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曾经在全球范围内出现,而且有效的疗法,尤其是针对肝纤维化的疗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日前来自日本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一种激素介导的机制,其或许能够限制纤维化相关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的发生,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该研究或为后期开发相应疾病的新型疗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目前其发病机制未被完全阐明,尚无有效治疗药物。肠道菌群与人体共生,作为人体的“第二基因组”,其在消化、吸收及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新近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已成为影响NAFLD发生、进展的重要因素,肠道菌群失调和肠肝轴紊乱与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密切相关。因此,肠道微生态干预有望成为预防或治疗NAFLD的新手段。本综述主要探讨肠道菌群异常对NAFLD/NASH发病过程、机制的影响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为非酒精性因素所致的肝细胞脂肪变为特征的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S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人体肠道中的各种菌群发挥着不同的病理生理作用,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肠-肝轴"影响NAFLD的发生发展,"二次打击"学说很好地解释了NAFLD的发病机制及其与肠道菌群的关系。益生元、益生菌可以很好地调节肠道菌群,与抗生素和手术相比更加廉价、无害、安全,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NAFLD的新方法。本研究对肠道菌群与NAFLD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已成为全球最常见肝病之一,其发病率仍然有继续增加的趋势。NAFLD是一类包含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等疾病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并可能进一步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性肝癌,威胁人类健康。目前NAFL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并且尚没有理想的有效治疗药物。该文主要就NAFL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NAFLD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相关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超微结构特点。方法:收集我校和其他单位送检的3例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16例NASH患者和4例NAFLD肝硬化患者的肝穿刺组织。用2.5%戊二醛、1%锇酸双固定、Epon 812包埋,超薄切片70nm,醋酸铀和柠檬酸铅染色后,JEM-2000EX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单纯性脂肪肝患者主要表现为大小不等的脂滴沉积、以小脂滴为主,可互相融合。NASH患者的肝细胞都可出现大量脂滴积聚,为大小脂滴混合型、内容物主要为中等电子密度、比较均一的甘油三酯,部分脂滴周围可见磷脂成分,NASH患者肝细胞内脂滴也互相融合。肝细胞线粒体的超微结构改变包括多形性线粒体、基质颗粒增多、线粒体增大和嵴的丧失是主要的电镜异常发现,线粒体内还可见副晶格样包涵体。部分NASH患者肝细胞内可见Mallory小体。NASH患者肝细胞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肝血窦Kupffer细胞增生不明显,NAFLD肝硬化患者Disse间隙和肝细胞间可见胶原纤维增生。结论:NAFLD具有较为明确的超微结构改变,电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无酒精滥用的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肝病综合征,目前已成为广受关注的肝病医学难题。随着抗脂肪肝药物的深入研究,动物模型制作得到很好发展。近年来,在大鼠、沙鼠、小鼠、兔和小猪等动物种属成功地建立了食物、胃肠外营养与蛋氨酸胆碱缺乏等诱导的单纯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动物模型,这些模型为研究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的发病机理与治疗提供了机会。每种动物模型各有优缺点,合理应用动物模型能更好地开展脂肪肝病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本文综述了非酒精性脂肪肝及脂肪性肝炎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的若干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正>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为当前全球最常见慢性肝病,且呈低龄化趋势,其俗称为"脂肪肝";其病理特征,为肝细胞脂肪变性;其病因,可排除酗酒史及其他肝病因素;其发病率高,西方国家达15%~30%,我国达15%;该病初期,为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NAFL)病情较稳定;然而,如发展到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则可进一步恶变为肝硬化、肝癌;脂肪性肝炎患病10~15年肝硬化率达15%~25%,其中约30%~  相似文献   

8.
肠道菌群是机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维持机体内环境动态平衡的健康保证。当某些因素导致机体内外环境紊乱时,机体肠道菌群动态平衡被打破,导致机体肠道菌群紊乱,从而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以及肝硬化)的发生及发展。肠道菌群紊乱能够影响肠道胆汁酸代谢,胆碱及其代谢产物产生,短链脂肪酸形成,肠道内源性乙醇产生,肠道通透性增加及肠道蠕动改变等多种生物学机制的改变,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及进程。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西方国家较为常见,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呈上升趋势,且发展逐渐低龄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可能因持续性肝损伤而导致纤维化进展,可与慢性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一样发展到终末期肝硬化,并出现肝硬化严重并发症,也有可能发展成肝癌,最终需要肝移植治疗。它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影响人类的生活及生存质量。多因素的发病机制使其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研究和了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对人类非常重要,如果在疾病的早期,也就是单纯性脂肪肝阶段就对疾病进行干预,这样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NAFLD是人类在本世纪需要面对的疾病之一,因此研究它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观察血清及肝脏组织中内脂素(Visfatin)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liver disease,NAFL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高脂饮食构建NAFLD大鼠模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动态检测大鼠NAFLD发展过程中血清Visfatin的含量及其在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在模型组大鼠由单纯性脂肪肝(SS)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过程中,Visfatin在大鼠血清和肝组织中的表达均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SS组大鼠Visfatin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NASH组(P<0.01),而正常对照组和NASH组之间无明显差异;SS组大鼠Visfatin主要表达于小叶中央静脉周围脂肪变性相对较轻的肝细胞内.由此认为,Visfatin在血清和肝组织中的高表达作为早期事件,可能在NAFLD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已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的肝脏疾病,且发病机制复杂。为探讨免疫浸润在NAS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从高通量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数据库中下载肝脏单纯性脂肪变性(simple steatosis, SS)、 NASH和健康受试者的数据集。使用R limma软件包对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进行筛选。通过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探讨DEGs的生物学功能。用无监督的一致性聚类及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ingle sample 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 ssGSEA)观察聚类模式所对应的免疫浸润类型。结果共获得1 569个DEGs,以及与NASH进展相关或不相关的两种修饰模式A、 B。模式B相较模式A对应较高的肝纤维化程度、小叶炎症程度、气球样变程度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活动度评分...  相似文献   

