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126例溃疡性结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口服柳氮磺吡啶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显著优于对照组8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体征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者中复发率分别为22.22%、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直肠炎疗效确切,药物毒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生态调节剂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影响。方法34例PBC患者为我院住院患者,均有肝功能异常,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常规治疗组,给予糖皮质激素类、熊去氧胆酸及其他免疫抑制/增强剂药物治疗,另一组为贝飞达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贝飞达。经过1个月的治疗,采血检测细胞因子及肝功能,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贝飞达治疗组同常规治疗组进行比较,在降低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肝功能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贝飞达通过调整肠道菌群,控制内毒素血症,可以调整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3.
贝飞达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贝飞达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为合理应用贝飞达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60例1个月~2岁的迁延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把他们随机分为贝飞达组和常规组。另30例1个月-2岁的健康儿作为对照组;3组均进行治疗前后粪便中的4种常驻的正常菌群的测定和60例迁廷性腹泻患儿疗效、住院时间及费用的观察。结果贝飞达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且住院时间及费用也明显减少。治疗前60例迁延性腹泻患儿的粪便菌群中双歧杆菌、乳杆菌明显减少,肠球菌、肠杆菌增加,与健康同龄儿比t〈0.05,治疗后贝飞达组粪便菌群中的4种菌群数比常规组增加明显结论贝飞达具有调整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贝飞达和乳果糖协同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贝飞达和乳果糖协同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对排除器质性病变且符合诊断标准的86例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以:(1)调整饮食:强调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避免长期吃细粮和高蛋白饮食,给一些粗粮、蔬菜、水果、红薯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适量补充水分;(2)训练按时排便习惯;(3)每日适量活动;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服贝飞达和乳果糖口服溶液,15 d为1疗程.结果:1疗程结束后,对照组两次排便间隔时间较治疗前缩短,但相比无显著性意义(t=1.31,P>0.05),观察组两次排便间隔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相比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12.44,P<0.001).结论:贝飞达和乳果糖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9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分别测定应用肠疗和贝飞达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和红细胞粘附率、红细胞CR1分子数量及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并进行比较。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加肠疗、常规治疗加肠疗与贝飞达3个治疗组(各30例)。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数量及红细胞粘附率、红细胞CR1分子数量,并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红细胞粘附肿瘤功能及红细胞CR1分子数量明显下降(P〈0.01);应用微生态调节剂组患者的肝功能恢复程度及临床症状的改善好于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加肠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结肠治疗机治疗联合微生态调节剂贝飞达可以有效改善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提高患者红细胞粘附率及红细胞CR1分子数量,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贝飞达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采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研究所海斯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贝飞达(长双歧杆菌、嗜酸乳酸杆菌、粪肠球菌)治疗25例IBS患者,与服用安慰剂组25例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IBS特征性症状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值,治疗组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各种症状的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贝飞达的短期疗法有望成为IBS治疗中的一个颇有前途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呋喃西林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1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呋喃西林灌肠液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对照组仅接受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周围血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呋喃西林灌肠液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普济痔疮栓联合化浊解毒方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的疗效及对疼痛介质、免疫功能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确诊的100例肛窦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普济痔疮栓治疗,50例)和实验组(普济痔疮栓联合化浊解毒方保留灌肠治疗,50例)。对比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疼痛介质、免疫功能和复发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2个疗程后肛门坠胀及隐痛、排便不尽感、肛门潮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2个疗程后CD8+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2个疗程后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多巴胺(DA)、五羟色胺(5-HT)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4个月、6个月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济痔疮栓联合化浊解毒方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可促进临床症状改善,降低复发率,可能与降低疼痛介质水平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微生态制剂贝飞达(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高脂饮食所致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12只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12只,贝飞达治疗组:8只,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于喂养12周末正常组及模型组各处死4只,经肝组织HE染色确定造模成功后,贝飞达治疗组给予贝飞达[0.113 g/(kg·d)]灌胃,于16周末全部处死.检测大鼠血清AST、ALT、TC、TG、LDL、HDL、血清内毒素水平,观察其肝组织学变化.结果 模型组于高脂饲料喂养12周末出现脂肪肝,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ST、ALT、TG、TC、LDL、HDL及血清内毒素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贝飞达治疗组大鼠各项指标较模型组均有显著改善,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减轻.结论 微生态制剂贝飞达可能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紊乱,减轻内毒素血症,从而调节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对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对宫颈癌急性放射性直肠炎(ARP)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期间在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行放疗的宫颈癌ARP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常规治疗,n=90)和B组(A组的基础上接受中药灌肠,n=90)。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放射损伤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和IL-1β、IL-8、TNF-α水平变化情况,并对比不同放射性直肠炎分级患者的血清IL-1β、IL-8、TNF-α水平。结果:B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黏液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稀便或便秘、肛门灼痛坠痛、口干口苦、尿赤等证候积分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B组的放射损伤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放射性直肠炎分级III级、Ⅱ级血清IL-1β、IL-8、TNF-α水平高于I级,且III级高于Ⅱ级(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1β、IL-8、TNF-α水平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结论:中药灌肠治疗宫颈癌ARP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可能与改善血清IL-1β、IL-8、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6例,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口服,每次1g,每天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灌肠,两组疗程均为30天。比较两组患者经30天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肠道菌群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菌群正常和I度失调者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疗效,改善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2.
