉  牛秀珑  张岭  王越  陈虹 《生物磁学》2011,(12):2254-2257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体外活性,确定它的植物雌激素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对MCF-7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采用DNA ladder法和荧光显微镜观察高浓度白藜芦醇对细胞的影响。免疫组化法观察低浓度白藜芦醇对核增殖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白藜芦醇高浓度抑制MCF-7细胞增殖,IC50为8.70×10-5mol/L;低浓度(10-7~10-6mol/L)则对细胞有促增殖作用,最高促增殖浓度为1.0×10-7mol/L。DNA ladder和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高浓度白藜芦醇作用后细胞典型的凋亡形态。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低浓度白藜芦醇作用后,细胞核内PCNA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高、低浓度的白藜芦醇对MCF-7细胞分别表现为诱导凋亡和促增殖作用,呈现出植物雌激素对MCF-7细胞典型的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棉酚对Jurkat T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棉酚(gossypol)对Jurkat T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将不同浓度的棉酚作用于Jurkat T细胞,用MTS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膜联蛋白V-PE染色分析细胞凋亡;用Hoechst33342染色观察核形态:用荧光染料Mitocapture结合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变化.结果显示棉酚作用Jurkat T细胞24 h、48 h、72 h,其IC50值分别为77.2μmol/L、57.3 μmol/L、23.3 μmol/L,对细胞的抑制作用与药物存在时间-剂量依赖关系;终浓度为8、16、32 μmol/L的棉酚处理24 h后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30%、15.20%、51.19%,对照组凋亡率为3.43%;高浓度棉酚作用后大量细胞核呈现染色质固缩、核碎裂和致密浓染等凋亡特征;随着浓度增加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明显降低.研究表明棉酚能有效抑制Jurkat T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发生凋亡,并呈现出时间-剂量依赖关系,其诱导凋亡的作用可能依赖于线粒体途径.  相似文献   

4.
将一株能够高产过氧化氢酶的低度嗜盐嗜碱茵Alkalibacterium sp.F26作为模式微生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胞内代谢物浓度,研究氧化胁迫对其防御酶活性和辅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低浓度H2O2(<1 mmol/L)胁迫,此菌株在高浓度H2O2(>1 mmol/L)胁迫下的应答表现曼为明显:经3 mmol/L H2O2胁迫后胞内CAT酶活为106.54 U/mg protein,是对照产量的1.76倍;ATP浓度则从对照浓度20.55 μmol/L下降到17.80 μmol/L;NAD 浓度自对照样品的69.89 μmol/L减少至31.77 μmol/L.由于ATP和NAD 浓度的减少,相比未经过H2O2胁迫菌体.细胞能荷值EC从0.77降低至0.68,NADH/NAD 则从0.08增加至0.41.然而,这种应答机制在细胞受到低浓度H2O2的胁迫后并不明显:除发现100 μmol/L H2O2能够导致细胞防御机制的激活而使胞内ATP浓度相比对照有所增加的情况外,经50 μmol/L和500 μmol/L H2O2胁迫后胞内ATP水平从对照的22.69 μmol/L只下降到22.38 μmol/L和13.70 μmol/L;并且此种胁迫条件下NADH浓度变化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急性酶分离的猪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自发性瞬时外向电流(spontaneous transient outward currents, STOCs)的基本特性及其调节, 采用全细胞穿孔膜片钳技术记录STOCs的变化. 结果发现, STOCs具有明显的电压依赖性, 随机地叠加在全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 Ca2+-activated-K+ channels, BKCa)电流上, BKCa通道的特异性阻断剂卡律蝎毒素(charybdotoxin, ChTX) 200 nmol/L可完全抑制STOCs的活性. 逐步降低细胞外Ca2+浓度可明显抑制STOCs活性直至完全消失, 而钙离子载体A23187(10 μmol/L)可明显增强STOCs的活性. L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L-type voltage-dependent calcium channels, L-VDCCs)阻断剂维拉帕米(20 μmol/L)和氯化镉(200 μmol/L)对STOCs的活性却没有明显影响. 兰诺定受体(ryanodine receptors, RyRs)的特异性激动剂咖啡因(5 mmol/L)能够明显激活STOCs, 而其阻断剂兰诺定(ryanodine, 50 μmol/L)却可以使其不可逆性完全抑制; 随后再应用咖啡因(5 mmol/L)不能再次激活STOCs. 三磷酸肌醇受体(inositol 1,4,5-trisphosphate receptors, IP3Rs)阻断剂2APB(40 μmol/L)也可明显抑制STOCs的活性, 继而使用咖啡因(5 mmol/L)仍可激活STOCs. 