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 比较KM(封闭群)和C57 BL/6J(近交系)两种小鼠人源菌群(Human flora-associated,HFA)模型的构建过程中小鼠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以及定植效果.方法 通过向无菌KM和C57BL/6J小鼠体内同时灌喂同一健康人的新鲜粪便,于灌喂后1、2和4周分别收集小鼠新鲜粪便.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评价人肠道菌群在两种无菌小鼠体内的定植规律和定植效果.结果 两种小鼠的菌群条带数随时间的推移而明显增加,到第4周,两种品系的小鼠的菌群的一致性均略有增高,趋于稳定.UPGMA聚类分析显示,两种小鼠分别聚在了不同的聚类枝上;并且二者在Shannon-Wiener指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条带数S和与供体人的相似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57BL/6J HFA小鼠模型更接近人.结论 不同遗传背景的小鼠对肠道菌群具有选择性的定植效果,在多样性和与供体菌群的相似性方面,C57BL/6J HFA小鼠模型要优于KM HFA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婴儿菌群人源化小鼠(IHFA小鼠)观察阿莫西林对其干预后及成年后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新生Balb/c无菌小鼠接种纯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获得IHFA小鼠。7~21日龄灌胃给予100mg/kg阿莫西林,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检测小鼠在21日龄及53日龄的肠道菌群。结果 21日龄的阿莫西林处理组IHFA小鼠肠道菌群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使在停药后饲养至53日龄的成年小鼠,阿莫西林处理组小鼠肠道菌群仍然存在细微差异。结论哺乳期治疗剂量阿莫西林处理不仅严重干扰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同时导致其成年后肠道菌群不能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3.
肥胖患者HFA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肥胖患者的肠道菌群在无菌小鼠体内的定植规律。方法选取20只无菌KM小鼠,接种肥胖患者的粪便,构建菌群人源化(HFA)动物模型,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评价患者肠道菌群在无菌小鼠体内的定植规律。结果 HFA小鼠菌群平均丰富度(richness,S)为12.04±3.68,肥胖患者的条带S为24,为HFA小鼠S的2倍;肥胖患者Shannon指数(H')为3.02,HFA小鼠平均H'为2.46±0.33;HFA小鼠与人肠道菌群的总相似度为26%;大部分雌性HFA小鼠与雄性HFA小鼠在聚类分析图上分离,且雄性HFA小鼠与患者更为相似。结论HFA小鼠体内能部分模拟肥胖患者的微生物区系,且与患者性别相同的小鼠模拟得更好。本实验建立的HFA模型为肥胖与肠道菌群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动物肠道菌群形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微生态平衡系统,在维持胃肠道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具有营养、屏障和免疫等功能,其科研价值极大。本文就分析动物肠道菌群结构所采用的传统纯培养法、ERIC-PCR分子杂交技术、16SrDNA分子测序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及宏基因组学技术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对动物肠道微生物研究选择有效合理的分析方法,研究各种动物肠道菌群的组成分布、结构功能、影响因素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等提供可行性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相关意义。方法招募西藏那曲地区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含量高于210 g/L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12人,对照组(170 g/LHB210 g/L)42人,采集粪便、血液等样本。从中选取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9人,对照组16人粪便样本提取DNA,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结果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红细胞比容显著高于对照组。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肠道菌群整体结构改变不明显,多样性没有显著差异。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粪便菌群出现厚壁菌门中梭状芽胞杆菌BB60属、纺锤链杆菌属、厌氧棒杆菌属、霍氏真杆菌,变形菌门中假单胞菌属,拟杆菌门中副拟杆菌属丰度的显著增高。这些菌属改变经KEGG预测分析显示与代谢紊乱相关。斯皮尔曼分析显示多种菌群改变与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红细胞比容正相关。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肠道菌群出现紊乱,菌群变化与代谢紊乱和红细胞增多相关。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症转基因动物模型脑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日的通过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验证阿尔茨海默症转基因动物模型。方法取转基因小鼠脑组织,冠状切面中1/3部位,脱水、包埋,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对相关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免疫组化显示在大脑皮层、小脑及海马的神经细胞有Aβ沉淀形成。APP转基因鼠早老素的阳性细胞数及表达量多于对照鼠。刚果红染色可见大脑皮层间有淀粉样物质形成。结论从病理学角度验证此模型的表型与人类病变的相似性,并证明早老素-1可加速淀粉样沉淀的形成,二者的作用是相互的。  相似文献   

7.
