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体视显微镜,首次对仅分布于中国新疆及毗邻中亚细亚地区的、稀见荒漠拟态昆虫--荒漠竹节虫Sceptrophasma bituberculatum(Redtenbacher)卵的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描述,探讨其对干旱荒漠环境的适应性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
落巨福  刘强 《昆虫知识》2006,43(3):352-355,F0004
沙漠石蜂Megachile(Chalicodoma)desertorumMorawitz的成虫活动期与西鄂尔多斯地区多种植物的开花物候相适应,是多种荒漠植物(其中包括一些珍稀濒危植物)的重要传粉昆虫。该文报道了沙漠石蜂除成虫外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幼虫和成虫的行为等生物学特性。该蜂在西鄂尔多斯地区1年发生1代。越冬成虫翌年4月中旬开始出巢活动;雄蜂早于雌蜂9 d左右出现,完成交尾后数日死亡,雄蜂出巢后寿命20 d左右,雌蜂约35 d。卵期约12 d。幼虫期85 d左右,老熟幼虫多数在6月中旬结茧,7月末开始化蛹,蛹期约18 d。成蜂于8月中旬陆续羽化,羽化后的成虫很快进入滞育状态,并在茧内越冬;滞育期长达235 d。  相似文献   

3.
云雀的生态与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雀于5月中旬开始产卵,每窝卵4—5枚,卵重3.25克。雌雄鸟均参加孵卵,孵化期11—12天,留巢期9.5天。食物以草籽为主,繁殖期主要食鳞翅目幼虫,鞘翅目和直翅目昆虫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近年来巨膜长蝽Jakowleffia setulosa(Jakovlev)由以往稳定种群的荒漠昆虫上升为暴发性发生并迁移至农区危害的农业害虫。由于缺乏对巨膜长蝽基础生物学的相关研究,对其开展监测预警和农业防治存在困难。开展巨膜长蝽个体生物学研究,填补研究空白对于有效监测预报和防控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能为下一步分析巨膜长蝽成灾规律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本文通过室内观察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系统阐明该种形态特征、生活史、习性和行为等生物学特性。【结果】巨膜长蝽在宁夏中部干旱带一年发生2代,5月中旬和10月中下旬是两个发生高峰期,6月中旬至8月中旬以成虫进入滞育状态,11月下旬以成虫越冬;雌成虫的平均寿命为(32.14±2.34)d,雄成虫的平均寿命为(28.00±3.13)d,雌雄性比为1︰1.9,有多次交尾多次产卵的习性,每头雌虫抱卵量10粒左右,平均产卵量10~15粒左右;食性杂,群居危害,喜食白茎盐生草(Halogeton arachnoideus)等沙生草本植物的种子。【结论】该虫具有以成虫形态越冬和滞育、迁移性强等生物学特性。在生态环境发生较大变动后,能够经历逆境后迅速恢复种群并迁移危害。宁夏中南部地区种植结构调整,极大改变了该地区的荒漠生态环境,促使巨膜长蝽在经过夏季高温滞育恢复种群后无法获得足够野生寄主的情况下,大规模迁入农田系统危害。  相似文献   

