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甘露聚糖结合蛋白选择性糖识别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露聚糖结合蛋白选择性糖识别的分子机制陈政良(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广州510515)关键词甘露聚糖结合蛋白,糖识别甘露聚糖结合蛋白(mannan-bindingprotein,MBP)是一种血浆蛋白,因被发现能选择性识别并结合酵母菌外壁上的... 相似文献
2.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相关丝氨酸蛋白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是一种重要的天然免疫防御分子,通过激活MBL相关丝氨酸蛋白酶(MAST)而启动补体激活凝集素途径来清除病原体。本文就MASP的基因、分子结构及功能等方面研究概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魔芋甘露聚糖化学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陕西花魔芋块茎中分离所得的魔芋甘露聚糖的化学结构与分子组成。经葡聚糖凝胶G-75柱层析为一组均一性多糖,气相色谱检测由甘露糖,葡萄糖组成,其克分子比Man;Glu=1.78:1,平均分子量为11×10^-5。 相似文献
4.
5.
酵母甘露聚糖的结构确定与核磁共振谱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多种化学方法与核磁共振(NMR)相结合确定甘露聚糖SP_1的结构。高碘酸盐氧化和甲基化衍生物的色-质联机分析(G.C.-M.S.)表明SP_1含有M-~1,-~2 M-~1,和-~6 M-~1*四种糖残基。部分酸水解和乙酰解证明SP_1的主链是1→6连接,侧链是1→2连接;其中长侧链有两个残基,短侧链只有一个残基。SP_1的~1H谱在H-1区出现四个较强和一个较弱的α型氢信号,~(13)C谱在C-1区出现三个较强的峰。它们的分布与化学方法所确定的结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分析儿童感染肺炎链球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基因突变与青霉素耐药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分离的1 317株肺炎链球菌中随机抽取出青霉素MIC=2.0 µg/mL、4.0 µg/mL、≥8.0 µg/mL各20株共60株作为实验菌株,采用PCR方法对实验菌株进行青霉素结合蛋白PBP1a、PBP1b、PBP2a、PBP2b、PBP2x、PBP3的基因扩增,扩增产物进一步纯化和测序,测序结果与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R6就国际上公认的PBPs保守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60株肺炎链球菌的PBP2b、PBP1a、PBP2x、PBP2a基因的保守区或保守区附件均发现氨基酸突变,未发现PBP3与PBP1b突变。中介与耐药菌株基因突变位点存在重合,主要出现在单一的PBP1a序列的370STMK模体元件内Thr371Ser置换突变或伴有PBP2b序列的Thr451Ala/Ser和Ala624Gly置换突变,同时PBP2a序列的465SLN模体元件前置位发生Ser461Ala的置换突变。结论 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中、高水平耐药菌株绝大部分合并有不同PBP序列中4~6个氨基酸的置换突变,但合并多个氨基酸置换突变并非必然引起耐药水平相应升高。中、高水平耐药与PBP1a、PBP2b、PBP2a的变异关系密切,其中PBP1a的STMK保守区域Thr371Ser置换是引起耐药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半乳甘露聚糖植物胶加工是我国70年代中期兴起的新兴产业。本文从我国植物资源发展的角度。重点论证了瓜尔豆(Cyanopsis tetragonoloba(L.)Taubert.)、田菁(Sesbania cannabina(Retz.)Pers.)、胡芦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的生产情况,认为胡芦巴适应性强、产量高、易于机械化大面积种植与轮作,并具有改良土壤以及经济效益好等优势。因此,发展半乳甘露聚糖胶资源,大量种植胡芦巴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半乳甘露聚糖型植物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半乳甘露聚糖型植物胶的研究进展,包括半乳甘露聚糖胶的资源分布、生物学特性、理化性质、结构鉴定、分离提取、产品改性、应用及前景展望等。 相似文献
10.
确定卡介苗(BCG)中荚膜中糖成分阿拉伯甘露聚糖(AM)的功能。
本研究从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BCG中, 利用氯仿甲醇抽提方法分离纯化荚膜AM, 经AM单克隆抗体鉴定后, 腹腔注射BCG致敏小鼠, 体内外评价AM的免疫调节功能。
AM能在小鼠体内增强BCG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
BCG的荚膜AM是潜在的保护性抗原, 并为优化BCG提供理论依据。
11.
12.
半乳甘露聚糖胶物理改性设备的研制程卫民徐嘉生(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设计所,210042)1概述半乳甘露聚糖胶在工业上具有广泛的用途,可作为流体流损抑制剂和絮凝剂用于石油工业,作为填充剂用于造纸工业以及作为增稠剂和稳定剂用于纺织、食品、化妆品及制药... 相似文献
13.
