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化学改变的免疫球蛋白制品具有特色,其中包括磺化蛋白。它们的优点在于显著降低IgG分子对静脉注射后的抗补体能力,恢复全部生物学重要的Fc-介导的分子机能,包括微生物的吞噬作用和调理作用,调整Ig的合成。 本文研究磺化精制Ig以降低抗补体活性的一系列方法试验,以期获得新的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制品。 材料和方法:以T.Yamanaka等制取磺化Ig的方法为基础。使用的试剂有亚硫酸钠,硫酸铜,连四硫酸钠。试验原有制品最适宜的精制条件,其中包括精制时间和温度,原有Ig浓度,缓冲液的性质和用量以及所用试剂的配制方法。在此情况下,不仅统计抗补体活性降低的程度,而且统计成品按照物  相似文献   

2.
采用CH50试验法测定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抗补体活性(ACA),在中性pH条件下,比较了不同的Na^ 含量及不同种类的糖对ACA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含量由0.2%上升至1.0%时,ACA呈逐渐下降趋势;用5%葡萄糖作稳定剂时ACA最低。IVIG在37℃条件下放置一月后,ACA有明显下降趋势。在半成品配制过程中,pH及各种成份的加入顺序对ACA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抗补体活性多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补体系统在宿主免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某些中药中纯化的多糖具有明显的抗补体作用。这些多糖大多数含有阿拉伯糖、半乳糖和半乳糖醛酸,分子量范围6.000到500.000。它们的结构很复杂,多为具聚鼠李半乳糖醛酸结构中心的酸性杂多糖和果胶类多糖。这些多糖的抗补体活性可能和整个大分子的结构有关。一旦发生降解活性就大为下降甚至消失。它们都可以经典的方式激活补体系统。大部分也可以改变的方式激活补体系统。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IVIG抗补体活性测定出现负值与绵羊红细胞质量的关系。采用CH50试验测定IVIG ACA时,在被检样品和其他试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了被污染的和未污染的绵羊红细胞对IVIG抗补体活性测定的影响。结果显示,使用被污染的绵羊红细胞(作为试验材料时所得的)检测10份样品ACA(%)均为负值;使用未污染的绵羊红细胞未出现负值。提示被污染的绵羊红细胞干扰了抗补体活性测定,从而引起CH50试验结果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5.
天然抗补体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体系统的非正常激活可引起人体的多种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老年性痴呆等,但目前还没有较好的抗补体制剂。化学合成的抗补体制剂成本高、选择性差、并能产生多种副作用,天然产物来源的抗补体活性成分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迄今为止,已经从动植物及微生物中分离出多种具有抗补体活性的物质,包括多糖、黄酮、甾体、皂苷、萜类、生物碱等。本文对近年来天然产物中具有抗补体活性的成分进行了综述,由于微生物易于培养及基因工程改良,而且产品质量容易控制,来自微生物的抗补体活性物质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以山西上党地区著名道地药材潞党参为材料,分析其多糖成分的抗补体活性。首先,通过细胞溶血实验,分析潞党参多糖(Lu Codonopsis pilosula polysaccharides,LCPP)对补体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LCPP具有一定抗补体活性,CH_(50)值为2.061±0.127 mg/mL,AP_(50)值为6.725±0.895 mg/mL,并表现为明显的量效关系。随后,利用人HepG2细胞,通过实时定量PCR实验,分析LCPP对补体系统重要成分C3表达的影响,发现LCPP能够显著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的人HepG2细胞中C3的表达。以上结果提示,潞党参是一种潜在的补体抑制剂,在治疗补体过度激活所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介了近年来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的不同制备方法,并对其制品进行了质量比较,其中以加白蛋白作保护剂、低pH处理以及柱层析法制备的制品较为理想,它保留了完整的IgG分子,生物半衰期长和抗体浓缩倍数大。  相似文献   

8.
作者参照瑞典KabiVitrub药厂的“Gammonativ”的制备方法,以低温乙醇法的FⅡ沉淀为原料,经DEAE-SephadexA-50吸附,加入人血白蛋白作为稳定剂制备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该制剂的γ-球蛋白纯度>94%,IgG单体二聚体含量>97%,IgG各亚类均存在且构成比与正常人血浆相似。抗补体活性(ACA)和前激肽释放酶激活剂活性(PKA)符合规程要求,安全性和稳定性好。该制剂为冻干剂型,便于运输和保存。  相似文献   

