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晶  郝赤  梁丽  马瑞燕 《菌物学报》2014,33(3):668-679
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农业害虫。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是防治烟粉虱的一种重要的虫生真菌。对不同温度(20、23、26、29、32℃)、不同湿度(53%、65%、75%、85%、95%)下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分生孢子萌发及其对烟粉虱的致病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温度对孢子的萌发有显著影响,26℃时孢子萌发率最高。当相对湿度低于75%时,孢子不萌发或萌发率较低;当相对湿度为85%–95%时,孢子萌发率显著升高。26℃时,烟粉虱2龄若虫的累计死亡率最高。随着相对湿度增大,病菌的致病力增强。当相对湿度为53%–95%时,烟粉虱2龄若虫累计死亡率从54.55%增加到88.89%。玫烟色棒束孢的致病力与孢子萌发率呈正相关,但温度比相对湿度对其影响更明显。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侵染烟粉虱的最佳条件是温度26℃和相对湿度大于85%。  相似文献   

2.
采用凹玻片悬滴法测定了玫烟色棒束孢在高温、紫外照射、紫外保护剂和杀菌剂等逆境胁迫下分生孢子的存活率。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Pf9606分生孢子在36~45 ℃高温下连续处理24 h后,该菌孢子几乎不能存活;36~45 ℃短时高温处理后,随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孢子存活率明显降低;随紫外照射时间的延长,玫烟色棒束孢孢子存活率明显降低,当紫外照射50 s时,孢子存活率为55.33%,当照射时间延长为180 s时,孢子不能存活;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和高浓度的荧光素钠可提高玫烟色棒束孢抗紫外照射能力,抗坏血酸的理想浓度为0.2 mg/mL,荧光素钠的理想浓度为0.9 mg/mL,而不同浓度的刚果红和氧化锌对玫烟色棒束孢没有保护作用;玫烟色棒束孢与杀菌剂72%农用硫酸链霉素、70%代森联和58%甲霜灵锰锌混用后,对该菌孢子存活影响较小,不同浓度下孢子存活率均达85%以上,而常规浓度的氟吗·锰锌对玫烟色棒束孢孢子存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us与常用农药的相容性,本研究测定了7种常用农药制剂对玫烟色棒束孢菌丝生长、孢子萌发以及产孢量的影响,测试了相容性较好杀虫剂与玫烟色棒束孢混用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田间使用浓度下,氯虫苯甲酰胺、双丙环虫酯和四氯虫酰胺对菌丝抑制作用相对较小,田间浓度和亚致死浓度的阿维菌素对菌丝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所有供试农药在田间使用浓度下对孢子萌发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农药浓度降低而减弱,其中噻虫啉和四氯虫酰胺对孢子萌发抑制作用相对较小。所有测试药剂对产孢量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农药浓度降低而减弱,其中噻虫啉和氯虫苯甲酰胺抑制作用较小。玫烟色棒束孢3种浓度(9×107、9×106、9×105个孢子/mL)分别与次亚致死剂量四氯虫酰胺混用对小菜蛾的LT50分别为2.19 d、2.94 d、5.16 d,杀虫速度高于单用相应浓度真菌处理(2.34 d、3.29 d、5.33 d)和四氯虫酰胺单独处理(10.60 d)。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低剂量的四氯虫酰胺、噻虫啉和氯虫苯甲酰胺与玫烟色棒束孢相容性相对较好,是田间菌药混用可供选择对象;次亚致死剂量的四氯虫酰胺与真菌混用防控小菜蛾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4.
