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成份系统分离和薄层析,对国产鱼腥草挥发油成份进行了研究,鉴定了4个单萜烯——α-蒎烯(α-pinene)、莰烯(camphene)、月桂烯(myrcene)和 d-柠檬烯(d-liraonene);2个含氧单萜化合物——芳樟醇(linalool)和乙酸龙脑酯(bornylacetate);1个倍半萜——丁香烯(caryophyllene);3个醛酮化合物——甲基正壬基酮(2-undecanone)、癸酰乙醛(decanoyl acetaldehyde)和月桂醛(dodecanaldehyde)等10个成份。其中莰烯、乙酸龙脑酯和丁香烯系首次在鱼腥草中发现。研究证明,我国广东产鱼腥草全草挥发油的成份与国外报道的日本产鱼腥草地上部分挥发油有较大的差别。癸酰乙醛、芳樟醇、α-蒎烯和甲基正壬基酮为挥发油中的抗菌有效成份。  相似文献   

2.
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和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光果莸和粘叶莸挥发油的烯烃部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十二个单萜烃为:α-(艹守)烯、α-蒎烯、莰烯、桧烯、β-蒎烯、香叶烯、α-松油烯、对繖花烃、柠檬烯、β-罗勒烯-y、β-水芹烯和萜品油烯;九个倍半萜烃为:α-荜橙茄烯、α-(王古)王巴烯、α-雪松烯、β-石竹烯、v-杜松烯、l-香木兰烯、α-葎草烯、β-红没药烯和δ-杜松烯。并测得了各化合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地的千只眼精油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易门、通海和建水产的千只眼(Murraya tetramera Huang)枝叶分别经水蒸汽蒸馏得到精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方法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共鉴定了27个化学成分。从易门产的千只眼精油中分离鉴定了21个化合物,为精油含量的99.69%;从通海产的千只眼精油中分离鉴定了18个化合物,为精油含量的99.44%;从建水产的千只眼精油中鉴定了20个化合物,为精油含量的99.72%。这些成分除石竹烯为倍半萜外,其余化合物都属于单萜或其含氧衍生物。三个产地的千只眼精油中都含主成分柠檬烯和紫苏醛。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分离了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叶精油主要成分26个,鉴定了19个化合物,并测定了含量。其中主要成分有α-蒎烯、β-蒎烯、α-龙脑烯醛、反式-松香芹醇、桃金娘烯醛、马鞭草烯酮和石竹烯氧化物等。  相似文献   

5.
抗癌植物冬凌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冬凌草含有单萜、倍半萜、二萜、三萜等一系列萜类成分。其茎叶的精油经分馏、氧化铝柱层析加以分离,通过薄层层析、气相色谱分析,物理常数和红外光谱测定,鉴定了九种成分:α-蒎烯(1%),β-蒎烯(0.16%),柠檬烯(0.16%),1,8-桉叶素(0.33%),对-聚伞花素(0.16%),壬醛(1.33%),癸醛(1%),β-榄香烯(20.23%)和棕橺酸(6.6%)。其叶的乙醚提取物经氧化铝或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八种结晶成分(Ⅰ—Ⅷ),经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分析,衍生物制备和物理化学常数测定,其中三种成分,即冬凌草甲素(Ⅰ),冬凌草乙素(Ⅱ)和结晶(Ⅵ)分别鉴定为oridonin。ponicidin和α-香树脂醇。根据药理及初步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冬凌草甲素和乙素均为该植物的抗癌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6.
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保留指数定性、标准样品叠加和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园柏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共鉴定出单萜烃16个、倍半萜烃18个,并测得了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其主要成分是:香桧烯、α-蒎烯、萜品醇-4、柠檬烯、γ-萜品烯和对一花烃。  相似文献   

7.
火麻仁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传统中药火麻仁中的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鉴定其化学成分.共检出90个色谱峰,鉴定其中6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9 25%.鉴定的成分包括44种烃类化合物、7种芳香族化合物和11种脂肪族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烃类化合物中以萜类为主,占挥发油总量的32.01%,相对含量较高的单萜及其衍生物包括β-芳樟醇(1.66%)、β-顺式-罗勒烯(1.30%)、樟脑(0.93%)、冰片和薄荷醇(0.44%);相对含量较高的倍半萜及其衍生物包括大牦牛儿烯 D(8.20%)、α-芹子烯(5.23%)、β-丁香烯(3.65%)、氧化石竹烯(2.22%)、δ-愈创木烯(1.55%)和α-丁香烯(1.19%).  相似文献   

