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艳艳  周晓榕  段文昌  庞保平 《昆虫学报》2015,58(10):1091-1097
【目的】猎物质量和类型在捕食者食物选择、消耗及营养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植物的营养质量影响植食者的营养质量,进而植食者作为捕食者猎物的营养质量。为进一步了解植物-猎物-捕食者三营养层的相互作用,研究了寄主植物对捕食者食物消耗与利用的影响。【方法】在室内评价了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 (Goeze) 4龄幼虫和雌成虫取食和利用 5种不同葫芦科植物上的棉蚜 Aphis gossypii Glover的效率。【结果】多异瓢虫4龄幼虫和成虫均对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var. melonaeformis上的蚜虫取食量最高,而对瓢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 var. gourda上的蚜虫取食量最低。4龄幼虫取食哈密瓜 Cucumis melo var. cantalupensis上的蚜虫时,其相对生长率、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均达到最大,而雌成虫在取食黄瓜Cucumis sativus和搅瓜Cucurbita pepo var. medullosa上的蚜虫时,其相对生长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取食黄瓜、瓢葫芦和搅瓜上的蚜虫时,其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哈密瓜上的瓜蚜更适宜作为多异瓢虫4龄幼虫的猎物,而黄瓜、瓢葫芦和搅瓜上的瓜蚜更适宜作为成虫的猎物。【结论】寄主植物种类与多异瓢虫对棉蚜的捕食效率相关,该结论为进一步利用昆虫的食性对害虫进行控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5):688-693
本研究比较了瓜蚜Aphis gossypii Glover 5种主要寄主植物对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ta(Goeze)捕食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瓜蚜寄主植物对多异瓢虫功能反应有显著的影响。在大多数猎物密度下, 1~3龄幼虫对南瓜和黄瓜上瓜蚜的捕食量较瓢葫芦和哈密瓜上的高;在蚜虫密度较低时(≤ 50头/皿),4龄幼虫和成虫对南瓜和黄瓜上瓜蚜的捕食量较高,而蚜虫密度≥ 70头/皿时,对瓢葫芦和搅瓜上瓜蚜的捕食量较高。多异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对5种寄主植物上瓜蚜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II反应。随着瓢虫龄期的增大,猎物处理时间缩短,瞬时攻击率增大,最大捕食量增加。多异瓢虫成虫处理猎物的时间较长于4龄幼虫,而瞬时攻击率和最大捕食量小于4龄幼虫。多异瓢虫捕食不同寄主植物上饲养的瓜蚜时,猎物处理时间、瞬时攻击率和最大捕食量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锯叶裂臀瓢虫Henosepilachna pusillanima (Mulsant)是瓜类蔬菜主要害虫之一,其成虫和幼虫取食前常常划圈。本研究旨在了解雌虫对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esne、黄瓜Cucumis sativus L.和棱角丝瓜Luffa acutangula (L.) Roxb.叶片的行为选择。【方法】在(26±1)℃、相对湿度60%±5%、光周期L∶D=14∶10条件下,每株保留5张叶片(从生长点往下分别为第1-5位叶),接入1头已饥饿24 h怀卵雌虫。24 h后,检查每片叶正面和反面上的卵数,并测量划圈面积和取食面积,然后计算雌虫对叶片表面和不同叶位叶片的产卵选择百分率、划圈选择百分率和取食选择百分率。【结果】锯叶裂臀瓢虫雌虫仅在所划出的圈内取食,单日划圈面积和单日取食面积均以南瓜上的最小。雌虫对叶片表面的产卵选择性随瓜类植物种类而异,但划圈和取食时均喜欢选择叶片反面。雌虫不喜欢在第1叶和第2叶的叶片上产卵。雌虫的划圈和取食最喜欢南瓜和棱角丝瓜的第2叶和第3叶,但对黄瓜不同叶位的叶片没有偏好性。【结论】锯叶裂臀瓢虫雌虫产卵不喜欢太幼嫩的叶片,而划圈和取食偏好于瓜叶的反面。  相似文献   

4.
