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旷场实验是一个研究小鼠自发活动与探索行为的实验。该文以GAT1基因敲除小鼠为例介绍了旷场实验的原理和实验步骤。将小鼠置于箱型的旷场装置中,通过录像记录并分析小鼠在旷场中的活动。结果发现,GAT1基因敲除小鼠的自发活动与野生型小鼠无明显差异,而GAT1敲除小鼠的趋避性及焦虑水平较低。旷场实验简单、有效,是一项重要的行为学实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极早期嗅觉工作记忆损害特征。方法选用5周龄雄性5XFAD转基因及野生型小鼠各9只,9周龄雄性5XFAD转基因与野生型小鼠各8只,采用嗅觉广度测验进行测试,以嗅觉广度、气味辨别错误数和准确率评估嗅觉工作记忆能力。结果与同龄野生型小鼠相比,9周龄转基因小鼠嗅觉广度明显降低(P0.05),错误次数明显增高(P0.05),气味辨别准确率显著降低(P0.05)。此外,与5周龄转基因小鼠相比,9周龄转基因小鼠嗅觉广度明显降低(P0.05)。而5周龄5XFAD小鼠的嗅觉广度、错误次数以及气味辨别准确率与野生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9周龄5XFAD转基因小鼠出现显著嗅觉工作记忆损害,提示嗅觉工作记忆损害可能是AD小鼠模型极早期认知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Synaptotagmin 1基因敲除(Syt1+/-)对小鼠情绪行为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8周龄雄性Syt1+/-小鼠及同窝野生型(WT)小鼠各5只,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小鼠前额叶皮层、海马、杏仁核、伏隔核、纹状体和腹侧被盖区等6个脑区中Syt1的表达;选用8周龄雄性Syt1+/-小鼠9只,以及WT小鼠10只为对照,通过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比较成年Syt1+/-小鼠和WT小鼠的焦虑样行为;另选用8周龄雄性Syt1+/-小鼠及WT小鼠各5只,检测小鼠前额叶皮层、海马和杏仁核的谷氨酸含量。结果: 与WT小鼠相比,Syt1+/-小鼠在前额叶皮层、海马、杏仁核、伏隔核、纹状体和腹侧被盖区Syt1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1);Syt1+/-小鼠在旷场中总移动距离显著减少(P<0.01),并更偏爱在外周区域活动(P<0.01),对中心区域的探索欲望显著下降(P<0.01);Syt1+/-小鼠更偏好待在封闭安全环境中(P<0.01),开臂探索次数(P<0.05)和在其中运动的时间显著减少(P<0.01);Syt1+/-小鼠在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0.01);同时,Syt1+/-小鼠杏仁核中谷氨酸的含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 Syt1基因敲除可以引起小鼠显著的焦虑样行为,推测与杏仁核中谷氨酸含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使用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全敲除的雄性C57BL/6(B6)小鼠(Musmusculus domesticus),通过分析不同周龄小鼠的睾丸脏器系数、睾丸组织细胞形态、精子运动参数、配种后母鼠产仔数及子代雄雌比等生育指标,探讨ALDH2基因敲除对雄性小鼠生育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野生型(WT)小鼠相比,5、7、10周龄ALDH2基因敲除型(KO)雄性小鼠睾丸脏器系数显著降低(P <0.05);睾丸组织细胞间质变大,精子活率显著降低(P <0.05);产仔数和雄雌比显著降低(P <0.05)。本研究为揭示乙醛脱氢酶ALDH2基因在雄性小鼠生殖中的作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去泛素化酶YOD1基因敲除小鼠。方法:针对YOD1基因设计单链向导RNA(sg RNA)识别序列,构建sg RNA质粒,与Cas9质粒体外转录、纯化后注射入受精卵,通过PCR和测序验证得到F0代阳性小鼠。配繁两代后,取同窝对照的野生型(WT)和敲除(KO)小鼠的主要组织器官研磨,使用免疫印迹(WB)技术检测各组织YOD1蛋白的表达,确证YOD1敲除小鼠模型是否成功建立。统计YOD1杂合子(HET)自交存活后代各基因型比例,分析是否有胚胎致死表型。解剖小鼠分析主要组织器官的表型,进一步利用H.E.染色分析KO小鼠是否存在自发的病理改变。通过血糖耐受实验(GTT)分析KO小鼠的血糖调控能力。结果:基因组测序和WB检测结果显示KO小鼠中YOD1被明显敲除,YOD1敲除小鼠模型成功建立。YOD1杂合子自交后代各基因型比例符合孟德尔定律,提示KO小鼠非胚胎致死。YOD1敲除小鼠肝脏显著小于WT小鼠。GTT结果表明敲除YOD1不影响小鼠的血糖稳态。结论:应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YOD1基因敲除小鼠。KO小鼠正常出生,无任何胚胎发育缺陷。