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前殖吸虫属(Prosthogonimus)及棘口吸虫低颈属(Hypoderaum)吸虫是寄生于家禽的常见寄生虫,成虫分别寄生于成禽的输卵管和肠道。常引起家禽软壳蛋、无壳蛋或产蛋停滞。家禽前殖吸虫病和棘口吸虫病呈地方性流行,对农村家禽饲养业有较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前殖科(Prosthogonimidae Nicoll,1924)前殖属(Prosthogonimus Luhe,1899)的吸虫为家禽常见寄生虫之一。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由于它们的寄生可使家禽产蛋率降低,甚而产蛋停滞,如有合并感染可引起腹膜炎而至禽类死亡。给家禽饲养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障碍。 世界上前殖吸虫至今已报告的计有40余种。在我国报告的计有13种,它们的地理分布见表6。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卵圆前殖吸虫(Prosthogonimus ovatus)与透明前殖吸虫(P.pellucidus)在赤豆螺(Bithynia fuchsianus)、蜻蜓幼虫及家禽体内,从卵发育到成虫的全过程,从而为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侧殖吸虫隶于独睾科(Monorchiidae)侧殖亚科(Asymphylodorinae)侧殖属(Asymphylodora)。此类吸虫是淡水鱼体内寄生虫,主要寄生于肠道内,个别种类也寄生于肾脏内。已往的报告有二十余种,在我国发现的有:巨口侧殖吸虫(Asymphylodora macrostoma Ozakj,1925)、日本侧殖吸虫(A. iaponica Yamaguti,1938),马尔科维奇侧殖吸虫(A.  相似文献   

5.
用扫描电镜对并殖吸虫进行观察研究的报道多见于成虫期。至目前为止,用扫描电镜观察并殖吸虫卵的,国外有:Ishii,Y.et al.(1970)对克氏并殖(Paragongmus kellicotti)、墨西哥并殖(P.mexicanus)及秘鲁并殖吸虫(P.pruvianus)卵的观察;国内有何毅勋(1980)对卫氏并殖吸虫(P.westermant);樊培芳(1985)对卫氏并殖(P.w)斯氏狸殖(Pagumogonimus skrjabini)和四川并殖吸虫(P.szechuanensis)虫卵的比较观察。本文也对卫氏并殖吸虫(P.w)斯氏狸殖吸虫(P.s)以及异睾狸殖吸虫(Pagumogonimus heterorchis)的虫卵进行了初步观察,并与已报道的各虫卵进行比较。这样,除能了解卵壳的表面结构外并将有助于并殖吸虫分类上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早在1937年,陈氏(1937)用切片方法观察过克氏并殖吸虫(P.kellicotti)的染色体,认为其数目为2n=16,n=8。四十多年后,LoVerde(1979)更正为2n=22,n=8。七十年代以来,Sakaguchi和Tada(1976、1980),以及Terasaki(1977、1978、1980)相继报道了日本所产的几种并殖吸虫,即大平(P.ohirai)、宫崎(P.miyazakii)、佐渡(P.sadoensis)、怡乐村(P.iloktsuenensis)、秘鲁(P.peruvianus)、卫氏(P.wester-mani)及肺并殖(P.pulmonalis)等并殖吸虫的染色体核型。其中除肺并殖为三倍体外,其余均为2n=22,n=11。在国内,仅在内部资料上曾刊出过郑增淳和李树华…  相似文献   

7.
窄口螺侧殖吸虫的发育史及早熟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本文描述从福州闽江泥滩采集的图氏窄口螺体中发现一新种侧殖吸虫,定名为窄口螺侧殖吸虫(Asymphylodora stenothyrae sp.nov.)并与其他相近虫种作详细比较。2.窄口螺侧殖吸虫的生活史各期发育经详细观察,本文简单介绍其各发育期形态特征。3.本文对窄口螺侧殖吸虫早熟现象及其他吸虫类的提早发育现象进行讨论,并将复殖吸虫亚纲曾经发现有提早发育现象的虫种及其中间宿主列表比较。我们的结论:早熟现象在吸虫类中是相当普遍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8.
并殖属为吸虫纲中较复杂的一个属。全世界已报道四十多种,在我国有二十多种。仅依赖传统的分类方法对并殖吸虫分类似有一定困难。近年来,人们对并殖吸虫的染色体进行较广泛的研究。本文仅对卫氏并殖吸虫染色体及其在分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简述于后。一、卫氏并殖吸虫的染色体组型按卫氏并殖吸虫的染色体数目可分二倍体型2n=22(n=11)和三倍体型3n=33(n=11)。按Levan等的方法进行染色体分类,二倍体型由一对(第一对大的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四对(第2—5对)中等大的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六对(第6—11对)小的中部、亚中部和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  相似文献   