七星瓢虫对麦长管蚜捕食作用及其模拟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室内16—21℃的温度下,七星瓢虫雌成虫捕食行为集中在8:00—22:00。瓢虫各龄幼虫及雌成虫对麦长管蚜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 Ⅱ型。28℃时,瓢虫雌成虫的攻击率最大,处理时间最短。随温度增加,攻击率减小,处理时间增加。假设:猎物种群在无捕食者存在时,呈Logistic曲线增长;捕食者随机搜寻猎物。对猎物的功能反应为Holling Ⅱ型,捕食者个体间存在相互干扰;捕食者种群存在一个最低死亡率K_0,随种群增大,死亡率增加,增加速率与密度成反比;捕食者取食的猎物转化为自身部分的比例为β。 七星瓢虫-麦长管蚜捕食作用系统模拟模型:较好地描述了当麦长管蚜种群增长到某一数量时,放置一头瓢虫雌成虫后蚜虫种群增长过程。本文对模型平衡点作了局部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锯叶裂臀瓢虫Henosepilachna pusillanima(Mulsant)是葫芦科植物上的一种植食性瓢虫,为瓜类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本研究旨在探明不同瓜类植物对该虫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在(26±1)℃、相对湿度60%±5%、光周期L:D=14:10条件下,用棱角丝瓜Luffa acutangula(L.)Roxb.、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esne x It、黄Cucumis sativus L、节瓜Benincasa hispida(Thunb.)Cogn.var.chieh-qua How和红瓜Coccinia grandis(L.)Voigt 5种植物的叶片饲养锯叶裂臀瓢虫,观察各虫态的生长发育进程和成虫的繁殖活动。【结果】不同寄主植物对锯叶裂臀瓢虫卵和各龄幼虫的发育、非成虫期以及产卵前期、产卵期、雌虫寿命和繁殖力均有显著影响,但预蛹期和蛹期不受寄主植物的影响。棱角丝瓜、南瓜、黄瓜、节瓜和红瓜上锯叶裂臀瓢虫非成虫期的平均历期分别为27.43、28.03、28.88、29.33、28.01 d。来自棱角丝瓜和红瓜的雌虫拥有较短的产卵前期、较长的产卵期和寿命。棱角丝瓜和红瓜上雌虫繁殖力也较强,其平均值分别高达2 039.79粒/♀和1 637.11粒/♀。5种瓜类植物上雌虫的逐日累计产卵率均完全符合三参数Weibull模型。【结论】锯叶裂臀瓢虫的5种寄主植物中,棱角丝瓜和红瓜拥有更高的适合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评价了在被捕食者波动条件下,在花生蚜Aphis craccivora Koch和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上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us(Fabricius)4龄幼虫的功能反应。萝卜蚜是一种含烯丙基异硫氰酸酯的防御性被捕食者。我们推测,在试验的被捕食者条件下,在最适量被捕食者或丰富的被捕食者条件下饲养的幼虫比在缺乏被捕食者条件下饲养的幼虫表现出更好的功能反应。而在萝卜蚜上六斑月瓢虫的功能反应曲线的斜率比在花生蚜上要低。【方法】将六斑月瓢虫4龄幼虫从饲养条件(缺乏被捕食者/最适乏被捕食者/丰富的被捕食者)突然转移到不同的试验条件(极为缺乏被捕食者/缺乏被捕食者/次适量被捕食者/最适量被捕食者/丰富的被捕食者)下,外推出其功能曲线。