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615小鼠白血病对各类抗肿瘤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尤其对抗代谢类及烷化剂类药物更为敏感。对L1210自血病没有明显作用的马利兰,也有一定的疗效。因此,L615白血病模型为探索新的抗癌药物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实验工具。 用L615筛选抗癌药物,除生存时间可作治疗指标外,脾脏大小、末梢血液中白细胞分类及白细胞总数也能作为疗效作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Ahnstrm等在1973年首先用羟磷灰石(以下简称HA)层析法检测DNA单链断裂。该法较经典的硷性蔗糖梯度离心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我们根据本室条件,按照Kanter等的方法稍加改进,用国产HA建立了HA离心分离检测DNA单链断裂及其重接的技术,并用该法观察了小鼠白血病L_(7712)细胞DNA单链断裂及其重接。材料与方法(一)细胞取郑升等建立的小鼠腹水型淋巴性白血病细胞(L_(7712)),由615纯种小鼠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应用了染色体显带技术已能识别小鼠肿瘤细胞染色体的形态结构特征。Dofuku等首先报告AKR小鼠自发的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具有15三体性核型。Chang等和Wiener等分别在放射,放射白血病病毒(radiation leukemia virus)以及化学致癌物等因素诱发的小鼠淋巴性白血病细胞都发现有15三体性。15三体性是否为小鼠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特异性染色体改变,尚需更多的资料证实。L_(7212)小鼠白血病是将615系小鼠的一个自发的淋巴瘤移植于同系小鼠而建成的一株可移植性肿瘤,由615小鼠已获得多株移植性肿瘤。研究这些瘤株的核型不仅有助于瘤株的鉴别,并对探讨肿瘤与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也有一定意义。为此,我们检查了小鼠L_(7212)白血病的核型。发现L_(7212)小鼠白血病细胞具有41条染色体,比正常小鼠多一条染色体。经G、C显带分析,属8三体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L7811白血病细胞质膜经不连续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其蛋白组分,发现有Mr约100kD、pI约4.0组分的缺失和Mr约63kD、PI约4.5的组分出现。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纯系615小鼠移植性腹水型自血病细胞(即L7811白血病细胞,属T淋巴细胞白血病),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研究所引进。对照组为同系615小鼠(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动物所引进)的胸腺T细胞。  相似文献   

5.
本文比较了对射线敏感的鼠血淋巴细胞与不敏感的鼠白血病L_(7712)细胞DNA辐射损伤及其重接修复的能力,观察到两种类型细胞DNA受射线辐射损伤断链的程度无明显差别;然在DNA断链重接修复的能力上,则不敏感的L_(7712)细胞比敏感的淋巴细胞强,这可能是两者差别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6.
利用血细胞进行连续传代培养,建立细胞株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某些白血病,特别是病毒诱发的白血病,利用组织培养方法有可能建成悬浮式生长的细胞株。然而,这种细胞往往是不成熟的细胞。615小鼠白血病模型(L615)是我国建立的一株网织细胞型白血病实验模型(用津638病毒诱发产生的)。我们用这个材料体外培养14个月,细胞传代120代,建成了一个静置悬浮培养的白血病网织型细胞株。它除了包含有白血病615小鼠原Bj标记染色体之外翻,在第1对染色体中的一条丢失了一段,第6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形成一个亚中着丝点染色体。我们将这株培养细胞定名为L615细胞株。  相似文献   

7.
《遗传》1975,2(2):153-156
L615白血病细胞经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及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L615白血病细胞是一种分化程度较差、增殖较旺盛的网织细胞。因此,木白血病株属于网织细胞型白血病。在电子显微镜下,L615白血病细胞内可见病毒样颗粒出现,此种病毒样颗粒符合致瘤性RNA病毒分类巾“池内A颗粒,,(Intracisternal A Particles)的特点。实验证明此种病毒样颗位并无生物学活性。它们在L615白血病细胞内大量出现的原因以及与“津63 S" C病毒颗粒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8.
L615白血病细胞经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及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L615白血病细胞是一种分化程度较差、增殖较旺盛的网织细胞。因此,本白血病株属于网织细胞型白血病。 在电子显微镜下,L615白血病细胞内可见病毒样颗粒出现,此种病毒样颗粒符合致瘤性RNA病毒分类中“池内A颗粒”(Intracisternal A Particles)的特点。实验证明此种病毒样颗粒并无生物学活性。它们在L615白血病细胞内大量出现的原因以及与“津638”C病毒颗粒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9.
应用染色体分带方法,发现L615小鼠白血病细胞存在着标记染色体——Bj染色体。Bj染色体的特征为:在第19对染色体中,一条染色体长臂末端有一独特的异染色质区域。Bj染色体的出现频率:接种白血病细胞后第五天约为44%,而第三天仅为8%。它表明L615小鼠在白血病癌变过程中确实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这个发现对于肿瘤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和筛选抗癌药物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孟紫强 《遗传》1988,10(1):17-19
可移植性L615小鼠白血病模型是通过将津638病毒注人纯系615小鼠皮下后引起脾细胞恶变,再经同系移植而建立的,为了探索肿瘤细胞基因表达的特点,了解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发生机制,本文应用RNA-DNA杂交反应和竞争杂交技术,对615小鼠正常脾细胞和L615白血病细胞在体外迅速转录的核RNA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1.
615系小鼠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研究所培育的纯系小鼠,目前已在国内广泛应用,特別对接种白血病L_(615)是最适宜而敏感的动物。此外,在免疫、食管癌研究等方面,此品系也是很好的实验动物模型。我们对其正常小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食管、前胃、胸腺和脾脏的形态结构和组织化学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2.
L615小鼠白血病实验模型,是用我们分离的津638病毒诱发的615小鼠白血病脾细胞悬液,在同系成年小鼠进行细胞移植而建立。目前已保种8年,传代462代。通过一般生物学观察证明:本白血病株具有接种简便、多种途经接种均可致病并不受接种鼠龄的影响、成功率100%、无自发缓介、发病时间一致、存活时间短而规则(6.5±0.04天)等特点,为我国白血病及肿瘤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工具。 本实验中,成年615小鼠一次口服大量L615白血病脾细胞悬液也可引起白血病,并在短期内(10—12天)致死。致病原因可能是活的白血细胞直接侵入。在部分口服白血病脾细胞悬液后未发病的动物中,个别动物获得了对L615白血病细胞再接种的免疫力,因而提供了口服白血病活细胞获得免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赵乃坤  杜维霞  刘秀敏 《遗传》1984,6(2):27-28
动物白血病模型是实验白血病研究中不可 缺少的重要工具。近20年来,国内先后建立 了10余株小鼠淋巴细胞或网状细胞白血病模 型〔1,有些已作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有不同 程度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2,37 L,:是辐射诱发的雄性LACA品系小鼠粒 细胞白血病用脾细胞悬液给同系成年小鼠尾静 脉接种建立起来的可移植性粒细胞白血病模 型。有关L,,的一般生物学特征已作过初步报 道[410现将其染色体分析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4.
带有L6565小鼠白血病病毒的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L6565小鼠的胸腺、脾脏、肝脏和肾脏组织,以及外周血的无细胞提取液,分别感染NIH3T3细胞,经逆转录酶活性测定,挑选出两株感染了L6565白血病病毒的细胞,并证实L6565白血病病毒感染小鼠后主要分布于血液和淋巴系统。电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内含有A型和C型病毒颗粒,细胞的倍增时间分别为18和16小时。细胞的XC合胞试验为阳性,在光镜下未观察到细胞的形态发生转化。收集细胞内和释放到细胞培养液中的病毒并注入新生小鼠皮下,两个月左右做血象和组织病理检查,存活小鼠全部发生了淋巴细胞型白血病。  相似文献   

