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长兴灰岩中的龙鱼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了产自长兴阶层型剖面下部的龙鱼化石,其特征与已知属种皆有区别,而与 Saurichthys madagascariensis Piveteau 比较相似.但在鳍的大小,鳞片行数等方面有所不同,今命名为赵氏始龙鱼 (Eosaurichthys chaoi gen. et sp. nov.). 它代表已知龙鱼中最早的记录,证明古生代末期,亚洲这一区域已有龙鱼分布.始龙鱼的发现对了解该类鱼的分布,二叠三叠纪鱼群的演替,以及古地中海的范围,均有重要意义.本文还讨论了龙鱼类鳞列的演变等.  相似文献   

2.
辐鳍鱼亚纲是现存脊椎动物中最大的类群,包括腕鳍鱼次亚纲、辐鳍鱼次亚纲(包括软骨硬鳞类和新鳍鱼类)和亲缘关系密切的化石类群。已灭绝的翼鳕属(Pteronisculus)是隶属于辐鳍鱼亚纲的一个干群,包括产于马达加斯加、欧洲和北美下三叠统的11个种和中国中三叠统的一个种。根据滇东罗平中三叠世(安尼期)海相地层中发现的5块保存完好的化石,命名翼鳕属一新种,张氏翼鳕(Pteronisculus changae sp. nov.)。这是翼鳕属在中三叠世的第二个确切种,最大体长达295 mm,代表了罗平生物群中已知体型最大的辐鳍鱼亚纲干群物种。新种具有翼鳕属的独特衍征,泪骨具有牙齿,但它又有明显区别于本属其他种的自近裔特征,如间颞骨中部有一个内突起,21根上神经骨,83列侧线鳞。分支分析结果为早期辐鳍鱼类系统发育关系提供了新的见解,认为翼鳕属是Cyranorhis的姐妹群。根据体型和口缘牙齿等特征推测张氏翼鳕是一个快速游动的捕食者,以浮游无脊椎动物和体型较小的鱼类或鱼类幼体为食。作为翼鳕属最年轻的成员之一,张氏翼鳕的发现进一步表明翼鳕的多样性比我们过去认识的要高,古特提斯洋东缘可能是该属在中三叠世早期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3.
本文记述采自云南澜沧江水系的鲤科(鱼丹)亚科鱼类一新属新种。新属裸(鱼丹)属Gymnodanio gen.nov.在侧线、臀鳍条数目等特征上近似于低线(?)属Barilius,但以其除侧线鳞外体裸露无鳞,具不完全之腹棱等而与其及(鱼丹)亚科现有各属相区别。新种命名为条纹裸(鱼丹)G.strigatus sp.nov.。  相似文献   