5.
以河西走廊沙漠典型的荒漠植物泡泡刺群落为材料,运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定系统与改进的同化箱联合对其7月和8月中旬的群体光合作用进行了测定,分析群体光合速率与立地环境因子的关系,探讨泡泡刺群体对干旱荒漠环境的光合适应机制。结果表明,7月中旬泡泡刺的土壤呼吸速率和蒸发速率均高于8月中旬,而其同期群体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也显著高于8月中旬。两时期的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泡泡刺群体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于7、8月中旬对泡泡刺群体的光合速率起着直接作用;同时,实验地8月中旬的空气相对湿度也能通过与大气温度以及光合有效辐射的相互作用对泡泡刺群体的光合速率产生较大影响。在7月中旬高温强光环境下,泡泡刺的群体光合速率高于8月中旬,从而说明泡泡刺对高光强、高温的荒漠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雷朝亮  吴家全 《昆虫知识》1992,29(5):294-296
黑膝愈片隐翅虫在武昌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成虫、幼虫均能捕食同翅目、缨翅目昆虫的若虫及鳞翅目昆虫的卵与初孵幼虫;成虫在一年中于4月中、下旬,7月上、中旬有二次活动高峰期。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几种植被类型(Ⅴ)温带荒漠与荒漠生态系统(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漠生物的生态适应与生物群落荒漠中的植物和动物在干旱环境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适应演化,形成了一系列对干旱及荒漠其他特点的适应性,成为一群特殊的旱生族类。荒漠植物在外观上非常奇特,给人一种树不像树,草不像草,枝不像枝,叶不像叶,或蜡皮多刺,或肥厚多汁,根深叶不茂,奇花生异果的印象。然而正是这些,使它们适应了荒漠那严酷的环境条件。它们的这种适应性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大叶黄杨长毛斑蛾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叶黄杨长毛斑蛾于1990年在山东威海地区首次发现,是为害大叶黄杨的重要害虫,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枝条上越冬,翌年4月初出现幼虫,5月中旬初开始结茧化蛹,10月底始见成虫,作于1990-1993年对该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为害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天蚕是一种资源昆虫,该虫自浙江引种,在福建一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翌年4月上旬孵化,幼虫5龄,幼虫期34—40天,5月中旬化蛹,蛹期21—32天,成虫671中旬羽化,成虫寿命4—7天。  相似文献   

10.
1997年至 1998年 ,我们在四川南充市金城山林场对平利短肛棒 (BaculumpinglienseChenetHe)的生物学特性及天敌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虫一年发生一代 ,以卵在卵囊内越冬 ,翌年 4月初开始孵化 ,4月中旬为孵化盛期 ,若虫共 5龄 ,6月下旬出现成虫 ,7月上旬到 9月下旬为产卵期 ,成虫 7月底开始死亡 ,终见于 9月下旬 ;具拟态、保护色、假死性和若虫断足能再生等奇特生命现象 ,但没有竹节虫常见的孤雌生殖行为 ;其天敌主要有鸟类、蜘蛛和捕食性昆虫等共 17种。  相似文献   

11.
孙栋  朱明生 《生物学通报》2009,44(12):11-14
蝎类是荒漠环境中占优势的无脊椎动物捕食者,在长期的适应进化过程中,发展出了一系列适应性特征。从形态结构、生理学、生物学和行为学等几个方面初步阐述了荒漠蝎类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进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白喉矶鸫 Monticola gularis在我国东北、内蒙古和华北,以及苏联的西伯利亚东部繁殖,冬季到我国华南及中南半岛越冬。 关于它的繁殖生态,过去仅记录在乌苏里见到它的巢以及一卵和一雏鸟。我们于1965年6月20日,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和平营子保护站的红松采伐迹地上,发现其巢,对它的繁殖做了初步的观察。 每年5月上、中旬在吉林省平原靠水的杂木林中能见到白喉矶鸫,多成对生活。5月中旬有迁到长白  相似文献   

13.
邴孝利  陆益佳 《微生物学报》2019,59(10):1880-1888
斑翅果蝇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危害的重要水果害虫,其主要分布于亚、美、欧三大洲。斑翅果蝇的产卵器可以刺破水果表皮,将卵产在未完全成熟的水果中,卵孵化为幼虫后,幼虫取食水果,直接降低产量,从而对水果产业造成损失。近年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昆虫微生物对宿主昆虫影响很大。例如昆虫微生物可以调控寄主昆虫的生长发育、个体适应性及生殖等。昆虫与其共生微生物间的关系成为昆虫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内容。本文综述了近些年关于斑翅果蝇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探讨了微生物菌群及内共生菌Wolbachia对斑翅果蝇生长发育、行为、生殖、抗病毒等的影响,以便为寻找控制斑翅果蝇种群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柿介壳虫又称毛毡介壳虫,以若虫在2—3年生的枝条皮孔、柿皮缝、芽缝等处过冬,翌年4月下旬气温达24—25℃时即开始活动,并同时形成介壳,固着不动。5月中旬在枝条上发现雄介壳,大小如芝麻粒,长椭圆形。一周后在枝条和叶片上发现大量的雌介壳,米粒大,椭圆形,产卵于腹下,每个雌虫产卵数自51—169个不等;卵:椭圆形、紫红色,卵期约3—4周。6月中旬为孵化盛期;若虫大多在叶背  相似文献   