【结果】尽管被捕食资源发生了改变,但是六斑月瓢虫4龄幼虫在花生蚜上表现出Ⅱ型反应,而在萝卜蚜上表现出改变的Ⅱ型反应。此外,在5个试验条件下,不管是哪种被捕食者,在最适量被捕食者/丰富的被捕食者条件下饲养的4龄幼虫均表现出正常的捕食率。但是在缺乏被捕食者条件下饲养的4龄幼虫突然转变到最适量/丰富的被捕食者实验条件下时,它们通过取食比平时更多的被捕食者的生物量来补偿食物的短缺。不过,它们在丰富的被捕食者条件下的取食量最高,在极为缺乏被捕食者的试验条件下的取食量最低。而且,在花生蚜上记录到较高的攻击率和较低的猎物处理时间。【结论】结果说明,萝卜蚜可利用量的波动可改变六斑月瓢虫幼虫的功能反应。然而,对于六斑月瓢虫而言,花生蚜比萝卜蚜是更为合适的被捕食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明确新疆棉田棉蚜 Aphis gossypii 捕食性天敌之间的集团内捕食效应及其对蚜虫数量的控制作用。【方法】本研究以优势天敌昆虫大草蛉 Chrysopa pallens 和七星瓢虫 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为对象,以棉蚜为猎物,在温室中利用盆栽棉花,首先观察了2种天敌昆虫之间各虫态及虫龄配对的19个处理在无蚜植株上共存24 h后的存活数,然后观察了2种天敌昆虫配对处理下棉苗上棉蚜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在无蚜棉株上2种捕食性天敌昆虫共存24 h后的存活结果表明:(1)在发育阶段相同的配对组合中,若是成虫则均存活,若是1龄幼虫则大草蛉存活较多,若是末龄幼虫则七星瓢虫存活较多;(2)在有卵的组配中,除七星瓢虫卵不被大草蛉成虫所捕食外,其他5个组配处理中卵均被捕食;(3)在有蛹的配对组合中,除七星瓢虫蛹被大草蛉末龄幼虫捕食外,其他处理下蛹均不被捕食;(4)在成虫与幼虫的配对组合中,七星瓢虫成虫捕食较多的大草蛉1龄幼虫,但不捕食大草蛉末龄幼虫,而大草蛉成虫与七星瓢虫1龄或末龄幼虫之间不发生捕食;(5)在不同龄期幼虫的配对组合中,大草蛉末龄幼虫捕食七星瓢虫1龄幼虫,而七星瓢虫末龄幼虫捕食大草蛉1龄幼虫。在有蚜植株上2种捕食性天敌共存对棉蚜数量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1)2种捕食昆虫的幼虫各自单独存在(对照)下,蚜虫密度随时间而降低;(2)大草蛉幼虫与七星瓢虫幼虫或成虫配对处理下,棉蚜密度随时间而增大;(3)大草蛉成虫与七星瓢虫幼虫或成虫配对处理下,棉蚜密度随时间而减小。【结论】研究结果说明,大草蛉与七星瓢虫之间存在集团内捕食,但2种天敌共存对棉蚜的控制作用取决于大草蛉虫态, 若大草蛉为幼虫,可使蚜虫密度增大,若为成虫,则使蚜虫密度减小。  相似文献   

8.
【背景】沙巴拟刀角瓢虫和越南斧瓢虫是自东南亚地区引进的粉虱类害虫的优势捕食性天敌,然而其控制烟粉虱的有效性尚未明确。【方法】在室内研究了2种瓢虫幼虫捕食烟粉虱若虫时取食、爬行与休息等行为的时间分配,以及2种瓢虫幼虫和成虫在既定时间内对烟粉虱的取食时间和取食量。【结果】随着瓢虫幼虫龄期的增大,其取食烟粉虱低龄和高龄若虫的时间和休息时间均逐渐减少,而爬行寻找猎物的时间逐渐增多。沙巴拟刀角瓢虫幼虫取食烟粉虱各虫态的时间显著长于越南斧瓢虫幼虫,取食量也显著大于后者;而沙巴拟刀角瓢虫成虫取食烟粉虱的时间长于越南斧瓢虫成虫,但取食量明显低于后者。【结论与意义】2种瓢虫对烟粉虱都有较好的捕食作用,但其时间分配策略有所不同。因此,应根据田间烟粉虱的发生时期,选择合适的瓢虫进行释放。  相似文献   

9.
