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对那些在原核生物中看来普遍存在的特异位点核酸内切酶的看法,由于探索重组DNA技术学的工具而受到了严重地歪曲。仅分离到了具有识别3-7个特异碱基范围序列的酶。当然这些内切酶在复合组基因的分析、“逆转遗传学”(“reverse genetics”)的兴起以及在真核中基因表达区的最近突破,特别是在了解肿瘤病毒RNA的作用过程中和免疫球蛋白的表达中基因重排等方面的用途上在过去的五年深为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家们体会到了。已发现了在识别顺序中有交错、对称、不对称及简并巨大多样性。同时考虑到特异位点重组和(或)DNA降解方面的遗传学资料,说明我们现在所收集的内切酶只能代表一个程度极其复杂的特异性窄谱。这些酶本身也为生物物理学家们和生物化学家们提供了探索D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微妙问题的丰富材料。  相似文献   

2.
杨子恒YANG  Zi-Heng 《遗传》1993,15(5):34-38
本文以人类、小鼠、大鼠和病毒基因组中的DNA序列为材料,分析了其中40种II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认位点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发现人鼠序列中绝大多数酶的切点数量可以通过序列中单核苷酸或双核苷酸的频率来预测,而切点在序列上的分布也是随机的。例外的情况是人鼠序列中酶EcoRII(识认CCWGG)和MnlI(CCTC)的切点显著偏多,而DpnI*(GATC)的切点显著偏少;MnlI的切点倾向于聚集一处。病毒基因组中酶切位点也基本上是随机分布,但基因组间差异很大,跟人鼠序列差别也大,特别是噬菌体T7中有多达17种酶的切点显著偏少。文中讨论了所得结果对构建限制酶切图谱的理论计算以及对限制酶显带机理的意义,特别指出显带过程在酶的切点达到所要求的浓度时,跟酶的识认片段的专一性、酶切位点的数量都没有关系,而取决于染色体不同区段抵抗酶切破坏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末端杂交分析法,并就其优缺点与其他酶谱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泥鳅线粒体DNA限制性酶切图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鱼类线粒体DNA(mtDN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有利于进行鱼类种间和种内遗传变异及进化的研究(张亚平等,1992)。目前国内外对鱼类的mtDNA研究已有一些报道(陈关君等,1984;戴建华等,1994;Avise等,1987;Brown,198...  相似文献   

5.
姚学勤  薛冲  刘志敏 《生物技术通讯》2009,20(2):230-232,262
限制酶介导整合(REMI)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新基因的方法,已被用于盘基网柄菌、酵母和丝状真菌等微生物细胞与发育过程的研究。结合质粒拯救技术,可快速分离质粒两侧未知的基因组DNA序列,进而对该序列做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我们简要介绍了REMI技术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缺点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6.
32P标记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和Ⅱ型感染Vero细胞,抽提病毒DNA,然后以核酸内切酶BamHI酶切,电泳结果2个型别的病毒DNA的电泳图谱均不相同。用非同位素标记的疱疹病毒感染细胞DNA酶切,电泳与32P-标记的病毒DNA图谱相比较,显示相同的结果。实验表明简单受染细胞DNA进行核酸酶切及电泳可用来进行疱疹病毒的分型。实验说明选择核酸内切酶进行酶切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融合酶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出现问题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限制性内切酶FokⅠ催化区域基因(631bp)和PI-SceⅠ识别区域的基因(546bp)连接到一起,克隆入载体质粒pET28a+中,为表达新的限制性内切酶融合酶做准备。方法:分别以啤酒酵母和海床黄杆菌作模板,PCR扩增PI-SceⅠ和FokⅠ基因片段,再将它们克隆入载体质粒pET28a+,然后对整合质粒进行双酶切检测。结果:整合过程中,无论是PI-SceⅠ还是FokⅠ基因片段,都能单独成功插入载体,但当插入第二段基因片段时,酶切结果显示大约600bp的基因片段缺失了。结论:缺失可能因为两段连在一起的新基因在转化过程中对宿主细胞有毒性,宿主细胞对其进行了剪切;也可能这两段基因会形成某种高级结构而导致其不能很好的连接,产生缺失现象。  相似文献   