结果表明: 猪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的STOCs是由BKCa通道介导的, 细胞外Ca2+对于STOCs的产生是必需的, 而L-VDCCs介导的Ca2+内流不影响STOCs的活性, RyRs是STOCs产生的最终通路, IP3Rs也可能参与了STOCs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电压门控钠通道是神经细胞兴奋传导的基础,也是杀虫剂最主要的作用靶标。具有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骨架的苦皮藤素Ⅳ和Ⅴ是卫矛科植物苦皮藤的主要杀虫活性成分,苦皮藤素Ⅳ和Ⅴ处理后昆虫的中毒症状分别表现为麻醉和兴奋。本实验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就苦皮藤素Ⅳ和Ⅴ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离体培养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苦皮藤素Ⅳ对TTX-敏感钠通道电流的抑制明显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高浓度(10 μmol/L和1 μmol/L)条件下,峰值电流迅速减小而被抑制,在较中间浓度(0.1 μmol/L)时缓慢降低,而在低浓度(0.01 μmol/L)下,峰值电流先增加然后再缓慢降低;苦皮藤素Ⅳ对激活电压无明显影响,但使峰值电压向正电位方向移动,在高浓度移动迅速,低浓度移动缓慢。苦皮藤素Ⅴ对TTX-敏感钠通道电流峰值有明显的增大作用,也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对激活电压无明显影响,峰值电压在高浓度下变化不明显,在较低浓度(0.1 μmol/L和 0.01 μmol/L)下向正电位方向移动明显。结果说明,苦皮藤素Ⅳ和Ⅴ可能在钠通道上有一个相同的靶标位点,但由于它们化学结构上的差异,可能对钠通道动力学的修饰 不同,导致不同的生理效应,昆虫表现出不同的神经中毒症状。  相似文献   

7.
雷公藤单体T10对Aβ1-42所致PC1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u M  Zhou HF  Xue B  Niu DB  He QH  Wang XM 《生理学报》2004,56(1):73-7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发病率最高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目前AD的病因不清,亦无有效的防治手段,其重要的原因是尚无适宜的AD模型.因此,本实验首先建立了PC12细胞系β淀粉样蛋白(p-amyloid,Aβ)细胞损伤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药免疫抑制剂雷公藤单体T10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首先用不同浓度的Aβ(5×10、5×10-3、5×10-2、5×10、5、50 μmol/L)与PC12细胞共孵育48 h,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选取Aβ致使细胞存活率降低的浓度(0.5、5、50 μmol/L)与PC12细胞共孵育48 h,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百分比.用1×10-11mol/L的T10预孵育PC12细胞48 h后,加入50μmol/L Ap共孵育48 h,亦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百分比,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结果显示,Aβ的浓度存50μmol/L时可使细胞存活率降低至55.1%,凋亡细胞比例显著增加,而1×10-11mol/L的T10可明显降低50 μmol/L Aβ诱导的PC12细胞死亡.50 μmol/L Aβ可促进PC12细胞胞外钙离子内流,1×10-11mol/L的T10对Ap诱导的胞外钙离子内流有抑制作用.这些观察结果表明T10对Ap导致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β诱导的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5-脱氧杂氮胞苷抑制小鼠附植前的胚胎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甲基化在哺乳动物发育过程中有关键作用.在小鼠附植前胚胎发育过程中,DNA甲基化一直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通过将体外受精胚在5-AZA-CdR中持续培养,研究5-AZA-CdR对小鼠附植前胚胎发育的影响,为附植前胚胎发育机理的研究及5-AZA-CdR的毒副作用研究提供试验基础.从原核期加入不同浓度的5-AZA-CdR时,胚胎不能发育到桑椹胚(0.2 和1.0 μmol/L)和4-细胞胚(5.0 μmol/L);从2-细胞期加入时,胚胎阻滞于未致密化的8-细胞(0.2 和1.0 μmol/L)和3/4-细胞期(5.0 μmol/L);而当从4-细胞加入时,虽然胚胎能够发育到早期桑椹胚,但发育比例同对照相比显著降低(P < 0.05).进一步检测凋亡、基因组DNA甲基化和整体转录活性,结果显示,高浓度的5-AZA-CdR导致8-细胞和早期桑椹胚发生早期凋亡,而低浓度的5-AZA-CdR引起8-细胞和早期桑椹胚基因组DNA甲基化的降低和转录活性的降低,并且这种降低呈浓度依赖性.所以加入低浓度的5-AZA-CdR时,胚胎的DNA甲基化降低,引起转录活性的降低,进而导致胚胎发育的停滞.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贝母提取物(FE)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H9c2心肌细胞肥大(CH)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心肌H9c2细胞,MTT法测定心肌H9c2细胞存活率;细胞分4组(n=10):对照组、2 μmol/L Iso(模型)组、2 μmol/L Iso+FE 400 μg/L组、2 μmol/LIso+FE 1...  相似文献   

10.
