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我国疫苗市场的迅速发展,疫苗生产技术正经历着从大规模转瓶培养动物细胞疫苗工艺向生物反应器培养动物细胞疫苗工艺的转变。生物反应器培养工艺,具有综合成本低、批量大、批间差小、所获得病毒抗原含量高等优点。不仅提高我国疫苗生产技术、疫苗质量,而且使我国生物产业近一步走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2.
在农业害螨中,叶螨具有首要的经济意义,为害棉花、小麦、杂粮、蔬菜、瓜果等重要农作物,以及许多木本植物和观赏植物。它们从叶片中吮吸液汁,使植物的生理状态恶化,从而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在受害严重时,叶片掉落,植株死亡,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由于农业生产实践的迫切需耍,近几年来,叶螨分类学有了迅速的发展。 我国叶螨分类的研究工作,在解放前几处于完全空白的状态。解放后,随着蜱螨学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叶螨研究愈来愈引起了我国科学工作者的重视。1963年9月中国昆虫学会在长寿举行的蜱螨学术讨论会上,曾讨论了我国叶螨的分类、区系工作,并指出今后应该进一步加强,以便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为了深入对叶螨分类的研究,我们试将叶螨分类的研究方法作如下简单介绍。由于水平很低,经验不足,一定有许多错误之处,希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重大入侵害虫,自入侵云南以来,迅速在我国传播,对我国的食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文章通过对比中国与美国之间气候条件、耕作模式、转基因玉米种植、农民认知情况、农药使用水平等因素分析了草地贪夜蛾在我国危害发展趋势,以提高农业工作者对防治草地贪夜蛾的重视程度,进一步为我国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西汉时期的法家路线和农业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因此,每当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新兴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经过激烈的斗争,摧毁了旧的社会制度,使生产力从腐朽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必然会带来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农业科学作为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它的发生和发展,也完全是由农业生产所决定的。我国两千多  相似文献   

5.
蓝藻水花的毒性及其生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文辉 《生物学通报》1994,29(6):8-8,34
蓝藻水花的毒性及其生物控制由文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上海200062)近几十年来,由于城市和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农业上广泛施用化肥,大量污水排入水体中,使很多水体富营养化。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发生了以甲藻和硅藻为主转变为以绿藻和蓝藻为...  相似文献   

6.
谈草原开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二十余年来,我国由于人口迅速增长,对粮食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为解决这个突出问题,在农业内部,曾压缩其它经济作物,单一追求增加粮食生产,致使粮食种植面积占总耕地的比例加大。与此同时,还不断采用多种途径扩大耕地面积,如开垦荒地、围海造田、围湖造田等等。其结果既使农业内部结构受到破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点讲述了基因工程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文章指出这些技术的引入必将使我国植物生产水平产生一个质的飞跃,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技术对农业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代表了农业化水平的提高,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促进了农业高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南方红壤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8,自引:0,他引:68  
赵其国  黄国勤  马艳芹 《生态学报》2013,33(24):7615-7622
南方红壤对于我国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红壤性质上的酸、瘦、粘等弱点,分布区域降水时空不均匀,以及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土壤污染等,导致红壤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红壤资源潜在的生产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使整个地区农业及经济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目前,中国南方红壤生态系统面临水土流失、土壤酸化、肥力退化、季节性干旱、土壤污染、生物退化、石漠化及土地沙化、耕地面积缩减和系统功能衰减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在综合治理措施上必须提高认识,调整农业结构,优化耕作制度,大力发展立体农业,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改良土壤,培肥地力,重建红壤区植被生态系统,建立和完善红壤预警,从而保证南方红壤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类面临着人口、食物、能源、环境、资源问题的挑战,我国形势尤为严峻,人口每年增加1500万,耕地每年减少700万亩。人口多,底子薄,资源匾乏。我国农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走“高产优质高效”的道路,植物生理学对振兴农业将愈益显示其重要作用。121世纪新农业三.星发展农业由靠能源、凭经验转到更加依靠科学发达国家过去发展农业生产较大程度上依靠能源,大量投资化肥、农药、高度机械化。Wittwer指出:“将有一个世界范围的急剧转变,从依靠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农业转向更以依靠科学为基础的农业”。我国农业生产很长一段时期是依靠…  相似文献   

