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蒲氏钩蝠蛾Thitarodes pui(Zhang et al.)幼虫是冬虫夏草的寄主昆虫,本文首次对其幼虫毛序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蒲氏钩蝠蛾幼虫头壳刚毛数量、相对位置与多数蝠蛾昆虫一致,但比拉脊钩蝠蛾少了2对刚毛;蒲氏钩蝠蛾幼虫前胸节也比拉脊钩蝠蛾少1对微腹毛;第2、第3胸节毛序相似,均缺失前背毛而多了微背毛、微亚背毛;除第9、第10节外,所有腹节的背毛、侧毛、亚背毛排列是一致的,但是在有足腹节中,亚腹毛为3对,其它腹节亚腹毛仅有2对;除第1和第2腹节具2对微腹毛外,其它腹节微腹毛仅1对,这些微腹毛在排列、长度上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在青海虫草最主要产区玉树巴塘地区对玉树蝠蛾Hepialus yushusis Chuet Wang进行野外定点调查观察,结果表明:玉树蝠蛾幼虫是一种多食性昆虫,对低温有特殊的适应能力,适宜生长发育的地温是6~10℃;幼虫喜潮湿,最适土壤含水量为40%~60%;幼虫世代重叠,在冻土层越冬。  相似文献   

3.
冬虫夏草寄主蒲氏钩蝠蛾的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氏钩蝠蛾Thitarodes pui是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的寄主昆虫种类之一,分布在西藏色季拉山海拔4100~4650 m的高寒灌丛草甸和高寒草甸.采用野外调查和人工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蒲氏钩蝠蛾的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蒲氏钩蝠蛾的世代发育需要3~4年历时约1095~1460 ...  相似文献   

4.
蒲氏钩蝠蛾Thitarodes pui是分布在西藏色季拉山的冬虫夏草寄主昆虫种类之一,海拔分布范围4100~4650m,完成一个世代需要3~4年,其中幼虫期漫长,经过7~9次蜕皮、历时990~1350d才能完成发育,环境条件变化及天敌因子等都对蒲氏钩蝠蛾的种群稳定产生重要影响。采用分段饲养幼虫的方法,构建了蒲氏钩蝠蛾试验种群生命表,并分析了种群增长趋势。结果表明,蒲氏钩蝠蛾的世代总存活率为2.6%,种群趋势指数为7.95,下代数量将是当代数量的7.95倍。因此,低存活率仍能维持蒲氏钩蝠蛾实验种群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5.
蒲氏钩蝠蛾Thitarodes pui(Zhang et al.)是冬虫夏草寄主昆虫之一,其雄成虫触角感受器在求偶交配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本研究应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蒲氏钩蝠蛾雄成虫触角上的化学感受器进行观察。结果发现,雄成虫触角上有7种感受器,即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腔锥形感受器、钟形感受器、Bhm氏鬃毛和鳞形感受器,其中以毛形感受器和鳞形感受器数目最多,腔锥感受器又分为长栓形和短栓形两种。综合本研究结果与已知蝠蛾的触角感受器,发现蝠蛾触角感受器在表面结构、感受器类型等方面与其它鳞翅目昆虫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7.
为明确冬虫夏草线状菌体制剂的侵染力,进行了冬虫夏草线状菌体制剂对蝠蛾幼虫的感染试验。在相同条件下对蝠蛾幼虫进行人工接种,并对感染温度、菌剂用量和虫龄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冬虫夏草线状菌体具有侵染蝠蛾幼虫的能力,优化后的感染条件为:菌体剂量为5 g(即5个标准剂量)、幼虫虫龄为3龄、培养温度为14℃。该结果为蝠蛾幼虫新型接种体的制备与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虫草菌感染虫草蝠蛾幼虫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叙述了虫草菌在自然条件下感染虫草蝠蛾幼虫的过程和特性,主要内容包括自然感染的虫龄和影响感染的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9.
自然干燥对冬虫夏草寄主蝠蛾卵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室内自然空气湿度下放置的时间长短对冬虫夏草(Cordyceps)寄主昆虫贡嘎蝠蛾Hepialus gonggaensis Fu et Huang卵孵化率的影响。卵早期的研究结果为:第1批、第2批和第3批卵于室内自然空气湿度下保存的时间达26,11和16h后再保湿都可以正常孵化并且孵化率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所孵化幼虫在饲养初期的成活率分别达62.0%,41.4%和43.4%,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卵中期干燥放置36h的孵化率为66.7%,所孵化幼虫在饲养初期的成活率为50.0%,孵化率和成活率都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卵晚期干燥放置24h的孵化率为70.0%,所孵化幼虫在饲养初期的成活率为49.0%,孵化率和成活率都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表明,经历一定时间的干燥不会对卵的正常孵化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易杰群  张古忍  郭晨林  闵强  邹志文 《生态学报》2015,35(18):6208-6215
作为冬虫夏草寄主,蒲氏钩蝠蛾具重要的经济研究价值,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色季拉山,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其耐寒性机理尚不明了。通过调查蒲氏钩蝠蛾生境土壤温度与血淋巴物质组成周年变化,以期探讨其耐寒性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呈规律性升降趋势,1、2月最低,8月逐步上升至最高,而后逐渐下降;血淋巴中主要物质按含量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蛋白质(8.37—74.2 mg/m L)、总糖(12.65—36.12 mg/m L)、脂肪(7.7—12.32 mg/m L)以及甘油(1.66—3.91 mg/m L);在温度较高的夏季,蛋白质、总糖以及脂肪等物质含量处于较低水平,相反,在寒冷的冬季,此三者的含量均居较高水平;此3类能源物质含量与野外土壤温度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而血淋巴总热量值在夏季较低而冬季较高,与野外土壤温度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之相反的是,血淋巴中甘油含量的周年变化规律与野外土壤温度无明显的相关关系。因此,血淋巴中蛋白质、总糖以及脂肪等物质对于蒲氏钩蝠蛾耐寒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虫通过积累3类物质,增加血淋巴能量值,抵御青藏高原的高寒气候;可能由于生境的不同,甘油在蒲氏钩蝠蛾中的作用与其它昆虫有差异,在耐寒性提高中的功能尚需进一步研究。实验结果为了解蒲氏钩蝠蛾的强耐寒性以及适应高寒环境的生理生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晓娟  叶萌  周祖基  宋昆  代勇 《四川动物》2013,32(2):228-231
植食性昆虫主要利用嗅觉、味觉、视觉和触觉等对寄主植物进行选择,而植物挥发物是引导植食性昆虫寄主定向行为的主要因素。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康定虫草蝠蛾Hepialus armoricanus二龄幼虫对适生地的几种植物材料的嗅觉反应;并用欧式距离和Q型聚类法对供试植物进行相似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蝠蛾幼虫对几种植物材料表现出强弱不同的趋性反应;根据植物的相似性可将供试植物分为4类,且同一类植物引导蝠蛾幼虫产生相似的嗅觉反应。  相似文献   