9.
1.本文描述从福州闽江泥滩采集的图氏窄口螺体中发现一新种侧殖吸虫,定名为窄口螺侧殖吸虫(Asymphylodora stenothyrae sp.nov.)并与其他相近虫种作详细比较。2.窄口螺侧殖吸虫的生活史各期发育经详细观察,本文简单介绍其各发育期形态特征。3.本文对窄口螺侧殖吸虫早熟现象及其他吸虫类的提早发育现象进行讨论,并将复殖吸虫亚纲曾经发现有提早发育现象的虫种及其中间宿主列表比较。我们的结论:早熟现象在吸虫类中是相当普遍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10.
异盘并殖吸虫在小鼠体内发育及宿主转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涛  张惠群 《动物学报》1993,39(2):226-228
在我国,引起人体患病的并殖吸虫有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斯氏狸殖吸虫(Pagumogo-nimus skrjabini)以及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异盘交殖吸虫(Paragonimus heterotremus)三种。自从1965年广西那坡县发现异盘并殖吸虫疫源地和一例痰中查见虫卵的患者以来,泰国、老挝等地也分别报告了该虫引起游走性皮下结节与在肺内检获成虫的病例。异盘并殖吸虫对人体的致病性、宿主关系及传播方式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狸殖吸虫在非正常宿主体内的发育及宿主转换的研究,日趋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此两种并殖吸虫病均可由转续宿主介导或经宿主转换而传播。异盘并殖吸虫在这方面的研究,迄今尚未涉及。为此,我们以小鼠为动物模型,进行了宿主转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并殖吸虫成虫形态结构特征排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9种并殖吸虫成虫形态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并殖吸虫成虫的6项主要特征中,体形因素及卵巢类型是重要的分类依据。在被分析的9个种中,怡乐村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巨睾狸殖吸虫、三平正并殖吸虫、异盘并殖吸虫、陈氏并殖吸虫与卫氏并殖吸虫7个种具有种的独立地位,而泡囊狸殖吸虫和扁囊并殖吸虫未能分别从斯氏狸殖吸虫和卫氏并殖吸虫中分开。  相似文献   

12.
对人致病的并殖吸虫(肺吸虫)在亚洲有3种,即卫氏并殖、斯氏并殖和异盘并殖吸虫。异盘并殖吸虫对人致病的特点是:童虫可在人体皮下游走,形成包块,并且可以在人体肺部组织发育成熟,形成虫囊,与人类疾病有密切关系。 关于异盘并殖吸虫(Paragonimus heterotremus Chen and Hsia,1964)囊蚴的记述先后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描述了采自四川鱼类肠道的复殖吸虫一新属四新种,它们是:1.(鱼兆)尾孔吸虫,新种Urotrema glyptothoraci sp.nov.,2.裂腹鱼斜孔吸虫,新种Plagioporus(Plagioporus)schizothoraci sp.nov.,3.异巢斜孔吸虫,新种Plagioporus(Plagioporus)allovaris sp.nov.,4.类宫殖属,新属Hysterogonoidet gen.nov.及模式种——双囊类宫殖吸虫,新种Hysterogonoldes disaccus sp.nov.。这些新属新种分别隶于尾孔科Urotrematidae、孔肠科Opecoelidae和鳞肉科Lepocreadiidae。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最早报告的一种牛首科吸虫,为曾省(1930)在四川班鳜Siniperca schezeri Stein肠中所发现,最初定名为Prosorhynchus vaneyi,后Eckmann(1932,1934)认为系一新属,命名为Dollfustrema vaneyi(Tseng,1930)。随后秦素美(1931)又报告三种寄生海产鱼的前吻属吸虫,即Prosorhynchus tsengi Tsin,1933,P.crucibulum(Rud,1819)及Proso-rhynchus sp.。1941年,Komiya et Tajimi在上海麦穗鱼肌肉中发现三种牛首科吸虫囊蚴,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1930年在广东省先后发现了四种并殖吸虫,其中除威氏并殖(Paragonimuswestermani)外,其余三种均为前人所未见过的。在这些新发现的种类中,我们首先进行描述由鼠体取出的并殖,由于成虫与各期幼虫均初次在广州河南岛的怡乐村发现,因而乃定名为怡乐村并殖(P.iloktsuenensis)(陈心陶,1940,1940a)。接着我们开始进行整理第二种的材料。正在进行中,我们见到了宫崎氏发表的日本的新种肺吸虫大平并殖(P.ohirai Miyazaki,1939)。在详细比较其形态后,我们认为第二种和大平并殖是同属于一  相似文献   

16.
最早研究并殖吸虫染色体的是陈品芝(Chea,1937)系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到克氏并殖吸虫(P.kellicotti)染色体2n=16,n=8,但未提到其染色体核型。以后近四十年中,未见有关并殖吸虫染色体的报道。而这些年来,国内外并殖吸虫的分类学研究却有了蓬勃的开展,并殖吸虫新种以及对人体致病的虫种不断发现。分类学研究主要以  相似文献   

17.
作者自1975年以来,陆续从鄱阳湖及赣江下游采集了一些鱼类寄生吸虫。经鉴定,独睾科(Monorchiidae Odhner,1911)中侧殖类吸虫计6种,除日本东方侧殖吸虫(Orien-totrema japonica Yamatuti,1938)、中华东方侧殖吸虫(O.siensi Want et Pan,1964)和  相似文献   

18.
鴞形类吸虫(Strigeids)属吸虫纲,复殖目,前口亚目。本类吸虫可分为前体与后体二部,前体为附着器官,具有口腹吸盘和黏器(adhesive organ);后体包含雌雄生殖器官,阴袋付缺,生殖腔开口于末端或亚末端。成虫寄生在哺乳动物、鸟类及爬行动物的肠道内。就文献记载,已发现的虫种,达300种以上,分属于五个科。在国内报告者有:Faust(1929)、陈心陶(1934)、唐仲璋(1936)、吴光(1937)氏等先后报告的咽口属(Pharyngos-  相似文献   

19.
胭脂鱼Myxocyprlnus asiasticus(Bleeker)是一种大型的经济鱼类。目前有些地方试图作为养殖对象已取得一定的成绩(《淡水渔业》1975年第一期和第四期)。1961及1963年,先后三次检查产自长江中的胭脂鱼。在其鳃上获得单殖吸虫标本一批。经鉴定认为是胭脂鱼吸虫属Pseudomurraytrema Bychowsky,1957)的一新种。    相似文献   

20.
并殖吸虫病(paragonimiasis)俗称肺吸虫病,是经口感染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我国分布广,23个省、市、自治区都有并殖吸虫报道,约有500万患者[1~3]。我国主要有卫氏并殖吸虫感染引起的肺型并殖吸虫病和斯氏狸殖吸虫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