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郭英兰 《菌物系统》1998,17(2):97-104
本文报道了云南热带地区尾孢菌属及其近似属真菌45种,其中有一一个新种:番木瓜短胖孢寄生在番木瓜科番木瓜叶上。短胖孢属真菌在番木瓜科植物上是首次报道。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描述并附图。模式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前两篇文章里报道了湖北省神农架产的尾孢菌属及其近似属的22个种,本文再报道这一地区的尾孢菌属、短胖孢属及色链隔孢属的4个种,其中1个是新种,即李色链隔孢(Phaeoramularia pruni Guo et Liu,sp.nov.),其模式标本收藏于中国科学院真菌标本室(HMAS)。该新种与寄生于李属(Prunus sp.)植物上的变红尾孢(Cercospora rubrotincta)接近,但后者分生孢子梗窄(2—4.5μm),不分枝,曲膝状折点少(0—1个),分生孢子向顶渐狭,不链生,隔膜多(1—5隔),因此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前两篇文章里报道了湖北省神农架产的尾孢菌属及其近似属的22个种,本文再报道这一地区的尾孢菌属、短胖孢属及色链隔孢属的4个种,其中1个是新种,即李色链隔孢(Phaeoramularia pruni Guo et Liu,sp.Nov.),其模式标本收藏于中国科学院真菌标本室(HMAs)。该新种与寄生于李属(Prunus sp.)植物上的变红尾孢(Cercospora rubro-tincta)接近,但后者分生孢子梗窄(2—4.5μm),不分枝,曲膝状折点少(0一1个),分生孢子向顶渐狭,不链生,隔膜多(1—5隔),因此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云南热带地区尾孢菌属及其近似属真菌45种,其中有一个新种:番木瓜短胖孢(Cercosporidium papayae Y.L Guo,sp.nov.),寄生在番木瓜科(Caricaceae)番木瓜(Carica papaya L)叶上。短胖孢属真菌在番木瓜科植物上是首次报道。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描述并附图。模式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寄生在番木瓜(Carica papaya L)上的Cercospora mamaonis Vicgas & Chupp与本种近似,二者都具有子座。分生孢子梗紧密簇生,但前者分生孢子梗(5~25×2~3μm)和分生孢子(10~45×2~3μm)均短而窄。番木瓜尾孢(Cercospora papayae Hansf.)与本种的区别在于无子座,分生孢子梗色泽深(中度褐色),分生孢子梗长(50~200×3.5~6μm),分生孢子无色,针形,窄(20~75×3~5μm)。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5个新组合:金银忍冬短胖孢(Cercosporidium diervilae (Ell. Et Ev) Baiet Cheng,comb.Nov.);紫穗槐菌绒孢(Mvcovelloslclla passaloroidzs(Winte r)Bai et Chengcomb.Nov.);朝鲜槐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cladrastidis(Jacz.) Bai et Cheng·comb. Nov);白头翁假尾孢(pscudoccrco spora]ilitormis(D;vi s)Bai et Chengt comb·nOV·)荚燕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varia(Peck)Bai et Cheng。Comb.nOV·)这5个新组合是从Cercospora属转来修正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云南热带地区尾孢菌属及其近似属真菌45种,其中有一个新种:番木瓜短胖孢(CercosporidiumpapayaeY.L.Guo,sp.nov.),寄生在番木瓜科(Caricaceae)番木瓜(CaricapapayaL.)叶上。短胖孢属真菌在番木瓜科植物上是首次报道。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描述并附图。模式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寄生在番木瓜(CaricapapayaL.)上的CercosporamamaonisViegas&Chupp与本种近似,二者都具有子座,分生孢子梗紧密簇生,但前者分生孢子梗(5~25×2~3μm)和分生孢子(10~45×2~3μm)均短而窄。番木瓜尾孢(CercosporapapayaeHansf.)与本种的区别在于无子座,分生孢子梗色泽深(中度褐色),分生孢子梗长(50~200×3.5~6μm),分生孢子无色,针形,窄(20~75×3~5μm)。  相似文献   

7.
