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作为一种重要的炎性介质和促炎细胞因子,它不仅可以通过活化细胞而主动分泌,还可以通过损伤坏死细胞被动释放到胞外,从而介导炎症反应。近年来,HMGB1在A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备受关注。大量研究表明,从炎症反应开始到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的各个时期中,HMGB1均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HMGB1在AS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做简要地综述。  相似文献   

2.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protein,HMGB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核内非组蛋白,可由致病因素引发细胞被动释放或损伤、凋亡和坏死细胞主动分泌而产生。HMGB1可以在真核细胞坏死过程中被释放到细胞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HMGB1是一种重要的潜在炎性介质,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着重要的炎症细胞因子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HMGB1通过参与炎症过程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因此,HMGB1可能是机体冠状动脉炎性疾病的重要靶点。本文对HMGB1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是机体一种重要的晚期炎症介质。近年来,因发现其在脓毒症等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的致病作用而成为研究热点。胞浆中HMGB1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和坏死细胞释放,其本身可作为炎症介质并通过靶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刺激多种炎症介质释放,使机体炎症反应增强。HMGB1随着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其靶向治疗有望在脓毒症临床治疗中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4.
HMGB1:一种新的感染后期致炎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  何凤田 《生命的化学》2004,24(2):172-173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 group box-1,HMGB1)是一种DNA结合蛋白,可作为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反应。HMGB1作为炎症后期的致炎因子可导致败血症,而针对HMGB1的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败血症的发生。因此,HMGB1有望成抗炎治疗的一种新的的靶分子。  相似文献   

5.
Tang LM  Lu ZQ  Yao YM 《生理科学进展》2011,42(3):188-194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核蛋白,具有调控DNA稳定、复制、转录及翻译等功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它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被释放至细胞外,并作为一种晚期炎症介质,参与脓毒症等炎症性疾病的发病过程,同时也可作为一种免疫"预警信号"调控机体免疫反应.本文综述了HMGB1的结构、分泌机制、受体信号通路及其对细胞免疫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 HMGB1)是一种多功能核蛋白,从细胞中释放出来时,作为一种典型的预警蛋白或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 DAMP)分子发挥着多种功能。HMGB1多种功能的发挥主要依赖于其在细胞中的定位,包括细胞核、细胞质以及通过主动分泌或被动释放到细胞外。在脓毒症和创伤等多种应激和疾病过程中,HMGB1在细胞中的定位发生动态变化,这一过程受翻译后修饰的调控,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现就HMGB1的不同定位和相应功能在脓毒症和创伤所致炎症反应中的作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是一种全球高发性的情感障碍性疾病,迄今为止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抑郁症伴随着单胺递质、神经营养因子等分子表达水平的改变,近年来研究又发现sortilin蛋白与抑郁症有密切关系.Sortilin蛋白兼具蛋白分选和膜受体功能,它可能通过与神经营养因子、钾离子通道等分子的相互作用参与抑郁症的病理进程.本文对sorti...  相似文献   

8.
内质网应激偶联炎症反应与慢性病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an J  Hu ZW 《生理科学进展》2010,41(4):261-266
内质网是合成细胞内分泌蛋白和膜蛋白并进行蛋白折叠的主要细胞器。新近研究证明,当内质网蛋白质合成与折叠的负担增加、非折叠或错误折叠蛋白质堆积,可激活内质网的几组特定信号转导通路,将这些应激信号传递到细胞浆和细胞核,引起未/错误折叠蛋白反应。这对维持细胞动态平衡和生物体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未/错误折叠蛋白反应能够与细胞内炎症反应信号转导通路偶联,是非感染性致病原引发炎症反应的主要原因。因此,内质网应激-未/错误折叠蛋白反应-炎症反应在特定的细胞发生偶联是许多炎症疾病的发病机制。本文综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内质网应激信号和炎症反应偶联参与一些慢性病发病的分子细胞机制。这些研究不仅加深人们对这些慢性病发病机制的了解,也有助于对调节内质网应激-炎症反应的药物的研发。  相似文献   