郭佳妮  李保平  孟玲 《生态学报》2017,37(6):1826-1831
种内和种间捕食卵现象常见于对食蚜瓢虫的研究报道中。源自亚洲、入侵北美和欧洲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由于卵含有生物碱而被认为可能是威胁本土瓢虫生存的原因,但该推测只有在明确异色瓢虫在原产地是否对本土瓢虫具有类似负面影响后,才能确证。通过饲喂实验,旨在明确异色瓢虫在原产地是否对本土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和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具有食卵负面作用,为揭示异色瓢虫入侵机理提供依据。实验中用蚜虫(对照)和3种瓢虫卵对瓢虫初孵1龄幼虫进行饲喂处理,观察幼虫生长发育指标。对瓢虫初龄幼虫存活表现的分析结果表明:(1)龟纹瓢虫初孵幼虫取食同种卵和七星瓢虫卵后存活至2龄的比率均高于取食异色瓢虫卵的近7倍;(2)七星瓢虫幼虫取食异色瓢虫卵未存活到2龄,但取食其他瓢虫卵和蚜虫后85%以上个体存活至2龄;(3)异色瓢虫初孵幼虫取食同种和其他2种瓢虫卵后有90%以上存活至2龄。龟纹瓢虫和七星瓢虫1龄幼虫取食异种卵比同种卵后的发育历期显著延长,但异色瓢虫并未表现出差异。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1龄幼虫取食同种和异种卵后的体增重相同,但七星瓢虫取食龟纹瓢虫卵后体增重比取食同种卵减小。研究结果说明,异色瓢虫卵对七星瓢虫和龟纹瓢虫初孵幼虫的生存具有负面影响,反之不然。所以,取食异色瓢虫卵本身并非是导致北美和欧洲本土瓢虫数量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食卵自相残杀现象常见于瓢虫中,业已明确取食同胞卵对于初孵瓢虫至关重要,但取食非同胞卵的营养价值是否高于蚜虫仍存争议。本研究旨在明确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在幼虫期除取食蚜虫外兼捕食非同胞卵是否影响其雌成虫的生殖表现。【方法】在异色瓢虫幼虫期设置3个饲喂处理,即仅饲喂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对照)、除饲喂蚜虫外还分别给各龄幼虫饲喂少量非同胞卵(分散食卵)以及除饲喂蚜虫外仅给高龄幼虫饲喂较多非同胞卵(集中食卵)等,观察雌成虫体型大小、产卵前期、连续10 d的逐日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等形态和生殖特性。【结果】饲喂处理对瓢虫雌成虫体型大小无显著影响,对照、分散食卵和集中食卵3种饲喂处理下的雌成虫身体体积分别为92.30,89.73和93.98 mm~3;饲喂处理对雌成虫产卵前期也无显著影响,3种饲喂处理下雌成虫产卵前期分别为7.50,7.74和7.70 d;但饲喂处理对雌虫生殖力具有显著影响,分散食卵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羽化后10 d分散食卵和对照下累计产卵量分别为185和205粒,但集中食卵(88粒)比对照或分散食卵的产卵量显著降低;饲喂处理对卵孵化率无显著影响,对照、分散食卵和集中食卵3种饲喂处理下的卵孵化率分别为63.10%,72.58%和66.61%。【结论】结果说明,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偶尔取食非同胞卵不影响其成虫的生长发育和生殖,但高龄幼虫捕食较多非同胞卵可降低其雌成虫的生殖力。  相似文献   

11.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1):49-54
为明确瓜蚜Aphis gossypii Glover与其寄主植物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理,本文采用蒽酮比色法、考马斯亮蓝法、磷钼酸-磷钨酸比色法及索氏回流法,分别测定了瓜蚜为害对黄瓜、哈密瓜、南瓜、瓢葫芦和搅瓜等5种寄主植物叶片内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质、单宁及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瓜蚜为害后,供试寄主植物叶片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而单宁和黄酮的含量明显上升。说明瓜蚜为害导致寄主植物营养质量下降,而次生代谢物质含量上升,从而对植食者产生诱导抗性。  相似文献   

12.
