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溶血磷脂酸受体6(lysophosphatidic acid receptor 6,LPA6)作为最晚确定的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受体,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LPA6参与毛囊发育过程,与人体毛发稀少症存在相关性;并可减弱细胞间的粘附作用。且最近相关研究报道指出,LPA6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同样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将汇集LPA6相关知识,对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溶血磷脂酸受体及其信号转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一种类生长因子的脂类信号分子.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被激活的血小板可以产生LPA.自从证明LPA有胞外信号功能以后,许多新的生物活性又被不断发现.LPA最主要的作用是诱导各类细胞增殖.人们已经找到几种LPA受体cDNA克隆.LPA主要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影响靶细胞功能,其信号转导系统包括已知的几条信号通路: 激活Gq从而激活磷脂酶C; 激活Gi从而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并激活MAPK级联通路; 激活G12/13从而激活Rho级联通路等.  相似文献   

3.
Autotaxin(ATX)是催化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 LPA)生成的关键酶, LPA可以与细胞膜上至少6种G蛋白偶联受体(称为LPA受体1-6)结合,激活各种信号转导通路,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ATX的表达在转录、转录后及分泌过程中受到多水平的调控,近期的研究还发现了ATX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肿瘤微环境中ATX和LPA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因此ATX-LPA通路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癌症治疗靶点.目前,人们已经研发了多种ATX抑制剂,并发现具有临床应用潜力.本文重点关注ATX的表达调控机制和生物学功能,阐释ATX-LPA信号轴调控的生理和病理意义.  相似文献   

4.
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一种结构简单的生物活性脂质分子,可通过与细胞膜上的LPA受体(lysophosphatidic acid receptors,LPARs)结合参与调控细胞生命活动,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分泌型糖蛋白Autotaxin(ATX)具溶血磷脂酶D(l...  相似文献   

5.
Chen X 《生理学报》2007,59(5):619-627
溶血磷脂酸(1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一种十分活跃的磷脂信号分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包括诱导神经轴突回缩、应力纤维形成、促进血小板凝集、诱导平滑肌收缩、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LPA通过其受体及耦联的G蛋白调节细胞内信号途径,介导各种生物学效应。心脏组织中存在多种LPA受体亚型,尤其受体LPAl亚型在心脏组织中的含量仅次于脑,位居第二,暗示LPA在心脏中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本文着重对LPA的5种受体亚型的组织分布、与G蛋白的耦联和对第二信使的活性调节,以及LPA及其受体亚型对心脏细胞的生长调节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溶血磷脂酸受体2(lysophosphatidic acid receptor 2,LPA2),也称内皮分化基因受体4(endothelial differentiation gene receptor 4,EDG4),是溶血磷脂酸G蛋白偶联受体类的一种,对溶血磷脂酸有较高亲和力,可介导多种细胞活动。近年研究发现,LPA2/EDG4在卵巢癌细胞中过表达,同时与乳腺癌、结直肠癌、动脉粥样硬化、呼吸道疾病、妊娠性高血压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在生物体内受精确调控,敲低或者过表达催化其产生的酶都会造成严重的血管发育缺陷。LPA的降解受磷酸酯磷酸酶(lipid phosphate phosphatase,LPP)催化,其中亚型LPP3被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鉴定为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揭示了LPP3在细胞内如何分布并调节LPA信号。研究者先用1μM LPA体外刺激HUVEC(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可以显著诱导增加细  相似文献   