与WT小鼠相比,KO小鼠肝脏显著减小,但无显著的自发病理变化,KO小鼠血糖控制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考察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受体)基因敲除后小鼠慢性炎症条件下机械痛阈的改变。通过足底注射给予完全弗氏佐剂(20μL)介导雌性小鼠慢性炎症痛的形成,利用弗莱毛测痛法测量TRPV1受体基因敲除型及野生型雌性小鼠在给药前1天和给药后8天内的机械痛阈。给药后第9天处死小鼠,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研究两组小鼠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和脊髓背角中c-Fos蛋白和P2X3受体表达的差别。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小鼠相比,TRPV1受体基因敲除型小鼠基础机械痛阈明显增高(P0.05);足底注射CFA后第3天起,TRPV1受体基因敲除型小鼠机械痛阈高于野生型小鼠(P0.05);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表明TRPV1受体基因敲除型小鼠DRG和脊髓背角中c-Fos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野生型小鼠(P0.01,P0.05),TRPV1受体基因敲除型小鼠DRG中P2X3受体的表达明显高于野生型小鼠(P0.05)。以上结果证明TRPV1受体可能通过调节DRG和背角中的c-Fos蛋白的表达以及影响P2X3受体在DRG中的表达从而影响外周机械痛阈。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GFBP-4)基因敲除(knock-out,KO)小鼠,以研究IGFBP-4对脑发育的影响。[方法]将IGFBP-4引导RNA和Cas9 mRNA显微注射于小鼠受精卵,繁育小鼠并观察体重和脑重改变。PCR和RT-PCR鉴定DNA和mRNA突变,Isotropic Fractionator测脑细胞总数和神经元数量,Western Blot观察NeuN表达,转棒实验测试动物行为学。[结果]KO造成了4种DNA缺失和插入突变,选择缺失GGGT致移码突变的动物进行繁育。与野生型小鼠相比,3月龄KO小鼠体重减轻了10.8%(P 0.05),整脑、皮层和小脑重量分别减轻了7.2%、6.9%和10.3%(P 0.05),小脑神经元比例和NeuN表达水平分别降低了14.3%和15.3%(P 0.05),Rotarod运动能力有所降低。[结论]用CRISPR/Cas9成功制备了IGFBP-4 KO小鼠,动物体重和部分脑区重量和神经元数量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8.
研究一种蛋白质在神经元中的功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在该基因敲除动物的神经元中确认其表型.传统的用胚胎干细胞建立基因敲除动物模型的方法虽然稳定,但是复杂、耗时.近几年来,一种新型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能够在不分裂的神经元中高效特异地敲除目的基因.本文研究了用CRISPR/Cas9系统敲除突触结合蛋白Ⅰ(synaptotagminⅠ,Syt1)基因后的小鼠海马培养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性.我们设计并构建了Syt1单导向RNA(Syt1 sgRNA)的慢病毒载体质粒,并用编码Cas9和Syt1 sgRNA的慢病毒感染培养的小鼠海马神经元,急性敲除神经元中Syt1基因(Syt1 sgRNA组),并用不靶向任何基因的Scramble sgRNA感染神经元作为阴性对照(Scramble组).通过全细胞膜片钳的方法检测单动作电位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ingle AP-eEPSC)、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s)、高糖反应测量的即刻可释放囊泡池(RRP)以及10 Hz串刺激测量的囊泡释放概率(P_r).结果显示,Syt1 sgRNA组神经元丧失了Syt1的功能,并且与Syt1敲除(Syt1 KO)小鼠神经元的突触传递表型相似,而Scramble组神经元的各参数和野生型(WT)小鼠神经元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本文为CRISPR/Cas9技术应用于神经元中基因的急性修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生理学报》2021,73(4):577-583