多异瓢虫与七星瓢虫、大草蛉不同虫态间的集团内捕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异瓢虫、七星瓢虫和大草蛉是控制蚜虫重要的广谱捕食性天敌昆虫,为明确这些昆虫间的集团内捕食效应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观察了多异瓢虫与七星瓢虫、大草蛉各虫态(蛹除外)之间的集团内捕食效应。设置30个虫态(虫龄)组合处理,于温室盆栽棉花(无蚜虫)上接种等量的试虫,观察24 h后的存活数量。结果表明,当参与双方的虫态不同时,晚期虫态的存活数量显著大于早期虫态;当参与双方的幼虫龄期不同时,高龄幼虫的存活数量显著大于低龄幼虫;成虫对卵、1龄和4龄幼虫的捕食程度随虫龄增大而呈抛物线增大,存在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当参与双方的虫态(龄)相同时,多异瓢虫成虫的存活数量显著小于七星瓢虫,但大于大草蛉成虫;多异瓢虫幼虫(1龄和4龄)的存活数量显著小于大草蛉,而与七星瓢虫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说明,在没有集团外猎物(蚜虫)存在的情况下,多异瓢虫与七星瓢虫、大草蛉之间的集团内捕食效应只在参与者的虫态或虫龄不同时取决于发育阶段,而当参与者虫态或虫龄相同时,还取决于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GK12、33B和SGK3213种转基因棉和对应的3种常规棉泗棉3号、33及石远321为材料,通过室内测定,研究了取食转基因棉的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对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 Thunberg1~4龄幼虫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指出,龟纹瓢虫对来自转基因棉田蚜虫的捕食量大多高于常规棉田,且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在1、2龄幼虫期,龟纹瓢虫取食转双价基因棉田蚜虫的数量多高于取食转单价基因棉田的蚜虫数量,但是在3、4龄幼虫时,龟纹瓢虫取食转双价棉田蚜虫的数量多低于取食转单价棉田的蚜虫数量.龟纹瓢虫对来自转基因棉田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龟纹瓢虫1龄幼虫取食GK12和SGK321 2个转基因棉田蚜虫的最大日捕食量大于对照,处理时间短于对照;龟纹瓢虫P.japonica 2、3龄幼虫取食33B和SGK321 2个转基因棉田蚜虫A.gossypii的日最大捕食量大于对照,处理时间短于对照;4龄时取食转基因棉田蚜虫的数量都大于对照,处理时间均短于对照,其中取食转双价基因棉SGK321棉田蚜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小于取食单价棉田蚜虫的日最大捕食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GK12、33B和SGK3213种转基因棉和对应的3种常规棉泗棉3号、33及石远321为材料,通过室内测定,研究了取食转基因棉的棉蚜却h/sgossypiiGlover对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 Thunberg1—4龄幼虫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指出,龟纹瓢虫对来自转基因棉田蚜虫的捕食量大多高于常规棉田,且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在1、2龄幼虫期,龟纹瓢虫取食转双价基因棉田蚜虫的数量多高于取食转单价基因棉田的蚜虫数量,但是在3、4龄幼虫时,龟纹瓢虫取食转双价棉田蚜虫的数量多低于取食转单价棉田的蚜虫数量。龟纹瓢虫对来自转基因棉田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II型。龟纹瓢虫1龄幼虫取食GK12和SGK3212个转基因棉田蚜虫的最大日捕食量大于对照,处理时间短于对照;龟纹瓢虫P.japonica2、3龄幼虫取食33B和SGK3212个转基因棉田蚜虫A.gossypii的日最大捕食量大于对照,处理时间短于对照;4龄时取食转基因棉田蚜虫的数量都大于对照,处理时间均短于对照,其中取食转双价基因棉SGK321棉田蚜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小于取食单伊棉田蚜虫的日最大捕食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一种外来入侵性的重大农业害虫,越南斧瓢虫Axinoscymnus apioides Kuznetsov&Ren是其重要的捕食性天敌之一,本文系统研究了越南斧瓢虫对烟粉虱的捕食作用。