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植物叶片中抗坏血酸含量与草酸积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植物和不同生长期烟草叶片中抗坏血酸含量变化与相应的草酸含量变化之间都无显著的相关性;喂饲外源抗坏血酸后的水稻和荞麦叶中草酸含量提高不明显。据此推测:尽管不能排除抗坏血酸可能是植物草酸合成的前体,但其内源含量高低不一定影响植物中草酸积累。  相似文献   

2.
植物中的草酸及其代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概述草酸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代谢转化及其可能的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3.
植物中草酸积累与光呼吸惭醇酸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几种C3和C4植物中草酸含量及相应的乙醇酸氧化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叶片光呼吸强度及其着急酶活性大小与草酸积累量没有相关性;植物根中均能积累草酸,但未测出乙醇酸氧化酶活性。烟草根、叶中的草酸含量在不同生长时期差异明显,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y=2.565lnx+2.137,r=0.749,P〈0.001),说明振中到可能来自叶片。氧化乙醇酸的瓣活性与氧化乙醛酸的酶的活性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y=0.2  相似文献   

4.
植物中草酸积累与光呼吸乙醇酸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几种C3 和C4 植物中草酸含量及相应的乙醇酸氧化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叶片光呼吸强度及其关键酶活性大小与草酸积累量没有相关性 ;植物根中均能积累草酸 ,但未测出乙醇酸氧化酶活性。烟草根、叶中的草酸含量在不同生长时期差异明显 ,且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 (y =2 .5 6 5lnx 2 .137,r =0 .749,P <0 .0 0 1) ,说明根中草酸可能来自叶片。氧化乙醇酸的酶的活性与氧化乙醛酸的酶的活性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 (y =0 .2 41x 0 .0 0 6 ,r=0 .96 7,P <0 .0 0 0 1) ,进一步证实是乙醇酸氧化酶催化了两种底物的反应。烟草在不同生长期叶片中草酸总含量变化与相应的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变化亦没有相关性 ;低磷胁迫可显著诱导烟草根叶中的草酸形成和分泌 ,但并未影响乙醇酸氧化酶活性 ,进一步证明草酸积累与该酶活性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5.
宁远妮  张婷  李文通  赵帅  冯家勋 《微生物学报》2022,62(11):4213-4233
植物生物质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对其生物炼制可生产高附加值的生物基产品。生物炼制需要使用植物多糖降解酶(plant-polysaccharide-degrading enzymes,PPDEs),如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生淀粉酶。丝状真菌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能分泌完整的具有高活力的植物多糖降解酶,但其产量低限制了大规模生产及应用。草酸青霉中植物多糖降解酶的生物合成受到多种调控因子包括转录因子的严格调控。本文主要介绍在以植物生物质甘蔗渣和木薯生淀粉为原料的生物炼制中,涉及的一些关键微生物方面的问题,如从高产植物多糖降解酶的真菌菌株的筛选、育种,到草酸青霉植物多糖降解酶合成及其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的鉴定,以及酶产量提高的工程菌株的构建等,为丝状真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水杨酸(SA)的生物合成途径包括以苯丙氨酸为合成前体的莽草酸途径和异分支酸(IC)途径,后者为SA合成的主要途径.在细菌中,IC在异分支酸裂解酶(IPL)的作用下直接生成SA,但在植物中并未发现该基因.最新研究证明avrPphB易感性3(PBS3)是植物中IC转化为SA的关键因子,并揭示了增强型易感病性5(EDS5)的...  相似文献   

7.
乙醇酸、乙醛酸和草酸能明显促进烟草(Nicotiana rustica)叶片在黑暗中的硝酸还原,光呼吸抑制剂a-羟基吡啶甲烷磺酸能消除前二者的促进作用而不能完全消除草酸的作用。草酸+NAD~+能显著促进离体的硝酸还原。烟叶提取液加入草酸和NAD~+后生成NADH和CO_2认为活体内由乙醛酸氧化生成的草酸是经脱氢生成NADH供硝酸还原之用。未能证明在烟叶内存在乙醇酸脱氨酶,因此排除由乙醇酸直接脱氢以还原硝酸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测定不同生长时期及感染白叶枯病菌前后,水稻叶片中的草酸含量、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变化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乙醇酸氧化酶同时具有氧化乙本钱酸的活性,但叶片另的内源草酸含量变化与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变化无关,高感品种玉梅153和高抗品种中二占在染病前后内源草酸含量变化之间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测定不同生长时期及感染白叶枯病菌前后,水稻叶片中的草酸含量、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变化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乙醇酸氧化酶同时具有氧化乙醛酸的活性,但叶片中的内源草酸含量变化与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变化无关。高感品种玉梅153和高抗品种中二占在染病前后内源草酸含量变化之间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植物细胞周期及其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植物细胞周期的特点及其调控.  相似文献   