8.
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标准样品叠加法和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析了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 Franch. )针叶精油的化学成分。从气相色谱分离出的225个色谱峰中,初步鉴定出43个组分,占精油总量的94.15%,主要成分为α-蒎烯(13.25%)、柠檬烯(10.82%)、石竹烯(10.75%)、莰烯(10.40%)、乙酸龙脑酯(6.9%)、γ-杜松烯(6.28%)、α-蛇麻烯(3.97%)、檀烯(3.52%)、芳萜醇(3.02%)、α-依兰油烯(2.76%)、β-甜没药醇(2.56%)及α-橙花叔醇(2.54%)等。  相似文献   

9.
珠兰花挥发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改进的循环吹气吸附法捕集珠兰鲜花的顶空挥发物,溶剂冼脱后用 GC/Ms 分析,在两种毛细管色谱拄上(OV-101,PEG-20M)利用质谱和程序升温保留指数鉴定化合物。共鉴定了32种成分,包括11种单萜烯,11种倍半萜烯,7种含氧化合物。主要成分有顺-茉莉酮酸甲酯、顺-β-罗勒烯和β-蒎烯。  相似文献   

10.
夜合花叶的精油成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夜合花[Magnolia coco(Lour.)DC.]叶的精油成份进行了分析。从分离出的139个色谱峰中鉴定出25个化合物,其含量占总组成的66.358%,主要成份是β-松油烯(37.570%),松油醇4(6.504%),α-蒎烯(3.499%),去氢白菖蒲烯(2.758%),芳樟醇(2.440%),1-(1,5-二甲基-4-己烯)苯(2.436%)等。  相似文献   

11.
木里柠檬叶精油化学成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数据联用技术、标准品叠加法和毛细管保留指数定性法分析了木里柠檬(Citrus Liilion(L.)Burm.f.)的叶精油化学成分。从水蒸汽蒸馏叶精油被分离的110多个色谱峰中鉴定了41种化合物,并测定了其相对含量。其主要成分是香叶醛(21.3058%)、橙花醛(13.9580)、d-柠檬烯(9.8359)、β-水芹烯(9.3297)、橙花醇(4.4657)、乙酸橙花酯(2.8162)、香茅醛(2.6338)、乙酸芳樟酯(2.2179)、α-水芹烯(2.0390)、香芹酮(2.0213)、6-甲基-5-庚烯-2-酮(1.7250)和乙酸香叶酯(1.6586)。被鉴定的成份占总成份的96.6652%  相似文献   

12.
城固生姜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陕西城固县生姜精油进行分析,共分离出19个化学成分鉴定了14个化合物,为精油总含量的96.2%。其中2—蒈醇,3—蒈醇,β—雪松烯未见报道。精油的主要成分2—蒈醇(29.2%)、莰烯(21.6%)。  相似文献   

13.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数据联用枝术、标准品叠加法和毛细管保留指数定性法分析了木里柠檬(Citrus Limun(L.)Burm.f.)的果皮精油化学成分。从蒸馏精油被分离出的78个色谱峰中鉴定了39种化合物,并测定了其相对含量。其主要成分是d-柠檬烯(69.4406%);;γ-萜品烯(8.3169);β-水芹烯(6.5947);芳樟醇(3.2172);香叶醛(1.7618);橙花醛(1.3422);α-蒎烯(1.3488);香叶烯(1.2371)和α-水芹烯(1.5753)。被鉴定的成分占总成分的99.1646%。比较了压榨法、蒸馏法和蒸馏-萃取法所得精油的化学成分,并与市售冷磨柠檬油和尤力克蒸馏油的主要成分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采用蒸馏和柱层析法对依兰精油进行分馏,并用光谱法分离和鉴定出17种纯化合物。尽可能用色谱—质谱、红外光谱、~1H核磁共振和~(13)C核磁共振法分析挥发性、含氧的和烃类馏分,并鉴定出52种化合物。初步鉴定出α—柏木烯、α—紫穗槐烯、γ—红没药烯、α—杜松醇、γ—杜松醇和δ—杜松醇。首次鉴定出依兰油中含有γ—穆罗烯和(E,E)-乙酸金合欢酯。讨论了经鉴定的新的倍半萜烯烃类的生物起源关系。  相似文献   