【方法】在温度误差为±1℃,相对湿度为75%,光照周期为L︰D=14︰10条件下,测定瓢虫成虫对烟粉虱各虫态的功能反应和不同温度下对烟粉虱4龄若虫的功能反应以及测定瓢虫成虫取食烟粉虱4龄若虫个体间的干扰反应。【结果】结果表明,越南斧瓢虫对烟粉虱的功能反应呈HollingⅡ型,随着猎物龄期的增加,越南斧瓢虫成虫的寻找效率(a)逐渐降低,处置时间(Th)基本依次延长。温度对瓢虫的捕食效应影响显著,试验所设温度为15,20,25,30,35℃,越南斧瓢虫成虫的寻找效率(a)分别为0.3226,0.4496,0.5868,0.5788和0.6235,处置时间(Th)分别为0.2348,0.1451,0.1039,0.0904和0.0976,均与温度(T)则呈二次曲线关系。越南斧瓢虫对烟粉虱4龄若虫的捕食作用率(E)在捕食者密度较低(在1~5头)时,捕食作用率下降较快,而在捕食者>6时,其对捕食作用率的影响效果减小。寻找系数为0.0607,干扰系数为0.5569。【结论】随着猎物龄期的增加,越南斧瓢虫成虫的寻找效率降低,处置时间延长;越南斧瓢虫成虫对烟粉虱4龄若虫的寻找效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而在更高的温度条件下,其寻找效率略有下降。瓢虫对烟粉虱的处置时间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不断缩短;越南斧瓢虫成虫自身密度对其捕食作用产生干扰反应,捕食作用率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探究六星瓢虫Oenopia formosana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的生物防控潜能,以及存在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时的捕食偏好。【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六星瓢虫1-4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和寻找效应,以及同时存在柑橘木虱和萝卜蚜时六星瓢虫的捕食选择。【结果】各虫态的六星瓢虫均能捕食5龄的柑橘木虱若虫,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六星瓢虫1-4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279、0.430、0.689、0.829和0.695,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9.155、32.895、46.512、58.824和79.365头,处理时间分别为0.034、0.030、0.022、0.017和0.013d,控害效能分别为8.148、14.131、32.048、48.747和55.130。六星瓢虫的各个龄期对5龄的柑橘木虱若虫的搜寻效应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变大而降低,4龄六星瓢虫幼虫的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增加下降趋势最大,当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低密度存在时,4龄幼虫的搜寻效应高于其他龄期的六星瓢虫。存在柑橘木虱...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测定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Goeze)成虫对枸杞木虱Paratrioza sinica Yang&Li的捕食作用。【方法】在室内测定了多异瓢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种内干扰、自身密度干扰、捕食偏好性,并通过罩笼试验研究多异瓢虫在田间对枸杞木虱的捕食效果。【结果】结果表明,多异瓢虫对枸杞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对卵、1~2龄若虫、3~5龄若虫以及成虫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80.4粒、410.0头、350.8头和102.5头。田间罩笼试验结果证明,在多异瓢虫成虫生长周期30 d内能使枸杞木虱总虫口密度下降85.4%;多异瓢虫对枸杞木虱成虫的搜寻效率a=0.8252为4种木虱虫态最佳,而对枸杞木虱卵处理时间Th=0.002283为4种木虱虫态中最佳;在100头/皿的猎物密度下多异瓢虫均能展现其最大捕食率,益害比参考值为1∶100。多异瓢虫对枸杞木虱的捕食作用受自身密度的影响显著大于种内干扰;在100头/皿混合猎物密度下,多异瓢虫更偏好木虱成虫,在300头/皿下,多异瓢虫更偏向于木虱若虫。