11.
宁夏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农业建设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1 引 言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白岔村为我国黄土高原极度贫困地区 (西、海、固地区 )中一个典型的山区行政村。恶劣的自然环境 ,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土地肥力不断下降 ,低产贫困 ,“四料”俱缺极度困扰着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垦荒自然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产量降低扩大垦荒水土流失加剧。农业生产陷入恶性循环之中。穷则思变 ,自 70年代末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科技人员的指导下 ,积极退耕还林还草 ,加强水土流失治理 ,坚持“三·三”制 (即农林牧生产用地各占 1/ 3)生态农业建设 ,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 ,植被得到了极大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concepts, principles and eviden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ncerns about sustainability in agricultural systems centre on the need to develop technologies and practices that do not have adverse effects on environmental goods and services, are accessible to and effective for farmers, and lead to improvements in food productivity. Despite great progres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n the past half-century, with crop and livestock productivity strongly driven by increased use of fertilizers, irrigation water, agricultural machinery, pesticides and land, it would be over-optimistic to assume that these relationships will remain linear in the future. New approaches are needed that will integrate b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processes into food production, minimize the use of those non-renewable inputs that cause harm to the environment or to the health of farmers and consumers, make productive use of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farmers, so substituting human capital for costly external inputs, and make productive use of people's collective capacities to work together to solve common agricultural and natural resource problems, such as for pest, watershed, irrigation, forest and credit management. These principles help to build important capital assets for agricultural systems: natural; social; human; physical; and financial capital. Improving natural capital is a central aim, and dividends can come from making the best use of the genotypes of crops and animals and the ecological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y are grown or raised.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suggests a focus on both genotype improvements through the full range of modern biological approaches and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the benefits of ecological and agronomic management, manipulation and redesign. The ecological management of agroecosystems that addresses energy flows, nutrient cycling, population-regulating mechanisms and system resilience can lead to the redesign of agriculture at a landscape scale.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outcomes can be positive for food productivity, reduced pesticide use and carbon balances. Significant challenges, however, remain to develop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policies to support the wider emergence of more sustainable form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cross both industrializ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3.
杨帆  熊素文  雷婷  赵子羽  刘传虎 《生态学报》2022,42(17):7043-7055
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城市自然资源国土空间格局转型引发了流域水生态环境的恶化。基于洞庭湖区岳阳、常德、益阳、荆州4个典型城市及其32个县域数据样本,借助遥感影像交互解译、GIS叠加融合、驱动指标分类提取等数据处理技术,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及转移矩阵计算分析城镇化进程中洞庭湖区"三生空间"格局演变的典型特征,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揭示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的潜在驱动机制。研究表明:(1)1980-2020年洞庭湖区"三生空间"格局总体分布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域分异和垂直梯度差异特征,生态空间主要集中在区域中部洞庭湖水域部分及东部、南部、西部的外围林地丘陵区,生产空间主要位于河网冲刷形成的湖滨平原区,生活空间呈点状零散穿插分布于生产、生态空间之中。(2)洞庭湖区各城市"三生空间"时空格局演变随城镇化发展逐渐剧烈,结构变化以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用地的缩减最为突出,功能转型体现为城镇生活空间侵蚀农业生产空间,农业生产空间挤占水域生态空间,以及农业生产空间向水域生态空间的回归;各类用地结构与功能转型在县域层面上的阶段差异性与地理协同性亦较为显著。(3)城镇化、工业化及农业现代化作为洞庭湖区"三生空间"格局演变的三大关键驱动力,加速了域内各城市的国土空间格局变化进程,是未来区域战略性生态环境治理及国土空间规划应重视的关键要素。研究内容可为洞庭湖区水网土地资源合理规划提供参考,引导大湖流域生态治理目标下的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红壤丘陵区粮食生产的生态成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的生产活动必然对资源与环境造成影响,以红壤丘陵区的湖南省祁阳县为研究对象,应用经济学和生态学方法,对粮食生产中的生态成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该区粮食生产生态损失总价值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4.85%;早、中、晚稻生态成本已分别达到3.18、2.44、3.02元/kg,而出售单价分别为1.76、1.90、1.84元/kg,高成本低收益的情况对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着不利影响;在当前生产力水平条件下,适度提高化肥、农药、农业机械、农膜、劳动力的投入,提高水稻产量,扩大家庭种植规模,可降低生产单位水稻的生态成本。  相似文献   