《蛇志》2018,(2)
目的观察艾灸与中药灌肠联合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艾灸穴位进行治疗及护理,两组均治疗7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C-SYM总分和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PAC-SYM总分和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92.68%,对照组为84.44%,组间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与中药灌肠联合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贝飞达)治疗婴儿支气管肺炎并症状性腹泻的疗效。方法156例婴儿支气管肺炎并症状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2例按支气管肺炎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84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2.2%,显著高于对照组(58.3%),2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0.7,P〈0.01)。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婴儿支气管肺炎并症状性腹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疼痛19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抗生素、中药灌肠及加用理疗等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2例慢性盆腔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第1组是月经期或月经期后用抗生素;第2组是中药经期后灌肠;第3组是中药灌肠加用理疗、应用抗生素、激素、透明质酸酶等综合治疗。治疗持续1~3个疗程,跟踪随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1组<2组,2组<3组,两组均P<0.05。结论提示综合组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微生态调节剂是否能预防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方法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的同时,口服贝飞达,2个月后检测尿转铁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结果单纯降糖组尿转铁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降糖药加微生态调节机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调节剂能够预防糖尿病患者肾脏微血管病变,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健脾渗湿汤对脾虚湿盛泄泻的患者肠道微生态及舌象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脾虚湿盛泄泻的患者90例及正常健康人30例为研究对象,90例患者随机分为健脾渗湿汤治疗组30例,双歧三联活菌制剂贝飞达治疗组30例,氟哌酸治疗组30例,3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的舌象等临床表现,测定粪便中4种肠道常驻菌及舌部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健脾渗湿汤组和贝飞达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氟哌酸组。90例脾虚湿盛泄泻的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比健康人明显减少(P<0.05),并且其舌部(腻苔)的菌群构成与健康人(薄白苔)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健脾渗湿汤组和贝飞达组粪便中双歧杆菌增加明显,白腻苔及舌部菌群改善明显,说明健脾渗湿汤和贝飞达均具有调整肠道菌群及舌部菌群平衡的作用。结论(1)健脾渗湿汤具有调整肠道菌群及舌部菌群失调的作用,治疗脾虚湿盛泄泻疗效显著。(2)健脾渗湿汤是一理想的微生态调节剂,可起到益生元的作用,与益生菌合用可达到合生元的效果;与抗生素合用,可起到边抗边调的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黄玉玲 《生物磁学》2005,5(3):39-40
目的:观察抗生素、中药灌肠及加用理疗等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2例慢性盆腔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第1组是月经期或月经期后用抗生素;第2组是中药经期后灌肠;第3组是中药灌肠加用理疗、应用抗生素、激素、透明质酸酶等综合治疗.治疗持续1~3个疗程,跟踪随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1组〈2组,2组〈3组,两组均P〈0.05.结论:提示综合组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贝飞达(双歧三联活菌)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7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光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贝飞达治疗.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为97.1%,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为89.2%,两组相互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医疗费用以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比,费用降低,住院天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贝飞达联合光疗治疗新生黄疸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溃愈散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4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UC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溃愈散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治疗。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4水平,并与30例健康志愿者(空白组)对照。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肠黏膜病变疗效相当(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L-4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相互比较,血清IL-4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血清IL-4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P〈0.01),且治疗组上升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溃愈散对UC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提高UC患者血清IL-4水平。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水罐疗法联合白头翁汤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Th1/Th2免疫平衡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5月期间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UC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对照组患者接受白头翁汤灌肠,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水罐疗法。对比两组疗效、中医证候评分、Th1/Th2免疫平衡及肠黏膜屏障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里急后重、身热不扬、腹泻黏液脓血便、小便短赤、肛门灼热、腹痛、口干口苦等症状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后,两组Th1/Th2相关指标白介素(IL)-2、γ-干扰素(IFN-γ)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IL-4、IL-10均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水罐疗法联合白头翁汤灌肠治疗UC患者,总有效率高,可缓解中医证候,疗效显著,对调节患者的Th1/Th2免疫平衡及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