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粪化石     
粪便是动物的排出物,臭不可闻,别说看,就是一听到也足以令人作呕了。殊不知粪便里边却大有学问,且不说农业、医学等对粪便的研究,单就古生物学来说,粪便的作用就不小了,而且发展成一个新的分枝学科——化石粪学(Paleocopro-logy)。早在1768年便有人记载了粪化石,当时虽然没有明确指出是动物粪便,可是已经想到它和动物的肠道有关。第一个正式报道粪化石的是英国地质学家巴克兰(Buck-land),1829年他描述了发现于第四纪洞穴中的鬣狗和侏罗纪地层中的爬行类粪化石,首次使用粪化石(coprolite)这一名称,它是由两个希腊字:Kopros(粪或排泄物)与Litos(石或岩石)组成的,意思是粪或排泄物的化石。  相似文献   

2.
粪化石     
戴良佐 《化石》2008,(2):35
粪化石(coprolite)指石化的脊椎动物的排泄物,它是化石中的珍品。常见的有鱼、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的粪化石。而恐龙的粪化石却不多见。恐龙专家彭光照曾在《化石》1998年第4期撰写“恐龙的粪便”一文,介绍了圣巴巴加州大学的女研究生陈卡伦在蒙大拿洛基斯博物馆实验室工作时,该馆恐龙专家霍勒尔告诉她一些他认为可能是7500万年前鸭嘴龙的粪便化石。  相似文献   

3.
粪化石     
如果您漫步在乡间小路上,不巧遇到几堆粪便,也许会引起厌恶和不快。而古生物工作者若能在野外找到几块古动物的粪便化石,便顿时喜上眉梢。前年,我们在哈尔滨郊区阎家岗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掘时,有一天发现了粪化石,大家高兴得买酒庆贺。还有一次,也是在这个遗址,几位农场工人来参观,  相似文献   

4.
王大锐  韩兆宽 《化石》1999,(2):18-19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收藏古生物化石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在不少人的心目中,蚌壳、鱼、恐龙蛋、鸟类等似乎是化石王国的主要分子,这也不假,但古动物们行走留下的足迹、排泄的粪便等形成的化石在自然界中更为罕见。在大至恐龙、小至蠕虫、虾蟹的粪粒中,...  相似文献   

5.
犹他之旅     
我们在飞机上飞了3个小时,终于到了美丽的盐湖城.在那里,我们驱车穿过了米勒德县(Millard County),到达了一个被称为"德尔塔"(Delta)的小城镇.德尔塔是一个相当偏西部的小镇,空气中飘荡着像马的粪便一样的气味,原来附近的牧场和农场都聚集在这里.小镇的居民通常不会看到外国人,所以,我们的周围被城镇的居民围成了一个圈,他们盯着我们看了好一会儿.令我惊讶的是,我们居然还发现了一个卖化石的商店.但进店之前,我们打算先去化石产地看看能否挖到精品级的标本.接着,我们入住在一个可爱的小旅馆里,预计在未来的两天里去参观和寻找化石.  相似文献   

6.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是我国近年来发掘的最为重要的古人类遗址之一。该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骨器、动物化石、粪便化石等遗存以及人类头盖骨化石等。我们对该遗址出土的鬣狗粪化石进行了类型学及其包含的微体化石等方面研究,从分析统计结果来看,鬣狗粪化石中包含了丰富的古信息,如古寄生虫卵、动物毛发、孢粉、植硅体、真菌等。本文主要针对鬣狗粪化石中古寄生虫卵及动物毛发进行分析,探讨了作为寄主鬣狗罹患的寄生虫病,以及鬣狗的食物来源等情况,为深入理解更新世晚期人类适应环境与气候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1976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兰帕脱(Rampart)洞穴起了火,因为人们无法进入洞穴救火,而整整烧了一年。原来,火之得以燃烧,完全靠古代地懒的粪便。火烧毁了罕见的古生物原始记录,价值之巨,可与琥珀中保存的化石昆虫或西伯利亚冻土中的猛犸之类古生物宝物相比。兰帕脱洞穴中的地懒粪便是成层的,虽已有11000年的历史,但看上去和嗅起来仍似乎新鲜。这些粪便保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古生物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化石的兴趣越来越浓,但又常常笼统地将它与考古混为一谈,其实研究化石与考古并非一回事。我们知道,化石通常是指经过自然界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动物贝壳、骨骼、牙齿和植物茎干、花叶、种子等)、遗物(蛋、粪便等)及它们的生活遗迹(虫迹、足印等)。研究化石,即是研究这些“遗体”、“遗物”和“遗迹”,这属古生物学的范畴,与地质学关系密切;而考古,则是根据历史上遗留下的各种人类文化  相似文献   

