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人工栽培与野生种抱茎獐牙菜矿物元素和氨基酸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抱茎獐牙菜又称藏茵陈,是藏药中常用草药,广泛应用于肝胆疾病的治疗。近年来,为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量,发展了人工栽培抱茎獐牙菜,研究比较人工栽培与野生抱茎獐牙菜之间的各种成分含量,对人工栽培抱茎獐牙菜替代野生抱茎獐牙菜用药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人工栽培及野生抱茎獐牙菜的矿物元素及氨基酸进行测定比较发现,人工栽培抱茎獐牙菜的矿物元素绝大多数比野生抱茎獐牙菜含量高,人工栽培抱茎獐牙菜氨基酸大多比野生抱茎獐牙菜含量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观察、套袋、人工授粉对引种至低海拔栽培地的2种藏茵陈"类植物——川西獐牙菜(Swertia mus-sotii)和抱茎獐牙菜(S.franchetiana)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引种的2种植物均为雌雄同株、自交亲和,但大部分花雌雄异熟(dichogamy)和雌雄异位(herkogamy),雌雄同熟的比例为24%,且雌雄同熟的雄蕊群远离雌蕊,需要靠传粉昆虫等传粉媒介传粉.(2)引种到低海拔的2种藏茵陈"类植物结实率和发芽率均较高,其中川西獐牙菜柱头张开第2天的授粉结实率达76.54%,种子发芽率达84.29%.(3)低海拔栽培的川西獐牙菜的传粉昆虫是家养蜜蜂,抱茎獐牙菜的开花时间较川西獐牙菜晚20 d,有效的传粉昆虫由家养蜜蜂变成一种很小的蜂类.研究表明,川西獐牙菜和抱茎獐牙菜由高海拔引种到低海拔地区后,结实率和种子发芽率均较高,可以用引种栽培的方式进行藏茵陈"药材的繁殖.  相似文献   

3.
龙华  黄衡宇 《植物研究》2008,28(3):347-352
对温度、光照、植物激素(GA3、NAA)条件对獐牙菜(Swertia bimaculata)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獐牙菜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20℃,低温贮藏可促进其萌发,而有无光照对獐牙菜种子萌发没有明显影响,GA3处理可提高其萌发势和萌发率,而NAA处理仅提高其萌发势。研究认为:獐牙菜种子具有休眠现象;激素及低温贮藏对打破种子的休眠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川东獐牙菜植物学和生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川东獐牙菜的植物学和生物学特征 ,为川东獐牙菜的野生变家种提供依据。方法 :野外观察与试验地观察研究相结合。结果 :本文对川东獐牙菜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研究 ,并有一些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5.
重要藏药川西獐牙菜种子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比较了温度、生长素(赤霉素GA3)和储藏条件对川西獐牙菜(SwertiamussotiiFranch)高海拔野生自然种群和低海拔栽培后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未经任何处理的高海拔野生自然种群种子的发芽率明显高于低海拔栽培种群。无论是赤霉素处理还是低温处理对种子的发芽率都有显著提高。经过处理后,两种来源的种子最终发芽率没有明显的变化。结果表明:(i)野生的或栽培的川西獐牙菜种子都存在休眠现象;(ii)通过引种栽培不能打破川西獐牙菜种子的休眠,该机制可能是受遗传因素的控制;(iii)赤霉素处理和4℃低温冷藏对打破种子的休眠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藏药抱茎獐牙菜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的检测方法,对不同产地的10批野生和栽培抱茎獐牙菜药材的水溶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抱茎獐牙菜药材的指纹图谱.色谱柱为VP-ODSC18柱 5μm,150mm×4.6mm ,流动相为甲醇-0.02%的磷酸水溶液,检测波长254nm.用文中的最佳条件可较全面地反映抱茎獐牙菜的主要成分,为藏药抱茎獐牙菜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滇龙胆不同部位裂环烯醚萜类物质含量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云南临沧云县滇龙胆不同部位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当药苷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当药苷在滇龙胆根、茎、叶、花中均有分布;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在根部含量较高,分别为(35.88±5.89)mg/g和(1.35±0.33)mg/g;当药苷在花部含量最高,为(0.97±0.24)mg/g.(2)不同部位有效成分间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相关性.(3)相同海拔条件下,不同栽培方式下滇龙胆根部龙胆苦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茎部、叶部獐牙菜苦苷含量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详细比较藏药"藏茵陈"基原植物川西獐牙菜及其混淆品(代用品)抱茎獐牙菜、紫红獐牙菜、四数獐牙菜、红直獐牙菜、大籽獐牙菜、狭叶獐牙菜和椭圆叶花锚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化学成分,澄清了这一类群在分类上的混乱,发现川西獐牙菜与紫红獐牙菜在习性,花部特征,种子形态和化学成分组成等方面相似性最高,印证了核基因ITS序列的结果。同时分析"藏茵陈"混淆的原因是多种来源和形态相似性造成的,讨论了"藏茵陈"鉴定的方法。通过对獐牙菜属系统关系的分析,提出紫红獐牙菜作为川西獐牙菜替代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生长季节下藏药麻花秦艽活性成分含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野生与栽培藏药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根中龙胆苦苷、落干酸、獐牙菜苦苷和獐牙菜苷四种环烯醚萜苷类化学成分的含量及其在不同生长季节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4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随植物的生长季节而波动,其活性成分含量在野生种与栽培种之间发生了一定的差异。但是,栽培根中的龙胆苦甙已达到药典的标准,可供药用。  相似文献   