张平  杨祝良 《菌物系统》2003,22(4):663-665
报道了中国热带珊瑚菌类的一新纪录属——扁枝瑚菌属Scytinopogon。目前该属在我国仅在云南的西双版纳采到两种,即扁枝瑚菌S.pallescen和刺孢扁枝瑚菌S.echinosporus。文中对这两个种进行了描述,并附有插图。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隐花植物标本室(HKAS)。  相似文献   

8.
中国假尾孢属的研究 I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英兰  刘锡琎 《菌物学报》1989,8(Z1):225-240
假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是尾孢菌属(Cercospora)的近似属中最大的一个属,Deighton估计约有500种尾孢菌需要转到假尾孢属,目前全世界已描述假尾孢菌400多个种,且都是植物寄生菌,有些种能引致植物严重病害。Spegazzini于1910年建立了假尾孢属,但1976年以前,大多被归属于尾孢菌属内。1971年Ellis对此属的特征作了精简描述,1976年报导了3个新组合。1976年以后,假尾孢属虽先后有不少新种和新组合被其他作者发表,但系统研究此属的则系Deighton o Deighton 1976年对假尾孢属的研究史、与近似属的区别以及属的特征都作了详细描述,并报道了世界性假尾孢菌的21个新种,202个新组合和3个新名称,于1979年和1987年又报道了15个新种和39个新组合。假尾孢属与尾孢菌属,针尾孢属(Cercoseptoria)及假小尾孢属(Pseudocercosporella)非常相似,但不同的是尾孢菌属产孢细胞不具齿突,疤痕明显加厚,分生孢子梗不从表生菌丝上产生,分生孢子大多无色,针形;针尾孢属分生孢子窄(不超过3µm),针形,不呈倒棍棒形,无表生菌丝;假小尾孢属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均无色,子座与假尾孢属也不大相同. 本文报道中国产的假尾孢菌60个种,其中有一个新种(八角枫假尾孢),25个新组合和3个新记录.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河北省具纤毛(setulae)分生孢子的腔孢菌(Coelomycetes)5种,它们隶属于多毛孢属(Polynema Lev.),星毛孢属(Stauronema H.Sydow,Sydow &Butler),刺杯毛孢属(Dinemasporium Lev.)和双毛壳孢属(Discosia Lib.)。其中多毛孢属和星毛孢属系国内新记录属。记载了一新种中国多毛孢(Polynema sinense w.-P.Wu)和一中国新记录种甘蔗星毛孢(Stauronema sacchari H.Sydow,Sydow &Butler)。在刺杯毛孢属和双毛壳孢属内共鉴定出3个种,它们是槭刺杯毛孢(Dinemasporium acerinum Peck),刚毛刺杯毛孢(Dinemasporium strigosum(Pets.:Ft.)Sate.)和双毛壳孢(Discosia artocreas(Tode:Fr。)Ff.)。文中对这些种进行了详细描述,新种有拉丁文描述。研究标本保藏于河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中国热带珊瑚菌类的一新纪录属——扁枝瑚菌属Scytinopogon。目前该属在我国仅在云南的西双版纳采到两种,即扁枝瑚菌S. pallescen和刺孢扁枝瑚菌S. echinosporus。文中对这两个种进行了描述,并附有插图。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隐花植物标本室(HKAS)。  相似文献   

11.
波翅青尺蛾属Thalera世界共记录6种和5亚种。中国已知3种和3亚种,本文记述5种和3亚种,其中包括采自四川巴塘1新种淡波翅青尺蛾Thalera simpliria sp.nov.和1新纪录种。文中给出了中国波翅青尺蛾属分种检索表和新种的成虫及外生殖器图。淡波翅青尺蛾,新种Thalera simpliria sp.nov.(图2,3,6,7)新种与Th.lacerataria Graeser,1889相似,但有以下不同:新种前翅外缘在M1与M3之间的缺刻极浅;前后翅外线较圆滑:♂外生殖器抱器瓣基部的三角形骨化片细尖,囊形突较细,钩形突较短粗;♀外生殖器后阴片有一方形弱骨化区域。  相似文献   

12.