4.
南海红娘鱼属二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思忠 《动物学研究》1981,2(4):295-300
笔者在《南海鱼类志》(1962)中曾记述红娘鱼属鱼类四种,将翼红娘鱼、斑鳍红娘鱼及日本红娘鱼的喉胸部腹侧无鳞,印为“胸部腹侧有鳞”,而当时认为喉胸部有鳞的鳞胸红娘鱼却被印为“胸部腹侧无鳞”且印为“裸胸红娘鱼”(Lepidotrigla kanagashira)。现知模式产地为日本三重县的L.kanagashira,确系喉胸部腹侧无鳞。经研究,得知1962年所依喉胸部腹侧有鳞的标本实为二新种,现予描述。模式标本均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贵州盘县中三叠统混鱼龙类化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记述贵州省盘县新民乡羊圈村中三叠统关岭组上段的混鱼龙3种,其中有一新种:Mixosaurus mao-taiensis Young,1965,emend.nov.,Mixosaurus cornalianus(Bassani),1886和Mixosaurus yangjuanensis sp.nov.。与混鱼龙类化石同层产出的有真颌鱼类和龙鱼类化石,真颌鱼类的特征比意大利和瑞士边界地区安尼-拉丁期和拉丁期早期普罗山头组(Prosanto Formation)所产的始真颌鱼Eoeugnathus进步,混鱼龙新种也比意-瑞边界地区安尼-拉丁期过渡期的混鱼龙进步。因此,我们推测当前混鱼龙类化石的层位可能包括从下安尼阶上部到拉丁阶下部的一段地层,不是简单的一个化石层,此问题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描述贵州兴义地区贵州龙层中新发现的鱼类4新属、4新种和一件新材料,它们是小鳞贵州鳕(新属、新种)Guizhouniscus microlepidus Liu gen.et sp.nov.,小短体鱼(新属、新种)Brachysomus minor Liu gen.et sp.nov.,秀丽兴义鱼(新属、新种)Xingyia gracilis Liu gen.et sp.nov.,臀鳞贵州真颌鱼(新属、新种)Guizhouella analilepidn Liu gen.et sp.nov,和优美贵州弓鳍鱼Guizhouamia bellula Liu et a1.,2002的一件新材料。新的发现和研究表明这是一个颇具特色的晚三叠世早期鱼群。文章还简要讨论各新属新种的系统分类位置和该鱼群在整个鱼类进化中的地位,着重论述贵州弓鳍鱼Guizhouamia的进化意义及弓鳍鱼科的系统发育问题。根据鱼群的特征贵州龙层的地质时代为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精度计算机断层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获取了大量来自云南下泥盆统洛霍考夫阶西屯组和西山村组下部花鳞鱼鳞片的三维重建模型。描述了花鳞鱼类的一个已知属——副花鳞鱼属(Parathelodus)的共7个种,三裂副花鳞鱼(P. trilobatus)、亚洲副花鳞鱼(P. asiaticus)、角状副花鳞鱼(P. cornuformis)、雅致副花鳞鱼(P. scitulus)、西屯副花鳞鱼(新种)(P. xitunensis sp. nov.)、王氏副花鳞鱼(新种)(P. wangi sp. nov.)和寥廓副花鳞鱼(新种)(P.liaokuoensis sp. nov.)。新材料的发现将副花鳞鱼的地层分布从洛霍考夫阶西屯组至西山村组上部延伸到西山村组下部,最低层位已非常靠近志留系与泥盆系的界线。西屯副花鳞鱼、王氏副花鳞鱼和廖廓副花鳞鱼3个新种的发现提高了我们对中国早泥盆世花鳞鱼类多样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根据一保存完整的骨骼(包括头骨、下颌和全部头后骨骼)建立了鳍龙类的一新属新种——利齿滇东龙(Diandongosaurus acutidentatus gen.et sp.nov.)。标本采自云南省罗平县中三叠世安尼期关岭组上段。新属种既具有肿肋龙类(包括Dactylosaurus,Anarosaurus,Serpianosaurus和Neusticosaurus)吻部两侧不收缩、眶前区域长于眶后区域、眼眶大于上颞孔等典型特征,同时又具有幻龙类(包括Simosaurus和nothosaurians)前颌和下颌前部犬齿型齿发育、上颌具1或2个犬齿型齿等典型特征。新种的额骨和顶骨均愈合,额骨两后外侧支的末端后延超过上颞孔前缘,轭骨和鳞骨相交将眶后骨排除于下颞孔之外,方轭骨发育,锁骨前外侧缘具一突起,3对荐肋以及最前部尾肋的外侧端均未见明显收缩。这些特征也多表现出肿肋龙类和幻龙类的混合特征。此外,新种还具有一些较为独特的特征,包括前额骨和后额骨沿眼眶背缘相交,第3至第8对尾肋的长度超过荐肋,后肢末端发育异常膨大的爪趾骨。系统关系分析表明,滇东龙既不是肿肋龙类也不是幻龙类;它可能与由乌蒙龙、幻龙类和传统的肿肋龙类所构成的分支亲缘关系最近,为始鳍龙类基干类群。  相似文献   