15.
动物白血病模型包括自发性白血病、由物理、化学及生物致癌因子诱发的白血病以及在纯系动物中传代的细胞移植性白血病.它们在研究人类白血病和其它恶性肿瘤的病因学、发病学、实验治疗和新抗癌药物的筛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早在1908年,有学者用鸡白血病组织的  相似文献   

16.
L615白血细胞于局部接种后迅速增殖,同时侵入局部血管进入血行,向全身播散。其播散的速度非常迅速,局部接种后3小时已有白血细胞停留于脾脏。各脏器白血细胞浸润的形式也都具有以血管为中心的特点。 615系小鼠在接种L615白血细胞后,最初胸腺皮质淋巴细胞增生活跃,随后萎缩变薄,晚期当白血细胞大量侵入胸腺时,整个皮质淋巴细胞出现广泛破坏现象。 L615白血病小鼠的死亡原因主要是肺血管内广泛出现的由白血细胞、核碎片及纤维素组成的瘤栓形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的核酸酶为DNaseⅡ、微球菌核酸酶与限制性内切核酸酶BstNI、EcoRⅡ、HpaⅡ和MspⅠ,将它们作用于正常小鼠615和可移植性白血病小鼠L7712脾脏白细胞染包质及其DNA,根据酶切电泳谱及水解动力学分析表明:1.白血病小鼠染色质相对正常小鼠染色质易被DNaseⅡ微球菌核酸酶水解;2.白血病小鼠染色质比正常小鼠者易被MspⅠ水解,但其DNA的MspⅠ酶切电泳谱无明显差别;3.白血病小鼠染色质及其DNA较正常小鼠染色质及其DNA易被EcoRⅡ水解。这些观察说明,白血病小鼠脾脏白细胞染色质有较活跃的构象状态;其染色质DNA的CCATGC区段内有较低的甲基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采用脂质体技术包裹中华眼镜蛇膜毒素(CT)并与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结合制备成pH敏感型免疫脂质体.它在pH8.0~7.0间十分稳定,但在接近细胞浆微酸性环境(pH<6.0)时很容易破裂而释出包裹之内容物.用这一免疫脂质体处理人白血病T淋巴细胞系CEM细胞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脂质体对靶细胞的作用,显示这一免疫脂质体可特异性杀灭靶细胞而对抗原阴性细胞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微核试验现已广泛用于检测化学物质的遗传毒性和潜在致癌性。该试验筛选致突变原具有简单、快速和经济的优点,但由于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故近年来毒理学家又致力于敏感动物和靶器官的寻找。本文试图从目前国内常用的小鼠品系中寻找对微核试验敏感的动物,以提高微核试验对致突变原的检出率。材料和方法动物:由华西医科大学提供远交系小鼠NIH、近交系小鼠615和BALB/C以及非纯系昆明种小鼠各12只,体重20~25克,鼠龄2~3月,雌雄各半。药物:医用环磷酰胺(上海第十二制药厂生产)为实验组诱发剂,临用前用生理盐水配成10mg/1ml。方法:实验基本按…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正常的615小鼠和白血病615小鼠(L615)肝细胞的RNA聚合酶B,发现两种肝细胞的RNA聚合酶B都可能存在着结合状态和游离状态的形式。在电泳图中L615 RNA聚合酶B有两条电泳区带是615 RNA聚合酶B所没有的。两种B酶的最适铵离子浓度都是90mM;最适锰离子浓度为2mM;镁离子的激活作用在10mM以下时,酶活性随镁离子浓度增高而增强。两种RNA聚合酶B对α-鹅膏蕈碱的抑制作用都非常敏感,而L615 B酶更敏感一些。两种RNA聚合酶B都适于利用变性的单链DNA作转录模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