8.
张学文 《生命世界》1992,19(2):18-19
植物遗传进化及分类学的研究,通常以形态特征特性和数量性状为基础。尽管这些形态学特征都是遗传本质的表现,但环境因素却在遗传表现的过程中起了过大的作用。近年来,运用同工酶谱带和以生化指标为依据进行过不少研究,但仍不能克服环境的影响。当前,DNA限制性内切酶和衍生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应用于遗传进化及分类学研究,在微生物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因为这种研究是直接针对遗传物质——DNA分子的,所以,更为精确和有效。  相似文献   

9.
锌指核酸内切酶:基因操作的有力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动植物进行基因靶向操作的技术,是解析基因功能、研究疾病,以及农业经济生产中一个有用的工具。至今,基因靶向操作主要是通过在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 cell)中进行同源重组或者是体细胞核转移的方法进行,但同源重组方法由于需要ES细胞而被限制在个别物种,而核转移方法存在核去分化、效率低、成本高的缺陷。近几年,一种基于锌指核酸内切酶(zinc-finger nuclease,ZFN)基因靶向修饰的新技术被应用于包括植物、果蝇、爪蟾、斑马鱼和大鼠等不同物种的基因操作。通过胚胎注射ZFN的质粒或是mRNA可以有效地定靶并迅速地在内源基因上引起可遗传的突变。ZFN介导基因靶向敲除的可行性,使得那些无法获得ES细胞和克隆技术支持的物种的基因靶向修饰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大鳞副泥鳅mtDNA经11种限制性内切酶(BamHI,BglI,BglⅡ,EcoRI,HpaI,KpnI,PstI,SacI,SalI,XbaI和XhoI)单酶完全酶解获得23个酶切位点,这些酶酶切位点数依次分别是:2、7、0、3、3、0、3、1、1、2和1。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大鳞副泥鳅mtDNA平均分子量为10.33±0.22×106u(原子质量);其分子长约16720±350碱基对(bp)。采用双酶完全酶解法构建了大鳞副泥鳅mt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10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分析了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335株DNA BglⅡ8种克隆片段共12个重组质粒。发现了HSV-2 DNA L链末端区域有限制酶切位点的变异并对HSV-2 DNA单一序列区域和末端重复区域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讨论。本文应用末端标记技术和末端杂交分析法对编码糖蛋白D的HSV-2 DNA BglⅡL片段和含有形态学转化基因的HSV-2DNA BglⅡN片段进行了详细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物理图谱分析。  相似文献   

12.
13.
团头鲂线粒体DNA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BamHⅠ,BglⅠ,BglⅡ,EcoRⅠ,HpaⅠ,KpnⅠ,PstⅠ,SacⅠSalⅠ,XbaⅠ,和XhoⅠ11种限制性内切酶对团头鲂(MegalobramaamblycephalaYih)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单酶切,其切点数依次为2,3,2,3,3,1、0,1,0,0和0;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测算出各酶切片断大小,得出团头鲂mtDNA分子长约16020±356碱基对(bp),分子量6.37×1018u(原子质量),构建了团头鲂mtDNA的限制酶图。  相似文献   

14.
鲤鱼肝组织线粒体DNA的限制性内切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EcoRⅠI,HindⅢ,PstⅠ,BglⅡ,BamHⅠ,Xho Ⅰ, Xba Ⅰ, Sal Ⅰ和Kpn Ⅰ共9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对鲤鱼肝组织的mtDNA进行酶解,利用Gel-Pro Analyzer算出各酶切片段长度及mtDNA大小,测出其大小约为16.61kb(1kb=1×103b),另外,对电泳条件的优化进行了探讨,并将实骚结果与以前报道的有关酶切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鲤鱼mtDNA的长度及限制性酶切位点均存在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琼脂糖凝胶电泳定量功能的DNA分子量标准。方法:以pMD18-TSimple载体为基础骨架构建了长度为4.7kb的质粒,应用定点突变的方法,在载体上分别间隔100bp、200bp、400bp、800bp、1200bp处,加入了HindⅢ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将该质粒扩增后并应用HindⅢ酶切后,1.5%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结果:获得的分子量条带大小依次为100bp、200bp、400bp、800bp、1200bp和2000bp,每次使用4μl可获得质量范围为10ng、20ng、40ng、80ng、120ng和200ng的定量标准品。结论:应用该方法制备标准品,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定量快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三种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茶尺蠖、茶毛虫、斜纹夜蛾三种昆虫的四株核型多角体病毒中提取DNA,应用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法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内切酶图谱各不相同。而二株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霉的内切酶图谱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对TMV不同抗性番茄品种的叶绿体DNA限制性内切酶酶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对TMV有抗性和敏感的番茄品种、制备其ct-DNA, 用限制性内切酶BumHI、EcoRI和PstI完全酶解, 三种酶切图谱与前人报道一致, 由酶切片段计算番茄ct-DNA。分子量约为156.9kb。比较抗性和敏感品种的ct-DNA图谱, 发现三种酶切图谱均存在差异, 但由差异片段计算分子量之和又很除近。我们推测这是由于检基顺序变异或小段DNA顺序插入或缺失所造成, 由此证明, 叶绿体基因组与核中的TMV抗性基因, 共同决定着植物体对TMV的抗性。  相似文献   

