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腐蚀标本的制作方法早在1863年已由苏联解剖学家И.В.布亚力斯应用于解剖学的研究与教学,最近又经А.А.克勒苏斯卡娅的改进,使这种方法能够更广泛的应用到教学及研究,在苏联各  相似文献   

2.
呼吸的调节     
在动物和人的机体中,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和极其复杂的生理过程。在这一切生理过程中,呼吸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很多最卓越的、国内的学者们:И.М.谢切诺夫(Сеченов)、Н.А.米斯拉夫斯基(Миславский)、В.М.别赫切列夫(Бехтерев)、Н.Е.维金斯基(Введенский) 都曾从事过呼吸的研究。现时,这个问题在К.М.贝柯夫(Быков)、Д.А.毕留科夫(Бирюков)、А.И.斯米尔诺夫(Смирнов)、М.Е、马尔沙克(Маршак)  相似文献   

3.
……所有生理学上光辉的成就都与物理、化学实验方法更复杂更糟密的作业在生理学上的推广,而且往往和在生理学应用上创造性的改进有着紧密的联系。К.А.季来里亚捷夫1907年К.А.季米里亚捷夫在说明方法论对于发展科学的意义时,曾写道:“……创立新的研究方法,往往较之发表新的理论、对事实新的解释带来更重大的成就。”提高和改善新的  相似文献   

4.
苏联东南谷物栽培研究所多年来(自1933年起)在马克西莫夫(Н.А.Максимов)领导下研究灌溉指标问题,以便在任何气象条件与土壤条  相似文献   

5.
研究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的发育生物学,对于制定和正确运用旨在提高该作物产量的各种农业技术措施方面,以及对于揭明决定植物越冬性的规律性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大家都知道,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对於冬季的不良条件,具有惊人的适应性。植物阶段发育理论是揭明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发育特性的基础。在许多学者的著作中,企图将禾本科谷类作物的阶段发育的某些方面,机械地搬用到多年生牧草的发育上来。例如,根据А.Ф.切皮考娃(А.Ф.  相似文献   

6.
40年以来苏联科学发展的特点是科学的各个部门都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其中包括实验内分泌学在内。在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前,实验内分泌学只提供了些个别的工作;但其中有些工作却具有杰出的意义。应该提出Л.В.Соболев(1901)卓越的研究工作,这项工作阐明了胰岛在调节碳水化物代谢中的作用,而且早在Banting和Best(1922)之前很久就指出了提取胰岛素的方法。不能不指出Н.А.Рогович(1887)的有趣工作,它最先确定甲状腺和垂体之间存在有一定的相互关系,А.В.Репрев以及  相似文献   

7.
О.В.勒柏辛斯卡娅在"苏联临床医学杂志"1953年第1期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用苏打水洗澡的医疗原理的文章.以后在同一杂志上又刊登过一篇莫徹列夫斯基(А.Я.Мочилевский)和列夫施茨(И.А.Левшиц)的批评文章(见该杂志1953年第3期)以及О.В.勒柏辛斯卡娅对这些批评的回答(见该杂志1954年第4期).我们决定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研究О.В.勒柏辛斯卡娅所提出的苏打浴的作用问题,但是当我们研究苏打对人体所起作用的生理机制以  相似文献   

8.
列宁格勒大学А.П.贝斯特洛夫教授于1959年8月29日于列宁格勒逝世。他写过许多卓越的著作,主要是关于古生代的两栖类、爬行类以及鱼类(总鳍类和肺鱼类)的骨骼构造。  相似文献   

9.
苏联植物学家却求烈夫(В.А.ТетюревВото-ника)所著的植物学教科书是非常优良的一本课本。它的内容很丰富,编制严谨,尤其可取的是笔调非常生动,读者毫不感到枯燥。读起来好像是读一本有趣味的科学小品。所以这本书不仅仅是一  相似文献   

10.
古生物学首先是过去时代的动物学和植物学,或者,按照莫斯科大学教授、俄国最杰出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之一的А.П.巴甫洛夫院士所下的定义,古生物学是:“已绝灭生命类型的动物学和植物学”。这样,古生物学自然是要根据生物的化石遗存来追踪生命的历史。生命的历史与地球本身的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不知道生命的历史便不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1937年馬爾凱维琪(А.П.Маркевич)自裹海的浮游生物水樣中發現了橈足類(Copepoda)鳋科(Ergasilidae)的一個新屬新種,定名為Paraergasilus rylovi。這一屬與鳋科其他各屬的主要區別,根據馬氏的報告是在於雌鳋第2對觸肢的末端具有3根指狀爪;因此我們就採用這一特點而譯它為三指鳋屬,他的新種為黎  相似文献   

12.
匍匐苹果树     
苏联的西伯利亚地区因为冬季气候寒冷,果木不易培植。一般的苹果树所结的苹果都很小,可是人们发现有些倒伏在地上的果树结出来的苹果却较大。关于在西伯利亚培植果实硕大的苹果树的特别方法,远在1930年就被А.Д.基焦林教授提出来了。果树从第一年起就按照特别方法培养。首先把一年生的苹果树苗斜栽成45度角,树顶向南,以便受到更多的阳光,并象栽培普通果树一样,注意浇水、施肥(用锯屑和厩肥复于土上)等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在契久列夫(В.А.Тетюрев)编的植物学课本(苏联第四、五年级用)中,有一章是”叶有机物质的形成”,其中描述一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叶子在光线下需要吸收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来。这个实验是用采摘下来的叶子放在玻璃筒中进行的。实验时,玻璃筒中充满了叶子呼出的氧。但是在这个实验中,带有一种人工的性质。倘使不用采摘下的叶子,直接在正常状况中的植株上进行实验,那末就一定可以把绿叶吸收二氧化碳的示范实验,表现得更加正确些。  相似文献   

