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目的:建立实用的小鼠活体脑组织基因转染技术。方法:将EGFP质粒(CAGS启动子)注射到胎龄16 d(E16d)的胎鼠侧脑室,用镊形电极隔着子宫壁夹住胎鼠头部,在45 V电压下给予5次电脉冲刺激,每次刺激50ms,间隔1 s;转染后不同天数将胎鼠脑组织完整取出,以4%PFA固定后冰冻切片,进行激光共聚焦照相。结果:EGFP质粒被转入小鼠活体脑组织细胞中并获得表达,动物存活率为90%,GFP阳性率高于80%。结论:通过对麻醉剂、电脉冲刺激、质粒浓度、术中术后处理等多种实验条件的摸索,建立了实用的小鼠胎脑组织活体转基因技术。  相似文献   

2.
水牛腔前卵泡的分离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确定水牛腔前卵泡的有效分离方法 ,作者取用来自屠宰场 31头水牛的 6 1个卵巢 ,先用剪刀去掉髓质部 ,然后分别用梳刮法、剪碎法和显微分离法分离回收腔前卵泡。结果发现 ,使用梳刮法时 ,平均每个水牛卵巢回收所得的腔前卵泡数 (15 2 35± 4 4 81)明显高于剪碎法 (32 6 2± 14 81)和显微分离法 (8 95± 3 4 4 ) ,且其平均每个卵巢的处理时间 (39 0 5± 4 2 7min)明显少于剪碎法 (4 6 4 3± 4 15min)和显微分离法 (4 4 5 5± 7 82min)。梳刮法分离所得的腔前卵泡中 ,以原始卵泡最多 (占 4 1 2 5 % ) ,其次为初级卵泡 (占 38 79% ) ,而次级卵泡最少 (仅占 19 95 % )。用梳刮法获得的腔前卵泡在体外培养 72h后 ,存活率为 5 6 38% ,与剪碎法(4 8 91% )及显微分离法 (5 9 34% )没有显著差异。用梳刮法处理 10头黄牛的 2 0个卵巢 ,平均每个卵巢可分离获得 1195 2 0± 6 85 0 0个腔前卵泡 ,明显多于水牛的 15 2 35± 4 4 81个腔前卵泡。由此可见 ,梳刮法是水牛腔前卵泡的有效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3.
1.本文介绍一种改进的毛细玻管-钨丝微电极的制备法,主要之点是将事先制备好的钨丝尖端全部密封于玻管内,然后用氟氢酸溶去尖端包被之玻璃以控制钨丝尖端裸露之程度。与钨丝尖端之粗细选择相配合则可能获得各种不同之阻抗,其范围为1-10MΩ。记录细胞外发放的适宜阻抗为2-4MΩ。2.应用此种电极,既可记录小脑皮层较大的浦肯野氏细胞又可记录较小的颗粒细胞发放而不拾取穿行于其间的轴突或树突的活动。此种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低的噪音水平并具较大的穿刺强度和较少损伤脑组织。制备方便,不易损坏,可多次反复使用。3.利用在微电极推进仪上增设的金属环,有效地控制了脑波动,从而有可能更准确地记录各深度的细胞活动。金属环经绝缘连接后,可作为记录刺入部周围脑皮层诱发电位之电极。4.利用钨丝电极,选适宜之泸波参数与阻抗尚可记录该刺入深度之诱发电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淀粉样β蛋白(Aβ1-40)和自由基对爪蟾卵母细胞表达的大鼠脑谷氨酸受体(GluR)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Promega试剂盒提取3月龄大鼠脑组织总RNA和mRNA,并将50nl(50ng)的mRNA显微注射到每个爪蟾卵母细胞.注射后的卵母细胞在(19±1)℃条件下以改良的巴氏液孵育进行受体表达.这些表达的受体的激活电流采用双电极电压钳位技术记录.超氧阴离子自由基(SAFRs)和Aβ1-40于记录前12h、24h、96h分别加入孵育液.结果爪赡卵母细胞可以表达出M型ACh、谷氨酸、多巴胺、GABA和5-羟色胺受体.Aβ-40对表达的GluR有抑制效应,其程度依作用时间和浓度而异.20nmol/LAβ1-40作用24h对表达的GluR功能无影响.与SAFRs共同孵育时,20nmol/LAβ1-40作用12h即对表达的GluR功能有明显影响,60nmol/LAβ1-40作用12h即对表达的GluR有明显抑制效应(降低21%,P<0.05),而60nmol/LAβ-40作用24h下降达52%.维生素E对这些效应有拮抗作用.结论自由基和Aβ对GluR具有抑制效应,该效应能被维生素E拮抗.Aβ可能通过抑制受体功能在AD病理生理学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原鼠兔对高原低氧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研究发现,精子特异性乳酸脱氢酶(LDH-C4)基因在高原鼠兔脑组织中表达,为阐明LDH-C4在高原鼠兔脑组织中的作用,应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了Ldh-c基因在高原鼠兔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应用对精子特异性乳酸脱氢酶(LDH-C4)特异性的抑制剂(N-isopropyl oxamate),通过肌肉注射后,研究抑制剂对高原鼠兔脑组织中LDH比活力、乳酸和AT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RNA和蛋白水平,Ldh-c基因在高原鼠兔脑组织中均有表达,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38±0.05和0.74±0.13;当肌肉注射1 m L 1 mol/L的抑制剂30 min后,血液中抑制剂浓度为0.08 mmol/L;与对照组相比,抑制剂组脑组织中LDH比活力、乳酸和ATP含量显著下降,抑制剂对LDH、乳酸和ATP的抑制率分别为30.78%、46.47%和21.04%。结果表明,精子特异性乳酸脱氢酶基因在高原鼠兔脑组织中表达。LDH-C4通过催化无氧糖酵解过程,为其脑组织生命活动提供至少20%的ATP,可能使高原鼠兔减小在低氧环境中对氧气的依赖,增强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陆立和  黄李平 《蛇志》2014,(2):141-144