本研究旨在探讨花生四烯酸细胞色素P450ω羟化酶CYP4A14在骨骼肌损伤后再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在野生型(wildtype, WT)对照小鼠和Cyp4a14基因敲除(Cyp4a14 knockout, A14-/-)小鼠胫骨前肌注射心脏毒素(cardiotoxin, CTX)制备骨骼肌损伤模型。损伤后0、3、5和15天取双侧胫骨前肌,麦胚凝集素(wheat germ agglutinin, WGA)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损伤骨骼肌再生和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细胞增殖相关蛋白Ki-67和巨噬细胞标志蛋白Mac-2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骨骼肌中再生相关基因和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损伤后15天时A14-/-小鼠的新生肌纤维横截面面积显著小于WT小鼠(P0.05),间质纤维化多于WT小鼠(P0.05)。损伤后5天时A14-/-小鼠骨骼肌中Ki-67+增殖细胞的比例少于WT小鼠,与肌母细胞分化相关基因Myod1和Myog的表达也显著低于WT小鼠(P 0.05)。损伤后3天时A14-/-小鼠骨骼肌中CD45和CD11b基因mRNA表达水平以及Mac-2+巨噬细胞比例显著低于WT小鼠(P 0.05),同时巨噬细胞分泌的促进肌母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细胞因子IL-1β、IGF-1和SDF-1的表达也显著低于WT小鼠(P 0.05)。这些结果表明花生四烯酸细胞色素P450ω羟化酶CYP4A14在骨骼肌损伤后再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该文旨在研究Arrb1(β-arrestin1)基因敲除对小鼠T细胞发育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T-ALL)发病机制。该文使用q-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Arrb1基因敲除的C57BL/6J小鼠中Arrb1的m RNA和蛋白质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Arrb1基因敲除小鼠及野生型小鼠的胸腺、外周血、淋巴结的T细胞比例。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Arrb1基因敲除小鼠的胸腺CD4CD8双阴(double negative,DN)细胞比例明显增加,DN1期细胞比例增加最为显著(P0.05),而DN4期细胞比例减少(P0.05);CD4CD8双阳(double positive,DP)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5)。外周血CD4阳性T细胞比例减少(P0.05),淋巴结CD4阳性T细胞比例以及CD4/CD8阳性T细胞比值减少(P0.05)。研究结果证明,Arrb1基因敲除显著影响小鼠T细胞发育,使T细胞发育阻滞在DN期,从而可能成为影响T-ALL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C57BL/6背景的Mdr2基因敲除小鼠自发肝肿瘤形成情况。方法 (11.3±4.2)周龄Mdr2基因敲除C57BL/6-Abcb4tm1小鼠9只和野生型C57BL/6小鼠5只,连续饲养65周后处死小鼠,留取血清及肝标本。检测血清ALT、AST、AFP水平,肝组织石蜡切片做HE、天狼猩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及肿瘤旁组织CK-7、CK-19表达情况。结果 9只Mdr2基因敲除小鼠均自发形成肝肿瘤,血清ALT、AST、AFP水平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小鼠(P<0.01),Mdr2基因敲除小鼠肝肿瘤CK-7、CK-19染色均为阴性。结论 Mdr2基因敲除小鼠连续饲养至(76.3±4.2)周龄时均自发形成肝肿瘤,其病理组织分型为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FKBP38(FK506 Binding Protein 38)基因肝脏特异敲除小鼠。方法:利用胚胎注射法构建在FKBP38上携带lox P位点的转基因小鼠。在FKBP38基因位置携带lox P位点的小鼠的基础上,以肝脏实质细胞特异性表达的Alb-Cre介导FKBP38条件性敲除,以获得FKBP38基因肝脏特异敲除小鼠模型Alb-Cre:FKBP38~(fl/fl)。同时对FKBP38特异性敲除鼠进行鉴定。结果:(1)FKBP38肝脏特异敲除小鼠FKBP38~(-/-)肝脏中FKBP38基因的m RNA水平相对于同年龄同窝野生型小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2)FKBP38肝脏特异敲除小鼠FKBP38~(-/-)肝脏中FKBP38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相对于同年龄同窝野生型小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3)FKBP38肝脏特异敲除小鼠FKBP38~(-/-)肝脏中,转录和翻译相关蛋白水平未见显著差异,p70 S6K的磷酸化水平轻微上调,4EBP-1的磷酸化水平有轻微下调。(4)FKBP38肝脏特异敲除小鼠FKBP38~(-/-)肝脏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未见差异化表达。结论:FKBP38肝脏特异敲除小鼠FKBP38~(-/-)肝脏中,FKBP38基因的m RNA和蛋白基本不表达,提示成功构建FKBP38基因肝脏特异敲除小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GATA4基因H435Y位点突变对小鼠心功能的影响以及可能机制。