8.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器官覆盖于全身,能阻挡有害物质的侵入,保护人体内环境稳态,参与人体代谢过程。皮肤损伤、炎症和纤维化等,都会导致皮肤屏障功能的减退,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十分活跃的磷脂信号分子,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LPA是维持体内平衡所必需的生物活性脂质介质,在皮肤中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发挥多功能磷脂信使作用。本文综述了皮肤中溶血磷脂酸受体(lysophosphatidic acid receptor,LPA1-6)及其细胞信号通路的作用及机制,综述了LPA在皮肤创面愈合、皮肤瘢痕、皮肤黑色素瘤、硬皮病、皮肤瘙痒、过敏性皮炎、皮肤屏障、皮肤疼痛,皮肤毛发生长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有助于了解LPA在皮肤中的生理和病理生理作用。深入研究LPA的作用机制将有助于挖掘其在皮肤治疗中的作用,开发以LPA为靶点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溶血磷脂酸(LPA)对大鼠离体工作心脏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单纯灌流不给药);不同浓度LPA组(0.5μmol.L-1、5μmol.L-1、50μmol.L-1);LPA受体阻断剂(ki16425)10μmol.L-1+LPA5μmol.L-1组。用钝器击昏大鼠,立刻取出心脏置于Langendorff离体灌流装置上,待离体心脏稳定工作后通过RM-6000八导生理记录仪监测心脏表面心电活动,并观察各组室性早搏的发生情况。结果:LPA三个浓度组均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室性早搏,且呈明显浓度依赖性,和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1),而且这种作用可以被ki16425阻断,和给药组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LPA可以诱导大鼠离体工作心脏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旨在研究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对两种转移性不同的肝癌细胞MHCC97H和Hep G2迁移行为的影响。采用Transwell法检测肝癌细胞的迁移能力,RT-PCR检测肝癌细胞中LPA受体(LPA receptor,LPAR)m RNA水平的表达。结果显示,LPA对低转移性肝癌细胞Hep G2的迁移没有明显影响,但显著促进高转移性肝癌细胞MHCC97H的迁移能力。LPA对两种细胞的增殖都没有明显影响。RT-PCR实验发现两种肝癌细胞中LPAR的表达呈现差异,LPAR1在MHCC97H细胞中表达,但Hep G2细胞不表达。用LPAR1/3抑制剂Ki16425阻断MHCC97H中LPAR1的作用后发现,LPA对MHCC97H细胞的促迁移作用消失,表明LPA通过与LPAR1作用促进了MHCC97H细胞的迁移。LPA对不同转移性肝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该差异可能来自于细胞表达LPAR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磷脂酸和溶血磷脂酸的生理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 PA)和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细胞内和细胞外信号转导的重要磷脂信号分子.它们主要通过磷脂酶D和磷脂酶C两条途径产生,并且PA在磷脂酶A2的催化下可水解生成LPA.越来越多证据表明,PA和LPA在细胞诸多生理功能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PA和LPA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溶血磷脂酸--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磷脂信号分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迄今发现的一种最小、结构最简单的磷脂,它是真核细胞磷脂生物合成早期阶段的关键性前体,甘油磷脂代谢的中间产物。60年代初,Vogt等人在实验中观察到,LPA能够引起免离体肠平滑肌收缩。这一现象使人们认识到LPA不仅仅是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可能还具有某些生物学功能。随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LPA作为一种细胞间的磷脂信使,可以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引起生长激素样作用,从而产生广泛的生物学效应。LPA对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及细胞内信息传递产生多种影响,在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参与各种病理过程的发  相似文献   

13.
Zheng ZQ  Fang XJ  Zhang Y  Qiao JT 《生理学报》2005,57(3):289-294
已报道低浓度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对去血清培养所致的神经元凋亡有神经保护作用.为了进一步观察LPA是否对β-amyloid peptide fragment 31-35(AβP31-35)所致的神经元凋亡也起类似的作用,本研究应用DNA电泳分析、HO33342和TUNEL染色法等技术,对培养的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只有使用较低浓度的LPA(1~10μmol/L)、并且将此剂量的LPA比AβP31-35提前12~24 h加入培养液时,才可看到LPA明显削弱了AβP31-35所致的神经元凋亡.以上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LPA在长时间预作用的条件下,可对AβP31-35所致的皮层神经元凋亡起保护因子或抗凋亡因子的作用,但其作用途径可能较在去血清培养所致的凋亡时更为复杂,因为在去血清的同时加入LPA就能制止去血清所致的凋亡.  相似文献   

