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新型阳离子聚合物PEI(10kD)-PBLG进行研究,重点考察其基因转染效率与细胞毒性,探讨其作为基因载体的可能性。通过粒径分析及扫描电镜(SEM)观察PEI(10kD)-PBLG与质粒pEGFP自组装形成的颗粒形态及粒径,预测其进入细胞的可能性。使用MTT比色法分析PEI(10kD)-PBLG、PEI(25kD)-PBLG、PEI(10kD)和PEI(25kD)的细胞毒性差异。选用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质粒pEGFP作为报告基因模型,将其与PEI(10kD)-PBLG自组装后,分别转染真核细胞株Hela、COS-7、Vero-E6和ECV304,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转染效率,并比较了血清、缓冲液、细胞谱等多种因素对基因转染效率的影响。PEI(10kD)-PBLG可包裹质粒形成粒径100~120nm的纳米复合物,适合介导质粒进入细胞。该纳米粒复合物对转染缓冲液的敏感度较低,并能够在10%血清存在的条件下,转染全部实验用细胞株,尤其对Hela的转染效率最高,其次是COS-7、Vero-E6和ECV304;其中PEI-PBLG(10kD)/pEGFP复合物转染Hela细胞的比率为45.02%,高于PEI(10kD)/pEGFP的29.16%;PEI(10kD)-PBLG的细胞毒性作用显著低于PEI(25kD)、PEI(10kD)和PEI(25kD)-PBLG。新型阳离子多聚物PEI(10kD)-PBLG在提高PEI介导的基因转染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其细胞毒性,提高了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基因转移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2.
将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与阳离子聚合物聚乙亚胺(PEI)结合,用肝癌细胞株CM7221实验,研究其转染效率及可能引起的细胞毒性;进一步用此PEI/DNA复合物转染小鼠皮肤组织,通过报告基因检测,研究转染基因的表达位置及持续表达时间。结果发现,低分子量PEI介导的细胞转染效率最高可达55%,转染效率与PEI结构无关,但是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转染活性略有下降。同时,随着分子量的增加,PEI对细胞的毒性也相应的加大;动物皮肤转染实验显示,转染24h后,GFP基因在皮肤组织的毛囊、汗腺、皮脂腺等处高效表达,表达可持续7天。表明低分子量PEI是低毒性、高转染效率的有用非病毒转染载体,能够在动物皮肤组织中进行基因转移,这对皮肤疾病的基因治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将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与阳离子聚合物聚乙亚胺(PEI)结合,用肝癌细胞株CM7221实验,研究其转染效率及可能引起的细胞毒性;进一步用此PEI/DNA复合物转染小鼠皮肤组织,通过报告基因检测,研究转染基因的表达位置及持续表达时间。结果发现,低分子量PEI介导的细胞转染效率最高可达550%,转染效率与PEI结构无关,但是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转染活性略有下降。同时,随着分子量的增加,PEI对细胞的毒性也相应的加大;动物皮肤转染实验显示,转染24h后,GFP基因在皮肤组织的毛囊、汗腺、皮脂腺等处高效表达,表达可持续7天。表明低分子量PEI是低毒性、高转染效率的有用非病毒转染载体,能够在动物皮肤组织中进行基因转移,这对皮肤疾病的基因治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hVEGF165基因转染大鼠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贴壁培养法获Wistar大鼠BMMSC,并测定其生长曲线和表面标志CD34、CD44、CD45及SH3,然后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用脂质体介导pcDNA3.1-hVEGF165转染BMMSC,观察转染后细胞形态和生长情况的变化,通过RT-PCR、Western和ELISA鉴定VEGF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经培养的大鼠BMMSC,CD44、SH3检测为阳性.CD45、CD34阴性,可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经RT-PCR、Western和ELISA检测证实阳离子脂质体能成功地将hVEGF165基因转染至大鼠BMMSC中,并获得有效的表达.真核表达栽体pcDNA3.1-hVEGF165在BMMSC中获有效表达,为VEGF基因转染BMMSC移植对心梗后大鼠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6.