刘锡进  郭英兰 《菌物学报》1988,7(Z1):241-268
菌绒孢是一个小属,已描述过的种约50个,都是植物寄生菌,有的引致植物病害还较 严重.本文报告了我国产的21个种,其中1个是新种,4个是新组合和2个新记录,对18个种均有英文描述和附图,新种还附有拉丁文简介,各个种的地区分布也予以载述.但文中有分布地区而其后未附HMAS标本号码者多系据《中国真菌总汇》(1979)转录.从前人的描述和我们研究中看出,菌绒孢属的属级特征有:(1)产孢细胞合生,合轴式多点全壁芽茁产孢;(2)分生孢子梗壁上和分生孢子顶端和基脐,或仅基脐的孢痕疤明显而厚;(3)分生孢子梗主要从表生甸甸菌丝上作为侧枝或顶生,但有的种也兼有从子座上 簇生的;(4)菌丝多结集成菌丝绳或攀缘于叶毛上;(5)分生孢子链生,少数种也不链生. 这就清楚表明菌绒孢属与尾孢菌属和色链隔孢属(Phaeoramularia)少不同之处在于,尾孢 菌和色链隔孢属二者的分生孢子梗均成簇发生且无表生匍匐菌丝,与极其近似的假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不同之处在于,后者的分生孢子梗也着生于表生匍匐状菌丝和簇 生于子座上,但其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孢痕疤却薄而不明显,因而易于区别开.虽然1974年von Arx在其《纯培养产孢真菌的属》一书中,曾把菌绒孢属作为枝孢 属(Cladosporium)的异名,但这一观点我们未予接受,其理由已在《中国色链隔孢曲(1982)一文中加以说明,这里未予重述.上述这21个种除3个种,即M. costaricensis, M, pawlownicolaM. vaginae我们未获得研究材料,仅据以前作者的报导转录外,其余18个种均系根据标本进行的.这些标本,含M. merremiae sp. nov.的模式标本在内,均贮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3.
酣弄蝶属Halpe全世界已知48种,中国已知16种,在总结中国酣弄蝶分类研究的基础上,记述1新种:凹斑酣弄蝶Halpe concavimarginata sp.nov.,制作了中国酣弄蝶属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凹斑酣弄蝶,新种Halpe concavimarginata sp.nov.(图1 ~5) 新种外形与峨眉酣弄蝶Halpe nephele Leech,1893非常近似,主要区别是:新种前翅长18~20mm;前翅中域斑的外缘向内凹入;前后翅的缘毛黑白相间非常明显;抱器端2分瓣间的“U”形凹陷跨度较小,凹陷底部无锯齿。峨眉酣弄蝶Halpe nephele Leech前翅长17.5~18.0mm;前翅中域斑的外缘直,不凹入;前后翅的缘毛黑白相间不明显;抱器端两分瓣间“U”形凹陷跨度大,锯齿连续。 新种也近似白缘毛酣弄蝶Halpe albicilia Tsukiyama et Chiba,1991 ,区别在于白缘毛酣弄蝶前翅长21mm,后翅的缘毛全白色,外生殖器也不同。 模式标本正模♂,副模1 ♂,四川芦山, 1996 ,汪炳红采。  相似文献   

14.
带弄蝶属Lobocla是弄蝶科Hesperiidae 1个小属,目前全世界仅记载7种,中国均有分布.文中对该属进行了总结,记载1新种:四纹带弄蝶Lobocla quadripunctata sp.nov.,同时首次对3种雌性生殖器进行了描记,并编制了所有种的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采自湖北西部地区的扁胸切叶蚁属1新种和红蚁属中国1新纪录种,即亮颚扁胸切叶蚁Vollenhovialucimandibula sp.nov.和乌尔班红蚁Myrmica urbanii Radchenko et Elmes.新种与埃氏扁胸切叶蚁V.emeryi Wheeler相似,但新种身体黑褐色,第2结节背面具密集粗糙刻点,上颚光亮无刻点.模式标本保存于湖北民族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主要分布于澳洲的扇盘衣属地衣,缝裂扇盘衣在中国的首次发现,从而为中国地衣区系增加了一个新记录属。文中报道的该属的地衣不仅在中国,即使在世界范围也十分珍异。因而,对于该属及种的特征从形态学、解剖学与化学方面给以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17.