以新型能源植物浮萍为试材,设置0(对照)、0.001、0.01、0.1、1 和10 μmol/L的IAA处理,通过光照培养室营养液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IAA对浮萍生长及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浓度(0.001、0.01和0.1 μmol/L)的IAA可以有效促进浮萍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的积累,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14.7%、10.6%和28.1%,并以0.001 μmol/L IAA处理效果最佳。(2)高浓度(1 和10 μmol/L)IAA可以调节浮萍淀粉的积累,增强淀粉合成关键酶ADPG焦磷酸化酶(AGPase)的活性,淀粉含量和AGPase活性在10 μmol/L的IAA处理下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35.0%和14.1%。研究表明,低浓度IAA处理能有效促进浮萍叶绿素的合成和光合作用的进行,从而有利于生物量的积累;高浓度IAA可以通过增强浮萍AGPase的活性来促进淀粉含量和淀粉总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以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对其膜脂过氧化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检测结果显示,白刺愈伤组织在SNP处理下细胞中NO含量显著增加,而N-硝基-L-精氨酸(L-NNA)处理使细胞中NO水平降低。低浓度SNP(10和25 μmol·L-1)处理后,白刺愈伤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减少,而高浓度SNP(100 μmol·L-1)和L-NNA(0.5 mmol·L-1)处理后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与对照比,SNP处理诱导白刺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却使脯氨酸含量减少。白刺愈伤组织在不同浓度SNP处理下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呈增加的变化趋势,低浓度SNP处理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减弱,而50 μmol·L-1 SNP处理后POD活性约增加为对照的119%。结果提示,外源NO可促进白刺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的合成,诱导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增强了白刺愈伤组织的抗氧化能力,从而表现出对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光学显微镜徒手切片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超薄切片制备技术,以两种叶状地衣即中国树花(Ramalina sinensis)和地卷(Peltigera rufescens)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CuSO4(0、1、2、3、4mmol/L)处理24h后地衣体细胞的存活率以及Cu2+胁迫对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光学显微镜下可初步确定,Cu2+浓度越大中国树花共生藻细胞存活率越小,而同样处理条件下地卷共生藻细胞的存活率则基本保持不变。(2)低浓度Cu2+(1mmol/L)对中国树花细胞结构基本无影响,细胞壁、细胞膜及细胞内的线粒体、叶绿体完整;随着Cu2+浓度增加,当处理Cu2+浓度为2mmol/L时,细胞壁无损,但细胞膜开始破坏形成小空泡,线粒体嵴变凌乱,叶绿体也出现皱缩,类囊体膨胀,基粒排列紊乱;当Cu2+处理浓度大于2mmol/L时,共生藻的细胞膜和细胞器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当Cu2+浓度为3mmol/L时,细胞壁变薄,细胞膜形成的空泡变大,细胞内部结构变松散,蛋白核消失,叶绿体与细胞质混在一起,基粒片层扭曲,分布混乱,线粒体变形;当Cu2+浓度达4mmol/L时,细胞结构完全受到破坏。(3)不同浓度Cu2+处理对地卷共生藻细胞结构无明显的影响,在所有处理条件下地卷共生藻细胞壁、细胞膜都完整,且大多数共生藻细胞处于分裂状态。研究认为,中国树花对Cu2+胁迫较敏感,Cu2+耐受在1~2mmol/L之间,Cu2+浓度与中国树花细胞结构的损伤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Cu2+浓度越高,其属于共球藻的真核共生藻细胞受损程度越大;地卷对Cu2+胁迫具有一定的耐性,Cu2+胁迫下地卷属于蓝藻的原核共生藻细胞仍能繁殖分裂产生子代细胞。  相似文献   

13.
探讨弱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MM-LDL)能否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以及胞浆型磷脂酶A2(cPLA2)在此过程中的作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3H-花生四烯酸(3H-AA)预标法测定PLA2活性;蛋白质印迹检测cPLA2磷酸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单个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MM-LDL(100~300 mg/L)作用后的HUVECs呈现凋亡典型的形态特征,凋亡率随MM-LDL浓度的增加而上升.MM-LDL能引起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cPLA2的活化及磷酸化.15 μmol/L AACOCF3和5 mmol/L EGTA在抑制cPLA2活性的同时,部分抑制MM-LDL诱导的HUVECs凋亡.加入外源性AA(50 μmol/L)能逆转AACOCF3引起的凋亡抑制.结果提示,cPLA2参与了MM-LDL诱导HUVECs凋亡的信号传递.  相似文献   

14.