姬小平  冯明光  应盛华 《菌物学报》2013,32(6):1012-1019
作为重要的丝孢类昆虫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因其易于生产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在害虫生防防治中受到广泛青睐。为初步探求孢子耐氧化力及其与孢子多糖含量的关系,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11株菌经胁迫后的残存指数随氧化剂H2O2浓度增加而减小。所有菌株的残存指数均能良好地与Logistic方程拟合,并计算出各菌株在氧化胁迫条件下的半致死浓度。结果显示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的耐氧化力强于球孢白僵菌。两种真菌的分生孢子耐氧力与各自多糖含量呈现良好线性正相关。培养基碳源成分和浓度变化可影响球孢白僵菌孢子耐氧化力,但耐氧化力与多糖含量依旧呈现线性正相关。由此可见,生防真菌分生孢子的耐氧化力的确与多糖积累有关,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培养条件的调节。研究结果有望为提高生防真菌孢子环境稳定性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的侵染过程及菌体在虫体内的增殖方式。以浓度为1×107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接种小菜蛾4龄幼虫,在透射电镜下对虫体各部位的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1h玫烟色棒束孢菌株EBCL03011的分生孢子开始萌芽,至4h可观察到附着孢的形成和穿透,接种后24h已普遍侵入体腔。玫烟色棒束孢在寄主表皮和体腔内,以菌丝段出芽生殖、菌丝分隔及菌丝段分隔3种方式大量增殖,主要以颗粒状的菌丝段在寄主体腔内扩散,菌丝段在穿透表皮和体腔内增殖过程中伴随着机械压力和酶的活动。  相似文献   

6.
【背景】昆虫病原真菌对寄主的侵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是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 IFCF01菌株对小菜蛾具有很高的致病力,然而有关玫烟色棒束孢对小菜蛾致病的相关基因少见报道。【目的】筛选玫烟色棒束孢侵染小菜蛾相关基因,为更好地利用玫烟色棒束孢防治小菜蛾提供基因靶点。【方法】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RNA-Seq,对玫烟色棒束孢侵染小菜蛾2–3龄幼虫4、8、12、16、24、30、36 h的虫菌混合样品(处理组)及纯培养玫烟色棒束孢(对照组)进行测序分析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差异基因涉及的功能模块和信号通路。【结果】玫烟色棒束孢侵染小菜蛾混合样品与纯培养玫烟色棒束孢对照组对比分析共获得28 384个差异基因,其中显著差异表达基因274个,上调表达118个,下调表达156个。筛选获得的显著差异表达基因,特别是上调表达基因可能与玫烟色棒束孢对小菜蛾的侵染有关。GO二级分类显示,差异表达基因能够注释到36个GO条目中,包含18个生物学过程、9个细胞组分和9个分子功能。KEGG通路分析显示共有171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注释到132个通路中,其中有66个DEG显著富集在14个通路中。这些显著差异表达基因中大部分为玫烟色棒束孢侵染过程中潜在致病毒力相关基因。【结论】本研究为筛选玫烟色棒束孢侵染小菜蛾致病相关基因提供重要数据库,也为阐明玫烟色棒束孢对小菜蛾的侵染机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血淋巴对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的防御机制, 利用吉姆萨染色法在光镜下观察了小菜蛾4龄幼虫血细胞感染不同致病力玫烟色棒束孢后的免疫反应。结果表明: 玫烟色棒束孢的入侵可导致小菜蛾血细胞数量发生改变, 表现为入侵初期血细胞总数增加, 不同类型血细胞比例改变等。体表接种后8-45 h, 高致病力菌株PFCF-001处理的幼虫血细胞总数在24 h出现最高值6 250个/mm3, 而低致病力菌株PFCF-D58处理在36 h达到最高值3 000个/mm3, 比高致病力菌株处理滞后12 h。不同菌株处理下虫体参与防御反应的主要血细胞类型为浆血细胞和粒血细胞。小菜蛾幼虫血细胞在感菌初期能够产生粘附、吞噬、包被及形成结节等一系列防卫反应, 但最终无法抵挡高致病力菌株PFCF-001的侵染。结果说明小菜蛾幼虫血淋巴对玫烟色棒束孢的防御反应只有短暂的抑制作用, 不能从根本上清除、 消灭玫烟色棒束孢。  相似文献   

8.
