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蕉类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王正询  林兆平 《遗传学报》1994,21(6):453-462
本文对芭蕉属正蕉组内的一些有代表性的野生种和包括香蕉,大蕉在内的二倍体和三倍体食用栽培蕉,共18个材料进行了核型比较分析,对其中5个重要的栽培蕉品种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行了观察,从核型、染色体配对以及染色体 特殊分离行为等3个方面得到的证据表明,并非所有香蕉才同源三倍体,有一些香蕉品种的3个染色体组之间同源程度很低, 通过对一些特征染色体的分析,推测这种香蕉的单染色体组很可能来自BB野生蕉、大蕉  相似文献   

2.
睡莲科的核型分析及其分类学位拿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睡莲科6属6种代表植物的核型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它的分类学位置,结果如下,莲2n=16=9sm+4m+3st;王莲2n=24=8sm+8m+8T;蓝睡莲2n=28,可配成14对,染色体小,第1号染色体上有2条随体,萍蓬草2n=34=18m+16sm;芡实2n=58,可配成29对,染色体小,第1号染色体有2条随体,莼菜2n=72,可配成36对,染色体按大小可分成大、中、小三个类别。除莲外,其这  相似文献   

3.
落叶松属的核型及系统位置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分析了我国特产树种红杉Larix potaninii的核型,K(2n)=24=12m+8sm+4st,属2A类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4=4L+8M2+8M1+4S。落叶松属植物(10种)的核型由6对较长的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和6对较短的,臂比大于2的近中或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构成,这是较为进化的核型,其中红杉组Sect.Multiserales则似有比落叶公组Sect.Larix更进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马蹄香属营养器官解剖及其分类位置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马蹄香属Saruma Oliv.营养器官的形态解剖进行了研究,首次报道该属植物叶片宏观结构;叶表皮和叶表面的微观结构;叶柄和茎的初生结构特征与次生结构特征,并与近缘属植物细辛属Asarum L.的解剖学资料作了比较研究,发现两属的叶形均为心形;叶脉都是掌状脉序;叶沿无齿都具毛;且都是单毛;气孔器都是“毛茛科”型;叶柄维管束都呈“V”字形排列;从近轴端到远轴端都是呈3-4-4束的变化;茎的初生结构  相似文献   

5.
梧桐科一些属的分类位置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梧桐科(Sterculiaceae)是锦葵目中的一个多型科,科的特征比较比样化。自从E.P.Ventenat(1830)建立该科以来,对于该科范围和包含的属种数目,各国学者至今尚存在各种不同的看法。作者认为,火桐属(Erythropsis)应当从梧桐属(Firmiana)中分出成为单独的属;午时花属(Pentapetes)不应归入锦葵科(Malvaceae),应当置于梧桐科;田麻属(Corchor  相似文献   

6.
披碱草属3个种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首次报道了我国青藏高原3种披碱草属植物的核型,即短荒披碱草核型为2n=6x=42=32m+10sm(4SAT),属2A类型无芳芒披碱草,核型为2n=6x=42=30m+12m(2SAT),属2A类型;硕穗披碱草,核型为2n=6x=42=32m+10sm(4SAT),属2B类型。  相似文献   

7.
蟋蟀总科(Grylloidae)的细胞分类研究概况及核型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尤平  郑哲民 《昆虫知识》1997,34(2):106-109
细胞分类学(cytotaxonomy)是利用细胞学特征进行生物分类的学科。目前应用的细胞学特征多为染色体的数目,结构与行为,所以又称为染色体分类(chromosomaltaxonony)。它可以解决常规形态分类难以解决的问题,是现代综合分类的重要组成部分。White(1978)对染色体的工作提出了6个不同级别的研究进程:。、尽v、。、e级。。级核型最为基础,只限于染色体数目和大小的报道;尸级是在o级的基础上研究着丝粒的位置,染色体臂的形态;7级是在卢级的基础上做染色体的分区研究工作2。、z级则是在y级的基础上做更加精细的研究工作。目前蟋蟀总…  相似文献   

8.
夏须草属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陈健辉  杨俊慧  潘坤清   《广西植物》1996,16(4):339-341+395
食用大蕉为三倍体,其子房从发生、发育至成熟有其特定的形成过程;在雌、雄配子体败育的条件下,会出现由不定胚形成的种子。本文通过对食用大蕉心应发育及不定胚形成的研究,为大蕉胚胎发育的多样性,提供一些有理论意义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三种沙蜥核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报道了白条沙蜥Phrynocephalus albolineatus,东疆沙蜥P.grumgrizimaloi及西藏沙蜥P.theobaldi的核型,西藏沙蜥2n=22I+26m,NF=48,其余二者2n=22I+24m,NF=46。与同属已知其它的核型进行了比较。沙蜥属中至少存在2b=46和2n=48两种核型类群,二者可能与“沙蜥属物种形成的两个起源中心”的假说相关。讨论了沙蜥属中的核型演化  相似文献   