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骨骼肌质量、力量和功能丧失的衰老性综合征。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在肌少症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骨骼肌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上调、胰岛素抵抗、线粒体功能障碍及加速肌细胞凋亡进而加快肌肉衰老。研究表明,运动能作为有效改善肠道菌群的非药物干预手段,会影响肠道微生物区系多样性(例如提高颤螺菌属和环状螺旋菌属的表达以及增加肠道菌群α、β多样性的相对丰度等),改善肠道菌群稳态。新近研究表明,运动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抑制炎症反应、维持肌肉蛋白质合成代谢、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等途径在肌少症的防治中发挥有益效应。该文详细阐述了肠道菌群对肌少症中的诊疗作用及其机制,并围绕不同运动形式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以肠道菌群为靶点进行运动干预防治肌少症的生物学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肌少症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肠道菌群是由不同种类微生物组成的一个大群体,对宿主的代谢、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有着较大的影响。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与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关于肠道菌群与肺癌的研究发展迅速。在这篇综述中,我们系统地回顾了肠道常见菌群及肠道菌群与肺癌的关系,并探讨了调节肠道菌群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作用,以期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肠道菌群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从而为肺癌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肠道菌群在维持宿主免疫和消化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是衡量宿主健康状况的重要生理指标。性激素对动物生长发育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对肠道菌群构成影响的相关实验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模式生物小鼠(Mus musculus)为对象,探究性激素的变化对小鼠肠道菌群构成的影响。采用外科手术方式建立小鼠去势模型,通过16S r 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性激素对小鼠肠道菌群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雌性小鼠和雄性小鼠去势后,性激素水平显著下降。肠道菌群在门水平上,正常小鼠和去势小鼠肠道细菌群落均由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埃普西隆杆菌门(Epsilonbacteraeota)、髌骨细菌门(Patesci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软壁菌门(Tenericutes)、脱铁杆菌门(Deferribacter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蓝藻细菌门(Cyanobacteria)组成,主要菌群为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物种,两门占物种相对丰度百分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6种常用品系小鼠和大鼠肠道菌群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采集3家实验动物生产单位150只SPF级小鼠和大鼠的210份粪便或肠道内容物样本,依据细菌16S rDNA V3-V4区域通用引物对样本进行PCR扩增,并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测序.基于动物来源、品种品系、性别、年龄和肠道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加替沙星正常剂量用药和非正常剂量用药方式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24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只灌胃生理盐水,另外2组分别按正常剂量和正常剂量的一半给小鼠灌胃加替沙星溶液,7 d后无菌采取小鼠粪便,观察各组小鼠粪便中双歧杆菌、类杆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及肠球菌数量.结果 加替沙星灌胃7 d后,与给药前相比,肠杆菌和肠球菌药敏结果无明显变化.灌胃前后肠杆菌对CIP、LEV、GAT、AM、CRO、AMK、NOR均敏感,肠球菌对AM、LEV、VA、GAT均敏感,对NOR、CIP、CRO敏感性不同.2种用药方式可导致大肠埃希菌数量显著减少(P<0.05),肠球菌数量稍有增加(P>0.05).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类杆菌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加替沙星2种用药方式短时期对肠道菌群影响不大(肠杆菌除外),不易产生耐药性.其杀灭肠杆菌的作用远大于对厌氧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肠道微生物是由存在于肠道部位的细菌、古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病毒所组成的群体。人们通过对细菌16SrRNA序列进行测序与分析,对动物及其在特定条件下的肠道菌群进行了相关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此外,由微生态原理发展而成的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等微生态制剂,可维持机体肠道微生物的平衡、提高肠道屏障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因此越来越多的微生态制剂应用于畜牧业、水产业中。