14.
К.А.季米里亚席夫(Тимирязев)在他的一篇名著“论叶绿素在生理上的意义”中写道:“在绿叶中,当太阳光线降落到它面上时,发生出一种异常令人难测的过程;在地球面上所进行的任何一种过程,恐怕不会有像它那样的受到普遍的注意了。从化学上的观点来看,这就是一种无机物、碳酸气和水转变成有机化合物的过程。”“从物理上的、动力学上的观点来看,这就是一种太阳射线的动能转变成化学潜能,转变为功(work)的储藏量。从各方面看来,这是一种过程,所有  相似文献   

15.
中华按蚊是我国最常见和分布最广的蚊种,是疟疾和丝虫病的重要传染媒介。过去对这种按蚊的研究报导很多,但对幼虫各个龄期的研究比较少。土本重(1947,1948)对日本产的中华按蚊第1至第3龄期的幼虫形态作了描述。水川、希六、柴田进(1948)用头宽及第3腹节第6号毛分枝的多少来区别第1及第3龄幼虫。冈官佳(1955)也作了类似的研究并得到同样的结果。蒙恰茨基(А.С.Мончадский)(1951)与罗士柯(1957)介绍了五斑按蚊幼虫龄期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苏联地质学家Г.А.契尔诺夫等在巴伦支海岸,发现了生活在三亿五千万年前晚泥盆世的树木化石。科学家们根据化石推断,这棵树直径约10厘米,高4—5米;没有叶和花,茎杆上有一些豆粒般的孢囊。孢囊内有可以随风飘撒的孢子。那时候的植物就是用孢子繁殖的。在巴伦支海岸卢多瓦特海角,契尔诺夫等人在一个重达150公斤的大岩石上,发现了非同寻常的树木的断面,它那纹理清晰的树干,和看去仿佛富有弹性的树枝,就象是一件精致的雕塑品一样。但这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三亿多年前的树木的遗体。科学家认为,这是在欧洲北部古老的沉积层中,第一次发现这样重要的植物遗迹。在此以前,科学界还  相似文献   

17.
竹红菌甲素对体外培养细胞光敏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流式荧光分析等方法了光敏剂HА对培养的HlLa细胞的光敏化作用。结果表明,HA光敏化作用使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细胞表面微绒毛丧失,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上述变化随光照剂量增加而加剧,其中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较正常二倍体细胞更大,细胞群体中G1期细胞下降,S期细胞增多。HA的光敏化作用还使胞质微管变稀疏,微管中心的亮荧光近乎消失。以上实验说明,HA的光敏作用对培养细胞的作用引起细胞  相似文献   

18.
《国外地质》1974年第四期刊载了一篇《沉积作用和气候》的文章,该文系译自苏联的《自然》杂志(Прцрооа,1972,No.8)。文章的作者阿洛娃(А.В.Орлова)根据各个地质时期的沉积岩石成份、性质及地理分布,概要的描述了地质时期的气候性质,讨论了古气候的演变规律,认为气候的变化具有下面3个固定特点:“(1)当北极带变温和时,赤道部分则变冷。相反,北极带变冷时,赤道气候则变暖。(2)北极地区变暖的时期和赤道地区变冷的时期是同时的,这种时期很长,并且是逐渐的。这是气候的进化。(3)北极区变冷和赤道区变暖的时期在变动的幅度上是比较大的,并且是非常短暂的;在这一时期内好像出现了复原前一进化期之初的气候状况的逆转现象。”这些观点的中心思想,就是两极区与赤道带的冷热更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丹参分别配伍三七和川芎经水煎煮和70%乙醇回流后,检测丹参酮ⅡA含量的变化,探究配伍提取后对丹参中可检测成分含量的转移规律。方法:丹参,丹参+三七,丹参+川芎,丹参+三七+川芎分别水煎煮、70%乙醇回流提取后,用TLC和HPLC方法检测丹参酮ⅡA含量。结果:①全部水煎煮物中基本不含丹参酮ⅡA;②丹参单独醇回流和丹参+川芎混合醇回流加入三七后,丹参酮ⅡA含量分别上升16.66%和54.97%;③丹参单独醇回流和丹参+三七混合醇回流加入川芎后,丹参酮ⅡA含量分别下降57.34%和43.33%;④丹参单独醇回流加入三七+川芎后,丹参酮ⅡА含量下降33.89%;结论:丹参配伍三七显现中药的"相使"药性;而川芎对丹参则是"相恶"药性,但三七可缓解川芎对丹参的"相恶"药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丹参分别配伍三七和川芎经水煎煮和70%乙醇回流后,检测丹参酮ⅡA含量的变化,探究配伍提取后对丹参中可检测成分含量的转移规律。方法:丹参,丹参+三七,丹参+川芎,丹参+三七+川芎分别水煎煮、70%乙醇回流提取后,用TLC和HPLC方法检测丹参酮ⅡA含量。结果:①全部水煎煮物中基本不含丹参酮ⅡA;②丹参单独醇回流和丹参+川芎混合醇回流加入三七后,丹参酮ⅡA含量分别上升16.66%和54.97%;③丹参单独醇回流和丹参+三七混合醇回流加入川芎后,丹参酮ⅡA含量分别下降57.34%和43.33%;④丹参单独醇回流加入三七+川芎后,丹参酮ⅡА含量下降33.89%;结论:丹参配伍三七显现中药的"相使"药性;而川芎对丹参则是"相恶"药性,但三七可缓解川芎对丹参的"相恶"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