12.
β-1,3-葡聚糖识别蛋白(βGRP)是昆虫响应真菌侵染的重要识别介质,能够识别并结合真菌细胞壁的β-1,3-葡聚糖从而激活体内的天然免疫系统。本文采用Protparam等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工具对βGRP家族TpβGRP4a和TpβGRP4b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序列特征、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生化功能等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全长分别为1 991 bp和1 681 bp,包括3'-UTR、ORF和5'-UTR序列,其蛋白分子式C2504H3832N672O736S15和C2094H3188N554O610S12,含496个和412个氨基酸残基,均以Gly含量最高,定位于分泌途径,无跨膜结构域,二级结构和三维模型解析完成,以随机卷曲为主,是含有21个碱基的信号肽和Glyco-hydro及Laminarinase功能域的亲水性蛋白质,而它们在稳定性、酸碱性和磷酸化位点存在不同,表明TpβGRP家族与目前已知βGR在昆虫对病原物的模式识别和免疫反应机制中的作用类似,但作用方式可能不同。本文为深入研究冬虫夏草寄主钩蝠蛾昆虫βGRP的生化特性和分子免疫学机理奠定基础,从而推动冬虫夏草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对丰富昆虫天然免疫体系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在虫草菌感染虫草蝠蛾幼虫中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杨跃雄  陆源 《动物学研究》1990,11(3):237-242
本文收集了虫草蝠蛾2—6龄五个龄期组幼虫,四组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虫草菌丝体、被虫草菌感染后的僵虫体、全虫草体及子实体共计12组样品的氨基酸,微量元素分析资料,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各样品变量的分类单元及其贡献值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显示:各样品间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组成水平各不相同,5、4龄幼虫的总体组成水平在比例关系上更接近全虫草体,虫草菌丝体愈培养至晚期就愈接近子实体的组成。分析认为,5、4龄虫易被感染与其氨基酸、微量元素的组成背景值有关;以培养至晚期的菌丝体或有性生殖孢子更易感染幼虫。  相似文献   