11.
植物防御素调控水稻镉积累的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新元  赵方杰 《植物学报》2018,53(4):451-455
镉是我国农产品的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之一。随着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包括稻米在内的农产品重金属超标时常发生。如何防控重金属在作物可食部位的积累, 在保证农产品安全的同时将农田重金属进行移除修复, 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最近,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所龚继明研究组和中国水稻所钱前研究组克隆到1个特异调控镉在水稻(Oryza sativa)叶片中积累的主效QTL基因CAL1CAL1编码1个植物防御素类似蛋白, 通过与镉进行螯合, 将镉从维管束木质部薄壁细胞中分泌出来, 进入木质部参与长距离转运, 从而定向调控镉在水稻叶片等营养器官的积累而不影响籽粒镉的积累。该研究加深了人们对重金属镉在植物体内的转运和再分配机理的认识, 同时也为培育秸秆镉高积累而籽粒镉含量达标的“修复型”水稻品种提供有价值的新基因。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超积累植物的金属配位体及其在植物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超积累植物体内金属配位体(包括植物螯合肽、植物金属硫蛋白、有机酸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参与的植物体内金属的吸收、运输、积累的解毒过程的生理及分子机制,并对金属配位体在植物修复中的应用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丰富多变的生存环境, 植物逐渐进化出一套复杂的免疫系统来抵抗病原菌的侵染。核苷酸结合的富含亮氨酸重复蛋白(NLR)作为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类抗性(R)蛋白, 对植物的抗病性具有重要调控作用。该文综述了NLR蛋白结构、信号转导以及对植物抗病的调控作用近几年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植物叶绿素降解途径及其分子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近年来在叶绿素降解产物结构解析和关键酶基因克隆方面的最新成果,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叶绿素降解途径修正及其分子调控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植物连作障碍的形成机制及其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针对植物连作障碍现象较为普遍且十分严重的现状,综述了连作障碍的具体表现。从土壤理化性状改变、土壤生物学环境恶化及化感自毒作用3个方面概述了近年来植物连作障碍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植物连作障碍的主要调控技术,包括实施轮作、合理施肥、土壤灭菌及选育抗性品种等。在此基础上,还对植物连作障碍相关研究中应进一步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植物硫素同化途径及其调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植物硫素吸收和同化途径以及硫、氮、碳等因素对其调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高等植珠的几大类次生代谢产物及其合成途径,采用了大量研究实例以说明运用细胞工程生产代谢物的可能性,指出提高植物培养细胞中次生代谢物产量的各种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18.
植物体内调控miRNA合成与功能的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雪梅  吴莹  王洋 《植物研究》2014,34(2):282-288
microRNA(miRNA)能够在转录后水平通过剪切或抑制翻译对靶mRNA进行调节,并且广泛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等过程,因此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随着对miRNA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miRNA从转录到转录后成熟再到行使功能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子的调控。这些因子可以是蛋白质、核酸序列、基因、甚至miRNA本身,由于这些因子的参与,使得miRNA调节的生物学过程更具复杂性和灵活性。本文从转录、加工、活性调节和反馈调控等层次综述了近年来调控植物miRNA合成与功能方面取得的进展,以期为miRNA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技术及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几种较为常用的外源DNA导入方法;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电击/聚乙二醇(PEG)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就其在抗性育种,控制发育和品质改良及生产药物等方面的应用作了简单概述,同时,对转基因沉默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20.
植物花色形成及其调控机理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综述了植物花色的表现、起源与进化、功能及其调控机制.植物花色主要表现为单色、变色和杂色,是长期进化的结果,主要功能是指示传粉者和保护花器官.花色素主要包括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和生物碱.花色素的存在及其变化是植物花色表现的化学机制,色素在花瓣中的空间分布及其对光的作用是花色表现的解剖学和光学机制,细胞液pH值、花发育阶段和植物激素是花色表现的植物生理学机制.传粉者、真菌侵染、机械损伤、园艺措施、光、温度、水分、矿质营养和糖等是影响花色的外部因蝌素.花瓣彩斑主要由基因突变或病毒入侵而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