维生素C对TNF-α诱导的原代培养大鼠脂肪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5、10、50、100μmol/L维生素C(vit C)及其与10ng/ml TNF-α联合处理体外培养的大鼠脂肪细胞24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脂肪细胞凋亡率,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脂肪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高浓度vitC(100 μmol/L)单独作用及与TNF-α联用,均能显著提高脂肪细胞凋亡率(P〈0.01),且联用组凋亡率显著高于单用TNF-α处理组(P〈0.01);低浓度vitc(5、10、50μmol/L)单独作用未检测到凋亡,且与TNF-α联用组凋亡率显著低于单用TNF-α处理组(P〈0.01);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可见100μmol/L vit C处理组出现凋亡的形态学特征,细胞收缩变圆,染色质致密浓染聚集在核膜边缘,核碎裂成多个凋亡小体,随即被邻近细胞吞噬。结果提示高浓度vit C(100μmol/L)可以引起脂肪细胞凋亡,并有效地增强TNF-α对脂肪细胞的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斑蝥素对草地贪夜蛾Sf9细胞膜完整性和膜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斑蝥素对昆虫细胞膜的作用及其机理, 本研究利用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卵巢细胞系Sf9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 TEM)、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 LSCM)结合荧光探针FDA/PI及DiBAC4(3)技术研究斑蝥素(cantharidin, CTD)对Sf9细胞膜完整性及膜电位(membrane potential, MP)的影响。结果表明: 32 μmol/L CTD处理6 h和12 h后, 电镜观察均未发现细胞膜结构破损; FDA/PI染色后, 32 μmol/L CTD处理0.5 h后细胞FDA荧光强度比对照显著降低(P<0.05), 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 PI)染色的细胞比例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32 μmol/L CTD处理140 s后即引起MP发生显著性去极化(P<0.05); 64 μmol/L CTD处理瞬时MP发生显著性去极化(P<0.05); 32 μmol/L CTD处理3 h内及64 μmol/L CTD处理2 h 内MP仍保持显著性去极化(P<0.05), 之后去极化程度降低; 32 μmol/L CTD处理6 h及64 μmol/L CTD处理3 h时MP去极化与对照组相比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说明, CTD处理短时间内可引起Sf9细胞膜电位去极化并维持一段时间, 同时导致细胞活性发生不可逆下降, 但未对细胞膜结构完整性产生破坏。  相似文献   

16.
该文主要探讨利多卡因(lidocaine, Lido)通过调节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 A)/Rho相关的卷曲螺旋激酶(ROCK)轴对结直肠癌(CR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该研究使用0~1 250μmol/L的利多卡因处理人结直肠癌细胞LS513, 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筛选适宜药物浓度。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利多卡因低浓度组(Lido-L组, 500μmol/L Lido)、利多卡因中浓度组(Lido-M组, 750μmol/L Lido)、利多卡因高浓度组(Lido-H组, 1 000μmol/L Lido)和利多卡因高浓度+ROCK信号通路激活剂LPA组(Lido-H+LPA组, 1 000μmol/L Lido+10μmol/L LPA)。Edu检测细胞增殖;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检测PCNA、Bax、Bcl-2、RhoA、ROCK1、E-cadher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该研究得出与0μmol/L利多卡因相比, 500μmol/L、75...  相似文献   

17.