目的观察低、中、高不同浓度中药怀牛膝加黄芪煎液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重型脑损伤性脑水肿最佳用药浓度及机制。方法将SD大鼠6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模型组(15只),低浓度怀牛膝加黄芪组(A组)15只,中浓度怀牛膝加黄芪组(B组)15只,高浓度怀牛膝加黄芪组(C组)15只,采用改良后Feency’s方法建立大鼠重型颅脑损伤模型。分别在1、3、7天3个时间点每组各取5只大鼠测定脑组织含水量,HE染色观察脑组织变化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AQP4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重型颅脑损伤后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损伤灶周围AQP4的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HE染色观察发现模型组的脑组织肿胀水肿明显;A、B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AQP4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较无明显降低(P0.05),HE染色观察发现与模型组基本一致;C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AQP4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HE染色观察发现与模型组比较,脑组织水肿情况有所改善。结论 C组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引起的脑水肿效果最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AQP4在损伤脑组织中的表达、减轻脑细胞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尖波间期和无尖波恢复期颞叶癫痫大鼠模型的海马CA1网络theta节律随癫痫发展进程的变化规律。方法:14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00~250 g)麻醉后开颅,在海马的背侧埋入一个双极性钢电极(直径小于1 mm),在颅骨上埋入三个不锈钢皮质电极,在左和右额皮质内分别植入两个电极,在小脑埋入参考电极,粘合颅骨,检测、记录大鼠脑电图;之后腹腔注射癫痫诱发药物,匹罗卡品氢氯化物(pilocarpine hydrochloride,310 mg/kg),30 min后给予大鼠莨菪碱 (scopolamine, 1 mg/kg);借助14只大鼠在嗅行(exploration)时脑深部记录(SEEG),应用Gabor小波时频能量分析估算断裂段数(以350 ms为1段),与总段数的比值定义为断裂比,用来衡量theta节律断裂程度,分别计算了癫痫发展进程的早期(D7)和晚期(D25)中两个邻近尖波之间时间段(定义为尖波间期)和随后无尖波恢复期theta节律断裂比,与注射前脑电图比较。结果:① 与对照脑电图比较,癫痫诱发大鼠的D7和D25的theta节律断裂比显著升高(P<0.05),并且D7远高于晚期D25;② 在无尖波恢复期,theta节律断裂比与尖波间期相当 (P<0.05)。结论:癫痫尖波直接导致了theta节律断裂,断裂程度将随癫痫发展进程而动态变化,早期伤害尤其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比内置和外置参考电极的微丝电极阵列在记录大鼠脑神经元放电过程中的优缺点,优化微丝电极阵列的制作与埋置,为多通道电生理实时记录系统提供更加实惠、优异的媒介工具。方法: 采用镍铬合金丝、电路板、电极引脚和地线(银线)制作16通道的微丝电极阵列,通过内置(参考电极与电极阵列并列排布)或外置(参考电极与地线分别焊接在电极一侧的两端)微丝电极阵列的参考电极,观察对比两种电极在记录大鼠ACC脑区神经元放电中的区别。实验大鼠分为内置组(8只)和外置组(9只),检测指标有信噪比(n=8)、放电幅度(n=380)和放电频率(n=54)。结果: 内置与外置参考电极的微丝电极阵列均可顺利记录出大鼠ACC脑区神经元的电信号;与外置组相比,内置组的神经元电信号具有信噪比高(P<0.05)、背景信号幅度小、受噪音干扰小,和放电幅度大(P<0.05)的优点;锋电位放电频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记录大鼠ACC脑区神经元电活动时,内置参考电极的微丝电极阵列记录到更高信噪比、更大放电幅度的电信号,为多通道电生理技术提供更加可靠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脑片实验中NMDA电流,并介绍诱发NMDA电流的自制刺激电极制作方法。方法: 在大鼠目标脑区快速取材并获取活性良好的脑片,分别通过含受体激动剂NMDA的孵育液灌流和电刺激诱发NMDA电流两种方式进行膜片钳记录;利用针灸针自制刺激电极。