9.
粪化石(coprolite)是石化的动物粪便,而广义上粪化石(bromalite)是石化的动物消化物、排泄物和排出物的总称。作为一类重要遗迹化石,粪化石蕴含了大量实体化石难以提供的生物学信息,为古生态学研究提供以下依据:1)粪化石作为媒介帮助理解远古动物的行为习性、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食谱特征以及古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2)粪化石中保存的古寄生虫线索能有效地解读古生物寄生关系和某些常见肠道寄生虫的起源问题;3)新生代以来古人类粪化石证据可以直接解开早期古人类的食谱、疾病特征及其迁移路径;4)中、新生代以来的粪化石中保存的植物残留信息(孢粉化石和植硅体)是重建古植被面貌、恢复古气候和探索早期动植物关系的重要依据。本文回顾了粪化石研究历史,并针对粪化石在上述古生态各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和综述,认为粪化石可有效解读古生态。文章最后对粪化石的最新研究技术方法(如CT扫描技术)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考古遗址中动物粪化石中的微体植物遗存是重建过去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重要材料,然而对于能够指示人类活动的粪化石孢粉组合类型及其特征仍然缺乏清楚的认识。本文研究了山羊(Capra aegagrus)、绵羊(Ovis aries)、牛(Bos taurus)、骆驼(Camelus)、牦牛(Bos grunniens)和马(Equus caballus)等几种中国常见的家养食草类动物粪便中的主要孢粉和真菌孢子类型。通过分析这些动物粪便的花粉组合特征,探讨了花粉和菌孢子等微体植物遗存对生态环境及人类活动的指示意义。花粉种类丰度低、一些特征种属花粉(如禾本科、藜科)含量高是家养食草类动物粪便花粉组合的主要特征,可以用于指示人类的饲养行为。家养食草动物粪便中的粪生真菌孢子类型主要有Sporormiella,Sodaria,Pleospora,Coniochaeta,Thecaphora and Dictyosporium。研究表明真菌孢子的分布主要受到动物活动范围的影响,这使得利用粪生菌孢子(如Sporormiella)并结合其他记录来反映人类的饲养或游牧活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粪便孢粉学     
刘炳仓 《化石》1993,(4):26-26
作为孢粉学的一个分支,粪便孢粉学的任务是分析、研究粪便或粪化石中的孢子-花粉。这对了解古、今某些动物或古人类的生活食性和居住环境,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大家知道,自古以来,一般食草、半食草动物或古人类以植物为生,或以某些植物充饥。一个普通的孢粉学原理是,有什么植物,就会有什么样的孢子-花粉。因为孢粉外壁中包含一种抗酸耐碱的孢粉素高分子化合物,所以,当它们随着植物体进入动物或古人类的胃后,经过肠胃运动,随着大便排出体外时,并未因肠胃中消化食物有酸碱存在而破坏,相反仍完好无损。在实验室中,有经验的孢粉分析工作者通过对这些古代遗留排泄物和粪化石的一系列分析处理、镜检和统计,就能了解这些粪便中有些什么种类的孢子-花粉,以及反映出存在什么植物,以此判断古代动物或古人类的生活食性。  相似文献   