9.
应激可诱发抑郁症,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免疫细胞,在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极化类型的小胶质细胞可分泌不同作用的炎症因子,介导神经炎症,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但目前其机制尚不明确。抑郁症与应激、小胶质细胞极化和神经炎症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关。本文综述了小胶质细胞极化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尹婉约  何治 《生命科学》2024,(2):266-274
高迁移率族蛋白1 (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HMGB1)是一种含有215个氨基酸残基的核蛋白,几乎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参与调节染色体结构、基因转录、DNA复制和修复等多项生理过程,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HMGB1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细胞凋亡、自噬和炎症反应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从而诱导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CIR)损伤。此外,目前发现存在多种物质能靶向抑制HMGB1的表达,进而发挥抗炎、抗细胞凋亡和抗氧化损伤等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仍需更加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挖掘和探索HMGB1在CIR损伤中的具体作用及其相关抑制剂将为CIR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潜在候选策略和思路。因此,本文就HMGB1在CIR损伤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高迁移率族蛋白1 (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是一种细胞核内的非组蛋白,其作为促炎介质或预警蛋白可以诱导自身免疫和炎症疾病的发生.HMGB1通常位于细胞核内,在细胞活化和死亡时,可以转运到细胞质或胞外基质中.细胞活化过程中,HMGB1经历了翻译后修饰,活性会随着半胱氨酸残基的氧化态变化而变化.HMGB1能直接作用于细胞,也能与细胞因子或其他内外源性因子形成免疫调控复合物间接作用于细胞.对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滑液中胞核外的HMGB1表达上升,对HMGB1进行阻断可以减轻疾病的症状.对于牙周炎,牙龈组织中HMGB1呈高表达,并与炎症因子的释放相关.总之,HMGB1可能作为一种重要的促炎介质或预警蛋白出现在自身免疫和炎症疾病中,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AD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淀粉样蛋白沉积激活神经胶质细胞所导致的炎症反应是其核心病理机制,其中小胶质细胞是主要的炎症细胞。近期研究表明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在小胶质细胞的激活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本文主要就近年来AD发病过程中TLR与小胶质细胞之间关系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一种进化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被称为"细胞能量调节器",是维持细胞和机体能量平衡的关键分子。近年来的研究显示,AMPK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其抗炎机制主要是通过激活SIRT1、PGC-1α、p53、FoxO3a和p300等途径,下调NF-κB、AP-1等多种炎性相关蛋白的活性来发挥作用。本文通过对AMPK发挥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为以AMPK为靶点治疗炎症及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HMGB1)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细胞的高度保守的核蛋白。HMGB1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能够通过多种信号分子途径来促进肿瘤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等。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HMGB1与免疫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发挥也有密切联系。因此,HMGB1有望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靶点之一。然而,HMGB1生物学功能复杂,对肿瘤免疫的影响作用也不单一。为了更好地将HMGB1应用于肿瘤治疗,本文就HMGB1在抗肿瘤免疫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是一种具有高度嗜神经性的病毒。近年,有大量研究证实该病毒感染与人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有关。但其确切机制仍未明了。一些研究认为BDV感染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可塑性的影响可能是其致病的重要基础。近年许多学者通过对沙鼠、小鼠、大鼠及转基因鼠等各种BDV感染模型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BDV感染对神经元可塑性影响的分子机制。结果发现BDV感染主要通过对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的影响、干预HMGB 1蛋白以及神经营养因子信号转导等途径干预神经元的可塑性,影响脑内神经元的功能及其存活和发育,从而引起脑功能损害,导致宿主精神、行为异常。今后随着新的BDV转基因模型的成功建立将进一步揭示BDV感染对神经元可塑性影响的分子机制,给临床预防和治疗博尔纳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群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理十分复杂,目前主要认为与β-淀粉样蛋白的神经毒性和微管结合蛋白tau的异常修饰相关。将从β-淀粉样蛋白在神经突触功能失调、神经元凋亡、炎症反应中的作用,以及tau蛋白异常修饰的机理与神经损伤等方面阐述老年痴呆症发病的分子机理,并对相关诊断和治疗手段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抑郁症是一类重要的精神心理疾病,其因高患病率、高致残性和高疾病负担等特征成为困扰全球的严重健康问题。一般认为,抑郁症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与性别差异、慢性应激、饮食行为方式及药物、酒精的滥用等有关。目前关于该疾病的具体病理生理机制仍未明确,研究者提出了诸如单胺能神经递质紊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功能紊乱、神经营养因子以及细胞因子等学说。基于最新研究证据以及临床工作中传统抗抑郁药效果不佳的客观事实,细胞因子学说近年来备受关注。现阶段关于细胞因子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促炎细胞因子,尤其是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以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随着国内外研究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新分子、新机制被不断揭示。本文从炎症反应的角度对抑郁症发生和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综述,针对目前临床抗抑郁治疗的低应答率现状,提出新的诊疗策略,即抑郁症患者入院时检测炎症反应水平,对高炎患者联合使用抗炎治疗,旨在解决由于高炎状态导致应答率不理想的难治性抑郁症。  相似文献   