11.
睡莲科的核型分析及其分类学位置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睡莲科6属6种代表植物的核型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它的分类学位置。结果如下:莲2n=16=9sm+4m+3st;王莲2n=24=8sm+8m+8T,蓝睡莲2n=28,可配成14对,染色体小,第l号染色体上有2条随体;萍蓬草2n=34=18m+16sm;芡实2n=58,可配成29对,染色体小,第l号染色体有2条随体,莼菜2n=72,可配成36对,染色体按大小可分成大,中、小三个类别。除莲外,其它5种植物的核型为首次报道。莼菜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72和国外报道的2n=80不相一致。莲的染色体以及形态学特征和其它睡莲科分类群显著不同,可将其从睡莲科中独立出来,并成立莲科和莲目。原归属于睡莲科的分类群仍组成睡莲目,并分别置于莼菜科和睡莲科。  相似文献   

12.
花生根瘤菌在根瘤菌系统分类中的地位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用12株分类地位已知的代表菌为对照,采用现代细菌分类学方法,对从四川省4个花生产区的天府3号和地方品种上分离的花生根瘤菌,从系统发育方面,探索了花生根瘤菌在根瘤菌系统中的分类地位。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的16S rRNA的4种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PCR-RFLP)以及16S rRNA部分碱基序列测定结果同时表明:四川花生根瘤菌与慢生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相似性极高。由此推论它们在系统发育及进化方向上是基本一致的。该结果为研究花生根瘤菌的确切分类地位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三种药用车前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徐炳声  葛传吉  李岩坤   《广西植物》1987,(3):195-199
<正> 车前为常用中药材,《神农本草经》和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列为上品,以干燥全草及种子入药,有清热、明目、利尿、止泻、降低血压和镇咳祛痰等功效。 本文报道了作为“车前”中药材的三种车前属Plantago L.植物:大车前P. major L.车前P. aslatica L. 和平车前P. depressa Willd.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的资料,旨在为探讨车前属内的分类和进化及为提高车前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细胞学资料。  相似文献   

16.
长苞铁杉的核型分析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分析了特产我国的长苞铁杉亚属(Subgen. Paleotsuga)的代表种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的核型,它全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核型公式为K(2n)=24=22m 2sm,属“lA”类型。第12号染色体具“长着丝点区域”。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12M_2 10M_1 2S。作者发现铁杉亚属(Subgen. Tsuga)植物的核型全为“2A”类型。胞核学资料支持对长苞铁杉亚属和铁杉亚属的划分并表明前者(长苞铁杉)较为原始。长苞铁杉应隶于长苞铁杉亚属、长苞铁杉组。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三叶虫的头尾搭配问题的讨论对"也论Protaitzehoia Yang三叶虫的分类位置"一文中置于原太子河虫属的某些尾部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认为插图2中的尾(K),由于缺少宽而下凹的尾边缘,应属于Stephanocare Monke,1903一属的尾部;插图2中的尾(L)的归属尚难定论.将原太子河虫属的头盖、活动颊、尾部、唇瓣与Cheilocephalus Berkey,1898属的头盖、活动颊、尾部、唇瓣对比后,认为原太子河虫属应归属Cheilocephalidae Shaw,1956.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报道广东省粉褶蕈属Entoloma(Fr.)Kummer的23种,其中新种4个,国内新记录种17个。新种为肉色粉褶蕈Entoloma carneum Bi sp.nov.,拟灰白粉褶蕈Entoloma pseudo-griseoalbum Bi sp.nov.,绒毛粉褶蕈 Entoloma tomentosum Bi sp.nov.以及橙黄粉褶蕈Entoloma aurantiacum Bi sp.nov.。17个国内新纪录是:白粉褶蕈E.albidum(Murr.)Hesler,小白粉褶蕈E.albinellum(Pk.)Hesler,变灰褐粉褶蕈E.canobrunnescens Horak,卡罗琳尼粉褶蕈E.carolinianum Hesler,角柄粉褶蕈E.ceratopus Horak,黄肉色粉褶蕈E.flavocerinum Horak,脆柄粉褶蕈E.fragilipes Corner et Horak,烟色粉褶蕈E.fumeum Hesler,灰色粉褶蕈E.grayanum(Pk.)Sacc.,贺斯同美粉褶蕈E.hallstromii Horak,类洁粉褶蕈E.purddes Horak,方形粉褶蕈E.quadratum(Berk.et Curt.)Horak,圆孢粉褶蕈E.rotundisporum Horak,近白粉褶蕈E.subalbidum Murr.,亚亮粉褶蕈E.sublucidum Murr.,近方形粉褶蕈E.subquadratum Hesler及紫褐粉褶蕈E.violaceobrunneum Hesler。文中有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