12.
三趾马化石在生物进化的研究历史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它对阐明进化理论和确定地层时代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三趾马是哺乳动物化石中少数几个分布最广,发现效率最高的标准化石之一,犹如无脊椎动物化石中的三叶虫和纺锤虫等.我国是三趾马化石极为丰富的国家,但三趾马化石的鉴定在我国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解放前,瑞典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最东部之第三纪哺乳动物在黑龙江省发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1991年夏,地矿部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苏养正先生来京,转交给我所一采自黑龙江省桦南县的哺乳动物牙齿化石以及一些鱼类化石请求鉴定.10月,笔者据此线索前往桦南县进行实地考察.其间曾到桦南县四方台村观察采到化石的砂金矿井内的地层剖面.黑龙江省地质三大队的倪春林工程师又将在同一地点采到的其它牙齿化石交与笔者,同时尚有一些鱼类及植物化石.经鉴定,这些牙齿化石属于一中新世轭齿象  相似文献   

14.
一提起化石,人们立即会想到北京人头骨、恐龙和大象骨架等,却往往忽略了数量和种类极为庞大的,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的小型化石. 可别小看了这些"小不点",在研究工作中,它与大型化石具有同等的价值.特别是在新生代,小型的哺乳动物十分繁盛,分布广,群体数量大,演化速度快,其化石对地层的划分和时代的确定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这一时期的小哺乳动物化石既是生物地层学研究的宝贵材料,更是探讨古环境的重要依据.随着大化石发现机率越来越小,对微型和小型化石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此,我想介绍一下这些微小的哺乳动物化石是如何被发现和进行研究前处理的.  相似文献   

15.
截至目前,中国古昆虫学者先后共发表48篇关于中国同翅目昆虫化石的分类文章.共记载34科、117属、148种,分布于20省.本文通过图表统计了中国已记载的同翅目化石名录、地理分布及地质年代.初步总结中国同翅目昆虫化石的组成特征,分析化石分布不均的原因,并且提出同翅目昆虫化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其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6.
总结近30年来中国大陆植物化石角质层研究的进展,介绍角质层分析的3个主要研究方向:植物化石表皮微细构造研究、植物化石气孔参数与大气CO2和气候变化研究以及植物化石角质层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举出众多典型实例,提出植物化石角质层分析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7.
我的外公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退休前他是湘钢一中的高中地理老师.外公采集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化石,还经常带领湘潭的中小学生到野外去找化石.有一天,外公又带领学生们到外面去找化石,我也随着他们一起参加了这次活动. 我们乘车走了一个多小时,来到湘乡一个叫毛田镇栗山村的地方.外公带我们爬上一片平缓的山坡.这山坡上到处岩石裸露,没有长大树,只有一些零星分布的矮小灌木和丛生的荆棘.外公告诉我们,这些碎石里面,有很多古海洋动物的化石,有珊瑚化石和贝壳类化石,等等.你只要蹲下去,不用翻动石块,仔细去找,就可以找到一个个清晰的化石.  相似文献   

18.
记述发现于江西省玉山县王家坝三衢山组的鞘藻目化石,并认为该化石可以和现生鞘藻属进行对比.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鞘藻化石记录,也是我国鞘藻化石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9.
著名的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教授,不幸于1988年12月26日在瑞典乌普萨拉病逝,享年94岁.师丹斯基教授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在古哺乳动物学领域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与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研究有着长期的、密切的关系.从1921年夏至1923年底,他随中瑞古生物考察团在中国做了大量的化石采集工作,之后陆续在《中国古生物志》上发表了多篇专著,其中包括:中国第三纪后期之食肉类化石(1924);中国北部第四纪之食肉类化石(1925);中国的鹿类化石(1925);河南渑池县之古骆驼类化石(1926);中国食肉类化石新发现之特征(1927);周口店第四纪之哺乳类化石(1928);中国早第三纪哺乳类化石(1930);马及其它奇蹄类(1935).在这些论文中,不仅记述了化石,而且有新见,为进一步研究中国这些门类的化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他还在北京周口店发现过古人类化石.师丹斯基教授的逝世,无疑是古生物学界的一大损失,不仅中国同行,国外朋友也都缅怀他.  相似文献   

20.
《古生物学报》1982,(3):380-380
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化石藻类学科组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会议,于1981年12月2日至7日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地质、石油、煤炭、冶金和大专院校等单位从事化石藻类研究工作的117位会员参加了大会.这次会议是我国化石藻类专业工作者的第一次聚会,是检阅我国化石藻类学科研究成果和进行学术交流的大会.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化石藻类科学研究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