肉桂酸和咖啡酸对莴苣生长的化感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以莴苣为受体植物,分析了酚酸类化感物质肉桂酸和咖啡酸对莴苣幼苗生长的活性效应及其作用机理,以揭示酚酸类化合物的化感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不同浓度的肉桂酸均对莴苣幼苗根长、茎长及鲜重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当肉桂酸的浓度为1 000μmol/L时其对莴苣幼苗根长、茎长及鲜重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89%、74%和49%;咖啡酸对莴苣幼苗根长和茎长均表现出低浓度(0.1、1.0和10μmol/L)促进、高浓度(100和1 000μmol/L)抑制的活性作用模式,且高浓度下肉桂酸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咖啡酸。(2)较低浓度(0.1、1.0和10μmol/L)的肉桂酸和咖啡酸对莴苣根尖细胞活力均无明显影响;高浓度(100和1 000μmol/L)的肉桂酸和咖啡酸使莴苣根尖细胞的死亡数明显增加。(3)低浓度(0.1和1.0μmol/L)的肉桂酸和较低浓度(0.1、1.0和10μmol/L)的咖啡酸对莴苣根部的活性氧积累均无明显影响;当肉桂酸处理浓度大于10μmol/L及咖啡酸处理浓度大于100μmol/L时,随着浓度的升高莴苣根部活性氧的积累大量增加。研究表明,一定浓度的肉桂酸和咖啡酸均能够诱导莴苣体内活性氧的产生和积累,并降低幼苗根尖细胞的活力,进而影响莴苣幼苗的生长发育,且肉桂酸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咖啡酸。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ω-3脂肪酸对人滋养层细胞(HTR-8/SVneo)侵袭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本实验设置了不同浓度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处理组,依次为0、1、50和100 μmol/L EPA组;0、1、50和100 μmol/L DHA组。各组HTR-8/SVneo细胞分别用相应浓度的EPA和DHA培养48 h。然后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Matrigel 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使用EPA和DHA处理的HTR-8/SVneo细胞的上清液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6 h,然后检测HUVEC的小管形成能力。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TR-8/SVneo细胞中三结构域蛋白22(TRIM2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STAT1)、p-STAT1(Tyr70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和VEGF的表达。结果:与0 μmol/L EPA组或0 μmol/L DHA组相比,50 μmol/L EPA组、100 μmol/L EPA组、50 μmol/L DHA组和100 μmol/L DHA组的OD450nm 、侵袭细胞数量、MMP2和MMP9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与0 μmol/L EPA组或0 μmol/L DHA组相比,50 μmol/L EPA组、100 μmol/L EPA组、50 μmol/L DHA组和100 μmol/L DHA组的相对小管长度和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与0 μmol/L EPA组或0 μmol/L DHA组相比,50 μmol/L EPA组、100 μmol/L EPA组、50 μmol/L DHA组和100 μmol/L DHA组的TRIM2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而STAT1 mRNA相对表达量和p-STAT1 (Tyr70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0.05)。结论:ω-3脂肪酸处理可促进滋养层细胞的侵袭性和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TRIM22的上调和STAT1活性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9.
通过观察镁离子对紫外线辐射损伤后细胞活性与光产物产量的影响,以明确镁离子对UVB辐射细胞损伤的防护作用.在实验中,选择成人成纤维细胞(HDF-a)和角质形成细胞(HaCaT)进行细胞培养,筛选小剂量UVB辐射进行诱导性损伤,观察不同浓度镁离子(0.1 mmol/L,0.2 mmol/L,0.4 mmol/L,0.8 mmol/L,1.2 mmol/L)对辐射损伤的细胞活性、基因组断裂情况及光产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UVB辐射后,两个细胞系细胞活性显著下降,镁离子培养液孵育的细胞活性均比UVB辐射损伤对照组显著升高,而镁离子孵育后细胞光产物嘧啶二聚体(CPDs)量明显减少.实验研究证实,镁离子对UVB辐射损伤的培养细胞具有防护作用,为UV辐射所致的DNA损伤的修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细胞外Ba~(2 )对内向整流钾通道的阻断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验采用双微电极电压箝 (TEV)法研究Ba2 对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表达的内向整流钾通道 (IRK1)的阻断作用。细胞外Ba2 浓度分别为 0 ,1,3 ,10和 10 0 μmol/L ,K 浓度分别为 10和 90mmol/L ,可见快速开通道阻断剂Ba2 对IRK1的瞬间电流 (施加电压后 1ms)的阻断作用依赖Ba2 、K 、时间和电压 ;但对IRK1的开关特性几乎无影响 ,IRK1对之不通透。三级指数拟合的结果表明 :细胞外Ba2 低浓度 ( 1和 3 μmol/L)时 ,Ba2 与K 相互竞争同一结合位点 ,随着Ba2 浓度的增加 ,时间常数不增加但拟合的权数却呈浓度依赖性增加 ,所以失活过程随Ba2 浓度的增加越来越快 ;细胞外Ba2 高浓度 ( 10和 10 0 μmol/L)时 ,时间常数随Ba2 浓度的增加而减少 ,拟合的权数却呈浓度依赖性减少 ,失活过程也越来越快 ,说明Ba2 作用位点由通道的表面进入了通道更深的部位。上述结果提示 ,Ba2 对IRK1的阻断存在两种不同的机制。细胞外K 浓度为 90mmol/L和Ba2 浓度为 3 0 μmol/L时 ,Mg2 或Mn2 可与Ba2 争夺结合位点 ,随着Mg2 或Mn2 浓度增加 ,失活过程逐渐减缓 ,Ba2 在通道中的结合点也逐渐离开通道 ,Mg2 能而Mn2 不能进入通道较深处阻断通道 ,说明IRK1中有多离子阻断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