芽生孢子是许多真菌通过出芽方式产生的无性孢子,在液体发酵中主要以这种形式大量繁殖。真菌杀虫剂活性成分分生孢子的大量生产使用液体发酵得到的芽生孢子作为接种物,另外,它也是当今虫生真菌遗传转化的重要受体,因而研究虫生真菌芽生孢子的形态和发生特点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别对液体发酵中的球孢白僵菌、粉棒束孢、蝉棒束孢、环链棒束孢、玫烟色棒束孢、细脚棒束孢、斜链棒束孢、金龟子绿僵菌、蝗绿僵菌和蜡蚧霉等10种常见虫生真菌芽生孢子的形成过程进行显微观察,了解其分生孢子产生过程的异同。结果表明,芽生孢子的产生方式有两种类型:1)蝉棒束孢在其整个生活史中以菌丝生长为主,芽生孢子产生的数量很少。2)其他各种真菌芽生孢子产生方式相似,在菌丝体形成后就开始大量以菌丝出芽或缢缩产生芽生孢子,接着还可通过芽生孢子的出芽或缢缩断裂产生新的芽生孢子。芽生孢子的产生分为3个时期:初期先由菌丝形成芽生孢子;指数期芽生孢子大量增殖,菌丝和芽生孢子都可产生芽生孢子;后期以芽生孢子产新芽生孢子为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a是一种重要的虫生真菌,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害虫的防治.本研究从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僵虫尸体中分离出对美国白蛾具有致病作用的爪哇棒束孢BE01菌株,为了解该菌株对美国白蛾的侵染过程,并通过研究宿主体内抗氧化酶系对爪哇棒束孢BE01菌株入侵的响应,评价该菌的杀虫作用,为爪哇棒束孢BE01防治美国白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爪哇棒束孢BE01分生孢子侵染的美国白蛾3龄幼虫,并测定美国白蛾接菌后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的变化.[结果]爪哇棒束孢对美国白蛾侵染过程包括:分生孢子粘附在美国白蛾的角质层上,接种后6h孢子开始萌发,24h产生附着胞,48 h菌丝在体表继续生长,96h菌丝从虫体内长出并产分身孢子,120 h菌丝覆盖整个虫体.在受到爪哇棒束孢BE01侵染后,美国白蛾幼虫体内的3种抗氧化酶SOD、POD、CAT酶活性明显升高,并在侵染48 h时达到峰值.随着侵染时间的增加,48 h后3种酶的活性开始下降, 60 h后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爪哇棒束孢BE01孢子活力高、萌发速率快,导致美国白蛾体内的保护酶系难以发挥保护作用.爪哇棒束孢BE01菌株能够快速侵染美国白蛾幼虫,具有开发成新的高效生物防治菌株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琼脂平板透明圈法和专一性短肽底物Suc-Ala-Ala-Pro-Phe-pNA对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 5个菌株在培养液、虫体诱导下的几丁质酶和凝乳弹性蛋白酶(Pr1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在不同诱导源中均能产生几丁质酶和Pr1酶。DNS和透明圈比值法测得的各菌株间几丁质酶活性差异趋势一致,高致病力菌株IFCF01的几丁质酶产酶水平显著高于4个低致病力菌株。以虫体诱导的菌株IFCF01几丁质酶活性最高达0.7815 IU/mL,显著高于培养液诱导的0.3740 IU/mL。玫烟色棒束孢Pr1酶活性随接种时间逐渐增高,且高致病力菌株产酶量显著高于低致病力菌株。以虫体培养的菌株IFCF01 Pr1酶活性最高值达2.34μg/mL/min,显著高于IFCF-D58的最高值0.88μg/mL/min。虫体诱导对几丁质酶和Pr1酶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推测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表皮含有刺激玫烟色棒束孢大量产酶的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前期筛选试验的基础上,比较表面活性剂对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us PF904菌株侵染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3龄幼虫的增效作用,获得可提高玫烟色棒束孢PF904防治效果的助剂.[方法]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室内致病力试验,测定喷施分别添加表面活性剂聚二甲基硅氧烷(OF...  相似文献   

12.
烟粉虱(Bemisiatabaci)是世界性分布且危害严重的蔬菜花卉害虫.由于烟粉虱的抗药性及传统化学药剂施用潜在的负面影响,利用病原微生物、天敌昆虫等开展烟粉虱的生物防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与热点之一.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分析了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a)GZQ-1菌株和玫烟色棒束孢(Isariafumosorosea)YMS01菌株对烟粉虱(MEAM1隐种)不同虫态的致病力.结果表明,2种棒束孢昆虫病原真菌均能侵染烟粉虱各个龄期,且随着孢子浓度的升高,烟粉虱的死亡率不断上升;在1×108孢子/mL时,2株棒束孢对烟粉虱2龄若虫的感染致死率分别达到92.68%和78.12%;此外,2株棒束孢菌株对2龄若虫的致病力回归方程分别为y=0.421x-1.665,y=0.33x-1.646, LC50值分别为9.01×103孢子/mL和9.74×104孢子/mL, LT50为3.05 d和4.56 d.综上所述,本研究所评价的2株棒束孢均对烟粉虱有较高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3.