18.
目前有关限制性内切酶Not I的性质特征及功能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日渐增多,但商品化Not Ⅰ及某些限制性内切酶的价格依然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在于表达量低、提纯程序繁琐、得率低等问题的存在.为探索限制性内切酶Not Ⅰ提纯的新工艺,从豚鼠耳炎诺卡菌(Nocardia otitidiscaviarum)中克隆出限制性内切酶Not Ⅰ的基因并使之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首先将由成团肠杆菌(Enterobacter agglomerans)中克隆所得甲基化酶Eag I M(Eag I methylase gene)基因连接到pBR322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ER2566,将豚鼠耳炎诺卡菌中克隆所得的限制性内切酶Not IR(Not I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gene)基因连接到表达载体pACYC184-PT7上,将此重组质粒转化到上述已转入甲基化重组质粒pBR322-Eag I M的ER2566中,构建成Not I蛋白表达菌ER2566[pBR322-Eag I M,pACYC184-PT7-Not I R].重组工程菌经IPTG诱导可表达限制性内切酶Not Ⅰ,并对诱导条件进行优化使之以可溶形式高效表达.应用(A)KTA purifier 100蛋白纯化系统,对纯化工艺进行创新,通过DEAE Seph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phenyl HP疏水层析和Superdex 75 10/300GL分子筛层析对蛋白进行提纯.纯化后Not Ⅰ经酶活力及纯度鉴定,其比活力为1.37 × 10(6)U/mg,提纯35倍,得率为17.8%,产量达9.8×10(6)Units /g wet cell,提纯时间缩减为原来的1/10,在产量和效率上较以前报道均有很大提高.该纯化工艺的新方法,为实验室制备及工业化生产Ⅱ型限制性内切酶提供了进一步的借鉴.且该酶的成功获得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材料,为更多新发现内切酶的成功克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CtIP是DNA双链断裂修复中的关键蛋白之一,它能够促进断裂DNA末端切割,并且是一种已知的抑癌基因,与许多参与癌变过程的蛋白质如BRCA1,Rb等相互作用。为了更好地理解CtIP的分子网络,我们用在线工具PrePPI预测CtIP相互作用蛋白,发现PLK1是新的CtIP相互作用蛋白。PLK1在有丝分裂和癌症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进一步通过免疫沉淀法验证了它们的相互作用。 结果显示PLK1与CtIP有较强相互作用。此外,还采用Frodock 2.0工具对接CtIP和PLK1之间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最后,免疫沉淀测定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这两种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DNA损伤相关。基于这些结果,我们提出CtIP-PLK1相互作用可能在DNA损伤反应以及其他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基于XcmⅠ酶切的高效TA克隆载体,并检测其克隆PCR产物的效果。方法:设计一对互补配对的寡核苷酸,经过变性及退火后插入质粒pUC19的多克隆位点,从而在该多克隆位点中引入2个XcmⅠ酶切位点,用XcmⅠ酶切后即获得含有3’突出T碱基的T载体;为了提高该T载体的克隆效率,优化了2个XcmⅠ酶切位点之间的碱基数目,排除了载体自连产生白色克隆的可能性,使假阳性大大减少;此外,为了便于完全酶切与未完全酶切载体的分离,在2个XcmⅠ之间插入了一段无关DNA片段。结果:改进得到的T载体可以有效克隆PCR产物,其阳性克隆率可达95%。结论:构建了基于XcmⅠ酶切的TA克隆载体,经过改进的T载体具有很高的克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