用聚乙烯亚胺反向转染siRNA表达盒进行RNA干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适用于大规模RNA干扰(RNAi)筛选的siRNA生成与导入技术。方法: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模型,用PCR方法生成了包含U6启动子、互补的反义链和正义链以及终止序列的特异性siRNA表达盒(SEC),对聚乙烯亚胺(PEI)介导的转染SEC的方法及其效率进行研究。结果:PEI对细胞的毒性呈剂量依赖关系,当PEI与DNA的N/P=7.53,即PEI与DNA等量时,转染效率达到最高。PEI与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的转染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对SEC的转染效率显著高于质粒载体(P<0.01)。反向转染的转染效率显著高于常规转染(P<0.01)。利用PEI将表达GFP特异性siRNA的SEC反向转染可稳定表达GFP的HeLa细胞株(HeLa-EGFP),荧光染色和Western印迹检测均表明可显著抑制GFP的表达。结论:PEI介导的SEC反向转染具有简便、快捷、经济的优点,可满足大规模RNAi筛选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用低分子量的聚乙亚胺(PEI)开发一种新的非病毒基因转染系统,为基因在皮肤组织中的有效转染提供一种可靠、廉价的方法。将带有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gfp)的真核表达质粒与阳离子聚合物聚乙亚胺结合,用肝癌细胞株CM7721试验,研究其转染效率及可能引起的细胞毒性;进一步转染小鼠皮肤组织,研究转染基因的表达位置及持续表达时间。结果发现,低分子量PEI介导的细胞转染效率最高可达55%,转染效率与PEI结构无关(P>0·05),但是随着PEI分子量的增加,其转染活性略有下降。同时,随着分子量的增加,PEI对细胞的毒性也相应加大;小鼠皮肤转染实验显示,转染24h后,gfp即可在皮肤组织的毛囊、汗腺、皮脂腺等处高效表达,表达可持续7~9d;进一步对皮肤用氮酮、维甲酸处理后,gfp可在皮肤组织的颗粒层细胞中高效表达。PEI是一种高效、有用的非病毒基因转染载体,能够在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及动物皮肤组织中进行基因转移,这对皮肤疾病的基因治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构建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65)真核表达载体,并研究其在细胞水平和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利用RT-PCR方法,从人扁桃体组织中扩增人VEGF165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V。应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将pcDNA/V转染至人胚肾细胞(293细胞)中,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重组质粒细胞克隆。ELISA、Westernblot检测证实重组质粒pcDNA/V能在293细胞中高效表达外源VEGF基因,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实验证实表达产物具有促血管生成的活性。进一步的体内表达研究,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重组质粒pcDNA/V、空质粒pcDNA3.1( )分三点注射于梗死交界处心肌内,四周后取材。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cDNA/V组在梗死交界区有VEGF阳性表达;电镜观察显示,pcDNA/V组在梗死交界处心肌细胞间有大量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实验结果表明成功克隆了人VEGF165基因,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体内、外表达研究证实重组质粒的表达产物具有促血管生成的生物学活性,为VEGF基因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用低分子量的聚乙亚胺(PEI)开发一种新的非病毒基因转染系统,为基因在皮肤组织中的有效转染提供一种可靠、廉价的方法。将带有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 (gfp) 的真核表达质粒与阳离子聚合物聚乙亚胺结合,用肝癌细胞株CM7721试验,研究其转染效率及可能引起的细胞毒性;进一步转染小鼠皮肤组织,研究转染基因的表达位置及持续表达时间。结果发现,低分子量PEI介导的细胞转染效率最高可达55%,转染效率与PEI结构无关(P>0.05),但是随着PEI分子量的增加,其转染活性略有下降。同时,随着分子量的增加,PEI对细胞的毒性也相应加大;小鼠皮肤转染实验显示,转染24h后,gfp即可在皮肤组织的毛囊、汗腺、皮脂腺等处高效表达,表达可持续7~9d;进一步对皮肤用氮酮、维甲酸处理后,gfp可在皮肤组织的颗粒层细胞中高效表达。PEI是一种高效、有用的非病毒基因转染载体,能够在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及动物皮肤组织中进行基因转移,这对皮肤疾病的基因治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目的是克隆广西巴马小型猪ABCA1基因CDs序列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利用RT-PCR技术从广西巴马小型猪肝脏组织中扩增出ABCA1基因编码序列,直接插入至pEGFP-N1真核表达载体的KpnⅠ酶切位点,构建出重组质粒。之后将重组质粒pEGFP-N1-ABCA1转染PK15细胞,并于24 h、48 h后观察细胞荧光表达情况。收集转染48 h后的PK15细胞通过qRT-PCR检测ABCA1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本实验成功构建了广西巴马小型猪ABCA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重组质粒pEGFP-N1-ABCA1转染PK15细胞后,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且与转染pEGFP-N1和空白组相比,pEGFP-N1-ABCA1转染组的ABCA1 mRNA表达量显著提高。本研究为下一步研究ABCA1基因的功能和调控及生产转ABCA1基因广西巴马小型猪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不同侧面阐述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VEGF诱导新生血管形成,具有血管渗透性,是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调控者之一.VEGF mRNA不同剪接,形成5种VEGF变异体(isoform)即VEGF121-206.VEGF诱导新生血管的调控过程、拮抗VEGF成为大家竞相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新近确定的一种具有旁分泌机制的生长因子,能特异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其增殖及新生血管的形成,同时还有增加血管通透性的作用.由于其生物学活性与实体瘤的生长密切相关,因此对它的研究倍受关注,进展非常迅速.  相似文献   

13.