14.
西藏林芝地区冬虫夏草天然产区野生虫草蝙蝠蛾幼虫的肠道液pH范围为9.69-10.99,体外在此pH下培养冬虫夏草菌长势较差。同时,在该pH的体外模拟中肠液中,虫菌体也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消亡,而对自然侵染的蝙蝠蛾幼虫的血淋巴、消化道及其“反吐物”(肠液)进行切片和显微镜检却发现,蝙蝠蛾幼虫消化道、呕吐物中均存在与血淋巴中相同的冬虫夏草菌菌体形态,生存状态良好,正常增殖,表明蝙蝠蛾幼虫肠道的生理状态可以维系并支撑冬虫夏草菌菌体某种形态的存在与生长,并证实冬虫夏草菌由口器及消化道入侵蝙蝠蛾幼虫的可能性;肠道虫菌体与血淋巴虫菌体不一定同时存在,表明冬虫夏草菌对蝙蝠蛾幼虫的侵染可能同时存在表皮侵染和肠道侵染两种途径。本文为冬虫夏草菌对蝙蝠蛾幼虫的侵染途径研究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5.
白马蝠蛾幼虫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大荣  鲁自 《昆虫学报》1991,34(1):32-37
本文报道了云南产冬虫夏草菌的优势寄主白马蝠蛾Hepialus baimaensis Liang幼虫抗寒能力.其1—6龄虫的过冷却点分别为-20.4℃、-20.6℃、21.5℃、-19.8℃、-18.8℃、-18.2℃,1—3龄幼虫的过冷却点明显低于其它龄虫,最低过冷却点达-27.8℃.越冬幼虫在高寒草甸土壤里,土壤温度-0.2—-6.8℃半年也不会死亡.越冬初期体内的脂肪、糖和无机盐类含量升高、水分下降有利于提高其抗寒作用.该虫经低温适应锻炼和在消化道里无残存食物的情况下能显著地提高耐寒能力.  相似文献   

16.
孙涛  张婷婷  王岩 《环境昆虫学报》2021,43(4):1061-1069
本研究采用Wright-Giemsa染色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阿尔泰蝠蛾Hepialus altaicola Wang幼虫血细胞.根据鳞翅目昆虫血细胞形态特征对阿尔泰蝠蛾幼虫血细胞进行鉴定,计数并计算各类血细胞所占的比例.发现阿尔泰蝠蛾幼虫血淋巴中存在原血胞、浆血胞、粒血胞、类绛色细胞、珠血胞和囊血胞6种细胞类型,所...  相似文献   

17.
18.
斜脉蝠蛾幼虫分类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虹  高祖Xun 《昆虫学报》1993,36(4):465-468
本文研究报道了冬虫夏草主要寄主之一斜脉蝠蛾Hipialus oblifurcus Chu et Wang幼虫头、胸、腹各部分的形态特征、颜色、毛序及各龄幼虫的头宽和体长,可作为鉴别种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群分析在研究虫草蝠蛾幼虫生长发育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进行人工饲养虫草蝠蛾幼虫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测定了2~6龄各五个龄期组的幼虫,四个不同发育阶段的虫草菌丝体组(分别培养45、60、80、100天)、子实体、僵虫体和全虫草等12个样品组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组成,每组各测18个微量元素和17个氨基酸指标共35个变量。发现各样品与变量间存在一些关系,将测定取得的12×35=420个原始数据,借助IBM-PC型电子计算机,用Besic语言编制程序进行计算分析。试图揭示其中的某些规律,以期为饲养该幼虫提供可资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贡嘎蝠蛾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对实验室养殖条件下的重要经济昆虫冬虫夏草寄主-贡嘎蝠蛾(Hepialus gonggaensis,Hg)幼虫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常规分离培养与分子鉴定的方法和基于16S rRNA作为分子标记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的方法.[结果]用常规分离与分子鉴定方法获得8个属的细菌类群,其中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是优势菌群,肉食杆菌属(Carnobacterium)是次优势菌群.对通过DGGE方法得到的11条16S rRNA优势条带序列进行了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肉食杆菌属(Carnobacterium)的丰度最高,是肠道细菌中主要的优势菌群,芽孢杆菌属(Bacillus)是次优势菌群.DGGE图谱还显示Hg幼虫不同虫龄肠道细菌菌群的结构存在差异,推测可能与其发育生理状态的差异有关系.[结论]结合常规分离法与DGGE法能够更有效的分析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获得更多更全面的微生物多样性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