9.
补体系统是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分之一,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019冠状病毒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与补体系统异常密切相关。目前临床常用的补体抑制剂多为化学合成药物,其选择性较差,长期使用容易导致机体免疫能力降低。天然产物来源的抗补体活性成分毒性小、易于被机体消化吸收,其中微生物来源的抗补体活性物质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潜力,可利用基因组挖掘快速发现和鉴定,并利用代谢工程改造和发酵优化大量生产,但目前相关研究仍处于前期研究开发阶段。本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较常见补体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同时对微生物来源抗补体活性物质的研发进展进行了讨论,以期为补体抑制剂的临床研究和天然来源新型抗补体活性物质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人们愈来愈认识到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和非败血症休克导致死亡和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释放出的脂多糖(LPS、内毒素)或者由革兰氏阴性菌侵入它们存在的胃肠道。这种病用普通抗菌素治疗,死亡率大约是30—50%。一部份原因是LPS遗留的毒素,甚至还有已死的细菌产生的毒素。在动物和人中,给予特异的抗内毒素抗体治疗,可有效地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正> 用高纯度的人血纤维蛋白溶酶处理人免疫血清球蛋白制剂,以脱除其抗补体活性。从免疫血清球蛋白制剂中去除抗补体活性的程度和所获得的分子分裂量取决于加入的血纤维蛋白溶酶量及其作用的时间。血纤维蛋白溶酶反应作用则通过加入皂土吸附、去除使之仃止。获得了两种类型的可用于静脉输注的、血纤维蛋白溶酶处理的免疫血清球蛋白。一种为较多裂解产物(35-45%)较低抗补体活性,另一种为较少裂解产物(15-20%)、含较高抗补体活性。前者的抗体稍被减少而后者基本上为未改变的、未经处理的原血清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12.
肖静 《蛇志》2009,21(4):279-281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3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同时进行综合性一般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病程持续时间、麟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等多项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肝素的抗补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9年Ecker和Gross发现了肝素的抗补体作用。当时认为,抗补体作用可能系肝素作用于补体的第三或第四成分(C_3,C_4),使其灭活。随后的报告肯定了这一发现。目前认为,肝素可作用于补体系统的经典途径、替代途径和调控机制,以发挥抗补体作用。一、阻抑经典途径的激活补体系统经典途径的激活是由于C_1活化而启动的。C_1活化通过两种方式进行:(1)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后,暴露了抗体上的补体结合点(即C_(1q)受体),血清中呈活性状态的  相似文献   

14.
经石油醚脱脂、除胶后,采用热水提取、分步醇沉工艺获得杜仲叶水溶性多糖PsEUL1、PsEUL2、PsEUL3,分别经S-8大孔树脂脱色,Sevag法脱蛋白及透析,其中PsEUL1经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分离得多糖组分PsEUL11、PsEUL12、PsEUL13,抗补体活性实验表明,其中有多个组分有不同程度的抗补体活性,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活性多糖PsEUL13经硫酸-咔唑反应及气相色谱法测定,单糖组成为:L-鼠李糖、D-岩藻糖、D-阿拉伯糖、D-木糖、D-葡糖糖、D-半乳糖、糖醛酸,含量比为11.8∶1.6∶37.7∶4.2∶10.7∶12.8∶21.2。  相似文献   

15.
16.
人类精浆含有补体抑制因子,有较强的抗补体活性。其中的补体溶解抑制因子SP-40/40已得到重组制品,小鼠体内的硫化糖蛋白和公羊体内的群集素与SP-40/40是不同种系的同源体,具有相似的特性和功能,因而三统一命名为群集素。本对这种具有抑制补体活性的群集素的近年研究进展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7.
优化激活补体试验的条件,完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Fc段生物学活性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补体活化经典途径的原理,分别探讨致敏红细胞密度和贮存时间对人免疫球蛋白Fc段生物学活性检测结果的影响;比较手工法和微孔板分光光度法检测Fc段生物学活性的检测结果。结果在致敏红细胞A541 nm=1.3和致敏红细胞贮存5 d时,检测结果较稳定。微孔板分光光度法检测优于手工法。结论完善了人免疫球蛋白Fc段生物学活性的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准确、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8.
大熊猫总补体活性测定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秩勋  李素华 《动物学报》1991,37(1):107-108
测定大熊猫血清及某些体液中总补体活性(CH_(50)),对于研究大熊猫疾病的发生机理以及反映熊猫体内补体代谢的动态变化与疾病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大熊猫补体活性测定的研究国内外文献尚未见报道,根据免疫生物学的原理,经过探索建立了一种适于大熊猫 CH_(50)测定方法。 一、标本来源:8例大熊猫均系成都动物园喂养,其中健康体检6例,雌雄各3例,体重55—65 kg,年龄3—8岁,病危抢救大熊猫2例(风湿病,肠梗阻各1例)。  相似文献   

19.
溶菌酶是生物体内一种非特异性免疫物质,存在于细胞溶菌体内。人血清溶菌酶为粒细胞溶菌体崩解时所释放,当患单核性粒细胞白血病、结核、肾病和炎症时酶活性增高。据近年报道,矽肺患者和感染石英粉尘的动物,由于肺内吞噬细胞吞食石英后溶菌体膜破坏,释放的溶菌酶亦能入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HPLC法测定低pH静脉注射用血丙种球蛋白中麦芽糖含量,所用色谱柱为氨基柱。首先用磺基水杨酸沉淀蛋白并离心分离,上清液上样分析。通过外标法建立三级校正曲线来测定样品中麦芽糖含量,该法准确快速较化学方法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