18.
阿尔茨海默症(AD)即老年痴呆症,是以老年斑和神经元纤维缠结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AD的发病机制是多种发病素、多种通路和分子机制的相互参与,例如信号异常、炎症和免疫系统、脂质转运、细胞内吞作用、细胞凋亡、氧化损伤和应激反应、tau 病理学、神经元和突触的损失、能量代谢等.目前没有一种 AD 治疗方法能从根本上停止其病理的退行性改变,但仍有多种治疗策略.我们从生物标志物、遗传、神经影像、药物治疗、β淀粉样蛋白免疫治疗方面,对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细胞焦亡(pyroptosis)又称细胞炎性坏死,是Gasdermin蛋白家族介导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表现为细胞不断肿胀直至细胞膜破裂,导致细胞内容物释放,进而激活强烈的炎症反应。近年来,细胞焦亡在肿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突出,焦亡信号通路分子及细胞焦亡过程中释放的多种炎症介质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对肿瘤化疗和免疫治疗的反应密切相关。由于肿瘤的异质性,细胞焦亡在不同肿瘤中的作用并不相同,因此有必要研究细胞焦亡在不同肿瘤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从药理学角度,寻求促进生成炎症小体或激活焦亡通路的分子底物,为肿瘤药物的研发和治疗提供更多思路。细胞焦亡在一定程度上也解答了肿瘤化疗和免疫治疗副作用产生的原因。细胞焦亡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是“双刃剑”,如何调节药物在肿瘤组织、正常组织和免疫微环境中诱导细胞焦亡的方式和程度,对于提高肿瘤的化疗和免疫治疗效果,降低毒副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细胞焦亡的类型及分子机制,细胞焦亡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其在肿瘤化疗、放射治疗、中药治疗和免疫治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肿瘤治疗和预后分析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20.
急性酒精中毒是一种有害的临床病理状态,短时间内摄入大量的乙醇,会造成多脏器功能损害,通常包括中枢神经抑制、呼吸循环功能障碍、代谢紊乱及免疫系统异常,严重者导致死亡.为了探索急性酒精中毒导致死亡的原因,采用腹腔注射的方法构建了重度急性酒精中毒小鼠模型,发现在模型早期(至迟0.5 h)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已显著升高,体外实验也证实酒精导致细胞HMGB1释放,应用单克隆抗体阻断HMGB1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是通过降低损伤性炎症反应实现的.在此模型中发现,HMGB1在急性酒精中毒中有着重要的中介作用,调控急性系统性炎症反应,并决定了急性酒精中毒疾病的进程与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