记述中国玉蕈甲属Amblyopus 1新种,宽胫玉蕈甲A.planitibialis sp.nov.和1新纪录种,纵带玉蕈甲A.vittatus(Olivier,1807).新种与A.csikii Ch(u)j(o),1964在外形上相似,其区别于后者的主要特征是:体背面极度隆起;鞘翅基斑从外缘伸达第3刻点行;胫节宽三角形.提供了我国已知种目录及其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18.
中国鳞刺蛾属订正(鳞翅目,刺蛾科)(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系统研究,发现我国的鳞刺蛾并不是一直被称为的眼鳞刺蛾Squamosa ocellata(Moore),共有2种和1亚种.首次报道了姹鳞刺蛾S.chalcites Orhant在我国有分布,描述了1新种,短爪鳞刺蛾S.brevisunca和1新亚种,云南亚种S.brevisunca yunnanensis.本文还描述了云南亚种的茧和老熟幼虫形态,编制了分种和亚种检索表,提供了成虫彩色照片和外生殖器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中国伪短痣蚜属(Aiceona Takahashi,1921)四个种,其中包括一个新种,长柄伪短痣蚜Aiceona longifestuca,sp.nov.和一个新记录种,日本伪短痣蚜Aiceona japonica Takahashi,1960,中记述了大隅伪短痣蚜Aiceona osugii Takahashi,1924的两种新型-雌性蚜和雄性蚜,长柄伪短痣蚜Aiceona longifestuca,sp.nov,正模:无翅孤雌蚜,No.Y2542-1-1-2,May15,1980,云南省宾川县,寄主植物未知;本新种因无翅孤雌蚜中胸腹岔具有长柄而得名,本新种与A.pallida Ghosh and Raychaudhuri 1972的不同在于:无翅孤雌:中胸腹岔具长槽(后:两臂分离);喙端节为后足跗节Ⅱ的0.65倍,端部具有2根次生长(后:为0.95-1.0倍,有3对次生毛);腹部背片Ⅰ-Ⅵ每节具有淡褐色缘斑,背片Ⅶ-Ⅷ全节具有淡褐色横带(后:体背除毛基斑外,无缘斑和横带);体背毛长,腹部前几节背板毛长为触角节Ⅲ最宽直径的3.75倍,背片Ⅷ毛长为0.21mm(后:体背毛短,腹部前几节背板毛长为触角节Ⅲ最宽直径的2.5倍,背片Ⅷ毛长为0.14mm)。提供了该属中国已知种的两个分种检索表,各种提供了地理分布和寄生植物信息,新种和新型给出形态特征图,所有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中国纩蚜属的研究,作者提出纩蚜属的现代地理分布呈岛状分布的格局;并推测该属的起源中心可能在欧洲,现代分化中心可能在中国的横断山脉地区。从动物地理的角度,探讨了该属内的系统发育关系。同时,发现一新种,即云杉纩蚜Mindaurspiceasuctusspnov.。正模为无翅孤雌蚜,副模为5只有翅孤雌蚜和8只无翅孤雌蚜,分布在云南省昆明市,辽宁省沈阳市和熊岳县。一新亚种,即冷杉纩蚜三圈亚种M.abietinustriprimesensorissp.nov.,正模为有翅孤雌蚜,副模为3只有翅孤雌蚜,分布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山。一新纪录种,即冷杉纩蚜指名亚种M.abietinusabietinusKoch1856。并且给出种的检索表,模式标本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