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秦岭山区蚤类研究的第四报。 在秦岭采到的大量蚤类标本中,发现了一个形态构造十分特殊的标本。经研究认为,这个标本不但代表了一个新属新种,而且其形态上的某些重要特征甚至跨越了现有的科的水平。由于目前仅采到一个雄性标本(但标本正常且十分完整),为慎重起见,姑且按一新亚科新属处理。为了纪念作者们的导师柳支英教授在我国蚤类学研究领域中的突出贡献,谨将新亚科、新属和新种命名为柳氏蚤亚科、柳氏蚤属和锥形柳氏蚤,兹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国外很少有新的医学昆虫学出版,Service教授所著的《医学昆虫学指南》(A Guideto Medical Entomology.)弥补了这一不足。作者是英国利物浦热带病学院医学昆虫学系教授兼主任,对吸血双翅目,特别对蚊类有很多研究,也有丰富的现场经验。 本书的篇幅不大,但包括了医学昆虫学的主要内容。全书共28章,可分为3个部分。第一至三章是绪论性质,对医学昆虫学、节肢动物和双翅目作一般的介绍。第四至二十五章是各论,分别介绍各类人畜害虫,也是本书的主要部  相似文献   

3.
著名医学昆虫学家,中国蚤类学的奠基人,军事医学科学院一级教授,柳支英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88年10 月14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 柳支英先生,江苏吴县人,1929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生物系。1933年赴美国求学,仅十四个月时间就以优异成绩取得理学硕士学位。回国后任浙江大学教授,1963年发表《中国蚤类名录》。1939年又发表了《中国之蚤类》,记述蚤类74种和亚种,受到国内外医学昆虫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麻雀脊蚤幼虫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雀脊蚤(Ceratophyllus passerinus)为李贵真教授于1951年在贵阳麻雀窝内发现而定为新种。作者于1952年秋,在成都北教场第三军医学校任教时,从校内六个麻雀窝内检获该蚤230余个,幼虫300余条,蛹、卵各若干。作者承柳支英、李贵真二位教授鉴定,确认该蚤与李氏在贵阳发现的同属一种。李教授并慨赠作者地模标本,作者将所获标本按李教授的论文及所赠标本对照,认为所得之蚤皆属  相似文献   

5.
中国鬃蚤属一新种记述(蚤目:蠕形蚤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井元 《昆虫学报》1997,40(1):82-85
1992年3月,从湖北省西北部神农架林区捕获的一只赤狐(Vulpesvulpeshoole)体上采得一批蚤类标本,经鉴定其中有一只雄蚤系鬃蚤属ChaetopsyllaKohaut,19O3,鬃蚤亚属ChaeopsyllaKohaut,1903的一新种,为了尊敬王敦请教授在我国医学昆虫学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和近年来对作者工作给予的热情指导,谨将新种命名为王氏鬃蚤ChaetoP-sylla仅方aeroPsylla)wangisP.nov,以表敬意。王氏鬃蚤ChaetoPsylla(ChaetoPs/la)wangi新种(图1~4)(鉴别特征:本新种与大熊猫鬃蚤Ch。topsyva仪X。topsylle)aju。nd。Jeu,WangetLi,1991”…  相似文献   

6.
眼蚤属两种幼虫形态描述(蚤目:细蚤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细蚤科蚤类幼虫的形态,Elbel(1952),王敦清(1956)及叶瑞玉等(1982)已作过研究。但是,前凹眼蚤(Ophthalmopsylla jettmari)及角尖眼蚤指名亚种(O.praefectapraefecta)的幼虫形态,迄今国内外尚乏报告。为此,本文描述作者在室内饲养的两种蚤幼形态。此外,对国内细蚤科已知四种蚤—龄幼虫破卵器的形状也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我国蚤类区系方面的有关问题,作者曾于1980—1982年先后到秦岭山区的有关地段进行采集调查,获得一大批蚤类标本。经研究认为,这批标本中包括了蚤目昆虫的1个新属、7个新种和4个新亚种,分属于多毛蚤科Hystrichopsyllidae和细蚤科Lcptopsyllidae。本文是这项研究的第一报,记述多毛蚤科的3个新种和新亚种。所有模式标本均保存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8.
第一作者在整理一小批采自陕西黄龙县的蚤类标本时发现一种怪蚤,经研究鉴定为一新亚种,兹记述如下:金沙江怪蚤凹亚种Paradoxopsyllus jinshajiangensis concavus,新亚种  相似文献   

9.
1982年4。月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在一只金管鼻蝠Murina auratus Milne-Fdwards体采得3只雄性蝠蚤,经鉴定系夜蝠蚤属Nycteridopsylla Oudemans,1906一新种。为了纪念我们的老师柳支英教授对中国蚤类分类研究工作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特将新种命名为柳氏夜蝠蚤。  相似文献   

10.
新书介绍     
陈瑞铭教授主编的《动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应用》一书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介绍作者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成果并介绍国内外实验室动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精华。全书共31章,除系统描述了动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设备、所使用的各种培养液和细胞株的建立等技术外,还对单克隆抗体、基因转染、器官培养及组织培养技术在生物学、医学上的应用作了详细介绍,是一本实用的实验室工具书。本书可供从事细胞生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病毒学、免疫学、肿瘤学和基础医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实验室  相似文献   

11.
海螺沟冰川公园蚤类及宿主动物调查报告郭天宇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100071海螺沟冰川公园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境内,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作者于1988年4月底5月初,就蚤类及其宿主动物进行了调查。采用铗日法,从山脚磨西、一号营地,到二号、三号...  相似文献   