结果: 通过记录到大鼠脑片神经元的EPSC和AP可判断神经元的状态,比较两种方法诱导的NMDA电流幅度,即直接灌流受体激动剂NMDA(282.0±24.3) pA和自制刺激电极诱发(261.4±40.1)pA,二者电流幅度无明显差异(P>0.05,n=4);自制刺激电极与进口刺激电极诱发的NMDA电流幅度分别为(267.2±36.5)pA vs (239.2±41.0)pA,二者电流幅度无明显差异(P>0.05,n=4),证明自制刺激电极成功。结论: 大鼠脑片实验中,通过直接灌流激动剂与电刺激两种方式均可诱导NMDA电流,自制刺激电极为在脑片上记录诱发电流提供了一种经济、可靠的实验手段,便于各实验室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电极绑定条件下记录大鼠在体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的可行性。方法:雄性Wistar大鼠乌拉坦麻醉;脑立体定位仪上埋置脑室导管;安装自制的刺激/记录绑定电极;引导基础性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强直刺激诱导长时程增强(LTP)。结果:绑定后的刺激和记录电极能可靠地引起海马CA1区fEPSP,fEPSP的出现率几乎100%;基础性fEPSP记录可保持长时间稳定;高频刺激成功诱导出LTP并维持达3h以上,诱导率约67%;双脉冲易化记录稳定、可靠;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对LTP显示出明显的压抑作用。结论:采用双电极绑定技术进行在体海马LTP记录简便易行、节省资源、引导fEPSP和诱导LTP的成功率较高,有望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学习和记忆机制的电生理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宁夏盐池县,以农田为对照,以人工柠条林地、杨树林地和弃耕后自然恢复草地为研究样地,采用陷阱诱捕法,调查了退耕还林与还草4种类型样地的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旨在分析农牧交错带退耕还林与还草措施对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生态效应的差异性。结果显示:(1)调查共获得地面节肢动物7目23科25类,其中优势类群为蜉金龟科和蚁科,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45.30%;常见类群13类,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49.17%;其余10类为稀有类群,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5.53%。(2)农田和草地生境的优势类群均有4个类群,而柠条林地和杨树林地生境的优势类群只有1个类群(即蚁科),但草地生境的优势类群种类组成完全不同于农田生境;优势度从农田的86.67%降为杨树林地的54.90%、柠条林地的63.16%和草地的61.70%。退耕还林还草后常见类群数及其优势度均呈现显著增加趋势。另外,4种类型样地生境中均无稀有类群。(3)退耕还林与还草仅对地面节肢动物类群数和Shannon指数产生显著影响(P0.05),而对个体数和优势度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地面节肢动物类群数和Shannon指数均表现为草地最高,杨树林地次之,农田和柠条林地最低。(4)不同生境类型样地间Jaccard指数均较低,介于0.13—0.39之间,属于不相似或中等不相似。(5)偏RDA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和总氮含量是影响地面节肢动物群落个体数分布的关键驱动因子。研究表明,退耕还柠条林地和弃耕后自然恢复草地对土壤性质改善均具有显著影响,并且弃耕后自然恢复草地更有利于节肢动物多样性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鸡Ⅹ期胚盘细胞体外培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杜立新  尹春光 《动物学报》2002,48(4):549-553
为证实经遗传修饰的鸡X期胚盘细胞具有参与受体胚胎发育和形成嵌合体的能力 ,本研究将由鸡X期胚盘制成的细胞悬液与经脂质体包埋的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基因重组质粒PGS1共孵育后 ,直接显微注入同期受体胚盘 (14 0枚 ) ;或对转染后供体细胞进行G418抗性筛选后显微注入同期受体鸡胚盘 (14 0枚 ) ;或将供体细胞体外培养 4 8h ,再与脂质体 PGS1复合物共孵育后显微注入同期受体鸡胚盘 (190枚 ) ,制备转基因嵌合体鸡 ,并应用PCR和RAPD方法 ,对鸡胚和雏鸡不同组织或血液中的DNA进行检测。结果表明 :直接注射组孵化率(5 7% )显著 (P <0 0 1)高于G418筛选处理组 (1 4 % )和培养 4 8h处理组 (2 1% ) ;G418筛选处理组不同胚龄鸡胚组织、器官中外源DNA的PCR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其它二个组。实验结果证明 ,体外培养 4 8h并经遗传修饰的胚盘细胞仍然具有形成嵌合体的能力 ,利用早期胚盘细胞途径制备转基因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脑缺血是由于动脉阻塞或灌注不足导致大脑局部血流减少无法满足代谢需求产生的功能障碍。脑水肿是脑组织间或细胞内液体过度积聚的病理现象,是脑缺血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将会导致颅内压升高,脑组织受压而神经功能受损,甚至死亡。