几种植物油对莱氏野村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从银纹夜蛾(鳞翅目:夜蛾科)[Argyrogramma agnata Staudinger(Lepidoptera:Noctuidae)]幼虫上分离得到的莱氏野村菌菌株Nr0815分生孢子,于不同温度下在8种植物油中萌发率和萌发速率的差异。【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了Nr0815分生孢子在8种植物油中的吸光度,并用载玻片萌发法测定了72 h内不同温度下分生孢子在不同植物油中的萌发率以及不同观察时间段的萌发速率。【结果】莱氏野村菌分生孢子在供试植物油中分散良好。在10–30°C内,莱氏野村菌分生孢子在各植物油中均能正常萌发,其中在大豆油中累积萌发率均最高。从孢子萌发速率来看,23°C时除大豆油和菜籽油外,其他植物油中孢子的萌发速率在72 h内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在48–72 h时的萌发速率最大。10°C时的萌发速率最小,48 h后才开始萌发。从孢子萌发后芽管生长来看,23°C下孢子萌发后72 h时大豆油中的芽管长度最大,为(24.89±1.04)μm,葵花籽油中芽管最短,仅为(9.10±1.00)μm。【结论】明确了温度和植物油对莱氏野村菌孢子萌发的影响,也为该菌油剂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筛选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应对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侵染的免疫应答及其网络调控基因,以进一步探讨小菜蛾对玫烟色棒束孢的防御机制。【方法】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RNA-seq,对处理后12 h的感染玫烟色棒束孢和健康(平行对照)的小菜蛾4龄幼虫转录组进行了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得到的差异基因进行了功能注释和分类,对差异基因参与的信号通路进行了分析。【结果】在感菌和健康小菜蛾幼虫转录组两个表达谱里,分别获得了12 346 987和12 315 210个clean reads,有60.93%和61.26%的reads分别能比对到参考基因库里,其中完美匹配(perfect match)的比例分别为32.15%和32.73%。共得到351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unigenes,DEUs),上调表达基因有275个,下调表达基因有76个,与免疫防御反应潜在相关的基因有156个。GO(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有102个DEUs分布到46个GO term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pathway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有132个DEUs显著富集在13个代谢通路(pathway)里。【结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中,大部分编码潜在的与免疫识别及调控相关的基因,集中在能量代谢、疾病反应和防御反应等相关通路。研究结果为挖掘与玫烟色棒束孢侵染相关的小菜蛾免疫应答候选基因提供了重要数据库,也为阐明小菜蛾对玫烟色棒束孢的免疫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紫外线照射对玫烟色拟青霉产孢子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20W紫外 灯对玫烟色拟青霉的原生质体悬浮液进行了不同照射时间、对孢子悬浮液进行了不同照射距 离和时间组合的紫外线照射处理.结果:紫外灯下30cm照射原生质体90 s及紫外灯下20cm照射孢子20min两个处理中,菌落直径最大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出 发菌株,产孢量也分别是出发菌株的1.4及1.6倍.结论:适宜的紫外线照射处理可以提高玫烟色拟青霉的产孢子能力.  相似文献   

16.
西花蓟马是一种外来入侵的世界性害虫,对农林业危害巨大。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当前防治西花蓟马的虫生真菌的种类、高毒力菌株的筛选及防治现状。现已知西花蓟马的寄生病原真菌有5种,包括蜡蚧轮枝菌(半知菌:丝孢目)、球孢白僵菌(半知菌:丝孢目)、金龟子绿僵菌(半知菌:丝孢目)、玫烟色棒束孢(半知菌:束梗孢目)和小孢新接霉。其中,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在西花蓟马的生物防治中应用最广,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潜力,部分防效好的虫生真菌已申请专利及实现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碳源、氮源、温度、湿度、pH值和光照等对蝉拟青霉LB菌株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该菌株菌落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是可溶性淀粉和蔗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范围是25℃~27℃,产生分生孢子的最适温度是25℃;分生孢子萌发所需湿度范围是RH 90%~100%,当RH低于90%时很难萌发;在pH值4~10的范围内该菌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pH为6,产生分生孢子和孢子萌发最适pH范围为6-7;光照处理对该菌产孢有一定的影响;分生孢子的致死条件为55℃ 10min.生物学特性显示,蝉拟青霉LB菌株是一株对营养要求不高、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的昆虫病原真菌.  相似文献   

18.