论文综述了小鼠、犬、猪这三种动物的肠道菌群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动物肠道菌群的结构、功能以及促进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实验性痴呆动物的肠道菌群和粘附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AF64A复制实验性痴呆动物模型,分析该动物的肠道菌群,并以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作为肠道菌的代表,初步探讨它们对实验性痴呆动物肠道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粘附特性。结果表明,实验性痴呆动物的肠道菌群是紊乱的,二种试验菌均能粘附到正常小鼠肠上皮细胞上,双歧杆菌的粘附率明显高于大肠杆菌,而双歧杆菌对实验性痴呆小鼠肠上皮细胞的粘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大肠杆菌则相反。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4种小鼠粪便细菌总DNA提取方法对基于PCR-DGGE检测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的影响,旨在建立适于PCR—DGGE的小鼠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提取的稳定、经济、快捷的方法。采用SDS裂解法、某国产市售粪便DNA提取试剂盒、改进的化学裂解法、改进的溶菌酶法4种方法提取小鼠粪便细菌总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法、细菌16S rRNAV3区PCR扩增结合DGGE对提取结果进行比较分析。SDS裂解法和国产市售试剂盒2种方法提取粪便细菌总DNA均未得到理想结果,另2种方法均能够检测到粪便中20种左右的细菌。改进的化学裂解法和改进的溶菌酶提取法的建立为基于PCR—DGGE进行肠道菌群结构的定量及定性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前提基础和实验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合生无益生菌冲剂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小鼠分为阴性对照组、合生元益生菌冲剂组.阴性对照组灌服蒸馏水14 d,合生元益生菌冲剂组灌服1 g/kg·d剂量的台生元益生菌冲剂14 d,检测实验前后肠道菌群数量.结果 灌服后小鼠肠道菌群与灌服前比较,,双歧杆菌数量有显著性增加(P<0.05),肠杆菌、肠球菌、乳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数量有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合生元益生菌冲剂对小鼠肠道菌群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早老素(Presenilin,PS)是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基因,在外周组织和脑内均有表达。早老素行使多种生物学功能,除了是r-分泌酶的活性基团,还参与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分化与胚胎发育。本综述旨在对早老素的多种生物学功能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症中的作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常见SPF级小鼠和大鼠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方法分别采集广东地区三家实验动物生产单位的C57BL/6、ICR、BALB/c小鼠和Wistar、SD大鼠的盲肠内容物样品,用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扩增V4-V5区域,采用Illumina Miseq 2×300 bp测序平台进行测序,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微生物群落分析、Alpha多样性分析与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对序列去杂优化后OTU聚类分析,稀释性曲线说明本次测序的数据量合理;实验小鼠和大鼠肠道菌群共分成八个门,其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占据主要地位,属水平上主要是拟杆菌属(Bacteroides)、Hungatella、副杆状菌属(Parabacteroides)、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样品间差异性分析显示相同设施来源动物的菌群组成相似性较高;Alpha分析结果显示来源于同种设施的动物物种丰富度相近;Beta分析显示相同设施动物的肠道菌群差异较小,但品系对肠道菌群差异性有所影响。结论不同来源设施的饲养环境是动物肠道菌群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品系对肠道菌群多样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人源化小鼠在人类疾病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为获得一种理想的人源化小鼠检测方法,研究人特异性线粒体序列扩增作为人源化动物模型中人类DNA检测方法的可行性。方法设计人线粒体DNA特异性引物,并用该引物对人脐血造血干细胞嵌合体小鼠进行了检测。结果在人源化动物模型的人类DNA检测中,这种人线粒体DNA的PCR检测方法能够达到理想的特异性与灵敏性,是一种理想的嵌合体小鼠检测方法。结论获得了一种理想的人源化小鼠人源细胞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人体的肠道内寄居着大量的微生物,在健康状态下与宿主处于共生关系,能阻止致病菌从肠道易位至人体其他部位。肠道菌群总体维持着动态平衡,并且参与宿主的新陈代谢。肠道菌群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参与者,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主要营养物质的分离、合成和吸收。细菌的生长需要氮源,肠道菌群通过参与机体蛋白质的代谢,一方面为自身的生长提供氮源,同时也为宿主提供必需氨基酸以满足宿主生理需求。不同类型蛋白质对菌群的作用有所不同,有些能促进菌群的生长,有些则产生抑制作用。菌源性氨基酸对宿主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恢复肠道内氨基酸平衡可以作为治疗诸如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疾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6例大肠手术术前肠道准备病人的观察,术前肠道准备能明显减少肠道细菌的数量,同时肠道菌群也随之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它提示大肠术前肠道准备可减少大肠手术合并症,同时对肠道菌群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