10.
7种獐牙菜属药用植物形态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水灵芝(Swertia davidii Franch)、双斑獐牙菜(S.bimaculata(S.et Z.)HK.f.Thoms)、江浙獐牙菜(S.hickinii Burk)、贵州獐牙菜(S.koui-tchensis Franch)、大籽獐牙菜(S.macrosperma C.B.Clarke)、翼梗獐牙菜(S.nervosa Wall)、紫红獐牙菜(S.punicea Hemsl.)等7种獐牙菜属药用植物的药材性状、根茎叶的显微构造和解离组织及粉末特征,为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一药物资源提供了鉴别依据,也为獐牙菜属植物的形态组织学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7种獐牙菜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龙胆科(Gentianaceae)獐牙菜属(Swertia L.)7种植物(獐牙菜Swertia bimaculata(S.et z.)HK.f.Thoms.、水灵芝S.davidii Franch.、江浙獐牙菜S.hickinii Burkill.、贵州獐牙菜S.kouitchensisFranch.、大籽獐牙菜S.macrosperma C.B.Clarke.、翼梗獐牙菜S.nervosa Wall.、紫红獐牙菜S.punicea Hemsl.)的花粉形态作了比较观察,找出了它们的鉴别特征,阐明了獐牙菜属植物花粉的外壁外层表面纹饰的三种类型为条纹—网状、网状和瘤状雕纹。  相似文献   

12.
药用植物川东獐牙菜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衡宇  陈义光 《广西植物》2002,22(5):433-436,432
针对川东獐牙菜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 ,系统地探讨了通过组织培养为手段进行人工繁殖的方法 ,旨在为川东獐牙菜的保护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在所有的实验方案中 ,幼茎和老叶是理想的外植体材料。对叶片来说 ,较适宜的诱导愈伤组织的激素组合是 Zt1.0 m g/L +NAA 0 .0 5m g/L +IBA0 .0 5mg/L、BA 0 .5m g/L+2 ,4 - D0 .5mg/L或 BA 0 .2 m g/L+2 ,4 - D0 .2 mg/L+IBA0 .1m g/L ,对茎段来说 ,较适宜的诱导愈伤组织的激素组合是 BA0 .0 5m g/L+kt0 .0 5mg/L+IBA0 .0 5m g/L;诱导不定芽的适宜激素组合是 BA2 .0 mg/L+N AA0 .0 5mg/L或 BA 2 .0 mg/L+IBA 0 .1m g/L ;而根的诱导则是 MS+BA 0 .0 5mg/L+kt1.0 mg/L+N AA0 .1m g/L或 MS+BA1.0 m g/L+kt0 .3mg/L +IA A0 .5mg/L培养基上进行。  相似文献   