玫烟色棒束孢侵染对小菜蛾幼虫体内不同酶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民  张奂  郝赤  张仙红 《菌物学报》2013,32(2):269-276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昆虫病原真菌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的侵染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3龄幼虫体内酚氧化酶(PO)和不同抗氧化酶类,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CAT)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侵染小菜蛾3龄幼虫后,体内PO、SOD、POD、CAT和GSTs活力均受到明显的影响。其中感病小菜蛾幼虫体内的PO活力始终高于同期未感染的小菜蛾幼虫,当接菌40h时,酚氧化酶活力达到最大37.4U/g,为对照的2.6倍,而SOD、POD、CAT和GSTs活力在感病前期明显高于对照,接菌40–48h各种酶活力均达到最大,当接菌56h酶活力开始下降,64h时酶活力均明显低于对照。可见玫烟色棒束孢的侵染严重干扰了小菜蛾幼虫体内正常的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19.
害虫防治用玫烟色拟青霉分生孢子粉的干燥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宜涛  冯明光 《菌物学报》2002,21(4):565-572
用液—固两相法生产的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 Pfr116菌株的分生孢子粉,在高真空冷冻干燥、高真空室温抽干、35℃下烘干和低真空低热干燥条件下进行不同程序的干燥处理,以筛选适合该菌孢子粉生产的干燥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低真空(0.1 MPa)低热(30℃)抽干20~24 h的干燥方法最适合用于该菌孢子粉的干燥,既能保证含水量在9.0%以下,又能保证87%以上的活孢率和1130亿~1310亿/g的含孢量,而且操作简便,成本较低,可作为高纯度孢子粉生产的首选干燥工艺。高真空(15.86 Pa)条件下无论冻干还是室温抽干,虽然孢子粉的含水量(2.2%~8.7%)和含孢量(1270亿~1360亿/g)指标符合生产要求,但活孢率仅62%,说明该菌孢子不适合在高真空条件下干燥。在35℃下烘干24 h所获孢子粉含水量、24 h萌发率和含孢量分别为9.6%、82.8%和1200亿/g,该方法也可在生产中应用,但其活孢率显著低于(P<0.05)低真空低热抽干24 h的孢子粉。  相似文献   

20.
粉红螺旋聚孢霉(粉红粘帚霉)是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重寄生菌,具有巨大的生防潜力。以实验室前期分离筛选的高效粉红螺旋聚孢霉67‐1菌株为材料,研究其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以厚垣孢子为接种体,其生长速度和菌丝鲜重与以分生孢子为接种体形成的菌落没有明显差异,但产孢水平提高6倍以上。粉红螺旋聚孢霉对高温和干燥的耐受程度较差,尤其分生孢子更为敏感。当加工温度范围在40–50℃时,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的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菌株67‐1的厚垣孢子耐紫外线能力明显优于分生孢子。在无保护剂条件下,紫外灯照射60s,厚垣孢子活性保持在62.6%,是分生孢子活性1倍以上。土壤抑菌作用对真菌厚垣孢子的影响相对较小,24h孢子萌发率为47.2%,而分生孢子仅为4.6%。除了百菌清,菌株67‐1厚垣孢子对多种化学农药有较强的耐受力,在药剂田间使用浓度下,厚垣孢子萌发率均大于70%,其中对15%恶霉灵、1.8%阿维菌素和3%克百威的耐受力显著高于分生孢子(P<0.05),而对井冈霉素和两种杀虫剂没有显著提高。对菌株67‐1的寄生性测定结果表明,2种孢子对核盘菌菌核的寄生能力没有差异,菌核感染达到4级的占58.9%–60.0%。106/m L浓度厚垣孢子与分生孢子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均达到65%以上,二者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