12.
四川蠕形蚤属一新种(蚤目:蠕形蚤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3年作者等在四川西部巴塘县吴巴龙地区的一只岩驴体外,采得一批蚤类标本,经研究确定为蠕形蚤属(Vermipsylla Schimkewitsch)内的一个新种,订名为微小蠕形蚤Vermipsylla minuta sp.nov.。  相似文献   

13.
几种常见蚤类幼虫形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王敦清 《昆虫学报》1956,(3):311-322
一.导言 蚤类幼虫的形态研究,对于蚤类幼虫品种的鉴定上和进一步的来调查各种蚤类幼虫的繁殖地点,以便更有效的用各种方法进行减蚤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最早的报告是Leeuwen hoek氏在1983年就提及蚤类的幼虫。1699年Cestone氏述及幼虫的生活。Vallisneri氏(1733)、Roesel氏(1749)、De Geer氏(1778)等也都先后简单的叙述蚤类的幼虫,不过当时只述及其身体节数而已。Laboulbene氏在1872年首先开始描述猫栉首蚤(Ctenocephalides felis)的第二龄和第三龄幼虫的形态,这可以算  相似文献   

14.
长棘蝠蚤(Ischnopsyllus comans)的畸形标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敦清 《昆虫学报》1960,(1):111-113
1955年6月间作者在福州市郊的伏翼(Pipistrellus abramus)休上及窝内采到一批印度蝠蚤(Ischnopsyllus indicus)和长棘蝠蚤(Ischnopsyllus comans)。1957年我们将这批标本进行重新整理时发现其中有一只雄蚤和其他上述2种雄蚤不同。经过详细鉴定分析之后,确定其系长棘蝠蚤的一个畸形标本。关于蚤类的畸形问题。Smit 氏已有多篇的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鼠、蚤空间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本研究以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为靶区,基于鼠类和蚤类的样点采集数据,计算不同地貌的鼠、蚤生态学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基于不同行政区生态学指标计算结果,借助Moran′s I指数、重心模型、标准差椭圆等分析方法探究不同行政区鼠、蚤生态学指标的聚类特征,开展鼠、蚤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对不同地貌鼠、蚤生态指标的研究,可得出鼠、蚤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优势度呈负相关,表明在物种多样性较高的群落中,鼠、蚤生态优势度表现不明显。鼠类物种多样性较高的地貌类型与蚤类物种多样性呈正相关,证实鼠类(宿主)物种数量增加,蚤类(寄生)物种的数量也在增加。低海拔地区鼠、蚤群落的相似性总体上大于中海拔地区群落相似性,且相似性系数q值与Cody指数呈相反变化趋势;(2)不同鼠、蚤指标单变量Moran′s I指数表明,鼠类数量、子午沙鼠数量、蚤类均匀度的全局Moran′s I指数大于0,且P值小于0.05,表现出空间集聚现象。单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部分鼠、蚤指标存在多种聚类模式,其中最为典型的聚类模式是高—高聚类模式。不同鼠、蚤指标双变量...  相似文献   

16.
近年从云南西北部采到古蚤属(Palaeopsylla Wagner,1903)三个新种,按Lewis(1973)的划分均属于偏远古蚤种团P.remota-group,其中两个新种分别以我国蚤类学家柳支英和李贵真两教授命名,以对他们多年来对我们指教和鼓励表示敬意。全部正配副模存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  相似文献   

17.
本书作者Heinrich Walter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司徒嘉德霍恩海姆(Stutt-gart-Hohenhein)大学的教授是一位博学而经验丰富的生态学家。他从事世界植被与气候的关系研究多年。《全球植被》就是一本关于世界植被地带与气候的关系,以及这些植被地带在各大陆分布原因的生态学著作。本书是作者的《全球植被——生态生理学研究》(1964,1968)两卷巨著缩写本(1973)的英文版第二版和第一版比较,作者在第二版中作了一些补充,有新的提法。书名《全球植被》没变,但副题改为“陆地生物圈的生态系统”。在这版中,作者  相似文献   

18.
科学研究五十年的点滴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Zou CL 《生理科学进展》2001,32(3):269-283
邹承鲁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本文是作者在 50多年科学研究工作中的经验、心得和体会 ,是难得的一篇好文章。我们推荐给读者 ,相信会得到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蚤类区系分布和系统发育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蚤类是重要的医学昆虫类群之一,弄清它在我国的区系分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研究蚤类的进化历史,促进系统分类的研究,而且对于它的鉴定、生态以至防治也具有提供信息、指导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根据云南横断山区具代表性的7个山系共9个样区山地蚤类及其宿主动物的垂直分布调查结果,并参考以往的部分调查资料,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应用不同山系样区各垂直带蚤类物种多样性的平均值作为指标,就云南横断山区蚤类物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趋势和规律,与宿主动物和重要环境因素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显示,蚤类物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趋势是由西北→南→东→北呈递减的趋势。与变化趋势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是水湿条件,其次是经度的影响。另外还与蚤类的丰富度、地理环境、垂直带和人们的生产活动等因素有关。研究认为,形成蚤类与宿主动物间多样性地理分布趋势上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其中水湿条件就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研究还发现,横断山蚤类在我国蚤类区系中是多样性最高的地区,它充分地反映了横断山区栖息地异质性对物种数的重要影响,并说明栖息地异质性对物种—面积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