15.
The past failure of large-scale, rural development in Amazonia has emphasized the value of small-scale, swidden-fallow management practices. The management strategies used by indigenous cultivators are well-documented, but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how absorption by market-based economies may affect the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stability of the agricultural system. In this study, we provide a detailed account of swidden-fallow management as it is practiced at Las Palmeras, Amazonas, Colombia; moreover, we assessed the effect of a shift from subsistence to market-directed production. A total of 68 species were selectively managed in the swidden/fallow system. Seventy-seven percent of species at the site were managed for subsistence only, 22% were managed with a view to selling surplus at market. Only one species, Cedrela odorata, was managed solely for market production. A shift from subsistence-based to market-directed production may lower th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at Las Palmeras. Nonperishable production strategies, such as for timber production, appear to provide the most secure approach toward market integration.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生物多样性持续控制有害生物的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现代农业框架下, 是构建持续、稳定、健康、高产的农田生态系统, 持久控制有害生物的金钥匙。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调节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进行有害生物的生态控制, 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农业生物多样性持续控制有害生物的机理机制涉及多学科交叉理论。该文从植物病理学、农业生态学、植物营养学、植物生理学和植物化感等多学科角度, 对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持续控制有害生物的机理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Agricultural ecology is the study of agricultural systems, their component parts (particularly the ecological components) and their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ractions.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we, as a family of graziers, employ ecological principles in agricultural land management, specifically livestock grazing, and illustrates this with some specific farm management practices. Implications are explored for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policy and practice that endeavours to engage land mangers adept at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principles in managing their grazing businesses.  相似文献   

18.
70年来陕西省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研究与实践对于实现农业产业与资源相一致,建立持续、高效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耦合度可以阐明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互动关系,判定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在分析陕西省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参照系统科学等理论及相关研究结果建立了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耦合度模型,并计算和分析了该流域70a来的耦合度.结果表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过程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Ⅰ.经济系统依赖生态资源进行原始化农业生产阶段;Ⅱ.农业生产掠夺式利用生态资源,生态系统供给能力不断减少阶段;Ⅲ. 农业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协调化发展阶段;Ⅳ.降低农业发展速度,促使生态系统重建阶段.纸坊沟流域从1938~2008年先后经历了第Ⅰ阶段、第Ⅱ阶段和第Ⅲ阶段.目前处于第Ⅲ阶段,但在"系统发展"过程中已潜伏了越来越大的危机,到2018年系统耦合突破"协调"界限,"相悖态势"将明显表现出来.为此,纸坊沟流域必须调整产业布局,发展草畜产业,进行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黄国勤  王淑彬  赵其国 《生态学报》2014,34(18):5153-5163
生态农业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和方向。广西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基础好、起步早、发展快、模式多、效益佳的特点。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广西生态农业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7年):群众自发,实践摸索;第二阶段(1978—1991年):模式创新,高产高效;第三阶段(1992—2002年):政府推动,全面推广;第四阶段(2003年至今):模式优化,提质增效。60多年来,广西生态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表现在:增加产量、提高效益、改善品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升人员素质、扩大国内外影响等7个方面。当前,广西生态农业存在着6个方面的突出问题:(1)科技薄弱,人才不足;(2)经济落后,资金缺乏;(3)生态脆弱,条件恶劣;(4)技术组装不配套,理论研究不深入;(5)意识不强,措施不力;(6)规模化不够,产业化不强。为使广西生态农业今后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采取如下对策和措施:一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二是搞好规划,完善制度;三是增加投入,改善条件;四是重视科技,培养人才;五是调整结构,优化模式;六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七是加强交流,开展合作;八是综合配套,全面发展;九是"三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举,良性循环;十是"四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科技化)同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尼廊道地区作为南亚通道建设的关键环节,具有生态环境脆弱且对生态资源依赖性强的基本特征,中尼廊道建设占用生态空间,将增加生态系统对农牧业生产活动的承载压力;因此,开展中尼廊道生态承载力研究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南亚通道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本文基于生态供给与消耗平衡关系,通过计算农牧业生产对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消耗,评估中尼廊道地区的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1)中尼廊道地区生态承载力处于富富有余状态,2015年有7个县域生态承载力处于临界超载或平衡有余状态;整体上生态系统尚有较大的生态空间来支撑中尼廊道建设,但建设可能給局部县域带来超载风险。(2)中尼廊道地区生态系统供给量处于稳定波动状态,畜牧业生态消耗在生态消耗中占主导地位(占比超80%);得益于2005年起实施的草畜平衡政策,中尼廊道地区及其24个县域生态消耗量呈下降趋势,农牧业生产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降低,生态承载状态向优发展;但地处粮食主产区、口岸区、城市化辐射区的7个县域,在本地及周边地区日益增长的对农牧业产品的生活需求驱动下生态消耗量处于增加态势。(3)若以实现生物多样性公约所倡导的50%生态资源得到保护为生态保护目标,目前中尼廊道农牧业生产模式产生的生态消耗将超出其可利用供给,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关注如何通过中尼廊道建设带动当地产业结构调整以缓解农牧业生产对生态系统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