【结论】研究表明,多异瓢虫是具有控制潜力的捕食性天敌,人工释放多异瓢虫成虫可有效防治枸杞木虱。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尽管瓢虫表现出种间和种内特异性体型大小的变异,但是瓢虫体型大小的变异是否会改变其选择捕食防御性强(即表现出各种防御反应,包括积极躲避捕食、挣脱捕食者或频繁利用防御性化学物质)的猎物,这一问题尚不清楚。本研究中,我们假设不论体型大小,捕食性瓢虫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L.)和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us(Fab.)都将增加其对猎物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的捕食,只要猎物处于防御性强的龄期,原因是处于防御性强的龄期的猎物体型大且更有活力。【方法】我们将萝卜蚜4龄若虫期作为防御性强的龄期,将2龄若虫期作为防御性弱的龄期,评价七星瓢虫和六斑月瓢虫这两种瓢虫的大型和小型变异体对萝卜蚜的偏好性。【结果】结果表明,六斑月瓢虫的大型和小型雌性变异体更多地捕食防御性弱的萝卜蚜,而七星瓢虫的大型和小型雌性变异体分别对防御性强和防御性弱的萝卜蚜捕食较多。在混合饲料上,七星瓢虫雌性变异体对两类蚜虫的捕食百分比相似,而六斑月瓢虫变异体对防御性弱的萝卜蚜的捕食百分比较高。尽管随着七星瓢虫雌虫体型的增大而对两类猎物的捕食增多,但随着六斑月瓢虫雌虫体型的增大,只对防御性强的蚜虫的捕食量增加。【结论】本研究结果与我们的假设相反,并证明了:(1)小型瓢虫更多地只是捕食防御性弱的猎物,而大型瓢虫选择性地捕食防御性强的猎物;(2)在瓢虫种内和种间,随着捕食者体型的增大,对防御性强的猎物的偏好性增加。可将这些结果用于瓢虫的室内大规模饲养,以提高对萝卜蚜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寄主植物挥发物在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 (Goeze)搜索猎物过程中的作用, 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多异瓢虫成虫对来自瓜蚜Aphis gossypii Glover、 健康植株、 有蚜植株及蚜害植株本身的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 高密度蚜虫(≥700头/L)、 有蚜植株以及密度≥400头/盆的蚜虫为害诱导的黄瓜挥发物和密度≥200头/盆的蚜虫为害诱导的搅瓜挥发物对多异瓢虫成虫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 而低密度蚜虫(≤500头/L)和健康植株挥发物没有引诱作用。应用动态顶空收集法提取健康植株、 有蚜植株及蚜害植株的挥发物, 进行气质联用仪分析鉴定。结果表明, 从黄瓜健康植株、 蚜害植株和有蚜植株中分别鉴定出8, 12和18种挥发物, 主要组分为十八烯、 E-5-二十碳烯、 正十六烷和正十七烷, 诱导出的新组分为对二甲苯、 邻二甲苯、 正十三烷、 α-法呢烯、 雪松醇、 正十八烷、 正二十六烷及7种未知种类; 从搅瓜健康植株、 蚜害植株和有蚜植株分别鉴定出11, 18和20种挥发物, 主要组分为石竹烯、 十八烯、 正十六烷和正十七烷, 诱导出的新组分为苯乙烷、 对二甲苯、 间二甲苯、 α-蒎烯、 正十四烷、 长叶烯、 α-石竹烯及2种未知种类。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挥发物中引诱多异瓢虫的有效组分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环境昆虫学报》2014,(6):874-878
自残现象的发生在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中很是常见,为明确自残行为对其存活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在非选择性条件下我们对异色瓢虫幼虫对非姊妹卵的种内自残和对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卵的种间捕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取食同种卵和异种卵均可完成生长发育,与取食蚜虫相比:①其从卵到成虫及蛹期的发育历期明显缩短(P<0.05),其中1龄幼虫发育历期缩短非常明显(P<0.01);②自然条件下高死亡率的1龄幼虫的存活率明显提高(P<0.05);③2-4龄幼虫、蛹和成虫的体重变轻(P<0.05),且体长在4龄幼虫间也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异色瓢虫种内自残和种间捕食对其在食物恶劣条件下延续种群至关重要,但对种群的繁衍却不是最理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