方法:随机选取野生型(WT)小鼠和GATA4基因H435Y位点突变(Gata4 H435Y)小鼠各6只,检测和比较两组小鼠的心功能和心脏重量/体重比,应用Masson染色观察小鼠心肌组织形态,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心肌组织中Gata4、Sox9、Scleraxis、Tenascin和Aggrecan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WT组小鼠相比,GATA4 H435Y组小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降低(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增大(P0.05)。两组组小鼠的心脏重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TA4 H435Y组小鼠体重较WT组小鼠显著减轻、心重/体重比明显减小(P0.05)。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两组小鼠心肌纤维无明显差异,但WT组小鼠心肌胶原纤维染色较深。与WT组小鼠相比较,GATA4 H435Y组小鼠心肌组织中GATA4、Scleraxis和Sox9的m RNA及蛋白明显表达下降(P0.05),Aggrecan和TenascinmRNA和蛋白表达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ATA4基因H435Y位点突变可能通过降低GATA4及下游基因表达,影响心肌细胞外基质基因的表达,进而损害小鼠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素通道蛋白B(urea transporter B,UT-B)与海马内精氨酸酶Ⅰ(arginase Ⅰ,Arg Ⅰ)和一氧化氮(nitri oxide,NO)水平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印迹检测Arg Ⅰ在野生型(wild type,WT)和UT-B基因敲除(knockout,KO)小鼠海马的表达,NO检测试剂盒测定两型小鼠海马NO水平。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UT-B基因敲除小鼠海马Arg Ⅰ阳性细胞数量减少,染色弱,Arg Ⅰ和NO水平降低。结论海马内UT-B对Arg Ⅰ水平和NO生成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肾小管上皮细胞死亡是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重要原因。本文旨在研究由Gasdermin D (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是否参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脓毒症AKI,并探讨caspase-1、caspase-11焦亡通路在其中的作用。将小鼠分为4组:野生型(WT)组、野生型-LPS (WT-LPS)组、GSDMD基因敲除型(KO)组和GSDMD基因敲除型-LPS (KOLPS)组,通过腹腔注射LPS (40 mg/kg)构建脓毒症AKI模型,取血液样品测定血清肌酐、尿素氮的浓度;取小鼠肾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焦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显示,与WT组相比,WT-LPS组血清肌酐、尿素氮的浓度明显升高(P <0.01);与WT-LPS组相比,KO-LPS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显著降低(P <0.01)。HE染色结果显示,GSDMD敲除后LPS诱导的肾小管扩张得到缓解。和WT组相比,WT-LPS组白介素1β (interleukin-1β, IL-1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并鉴定胸腺上皮细胞(thymic epithelial cells, TECs)特异性敲除GSK-3β基因小鼠模型,评价其免疫学特征。方法 采用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打靶基因敲除技术,得到F0代的GSK-3βflox/flox(GSK-3βf/f)小鼠;再采用Cre-LoxP系统进行小鼠的繁殖;PCR鉴定,筛选出基因型为GSK-3βf/fFoxN1-Cre+/-(GSK-3β-/-)小鼠,即为在TECs特异性敲除GSK-3β基因的小鼠。观察基因敲除鼠的一般生物学特征、繁殖能力和子代存活率。应用HE染色、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技术,比较基因敲除鼠和野生型小鼠免疫器官结构、胸腺、脾及外周血中免疫细胞比例及增殖能力差异。结果 成功构建TECs特异性敲除GSK-3β基因小鼠模型。与野生型(wild type, WT)小鼠相比,GSK-3β-/-小鼠一般生物学特征无明显差异,子代存活率> 90%;衰老进程中...  相似文献   

17.