14.
Cui HL  Qiao JT 《生理学报》2007,59(6):759-764
本研究用免疫细胞化学荧光双标技术观察了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galactocerebroside—positive,Gal-C阳性)和星形胶质细胞(grim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positive,GFAP阳性)的影响,并且用RT-PCR技术对NSCs可能表达的LPA受体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加入不同浓度(0.010.0μmol/L)LPA,第7天进行检测时,少突胶质细胞数量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增加,峰值出现在1.0μmol/LLPA组,少突胶质细胞所占百分比从对照组的8.5%增加到32.6%;(2)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化几乎不受LPA的影响,第7天时各LPA处理组星形胶质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3)RT-PCR结果显示,大鼠胚胎NSCs的LPA1和LPA3受体表达明显,而LPA3受体表达很弱。以上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LPA可能作为细胞外信号,通过LPA1和LPA3受体促进大鼠胚胎NSCs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和生成,但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化过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Zheng ZQ  Fang XJ  Qiao JT 《生理学报》2004,56(2):163-171
应用DNA电泳分析、HO33342和TUNEL染色法、以及部分地使用透射电镜技术,检测了不同浓度的溶血磷脂酸(1ysophosphatidic acid,LPA)对离体培养的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存活情况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的LPA(0.1~30μmol/L)对去血清培养所致的皮层神经元凋亡有浓度依赖性的保护作用,而较高浓度的LPA(>50 μmol/L)不仅不表现这种保护作用,而且可引致培养在含血清的完全培养基中的皮层神经元出现凋亡.以上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LPA对凋亡的皮层神经元起着保护因子或抗凋亡因子的作用,而较高浓度的LPA则起着促凋亡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体外缺氧无血清条件下模拟心肌缺血微环境,研究溶血磷脂酸(LP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的抗凋亡作用.应用Hoechst33342染色和膜联蛋白V/PI双染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并利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ERK1/2和Akt的磷酸化水平变化.结果表明缺氧无血清条件引起明显的细胞凋亡,LPA处理6 h和1 6 h 组细胞凋亡率较缺氧无血清组显著降低(P<0.05),而1 h组细胞凋亡率与缺氧无血清组无显著性差异.LPA处理组(1 h,6h,1 6 h组)ERK1/2磷酸化水平较缺氧无血清组降低,Akt磷酸化水平较缺氧无血清组增高.在缺氧无血清环境中,LPA有利于增强BMMSCs的抗凋亡能力,提高BMMSCs存活率,为临床提高BMMSCs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对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尤其是神经营养素(neurotrophins, NTs)及其功能性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TrkA、TrkB、TrkC的研究进展迅速.这些因子能够促进神经元的存活、生长、分化以及损伤后的修复.应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等方法研究这些因子及其受体在内耳发育中的调控作用, 可以在细胞、分子水平上提供有关内耳发育机制的新认识.外源性神经营养素可能在临床治疗失聪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1ysophosphatidic acid,LP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ACS中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100例ACS患者,根据病情将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0例,并入选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用无机磷定量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浆LPA、MMP-9水平。结果:AMI组血浆LPA、MMP-9水平显著高于UAP组(LPA:3.29±0.42vs2.67±0.37;MMP-9:481.7±86.5vs237.85±65.34,P<0.01)并且两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PA:1.82±0.31;MMP-9:87.42±23.85P<0.01);LPA与MMP-9水平呈正相关(r=0.224,P<0.05)。结论:LPA与MMP-9可能是提示不稳定斑块的形成、破裂,进而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信号。  相似文献   

19.
小G蛋白RhoA是细胞内信号转导的重要成分,参与对细胞的多种功能活动的调控。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acid,LPA)与多种细胞的G蛋白偶连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除刺激细胞增殖外,还通过活化RhoA,诱导细胞骨架改变。cAMP是经典的第二信使,其下游激酶PKA可抑制RhoA活性,因此,cAMP在许多细胞活动中对RhoA有拮抗作用。本实验采用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以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分别和不同RhoA结构(野生型RhoA、RhoA63L和RhoA188A)的cDNA共同转染细胞,在显微镜下(200倍视野)观察记录未转染细胞和转染细胞在LPA和cAMP作用下的形态变化,研究RhoA和cAMP/PKA介导的信号转导在调控癌细胞形态改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是一类重要的细胞膜表面跨膜蛋白受体超家族,具有7个跨膜螺旋结构。GPCRs的细胞内信号由G蛋白介导,可将激素、神经递质、药物、趋化因子等多种物理和化学的细胞外刺激穿过细胞膜转导到细胞内不同的效应分子,激活相应的信号级联系统进而影响恶性肿瘤的生长迁移过程。虽然目前药物市场上有很多治疗癌症的小分子药物属于G蛋白受体相关药物,但所作用的靶点集中于少数特定G蛋白偶联受体。因此,新的具有成药性的G蛋白偶联受体的开发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市场潜力。本文主要以在癌症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溶血磷脂酸(LPA),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内皮素A受体(ETAR)等不同G蛋白偶联受体为分类依据,综述其与相关的信号通路在癌症进程中的作用,并对相应的小分子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