水通道蛋白(aquaporin)是一类分布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家族,目前已发现有13种亚型,主要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且参与细胞迁移和信号传导等多个生理病理过程。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星形胶质细胞的终足上,在细胞毒性水肿和血管源性水肿的形成和消除中起双重作用,与脑缺血后脑水肿有密切关系。机体通过转录过程及翻译后修饰等多个水平调节AQP4的表达协调其功能。本文回顾了目前AQP4在脑缺血后作用的最新进展,力图为治疗脑卒中后脑水肿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乙酰胆碱受体α4β2亚型(α4β2 nAChR)在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中的表达模型,以便以α4β2 nAChR为作用靶点进行药物筛选。将乙酰胆碱受体亚基基因α4、β2体外转录获得的cRNA,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注入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并对该受体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乙酰胆碱受体α4β2亚型在蛙卵细胞中获得了有效表达,记录到典型的ACh配体门控的离子通道内向电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TSG)抑制NADPH氧化酶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0只实验小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TSG低剂量组(3 mg/kg),TSG中剂量组(6 mg/kg),TSG高剂量组(12 mg/kg),每组20只。通过双侧颈总动脉结扎造成小鼠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处死小鼠。采用HE染色法对小鼠脑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采用DHE染色法和ESR波谱仪检测脑组织中活性氧(ROS)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NOX4和cleaved caspase-3/9蛋白的表达。结果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皮层脑组织出现严重的病理性损伤,其ROS水平显著升高,脑组织中NOX4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9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TSG可以显著减轻小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的病理性损伤,抑制ROS的产生,显著下调氧化应激蛋白NOX4的表达,并显著抑制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9蛋白的表达。结论 TSG可通过抑制脑组织氧化应激蛋白NOX4的表达,减少活性氧的生成,并抑制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9过度表达,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物多样性编目是自然保护地有效管理与政策制定的基础。本研究收集整理了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简称钱江源国家公园)内的鸟类记录, 数据来源包括专项鸟类调查、红外相机调查、自动录音调查、公众科学活动4大类。共记录到分属17目64科的252种鸟类。其中, 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 为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和白鹤(Grus leucogeranus), 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34种; 在IUCN物种红色名录和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被评估为受威胁(即极危、濒危、易危和近危)的分别有10种和34种: 共计有46种鸟类为需受重点关注的物种, 占总物种数的18.25%。记录到4种浙江省鸟类新记录, 分别为黄嘴角鸮(Otus spilocephalus)、方尾鹟(Culicicapa ceylonensis)、远东苇莺(Acrocephalus tangorum)和蓝短翅鸫(Brachypteryx montana)。钱江源国家公园内鸟类组成兼具古北界和东洋界成分, 东洋种(45.24%)占比略高于古北种(42.46%); 留鸟和迁徙性鸟类的物种数近似; 繁殖鸟类中以东洋种为主(68.79%), 冬候鸟中则以古北种占绝对优势(94.83%)。本研究结果表明, 钱江源国家公园虽然面积有限(252 km 2), 但记录鸟种数占浙江全省的52%, 在鸟类多样性保护中有重要价值; 同时本研究的结果将为该国家公园管理以及未来的鸟类监测和研究提供基础本底。  相似文献   

17.