1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慢性肝病,常见于普通人群。随着病情的进展,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会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由于缺乏明确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策略,NASH的管理成为临床医生的一项艰巨任务。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细胞膜向内或向外出芽产生的异源性囊泡群,其中包含多种能调节细胞代谢活动的内容物,这些内容物参与了NASH的疾病进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细胞外囊泡应用于NASH的潜力。本文将阐明EVs在NASH中的作用及其在NASH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CC趋化因子配体2(chemokine(C-C motif)ligand 2,CCL2)在肝脏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研究表明,CCL2在各种肝损伤中表达上调.CCL2是炎症反应的主要调节因子,通过与其受体CCR2相互作用,使血液中的单核细胞穿过血管内皮向炎症部位迁移.白色脂肪组织分泌的CCL2能直接诱导肝细胞的脂肪聚集,与非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理密切相关.肝实质细胞分泌的CCL2能激活并募集肝星形细胞,参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的形成.CCL2能介导肝癌细胞的转移和浸润,刺激肿瘤血管生成,其与肿瘤的关系也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将阐述CCL2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多种病因导致的慢性疾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脂肪肝发生发展与肝内脂肪合成排出动态平衡、激素、胰岛素抵抗等有关,目前还缺少有效治疗药物。综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中西药物治疗进展,以期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借鉴,脂肪肝治疗药物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景荣先  张国林  王友群 《生物磁学》2011,(16):3191-3192,3091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多种病因导致的慢性疾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脂肪肝发生发展与肝内脂肪合成排出动态平衡、激素、胰岛素抵抗等有关,目前还缺少有效治疗药物。综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中西药物治疗进展,以期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借鉴,脂肪肝治疗药物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 LXR)具有典型的核受体结构,包含LXRα(NR1H3)和LXRβ(NR1H2)两种同源亚型。作为一种多功能的转录因子,LXRα可诱导参与胆固醇逆转运、肝糖原代谢以及脂肪酸合成的基因表达,且能抑制一系列炎症反应。LXR特别是LXRα不仅在肝纤维化进程中异常低表达,而且在病毒性肝炎、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形成的肝纤维化疾病中均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提示LXRα与肝纤维化有密切关系。因此,本文就LXR在肝纤维化中发挥的调节作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日渐成为目前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其与肥胖、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等疾病密切相关,疾病谱主要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望减轻NAFLD患者肝炎的严重程度并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出现。目前认为其发病与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和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有关。通过饮食调整和适当运动而减轻体重被认为是最基础的治疗措施,但单纯依靠减肥治疗脂肪性肝病(FLD)的效果并不理想,药物在脂肪性肝炎防治中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目前没有根治这一疾病的特效药物,单纯针对某一发病机制的药物亦难以治愈NAFLD这种复杂的疾病,本文主要从改善胰岛素抵抗、降脂、保肝抗炎及改善肠道菌群等四方面介绍一下本病的药物治疗进展。提倡改变生活方式的非药物治疗与药物干预治疗紧密结合,以取得最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生理学报》2021,73(5):745-754
SIRT6是沉默信息调节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具有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和单ADP-核糖基转移酶活性。SIRT6在机体关键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脂代谢、炎症、氧化应激以及纤维化等,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的潜在治疗靶点。SIRT6敲除小鼠表现出严重的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小鼠模型的肝组织中SIRT6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小鼠,而过表达SIRT6能显著减轻NASH所引起的肝损伤,提示SIRT6可能具有保护NASH动物模型的作用。本文将重点综述SIRT6在NASH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关于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肝内脂肪过量堆积的慢性疾病。生理解剖结构上的"肠-肝轴"表明肠道和肝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肠道菌群一般情况下处于动态平衡,可以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肠道菌群可通过改善肠道通透性、干预脂质代谢、产生内源性乙醇和产生短链脂肪酸等来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临床上对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没有确切的药物,增加有益肠道菌群的因素,如益生元、益生菌等能够调节肠道的微环境,这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全世界最常见的肝病,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是其中一种,具有潜在的严重性,其发展涉及多次打击过程。一些临床研究表明,熊去氧胆酸(UDCA)和维生素E单独或联用对治疗NASH患者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效果具有一定可逆性。而关于UDCA和维生素E联用治疗NASH的机制研究也尚少,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探究UDCA与维生素E联用对改善NASH大鼠的效果与机制,为NASH的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构建NASH大鼠模型,通过喂养不同饮食分别设立对照组,模型组和2组给药治疗组(UDCA单独用药;UDCA/VitE联合用药),12周后对大鼠肝组织进行病理分析,检测AST、ALT、MDA、SOD等生化指标和组织NF-κB、TNF-α蛋白表达水平,对比不同组间差异,评估给药治疗的疗效,分析可能的机制;UDCA能有效改善NASH的各种组织特征或生化指标,并且与维生素E一起对NASH大鼠的肝保护具有协同作用,这种协同作用可能与抑制肝细胞脂肪变性和炎细胞浸润,减轻肝损伤和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