基于CRISPR/Cas9技术构建凝血因子8(F8)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并对其表型进行初步验证。针对F8基因外显子1非编码区和外显子26下游序列设计sgRNA靶位点,体外转录获得sgRNA,与编码Cas9的mRNA混合后通过受精卵显微注射方法获得F0代阳性敲除小鼠,通过繁育及基因型鉴定获得F8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F8-/-小鼠);通过逆转录PCR(RT-PCR)检测主要组织中F8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浆中F8基因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通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AP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测定实验检测F8基因敲除后小鼠凝血功能情况。PCR及测序结果表明F8基因在小鼠基因组中被成功敲除;RT-PCR 和ELISA检测结果显示,F8-/-小鼠中F8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表达均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WT小鼠)(P<0.000 1,P<0.01);APTT、FIB和滴血实验检测结果显示,F8-/-小鼠血浆凝固时间显著高于WT小鼠(P<0....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研究homer1a基因敲除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数目形态变化,探讨homer1a基因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雄性homer1a基因敲除(Knock Out,KO)小鼠及同窝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各15只,分为基因敲除假手术组(Sham Knock Out,SKO,n=3)、基因敲除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组(Model Knock Out,MKO,n=12)、野生型假手术组(Sham Wild Type,SWT,n=3)及野生型缺血2 h再灌24h组(Model Wild Type,MWT,n=12)。线栓法闭塞小鼠大脑中动脉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and reperfusion,MCAO/R),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前(0 h)及缺血再灌注后3 h、6 h、12 h、24 h后进行改良版神经损伤严重性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 NSS)、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苏木素—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Td T)-mediated deoxyuridine triphosphate(d UTP)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神经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改变。结果:SKO组、SWT组行为学m NSS评分均为0分,TTC染色未见梗死灶。TUNLE及GFAP染色阳性细胞数很少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MKO组m NSS评分较MWT组高;TTC染色MKO组较MWT组梗死百分比高;MKO组较MWT组TUNEL凋亡率高;GFAP免疫荧光染色阳性数MKO组少于MWT组,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omer1a基因敲除加重了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并发挥复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 TRPV1)在心肌缺血激活后可传导心绞痛信号和释放P物质(substance P, SP).SP是速激肽家族成员之一,主要通过结合并激活神经激肽1 (neurokinin 1,NK1)受体发挥作用. TRPV1和SP在缺血性心脏病中对心功能的恢复和重塑有一定保护作用,但对心肌梗死后凋亡的作用及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用TRPV1基因敲除(TRPV1-/- )小鼠和野生型(wide type, WT)小鼠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并外源性给予SP和NK1受体拮抗剂RP67580,用TTC染色法观察梗死的面积,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caspase-3、Bcl-2、Bax、p53的蛋白表达.结果发现,心肌梗死24 h后,TRPV1-/-小鼠比WT小鼠梗死面积更大,凋亡指数和caspase-3活性更高,Bcl-2/Bax和p53蛋白表达更低. SP预处理可以明显缩小TRPV1-/-小鼠梗死面积,降低凋亡指数、caspase-3活性和升高Bcl-2/Bax比值,而在WT小鼠中改善不明显.外源性给予RP67580,阻断SP与NK1受体结合后,与相应对照组相比,WT小鼠梗死面积和凋亡指数更大,caspase-3蛋白表达更高,Bcl-2/Bax比值更低;TRPV1-/-小鼠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凋亡指数和caspase-3表达升高,Bcl-2/Bax比值降低.研究结果表明,SP可能介导了TRPV1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凋亡中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Rho B(ras homolog family member B)靶蛋白MYH9(nonmuscle myosin heavy chain IIa)与TRIF-GEFH1-Rho B信号途径的关系,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si RNA干扰技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术以及基因敲除小鼠等,分析了MYH9与TRIF(TIR domain-containing adapter inducing IFNβ)途径、GEFH1(guanine nucleotide-exchange factors H1)以及MHCII(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II)的关系。结果显示,在LPS(lipopolysaccharide)刺激后,MYH9的m RNA表达在野生型小鼠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中增加,在TRIF基因敲除小鼠的DCs中则未被上调。在野生型小鼠中MYH9的m RNA上调可被GEFH1的si RNA明显抑制(P0.01)。同时,在LPS刺激后,MYH9与MHCII在细胞内共定位。MYH9的si RNA还抑制了DCs中LPS介导的MHCII在细胞表面的表达(P0.05)。这些结果表明,MYH9与TRIF-GEFH1-Rho B信号途径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