Zhang P  Yang ZZ  Dou HW  Li WH  Lv B  Bolund L  DU YT  Tan PP  Ma RL 《遗传》2011,33(5):527-532
通过体细胞核移植(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SCNT)培育转基因动物新个体是当前被广泛使用的技术之一,但其生产成本高和转基因囊胚形成率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技术的应用。文章报告对该技术的一些改进以提高其成功率并降低成本。首先将增强型绿色荧光基因(EGFP)导入猪胎儿成纤维细胞中,通过荧光观察EGFP的表达来筛选适合做细胞核移植的体细胞。这样避免了外源EGFP基因虽已整合至猪基因组但不表达的情况,保证供体细胞100%是表达目标蛋白(绿色荧光蛋白)的细胞;然后利用新一代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手工克隆技术(Handmade cloning,HMC)将供体细胞与卵母细胞融合生产胚胎。共收集了4个批次378个肉用家猪的卵母细胞,经体外培养成熟后手工去核得到266个去核卵母细胞,与EGFP细胞融合后获得127个重构胚胎,将重构胚胎体外培养到144 h,得到转基因囊胚65个,平均囊胚率为52.1±8.3%。与传统SCNT相比,HMC不仅操作简便,而且能大幅提高核移植细胞的囊胚率。更为重要的是,改进的手工克隆技术摆脱了昂贵的显微操作仪,为产业化生产转基因动物提供了新的实用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爪蟾卵母细胞表达的HCN通道的细胞模型,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并为药物评价建立细胞模型。方法:将HCN1及HCN2的互补DNA(c DNA)体外转录为互补RNA(c RNA)后,分别注射至去除滤泡膜的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中,表达1~3 d后采用双电极电压钳技术记录其电流。结果:在爪蟾卵母细胞表达的HCN1及HCN2通道的同聚体细胞模型上,记录到了超极化激活的内向阳离子电流,此电流被称为Ih电流,可被HCN通道特异性阻断剂Cs Cl所阻断;在1 mmol/L的Cs Cl作用下,HCN通道产生的电流幅度显著减小,在-140 m V水平,HCN1电流幅度减少率为83.4%±9.5%(n=5,P0.001),HCN2产生的电流幅度减少率为99.7%±0.6%(n=4,P0.001)。结论:建立了表达HCN1及HCN2通道的爪蟾卵母细胞模型,为研究HCN通道生物学特点以及药物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补骨脂酚能否抵抗小鼠脓毒症脑病。方法:通过小鼠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脑损伤模型。盲肠结扎穿孔后通过腹腔注射补骨脂酚(10 mg/kg)。小鼠随机分为以下4组:假手术(Sham)组;单纯补骨脂酚处理(BAK)组;盲肠结扎穿孔(CLP)组;盲肠结扎穿孔+补骨脂酚处理(CLP+BAK)组。盲肠结扎穿孔48小时后检测脑组织水含量、血脑屏障通透性、凋亡率、IL-1β与TNF-α表达量、MDA含量、SOD与CAT活性。结果:与Sham组相比,CLP组小鼠脑组织水含量(增加21.20%)、脑组织Evans蓝含量(增加237.05%)、凋亡率、MDA含量、IL-1β与TNF-α表达量均明显增高,而SOD与CAT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CLP组相比,补骨脂酚处理可明显降低脑组织水含量(下降10.94%)、Evans蓝含量(下降39.40%)、凋亡率、MDA含量、IL-1β与TNF-α表达量,而增加SOD与CAT活性(P 0.05)。结论:补骨脂酚通过抑制凋亡、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最终减轻脓毒症脑损伤。  相似文献   

20.
交感神经节中有脑啡肽神经末梢,可能以突触前抑制的方式抑制胆硷能神经的传递。Konishi等在成年豚鼠游离的交感肠系膜下神经节中进行了实验性研究。用细胞内记录法记录神经节细胞的EPSP_S。通过一对电极给一小束肠系膜下神经(节前纤维)试验刺激,以诱发快的EPSP_S,而对其余的节前纤维,通过另外的电极给予条件刺激。肠系膜下神经节中的脑啡肽神经末梢是节前纤维,给条件刺激(50Hz,8秒)以后,试验刺激引起的EPSP的平均值减小,约为条件刺激前试验刺激引起的EPSP的50%,抑制持续2~4分钟。纳络酮(1~3μM)可以清除条件性节前纤维刺激对胆硷能EPSP的抑制效应,相同浓度的纳络酮也几乎可完全阻断作用很强的脑啡肽拟似物[D-Al_α~2]-甲-脑啡肽(0.3~2μM)对胆硷能EPSP_S的抑制作用。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