探讨CD31、CD34、CD105及VEGF在胸水中的表达.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blot技术检测2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水、30例增生胸水和20例炎性胸水中CD31、CD34、CD105及VEGF的表达.CD31、CD34、CD105及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胸水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增生和炎性胸水表达(P<0.05).非小细胞肺癌胸水患者CD31、CD34、CD105及VEGF高表达,并且在存在着肿瘤细胞血管样管型结构中表达量明显高于未发现肿瘤细胞血管样管型的胸腔积液.检测CD31、CD34、CD105及VEGF在胸腔积液中的表达情况可能对判断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慧敏  韩雅玲  陶杰  闫承慧 《生物磁学》2011,(22):4209-4211,4228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rE)4移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含10%胎牛血清的细胞培养基(DMEM)培养正常VE细胞,用10nM,50nM,100nM和200nM的雷帕霉素孵育vE细胞24h,Westernbloting测定雷帕霉素对VE中mTOR和VEGF表达的影响,Transwell迁移模型观察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对内皮细胞迁移影响。结果:①雷帕霉素可显著抑制VE的迁移,除了在100riM之外,基本呈浓度依赖性的。100nM雷帕霉素对VE迁移的抑制作用显著减弱(P〈0.01)。②雷帕霉素对mTOR和VEGF165的表达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而VEGF121的表达则是先升高后降低,在100nM雷帕霉素时表达最高,远远高于该浓度雷帕霉素时VEGF165的表达,可以解释100nM雷帕霉素时VE迁移抑制显著减轻的现象。结论:雷帕霉素抑制了VEGF165的表达,并且其对VE迁移抑制的效应主要由VEGF165表达减少所介导。VEGF121的表达在一定雷帕霉素浓度范围内可显著上调,从而显著改善了雷帕霉素诱导的VEGF165表达减少所致的内皮细胞迁移抑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VE)迁移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含10%胎牛血清的细胞培养基(DMEM)培养正常VE细胞,用10nM,50nM,100nM和200nM的雷帕霉素孵育VE细胞24 h,Western bloting测定雷帕霉素对VE中mTOR和VEGF表达的影响,Transwell迁移模型观察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对内皮细胞迁移影响。结果:①雷帕霉素可显著抑制VE的迁移,除了在100nM之外,基本呈浓度依赖性的。100nM雷帕霉素对VE迁移的抑制作用显著减弱(P<0.01)。②雷帕霉素对mTOR和VEGF165的表达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而VEGF121的表达则是先升高后降低,在100nM雷帕霉素时表达最高,远远高于该浓度雷帕霉素时VEGF165的表达,可以解释100nM雷帕霉素时VE迁移抑制显著减轻的现象。结论:雷帕霉素抑制了VEGF165的表达,并且其对VE迁移抑制的效应主要由VEGF165表达减少所介导。VEGF121的表达在一定雷帕霉素浓度范围内可显著上调,从而显著改善了雷帕霉素诱导的VEGF165表达减少所致的内皮细胞迁移抑制。  相似文献   

16.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EGB)对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ovine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BAECs)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分离培养BAECs,给予EGB刺激,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改变,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同时用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表达的变化。结果EGB刺激显著促进BAECs的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效应,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可显著抑制上述效应。EGB刺激显著促进牛主动脉内皮细胞eNOS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效应。EGB显著促进BAECs增殖,其作用由EGB上调的NO介导。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 tor,简称VEGF)是一类多功能细胞因子 ,特异地作用于血管内皮受体KDR和Flt 1,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并增加微血管的渗透性[1] 。VEGF在生理和病理 ,如肿瘤血管发生、伤口愈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胚胎发育及冠心病等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天然VEGF是由两条糖蛋白链形成的二聚体。目前发现VEGF至少有 5种亚型 ,根据单体残基数不同分别为VEGF12 1,VEGF14 5,VEGF165,VEGF189和VEGF2 0 6,其中VEGF12 1和VEG…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咽癌病情监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ELISA法对75例鼻咽癌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治疗后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者,同步检测40例慢性鼻咽炎患者及30名正常人血清VEGF水平。结果:鼻咽癌组Ⅲ~Ⅳ期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0.01);与治疗前比较,Ⅰ~Ⅱ期、Ⅲ~Ⅳ期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血清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慢性鼻咽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鼻咽癌复发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治疗前组比较,鼻咽癌患者治疗后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复发组治疗后明显上升(P<0.01)。结论:血清VEGF水平可作为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病情监测一个新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与肿瘤血管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促进血管生成的重要调节因子.它能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阻止内皮细胞凋亡、管腔网状结构退化,增加血管渗透性.所有这些作用都是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实现的.它们在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生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为靶点是开发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理想策略.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抗肿瘤血管新生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生长与迁移离不开新血管的形成,这使得抗血管新生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途径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针对内皮细胞作用最强、特异性最高的血管新生促进因子,因而VEGF是抗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我们简要介绍了VEGF的一些生物学特点及肿瘤血管新生,着重介绍了一些抗血管新生药物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