15.
姜樟鲜叶经水蒸汽蒸馏得到一种淡黄色的精油,得率为0.5-0.8%。我们应用气相色谱、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以及测定衍生物熔点等方法,对该精油进行成份分析、鉴定。共鉴定出α-,β-柠檬醛,香叶醇,柠檬烯,1,8-桉叶油素,芳樟醇,氧化芳樟醇,樟脑,龙脑,石竹烯等47个已知化合物,其中α-,β-柠檬醛含量高达64.11%。它们是香料工业和医药工业上的重要原料。  相似文献   

16.
多花含笑叶的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结合标准谱库,对昆明产多花含笑叶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鉴定了42个化合物,其中单萜16个,倍半萜21个,分别占精油总含量的21=21%和49.08%,主要成分为γ-木罗烯(12.04%),十六碳三烯酸甲酸(7.45%),兰桉醇(7.38%),1,8-桉叶素(5.76%),α-愈创木烯(5.64%),香桧烯(4.26%),十六碳二烯酸甲酯(4.26%),β-槛香烯(3.76%),β-蒎烯(3.20%)等。  相似文献   

17.
柠檬草(Cymbopogon citratus)和肿柄菊(Tithonia diversifolia)为引种到我国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柠檬草和肿柄菊叶精油,得率分别为1.02%和1.05%(w/w)。通过GC和GC-MS分析精油的组成。从柠檬草叶精油中鉴定出20个化合物,单萜和倍半萜占81.25%,精油中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有:柠檬醛(49.76%)、月桂烯(8.54%)、橙花醇(5.92%)。从肿柄菊叶精油中鉴定出20个化合物,单萜和倍半萜占95.85%,精油中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有:α-松油醇(20.31%)、1,8-桉树脑(14.67%)、1,7,7-三甲基二环[2.2.1]庚-2-醇(14.32%)、2,6,6-三甲基二环[3.3.1]庚-2-烯(13.51%)和1,1,4,7-四甲基十氢-1H-环丙并[e]薁-4-醇(7.39%)。两种精油对松材线虫、南方根结线虫、全齿复合线虫和秀丽隐杆线虫均表现较强的抑制活性。两种精油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抑制活性均最强,用柠檬草精油处理南方根结线虫24 h和48 h,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068μg/m L和0.747μg/m L;用肿柄菊精油处理南方根结线虫24 h和48 h,IC50值分别为1.118μg/m L和1.039μg/m L。研究结果为揭示柠檬草和肿柄菊精油中的抗线虫成分,以及这两种植物精油作为抗线虫剂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侧柏叶精油,通过GC和GC-MS分析精油的组成。从侧柏叶精油中鉴定出29种成分,主要为单萜和倍半萜,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有:8-丙氧基-柏木烷(15.41%)、松油烯-4-醇(12.98%)、α-蒎烯(9.85%)、桧烯(9.92%)和3-蒈烯(6.77%)。侧柏叶精油具有广谱的抗细菌活性,对供试细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在0.1 mg/mL和1.0 mg/mL之间,最低抑菌浓度(MIC)在0.063 mg/mL和0.90 mg/mL之间,半抑制浓度(IC50)在0.044 mg/mL和0.763 mg/mL之间。侧柏叶精油能有效抑制菲啰嗪与Fe2+的螯合(IC50值为0.409mg/mL)和β-胡萝卜素-亚油酸的氧化(IC50值为0.526 mg/mL)。  相似文献   

19.
利用GC-MS技术分析油橄榄叶挥发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油橄榄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结果从油橄榄叶挥发油中分离出62各色谱峰,鉴定出56个化合物,占挥发性组分总量的95.6%。其中主要成分为α-芹子烯(13.13%)、β-芹子烯(10.15%)、β-石竹烯(14.29%)、橙花叔醇(6.72%)、α-石竹烯(6.60%)、3-己烯-1-醇(5.03%)、苯乙醛(5.61%)等。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樗叶花椒树皮精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离并分析鉴定其成分及相对含量,并研究了精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樗叶花椒树皮精油中共鉴定出54个化合物,樗叶花椒树皮中精油的主要成分为(-)-松油烯醇(17.64%)、桉叶醇(13.82%)、香桧烯(11.73%)、γ-萜品烯(10.88%)、α-蒈烯(8.00%)、芳樟醇(6.93%)、萜品油烯(5.86%)、α-萜品醇(4.44%)、(-)-α-水芹烯(2.25%)等;400 ppm的樗叶花椒树皮中精油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有机自由基(DPPH·)以及体外模拟胃液中亚硝酸根离子(NO-2)的清除率分别达到17.4%、49.1%、48.7%和5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