13.
杂种卡特兰花粉萌发和花粉贮藏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杂种卡特兰品种‘绿世界’(Rhyncholaeliocattleya Sung Ya Green‘Green World’)的新鲜花粉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比较了蔗糖、H3BO3、CaCl2对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花粉培养基为:蔗糖100 gL-1+H3BO3 40 mgL-1+CaCl2 150 mgL-1。不同贮藏方法对杂种卡特兰花粉萌发率的影响较大,4℃低温湿润贮藏30 d后,花粉萌发率仅为3.5%,而4℃低温干燥贮藏、-20℃冷冻湿润和干燥贮藏720 d后,花粉仍然具有较高的活力,花粉萌发率均达32.5%以上,且对授粉结实率没有明显影响。杂种卡特兰的授粉最佳时期为开花后0-8 d,花粉块在整个花期均保持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梁王茶属植物纪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有关模式和产地标本研究的基础上 ,依据Wen&Frodin对该属植物的处理方式 ,对中国梁王茶属MetapanaxFrodinexJ .Wen&Frodin (=NothopanaxMiq .)植物的原有两个变种贡山梁王茶 (Nothopanaxdavidii (Franch .)HarmsexDielsvar.gongshangensisShang)、尾叶梁王茶 (Nothopanaxdelavayi (Franch .)HarmsexDielsvar.longicaudatusFeng)进行了分类学修订。结果将Nothopanaxdavidii (Franch .)HarmsexDielsvar .gongshangensisShang归入异叶梁王茶Metapanaxdavidii (Franch .)FrodinexJ .Wen&Frodin (=Nothopanaxdavidii (Franch .)HarmsexDiels)做为该种的新异名 ;并将尾叶梁王茶Nothopanaxdelavayi (Franch .)HarmsexDielsvar .longicaudatusFeng移入Metapanax属下 ,命名为Metapanaxdelavayi (Franch .)FrodinexJ .Wen&Frodinvar .longicaudatus (Feng)R .Li&H .Li;此外 ,对国内有关专著中梁王茶属植物的学名作了相应的订正。  相似文献   

16.
滇东南大围山地区远志科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茎远志 新种 图 1PolygalacarnosicaulisW .H .Chen&Y .M .Shui,sp .nov .Fig .1(Sect .PseudoseneiocardiumAdema)SpeciesP laceiCraibetP isocarpaeChodataffinis ,sedcaulecarnoso ,4 - 6mmdiam ,seminumtestislaevibus ,punctatisnonverrucatisdiffert.Herbaannua ,10 - 30cmalta .Radixlignosa .Cau…  相似文献   

17.
种皮和环境温度对橡胶树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气候箱控制的条件下,研究了种皮和环境温度对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皮对橡胶树种子的吸水和萌发具有明显的机械限制作用;去除种皮后种子萌发速率加快,萌发指数增大,但萌发率从83.8%下降到47.8%,幼苗活力指数从332.3下降到187.9.15℃以下的温度明显推迟种子萌发,且萌发率下降.去除种皮后的种仁萌发率、萌发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种皮种子的萌发率、萌发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分别在20℃(94.7%)、30℃(1.86)和25℃(374.4)时最大,而萌发速率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橡胶树栽培和胶园建设中,可利用种皮对种仁水分散失的限制作用以及对低温的不敏感性,有效延长橡胶树种子的贮藏时间,提高萌发率和籽苗质量.  相似文献   

18.
鸭儿芹种子具有休眠特性,且休眠期长,不经任何处理的种子很难萌发,影响其人工种植。研究了鸭儿芹种子的休眠特性和解除休眠的最佳方法,为我国人工种植野生鸭儿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TTC法对种子活力的测定表明有活力的种子为(55.33±3.71)%;切破种皮种子与完整种子吸水率在前12 h相差较大,但最终吸水率相差不大,分别达到(70.00±1)%和(68.32±0.32)%,表明种皮并不阻碍种子吸水;种子中存在内源抑制物,其粗提液在较低浓度下即可抑制芹菜种子的萌发;鸭儿芹种子成熟时胚未分化完全,胚率为(28.65±2.488)%,经过低温处理后完成后熟,胚率达到(65.93±3.86)%,萌发率达到100%,因此鸭儿芹种子具有形态生理休眠特性。清水浸种和低温冷藏共同处理可有效解除其休眠,浸种和低温冷藏具有交互效应,浸种36 h、5℃冷藏30d即可解除其休眠,萌发率达到100%,发芽势达到(91.11±0.91)%。已破除休眠的种子适宜其萌发的温度范围扩大(15.0—27.5℃),而且在土壤中也可较好地萌发,萌发率达到(96.67±3.33)%,发芽势达到(71.11±1.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