15.
双斑锦天牛Acaloleptasublusca(Thomson)属天牛科Cerambycidae沟胫天牛亚科La-miinae锦天牛属Acalolepta,是园林绿化植物大叶黄杨Euonymysjaponicus的害虫。其生物学特性尚未见诸报道。1984—1987年先后在都江堰市、温江县、新都县、重庆市等地发现了这种害虫,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主要生物学特性该虫在都江堰市两年发生一代,跨三个年头,均以幼虫在大叶黄杨的主根内越冬。第三年5月下旬——6月下旬化蛹,6月中旬——7月中旬羽化为成虫,6月下旬——7月下旬为成虫产卵期。卵期7——10天,幼虫期685——695天,蛹期18——22天,成虫期10——15…  相似文献   

16.
一、概况昆虫是生物群落的组成部分,任何一种昆虫在生物群落内都占有一定空间,成为它们的栖息地,如果把这些栖息地连结起来就构成该种昆虫的分布区。昆虫的栖息地或分布区具有一定的生态条件,反映出一定的自然地理景观。新疆地处中亚内陆,具大陆性气候,冬夏冷热悬殊,昼夜温差甚大,天气干燥少雨,因此大部分地区形成干旱草原荒漠,只在高海拔地区(如阿尔泰山地和天山山地)由于受到西来的潮湿气流影响,空气湿润,植被茂密,有原始针叶林分布,此外,河流两岸平原绿洲,也  相似文献   

17.
平利短肛棒Xiu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至1998年,我们在四川南充市金城山林场对平利短肛棒Xiu(Baculum pingliense Chen et He)的生物学特性及天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卵囊内越冬,翌年4月初开始孵化,4月中旬为孵化盛期,若虫共5龄,6月下旬出现成虫,7月上旬到9月下旬为产卵期,成虫7月底开始死亡,终见于9月下旬;具拟态、保护色、假死性和若虫断足能再生等奇特生命现象,但没有竹节虫常的孤雌生殖行为;其天敌主要有鸟类、蜘蛛和捕食性昆虫等共17种。  相似文献   

18.
马雯  刘迺发  丁未  王亮  包新康 《四川动物》2012,31(1):74-76,2
2010年5~7月在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3巢荒漠伯劳被大杜鹃寄生,寄生率10.34%.荒漠伯劳产白色和粉红色两种颜色的卵,大杜鹃产白色寄生卵于卵色为白色的宿主巢中.寄生卵均产于6月,当月寄生率达42.86%.大杜鹃雏鸟19日龄离巢,离巢时体重66.24 g.  相似文献   

19.
胡霞  刘强 《昆虫知识》2008,45(1):58-61,F0002
中华食蜂郭公虫Trichodes sinae Chevrolat是西鄂尔多斯地区重要传粉昆虫火红拟孔蜂Hoplitis pyrrhosoma Wu的寄生性天敌。文章报道中华食蜂郭公虫除成虫外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幼虫和成虫的行为等生物学特性。该虫在西鄂尔多斯地区1年发生1代,越冬幼虫于4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陆续羽化出巢,成虫取食植物补充营养后,开始交尾、产卵。1龄幼虫能够寻找并钻入火红拟孔蜂的巢室,取食火红拟孔蜂幼虫,直至结茧化蛹。室温条件下,卵期约6~8d,幼虫期约260~280d,蛹期约40~50d;雄虫寿命约28~30d,雌虫寿命约35~40d。  相似文献   

20.
李帅  董雷  李文均 《生物资源》2020,42(5):481-493
荒漠具有高度干旱、植被稀少和强辐射等特征,是极端放线菌资源的宝库。近年来,多种荒漠来源的放线菌新分类单元和新结构活性天然产物被报道,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了解荒漠放线菌的群落结构特征,选择有效的分离方法是挖掘荒漠放线菌物种资源的关键。本文综述了全球主要荒漠区放线菌的资源分布与多样性,归纳分析了荒漠放线菌的主要分离方法及存在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