9.
肋鳞鱼目是新鳍鱼类的一个干群,包括肋鳞鱼科和胸鳍鱼科,生活于欧洲和华南中、晚三叠世海洋环境。其中肋鳞鱼科鱼类通常个体较小,标准体长很少超过55 mm。根据最近发现于云南富源和贵州兴义中三叠世拉丁期(~240 Ma)海相地层的3块保存良好的鱼化石,命名了肋鳞鱼属一新种,霸王肋鳞鱼(Peltopleurus tyrannos sp.nov.)。该发现代表了中三叠世个体最大的肋鳞鱼属物种(体长达72 mm),为了解肋鳞鱼科的骨骼形态和摄食分异提供了新的信息。霸王肋鳞鱼不仅上、下颌口缘具有颇为粗壮的牙齿,在口内的颚翼骨上还生长有许多不同大小的钝牙;推测这些钝牙可能用于压碎一些带壳的无脊椎动物(如甲壳动物)和被硬鳞的小鱼,这与此前在兴义生物群中发现的东方肋鳞鱼形成鲜明的对比:东方肋鳞鱼体型很小(标准体长为26 mm)、口缘无牙、个体数量丰富,可能代表了一种集群游动、捕食细小浮游无脊椎动物的肋鳞鱼物种。新的发现表明华南中三叠世兴义生物群中的肋鳞鱼属已进化出两种不同的生态类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记述两栖纲蝾螈目蝾螈科一新种,新种具肥螈属(Pachytriton)系列特征,与肥螈属已知2种比较有明显区别.如1)本新种与黑斑肥螈(Pachytriton brevipes)相似,体表具黑色小圆斑,但新种具额鳞弓、上鳃骨直而与后者不同;无斑肥螈(Pachytriti on labiatus)(地模标本)虽具额鳞弓,但上鳃骨明显弯曲,体表无黑色小圆斑;2) 新种吻短,吻长小于眼间距,黑斑肥螈吻长大于眼间距,无斑肥螈吻长大于或等于眼间距, 它们的头型明显不同,虽然三者头长均大于头宽,但头长、吻长、眼间距差异显著;3)繁 殖期新种雄体肛区不明显肿胀,肛裂周边中、后部生殖乳突长,而且多,十分醒目;黑斑肥 螈和无斑肥螈繁殖期肛区明显肿胀膨大,生殖乳突较短、且稀.经统计分析三种肥螈的头体长、头长、头宽、吻长和眼间距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中国麦穗鱼属一新种(鲤形目,鲤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于2001年在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天池采到鲤科鱼类8尾,经鉴定为1新种,定名为断线麦穗鱼Pseudorasbora interrupta sp.nov..新种口上位、无口须,归入麦穗鱼属.新种与同属的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Temminck et Schlegel)相似,但有如下鉴别特征:侧线不完全,侧线鳞仅7~15枚;体较低,不及头长;上颌骨侧突和下颌骨冠状突较不发达.  相似文献   

12.
云南石林洞穴金线鲃一新种(鲤形目,鲤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4月12日和18日作者于云南省石林县石林镇落水洞(蝙蝠洞)地下伏流(属珠江水系)采集到金线鲃属鱼类标本9尾,经鉴定为1新种.新种被命名为宽角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broadihornes sp. nov.;以其头上长有一个骨质角状突和体表裸露,仅存侧线鳞等鉴别特征,与犀角金线鲃S.rhinocerous Li et Tao相近,而明显区别于属内的其余种.但新种头上骨质突起为1个等边三角形状的角与后者的犀角型角不同;新种吻端与两鼻孔间有3个突起,呈品字形分布,后者平滑.  相似文献   