槐种子发育中胚乳细胞半乳甘露聚糖积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槐 ( Sophora japonica L.)开花约 60 d至种子成熟 ,为胚乳半乳甘露聚糖积累期。用组织化学方法 ,对储藏于胚乳细胞壁上的半乳甘露聚糖的形成积累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 ,半乳甘露聚糖最先在邻近胚的胚乳细胞的粗面内质网的囊泡腔内形成 ,并通过细胞质膜分泌至细胞壁周围。此后 ,半乳甘露聚糖的积累逐渐向种皮方向扩展 ,及至种子成熟时 ,除糊粉层外 ,所有胚乳细胞几乎全由多糖所填充。此外 ,对半乳甘露聚糖发生部位及其积累过程的消长变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取纯化结核分枝杆菌(MTB)脂阿拉伯甘露聚糖(LAM)。方法:MTB菌体彻底破碎后,去脂,去蛋白,上清液经苯酚萃取,酒精沉淀,得到LAM;以提取的LAM作为包被抗原检测血清中的LAM抗体。结果和结论:提取到LAM抗原,免疫印迹表明,LAM迁移范围相对分子质量为25×103~40×103,主要集中在35×103处。在64例肺结核患者中,有43例LAM-ELISA检测阳性(敏感性为67.19%);在67例健康志愿者中,有64例LAM-ELISA检测阴性(特异性为95.52%)。 相似文献
15.
半乳甘露聚糖胶酶法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半乳甘露聚糖的水溶液在低浓度下仍具高黏性以及它的凝胶性质,因此在工业上具有很多重要的应用。半乳甘露聚糖聚糖的酶法改性主要包括脱去支链和切断主链两种方式。相对于化学改性来说,酶法改性具有易控制、反应条件温和等很多优点,因此成为改变半乳甘露聚糖分子结构以获得所需特性的最具潜力的改性方法。α-半乳糖苷酶和 β-甘露聚糖酶是半乳甘露聚糖改性和水解中最常用的酶。简要介绍了有关这两种酶的来源和新型制备菌株的近期研究概况。在医药和食品等工业中,酶法改性后的半乳甘露聚糖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评价念珠菌甘露聚糖抗原(M抗原)及甘露聚糖IgG抗体(M-IgG抗体)检测诊断念珠菌血症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4年1月我院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人群共107例,包括念珠菌血症组(念珠菌血培养阳性患者)13例、危险因素组(临床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或接受化疗恶性疾病、留置深静脉置管等侵袭性念珠菌病感染高危患者)63例和对照组(健康体检人群)31例。通过ELISA方法检测甘露聚糖抗原及甘露聚糖IgG抗体,比较3组人群检测阳性情况及持续时间,计算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ROC曲线下面积及Kappa值。结果白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为念珠菌血症的主要念珠菌病原,均为5例。念珠菌血症的7/14菌株(1例患者合并2种念珠菌感染)来自重症医学科,其次为感染内科(2/14株)。除1例死亡病例外,余12例患者进行了M抗原和M—IgG抗体监测。首次M抗原检测中,4例阳性,1例可疑阳性;首次M-IgG抗体检测中,11例阳性,1例可疑阳性。经抗真菌治疗,监测14d,M-IgG抗体持续阳性时间长于M抗原。甘露聚糖抗原在诊断念珠菌血症的敏感度41.7%,特异度98.8%,阴性预测值92.4%,阳性预测值100%。甘露聚糖IgG抗体在诊断念珠菌血症的敏感度91.7%,特异度52.8%,阴性预测值100%,阳性预测值27.5%。M抗原、M抗原并M—IgG抗体作为念珠菌血症时诊断实验的ROC曲线下面积均为0.708(95%CI:0.517—0.900),两者的Kappa值分别为0.520和0.559。结论甘露聚糖抗原在诊断念珠菌血症时的特异度较高,甘露聚糖IgG抗体在诊断念珠菌血症的敏感性较高,两者的联合检测可以适当提高检测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有助于念珠菌血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19.
半乳甘露聚糖胶物理增粘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对瓜尔胶、胡芦巴胶、皂荚胶、野皂荚胶、田菁胶的水合增粘工艺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螺杆盘磨式和轧辊刨片式两种增粘机。与原胶相比,增粘胶1%胶液粘度提高了50%,水不溶物含量降低了15%。 相似文献
20.
半乳甘露聚糖用于侵袭性曲霉感染实验诊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曲霉是导致深部真菌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具有明确意义。ELISA检测血清中半乳甘露聚糖用于诊断曲霉感染具有良好的敏感度(64.5%~76%)和特异度(81%~98.7%),可用于曲霉感染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监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