13.
李帆  钟俊生 《动物学研究》2009,10(3):327-333
记述了分布于广东省海丰县莲花山溪流中的吻虾虎鱼属一新种,定名为周氏吻虾虎鱼Rhinogobius zhoui。该新种可由如下特征区别于相近种:第二背鳍条I, 8—9;臀鳍条I, 7—8;胸鳍条16—18;纵列鳞29—31;背鳍前鳞10—12;椎骨数10+16=26;成年雄性个体第一背鳍无黑斑,各奇鳍具宽大的亮白色边缘,颊部与鳃盖膜无斑纹,体侧具6—8个红色斑块。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记述了发现于云南昭通箐门沟箐门水库附近的几件早期脊椎动物化石,其中包括盔甲鱼类一新种,层位是下泥盆统坡松冲组。新种云南龙门山鱼(Lungmenshanaspisyunnanensissp.nov)与属型种江油龙门山鱼在纹饰上存在明显等异。其头甲侧凹应为自然边缘,龙门山鱼侧背孔并不存在。本文描述的骨鳞鱼类为目前所知层位最低的骨鳞鱼类化石,其额筛甲前端向下强烈弯曲,具分离的前上颌骨,具有杨氏鱼的一些特征。其眼眶凹非常大且深,下颌垂直凹线的位置十分靠前,k/m值在已知的骨鳞鱼目种类中为最大。昭通三歧鱼(SanqiaspiszhaotongensisLiu)新材料补充了正型标本在感觉管系统保存上的不足。文中对有关的生物地层问题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牙鲆、大黄鱼和小黄鱼不同部位鳞片类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晶  高磊  鲍宝龙 《动物学杂志》2017,52(5):850-856
真骨鱼类的骨鳞有圆鳞和栉鳞两种类型,观察了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和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成体的鳞片类型,发现同一个体同时存在圆鳞和栉鳞,有典型的圆鳞和栉鳞结构,也有两者的过渡型形态。而对100日龄和成体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不同部位鳞片类型的观察发现,100日龄牙鲆眼侧存在圆鳞向栉鳞过渡的Ⅲ型鳞片、Ⅳ型初始栉鳞和Ⅴ型典型栉鳞,而成体牙鲆有眼侧仅覆盖Ⅴ型典型栉鳞,推测栉鳞和圆鳞可能存在发育上的联系。通过统计大黄鱼和小黄鱼不同部位的圆鳞和栉鳞数量,发现二者体表栉鳞数量均为从头部到尾部依次减少,而背部与腹部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描述了采自辽宁省金色蝗属1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动物标本室。山间金色蝗Chrysacris montanis Zhang et Zheng,新种(图1-5) 新种与秦岭金色蝗Ch.qinlingensis相似,但有以下区别:1)前胸背板侧隆线中部向内弯曲;2)中胸腹板侧叶间中隔长大于其最狭处的1.7倍;3)产卵瓣及下生殖板形状不同。 正模,辽宁铁岭龙首山(N42°18′,E123°16′),海拔60m,1990-Ⅵ-26,张凤岭、郑一平、张庆云采。  相似文献   

17.
1986年3月和5月,分别在四川省雅安市和犍为县采得鱼类的二种新种吸虫,现描述如下(单位:mm)。模式标本保存于四川农业大学兽医学系。 1.叶巢原(?)吸虫,新种Palaeorchis lobiovaris sp.nov.(图1—3) 描述根据28个染色标本的观察和10个标本的测量。 虫体小,纺锤形,中部最宽,向两端逐渐变窄。体表密披小刺。虫体大小为0.960—1.232×0.455—0.566(1.061×0.529)。口吸盘亚端位,近圆形,0.081—0.121×0.101—0.131(0.106×0.112)。腹吸盘圆形,0.1727—0.232×0.172—0.232(0.196×0.199),位于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鲤科鳅(鱼它)属鱼类一新种,定名为少耙鳅(鱼它)Gobiobotia paucirastella。和近似种裸胸鳅(鱼它)Gobiobotia tungi相比,该新种胸腹部裸露区较大,鳃耙与侧线鳞较少。  相似文献   

19.
薄鳞鱼类化石的新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记述了薄鳞鱼类(leptolepids)一新属新种——罗家峡隆德鱼(Longdeichthys luojiaxiaensis gen.et sp.nov.)。它和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的另一原始真骨鱼类狼鳍鱼(Lycoptera)共生。因而,为研究真骨鱼类的演化和确定我国北方中生代含鱼岩系的时代及地层对比上,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广西泥盆纪的窄鳞鱼类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采自广西南宁、横县、博白等地的窄鳞鱼类(Arctolepida)的一些标本。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的比较,暂分别归属于一新属新种,郁江拟威氏鱼(Parawilliamsaspis yuiangen-sis gen.et sp.nov.);菲里克特鱼亚科的未定属种(Phlyctaenaspinae indet.);窄鳞鱼类的胸刺。对于这些化石的古地理学及地层对比上的意义,也作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